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日子-想起寒山与拾得的对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某单位有两个中层干部,都是本系统的业务尖子,上上下下有口皆碑,但两个人又同属于一个脾气,即争强好胜,从不言输。有一次两个人因业务上的一点小事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开始时尚能“唇枪舌剑”,后来却忘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最终发展到大动干戈,拳脚相加,闹得两败俱伤,尽管经领导和同事出面调解,但也未能奏效。结果是一个人回到家里独自喝闷酒,酒后竟想不开服了一瓶安眠药,幸而发现得不是太晚,经医院抢救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落下了终生遗憾的后遗症。而另一个人回到家后仍然暴怒不止,越想越觉得自己“窝囊”,就拿家具“撒气”,竟将患心脏病的老母亲吓得一命归西......

    一桩区区小事,导致了两个家庭悲剧,由此想起了古时禅师寒山与拾得之间的一段精彩对话——寒山问曰:“世司有人谤我欺我侮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治?”拾得答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对话乍一听,似乎觉得拾得得回答在“忍让”之外,尚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嫌,但仔细咀嚼品味,你不得不对拾得肃然起敬——他的确是一位“明察事理,看破红尘”的“高人”,他的回答并非懦弱胆怯,也并非唆使人“秋后算账”,而是告诫人遇事冷静,要懂得“忍让”,而这个“忍让”便是“宽容”,有了宽容之心,便能冷静地“化干戈为玉帛”。

    仔细想来,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大千世界里,大约除了“白痴”和“植物人”以外,每一个正常人都是要和另外的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交往的,社会上自不必说,工作上更是如此,即使家庭里的成员之间也在所难免。因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脾气秉性、道德涵养诸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待人处事上的情感观点以及方式方法的迥异,因此,人与人之间发生一些“摩擦”乃至“冲突”,都属于极正常的。关键的是面对即将发生的“摩擦”和“冲突”,你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针锋相对,是一种结局;退避三舍,又是另外一种结局。正如“针锋相对”者并非都是“理直气壮”样,“退避三舍”者也不一定都是“怯懦畏缩”,这里涉及到双方的人格品行和道德涵养。更何况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和“冲突”,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是“大是大非”和“冤家路窄”的棘手问题,不是还有组织和法律吗?古人说的“忍一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即是这个道理。

    “忍让”的本质是“宽容”。学会宽容吧——大海有了宽容,百川纳人胸怀;森林有了宽容,千木拥进怀抱。而我们人类有了宽容,就有了纯洁和高尚,就有了豁达和谦和,人世间也便多了温馨,少了粗暴,多了和谐,少了争斗。

    ——宽容是金,宽容是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