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了新的军事革命。电子信息化战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且它将最终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海、陆、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有限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电子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正所谓“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
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其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未来的电子信息化战争将会呈现几种趋势:
(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还会向外层空间、电子空间扩展,所以,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全维一体融合体就尤为重要。
(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速度加快,杀伤力增加;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作战效能明显增强;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也迫使进程加快。
(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的强弱、人员或武器的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而精确控制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精髓。
(4)战争保障多维聚集。信息化战争的保障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
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电子中心;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甚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这样的战役曾有过预演: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使其窜入对方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当时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涉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知识链接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因此信息化战争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不可分割的,甚至可以说信息化战争就是电子信息工程在军事上的运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