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接口道:是的,我的书中最重要的事件都有诗歌作为作重要的表达方式予以展示。书中的诗歌大都是曹頓家的真实故事。而书中的故事大多都是为“传诗”服务的,而诗歌大都是在真实的叙述故事。关于中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所隐现的就是曹寅家迎接康熙第三次南巡的盛况及其后的衰败。请看解读:
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曰,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请看诗句: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檻,(湘云)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烟敛夕梏。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朝光透,罘崽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妙玉)
针对以上诗句有名家点评,我抄录在此,以供大家欣赏:
中秋联句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
诗的开头,写“匝地管弦繁”、“良夜景喧喧”、“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等热闹景象,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宝钗、宝琴有在,李纨、凤姐生病,贾母见“少了四个人,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长叹”。宝玉因明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曰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阴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的情况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
即使纸上欢乐,也给终篇。联句不知不觉地转出了悲音(“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一个说:“这时候了!”一个说:“这时候,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作者大有深意,所指不但作诗而已。湘云的“庭烟敛夕梏”,“盈虚莫定”!等象征她的命运幻;黛玉的“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也预兆她的生命将尽。“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妙玉深感诗过于悲凉,想用自己所续把“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便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但这不过是一种企图逃避不幸命运的主观愿望罢了。黑暗过去之后,曙光是会来临的。但是“光明决不属于行将死亡的阶级,也不存在于佛教信徒们的内心”彻悟之中。自以为能辨歧途、知泉源的妙玉,最后自己也不能免去流落瓜洲渡口、“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可悲下场。这样的安排,正可以看出《红楼梦》反映和批判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从以上的点评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评诗者认为史湘云和林黛玉是记录了当日中秋赏月的情景。他也是把整个诗歌分了三段来欣赏。他认为,第一段是“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第二段“不知不觉地转出了悲音”。第三段,妙玉深感诗过于悲凉,想用自己所续把“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便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
其实,评诗者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这篇联句,其实是作者曹頓家事的总结,文章已近尾声,用二人的联句对家事做了综述。
联句开始一段: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其实这一节写的是曹頓家,在曹寅第三次接康熙南巡圣驾时的热闹场面。“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等等。也嘲笑了某些人,争权夺利的丑恶面目。“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为争官老头儿打破了脑袋多么令人讨厌,年轻的姑娘抢着嫁“才貌仙郎”多么可笑;然而,这些都是曹家发生的故事。
康熙的到来,给了曹家无限的风光,给了老妇人最高的奖赏。“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宣瑞堂的题匾依然挂在中堂。
全家上自主人,下至奴才,个个狂欢庆祝。“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这是写了曹家最荣耀的时代。
第二节,话锋一转,“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这个虚热闹很快就过去了,剩下的却是“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无穷尽的债务立马缠绕了曹家,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靥。全家过上了“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昏”的日子。曹頓离家出走,“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到了南方,到了天上,“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冒着违反清朝皇帝的危险,到天上寻找前朝皇帝的后人。可笑的是刘心武先生胡尔马月认为是寻找“废太子的孙子弘皙”,那是没有一点逻辑的。我知道这件事不知道会不会胜利,但是,那种胆略和气魄依然存在,“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这一节,写了曹寅死亡以后,曹頓看穿局势,依然抗旨出家,到南国寻找抗清志士的故事。
第三节,由妙玉做结。妙玉是曹頓出家以后的形象。有人问,贾宝玉出家以后什么样?我说,就是妙玉那样啊。大家主的女儿,带发修行,自称槛外人。师傅说,打死不能回老家去。是啊,曹頓是假死出家的,怎么可以回家呢!妙玉曾经想,再不过问世事争斗,但是还是卷人了对待清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并且写出了警示后人,揭露清贵族统治腐朽黑暗的《石头记》。可谓是“欲洁何曾洁”啊!
妙玉写出了作者曹頓出家以后的生活。“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同时他还深深思念自己的妻儿,她们正过着孤独困苦的日子。“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但是,我坚信,这一切都会过去,残暴腐朽的清贵族统治早晚要灭亡,你等着到时候我再和你好好说说根由。“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篇联句是完整的,三个人完成了曹家三段生活经历。不仅仅是中秋赏月而已。你好好品品上面的“名家点评”,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中秋的赏景描写,它合乎逻辑吗?它与全篇的结构、意境相符吗?答案是明了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