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红楼-关于曹顿信息的几条脂批的解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钰报道:书中有几条脂批目前解读非常混乱,特别是省亲时元妃点戏时的几条批语。你可不可以给我们说一下你这几条批语的写法何用意啊?

    先生道:好的。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文中批语目前市面所看到的抄本,绝大多数都是我写的,包括脂砚斋、畸笏叟等等所做的批语。这些批语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不像金圣叹批三国一样是文外的东西。它们是全书结构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对隐藏的本意进行补续,是以体外的形式,完成了体内的结构。就好像心脏病人的体外心脏一样。所有大家迷惑的东西,我都进行了预测,大体上已经补叙到位。这些批语要好好地结合文章解读才好。批语中涉及的类很多,包括署名信息、内容信息、作者信息、主题信息、结构手法信息等等。在此,我结合前文关于作者及主人公信息,解释几条批语,以提示读者思路。

    第一条,关于甄宝玉送玉的批语。

    请看书中原文: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庚辰双行夹批:二句毕矣。]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庚辰双行夹批:何喜之有?伏下后面许多文字只用一“喜”字。]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庚辰双行夹批:《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庚辰双行夹批: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弟子广矣,个个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贾蔷扭他不过,[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反扭他不过?其中隐许多文字。]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庚辰双行夹批:可知尤物了。]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庚辰双行夹批:有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然后撤筵,将未到之处复又游顽。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庚辰双行夹批:写通部人事一篇热文,却如此冷收。]又额外加恩与一班幽尼女道。

    这是系列批语,对于甄宝玉送玉的解读需要放在全部书之中解读方可。

    我们首先看“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前文说过解读脂批的方法就是要把批语的内涵和逻辑与文本的内容进行切合。这里真正形成比附的原因在于,贾家故事、曹寅家的故事和《豪宴》、《一捧雪》故事的相似之处。这个相似之处是什么呢?只有真的找出这一点,你才可以真正理解此批的含义。目前比较流行的刘心武先生的解读,流于直观和腻测,机械主义的解读方法使他误入歧途。

    为了说明贾家的故事和《豪宴》(《一捧雪》)故事的相似之处,还是需要把《一捧雪》的故事列在这里,以便比较。

    莫怀古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来,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与其主人长相极似,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似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又思开脱戚继光,乃佯装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如今在河南省新野县大李营的莫李家,珍藏着这件制作精巧、玲珑剔透的古代玉杯“一捧雪”,收藏者李占元称其家族为莫怀古的后代,玉杯从明代珍藏至今,已传十九世四百多年。

    贾家的故事:书中有贾宝玉与甄宝玉。甄贾宝玉相似不相同,贾宝玉在北直,甄宝玉在南直,贾宝玉比甄宝玉大三岁。贾宝玉被赐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死亡。甄宝玉送玉,甄宝玉把象征富贵的宝玉送给了贾宝玉,贾宝玉悬崖撒手。元妃被逼迫死亡,元妃死亡后贾家被中山狼们合谋陷害,“宝玉成废人”,贾家被抄家破败。

    曹寅家的故事:曹寅长子早丧,晚年丧幼子曹顒。曹寅弟弟曹莶有四个儿子,曹峡为二子。曹峡比曹顒大三岁。曹顒死后,曹峡由于年令与曹顒相仿,且已成年。曹寅鉴于年老多病,入嗣曹峡。曹寅死后,曹峡以曹顒名字承继父职,康熙帝亲自批示袭职并改名。从此,真曹峡以曹顒名字存世。曹峡在职任期间,屡被债务袭扰,最终离家出走。其四弟曹頫再次袭职,终在康熙死后,被抄家。坊间传言,康熙在病重期间,被权臣及其四子胤稹合谋害死。书中薛宝琴怀古诗诗谜“画屏”一处再次暗示,康熙是被雍正在画屏之后害死。

    三处列毕,看官大概已经不需要我再解读什么了吧!曹寅家就如“文中贾家”以及戏中“莫家”一般无二。曹寅就如莫怀古,其子“甄宝玉”曹颗死后把“玉”传给了“贾宝玉”一曹頓。然而,官道险恶,曹頓在织造之任切实感受到皇家情可轻的道理,决定假死出家。他用与他长的相似的家人“张道士”、瑞珠,象莫成一样替代主人,金蝉脱壳,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长家计之后“离魂”一“非关倩女亦离魂”,假死出家。《一捧雪》中莫家与曹寅家的相似之处,不是说曹寅家有什么“蜡油冻的佛手”和“一捧雪”相似;而是莫家与曹家的衰败都是由于权臣陷害,虽然经过“大幻仙人”保全了主人性命,但是家道中落。刘先生说的那些太粗浅了,根本就不是艺术,也达不到“甄士隐”的目的。甚至跟告诉别人,就是曹家人无二。就艺术手法,那是初级的白描,我的整部书就是我多次说的《庄子》、《离骚》一类大写意笔法。像《牡丹亭》之类汪洋恣肆的想象与夸张。

    脂批:“甄宝玉送玉”的真实用意在于揭示曹颗把“玉”一继承织造的权利送给了曹頓的一段仙缘。“《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暗示的是莫怀古被冤,莫成替身求死,上演了一场“真假美猴王”的大戏;揭示的是曹頓假死出家的曹家真事,曹家之败正如莫家之败一般。

    再看“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前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元妃就是映射康熙。元妃之死就是康熙之死。元妃死亡的判词和图画说的很明白,“香橼”就是指代“元”,“元者,首也。”,只有康熙一人堪对。“弓”就是“宫”,“虎兔相逢大梦归”就是康熙真实的死亡时间。康熙之死时官家及坊间都认为是被胤慎与权臣合谋逼迫或者杀害而死,就如杨妃死亡一般。我在整部书对康熙给与了亲情和怜惜,康熙之死作为康熙包衣的曹家是清楚和义愤的,作者只能以如此的手法写出与宫廷不一样的记述。我把他比作唐明皇和杨贵妃,对于真情的倚重之肯定和因过逾的淫情造成伤害的批判,给予他死亡以升仙的定位。薛宝琴诗谜中我又再次提及这个问题。这两者是一致的,互相印证、互相暗示的。刘心武只得把元妃编造成曹頫的女儿后来成了乾隆妃子的人,荒诞之极。

    元妃之死,就是假借杨妃被权臣勒死,映射雍正和权臣阴谋在“天香楼”勒死康熙的传说。在秦可卿之死中,我也进行了暗示。秦可卿就是康熙的形象,“秦”,汉祚也。被鞑虏之人抱养;暗指清政权是抱养了汉祚以为己有。康熙南巡,淫奢侈糜,耗费巨大。因与曹寅“兄弟”之情,违制将花费转移于盐税征收。康熙为此对曹寅家两次给“全家之计”保全。秦可卿与康熙一样“好名声”,但是真的很奢侈糜烂。坊间传言康熙晚年是被雍正害死于“天香楼”上,是被勒死的。你想一想,什么人的住处会像秦可卿屋里一样一皇宫;什么人的丧仪会如秦可卿的丧仪一样一皇帝;什么人会死在“天香楼”上一皇帝,皇妃也只能死在坤香殿。康熙在“天香楼”上被勒死,就是元春之死的本事。当然,秦可卿的形象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兼美”的一面,就是指代曹頓“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兼美选择的失败。在此不在叙述的地方。因此,《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其意所指就是康熙之死。

    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这两句我在前边已经述及《邯郸梦》之《仙缘》,曹寅子“甄宝玉”曹颗死后把“玉”传给了“贾宝玉”——曹頓。黛玉说“至坚者玉”,那是权啊!这是真切的一段“仙缘”,甄宝玉成仙而去了啊,这一金玉良缘就送给了贾宝玉曹頓,曹頓就和曹颗合体。这就是甄宝玉送玉的一段仙缘。本来作为“庶出”的曹頓是真切的木石之命,他也具有木石之心,天意和皇帝及其父亲使他承继“金玉良缘”,终结了木石之盟。就是曹颗把继承父职之“玉”,因仙逝送给了曹頓,曹頓以假玉存世。关于《牡丹亭》之《离魂》伏黛玉之死,前文述及,在此可以再简单强调一下,加重表达但免于篇幅过长。林黛玉就是曹颗(曹頓)木石之志的具象,是曹颗(曹頓)的一个侧面,黛玉之死就是曹頓木石之志之死,就是代曹颗袭职之前的曹頓在袭职之事发生时,木石之梦死亡。曹頓从袭职(被赐金玉良缘)之时,“木石之梦”就死了。“甄宝玉送玉”令“金玉之魂”附体,曹頓从此以曹颗之名存世。这也就是脂批“真假美猴王”的全部意义。黛玉之死就是曹頓“木石前盟”之隐者志向之死。

    钰报道:我的天,原来如此。真是太合乎情理了。前文之中的龄官所唱的两出戏我也完全理解咯,设计元春所点四出戏的目的是揭示曹寅家衰败的原因和曹寅家事情状的,而曹寅家的衰败正是皇家无信的结果,与《相约》、《相骂》牵扯,与《游园》、《惊梦》无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