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日子-别难坏了心理医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笔者有一个朋友,是某大医院很有名气的心理医生,且有两本学术专著行世。有一次我们聚会小酌,酒酣耳热之际,他讲述了最近发生在三位女士身上的心理病例,感慨之余,他忽然很严肃地对我说:“我刚才什么也没有说!”我立即会意,答日:“我什么也没有听到!”——然而我今天还是斗胆地把这三个“病例”给“捅”了出来,当然是经过了一番“加工处理”,为了不至于给朋友招惹麻烦和不愉快,读者诸君,你看完本文后,也要当作什么也没有看到!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将三位女士称之为甲乙丙,现在将她们作一番简单比较——相同之处,年龄都是38岁,身份都是“全职太太”,都有一个读初中的子女,都有一个当高官的夫君,都身患精神恐惧症,这五个“相同”纯属巧合。不同之处,甲女士的夫君在某市政府任副市长,乙女士的夫君在某大公司任总经,理,丙女士的夫君在某企业集团任董事长。

    ——多么美满的婚姻,多么幸福的家庭!但这只是外界的评价,其实,“全职太太”的甲乙丙三位女士并不幸福,尽管住有豪宅,行有宝车,吃有山珍海味,但她们整天恐惧不安,度日如年,食不知味,夜难成眠,总有一种“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之感。

    当心理医生的朋友说,三位女士尽管“病状”相似,但表现却不同,甲女士最感到恐惧的是门铃声,只要门铃声一响,她就如雷轰顶,浑身瑟抖——因为进人家门的“高朋”没有一个“虚此一行”的,“感情投资”既有现金,也有支票,既有人民币,亦有美元,其夫君对此一概“笑纳”——甲女士心里清楚,她丈夫涉嫌“卖官鬻爵”无疑;乙女士最感到心惊肉跳的是马路上的警笛声,只要听到警笛声,她就恨不能变成小鸟飞到天涯海角躲起来——因为夫君什么事情对她都是“守口如瓶”,但心细的她从一些蛛丝马迹上,隐隐约约觉得夫君与本市近年来最大的一起“经济人命案”有关;丙女士最不敢看的是电视里播放的“法治在线”和“破案影视剧”,只要看到此类节目,她不是心慌意乱地马上关掉,就是恨不得将电视机砸个稀巴烂——因为她的夫君嗜赌如命,常常私携公款,亲自驾车到境外狂赌,赌资之巨,令人瞠目。至于三位女士对自己夫君平日“拈花惹草”的“业余爱好”则持宽容态度,因为这些“生活小节”比起“落马掉脑袋”的事情来,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如此的“心理病例”,真的是难坏了我的朋友,尽管这些“病例”是朋友从三位女士遮遮掩掩、措词模糊的自述中连缀而成。面对这种“心病”,通常的咨询治疗程序显然是不行的,总不能让朋友直接说:“敦促丈夫向政府自首”,那不是把人家亲爱的夫君推进了“深牢大狱”吗?也不能让朋友说:“与其惶惶终日,不如重新寻找心灵的宁静”,那不是“棒打鸳鸯散”吗?——这可是作孽啊!朋友开始的确左右为难,但很快坦然——这种“心病”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

    但愿从今往后不再有这类“心病”困扰我的心理医生朋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