2002年金秋时节,我参加全省国防教育工作会议,有幸来到了渴盼已久的蒙山,下榻在蒙山脚下的一家三星级宾馆。刚刚安置好房间,我便急不可耐地奔出宾馆,不顾劳顿地沿陡峭的山路攀缘而上。时值黄昏,夕阳已坠人高峰峻岭的后面,万道霞光犹如利剑直刺苍穹,云蒸霞蔚,壮美如画。我站在路边一块状似龟背的巨石上,极目远眺,但见峰峦逶迤,谷深壑险,高耸突兀的峻岩峭壁上,林木茂密,尽管时令已至落叶缤纷季节,但许多抗霜耐寒的叶子依然傲立枝头,特别是那些苍劲挺拔的松柏,郁郁葱葱,在渐渐浓密的暮色里,凭空涌起一重重黑黝黝的屏障,与山脉融为一体,山风吹拂,一阵阵低沉雄阔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仿佛那里掩藏着千军万马似的,那种云谲波诡的神秘色彩,令人生发出无穷的联想和不尽的感慨。翌日,按照会议工程,我们参观了沂蒙山军事纪念馆。在那幽静简朴的馆舍间,泛黄的照片、依稀的电文,以及锈迹斑斑的各类武器,把我们的思绪拉回了炮火纷纷的战争年代——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宏韬伟略,更看到了沂蒙山军民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豪迈气魄,这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战争致胜的唯一法宝并非军队的强悍和武器的精良,而是蕴藏在人民心间的一种永恒的正义,那是世界上任何强大的力量也无法战胜的。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孟良崮战役的遗迹,拜谒了粟裕将军的陵墓,恍惚间,只觉战火弥漫,弹声呼啸,英勇的子弟兵和无畏的沂蒙山人民携手并肩,用生命和鲜血编织着共和国璀璨的花篮......
令人欣慰的是,沂蒙山老区人民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利用会议闲暇,我在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曾走访了一家普普通通的农户,三口之家,四间青砖红瓦房,院内对面厢房,那镶嵌“福”字瓷砖的高高门楼,显示了富足和气派。那家男主人年逾不惑,身材矮瘦但不乏幽默,当我问及家庭收入和劳作生活情况时,他点燃了一枝我不知什么牌子的过滤嘴香烟,美美地吸了一口后,并不说话,而是朝正间北面方桌下呶呶嘴,那里堆放着很多已喝光的白酒和啤酒瓶子,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呵,解决了温饱而且还能时常喝点小酒,这不就是殷殷实实的蒙山农家之乐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