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研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明确地归结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旗帜”,则体现了“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因此,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必须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旗帜三维向度的内在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理论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个理论体系和一条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又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旗帜三维向度。作为中国实践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有其独特的认识路径、学理界定和三层框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有其独特的逻辑进路、逻辑架构和逻辑自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有其独特的双重意蕴、认识逻辑和内在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旗帜三维向度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内容与党的纲领或作为指导思想的“主义”相联系,实质是由方向和形象所体现的党的指导思想、方向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的是什么旗帜呢?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相继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作了一个完整、统一而又鲜明、准确的提升和概括,把我们党在新时期高举的旗帜,统一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2]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面旗帜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两者相互联系,又与旗帜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是个形象化的概念,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它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丰富的内涵和发展的空间。道路是一种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和方式,由一系列方针政策组成;这些方针政策是从时代发展、当代中国的实际并吸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而制定的。党的十七大以“……,就是……”的逻辑界定句式,在学理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出了四个方面界定:

    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证性规定,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其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是首要的根本的政治上的保证,因为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能被开创,也不可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立足基本国情”,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起点和出发点的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性规定,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主要有两项,一个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个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道路。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布局性规定,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从总体布局的层面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界定。我们党通过长期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拓宽和深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性规定,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从整体上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最权威、最全面、最明确的表述。据此,如果也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致可以描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发展生产力+初级阶段国情+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先进文化+社会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本质上就是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的统一,“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们党就是围绕着这条道路不断进行艰苦的探索,最后才开辟了这条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就是党的事业的命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这条道路所做的科学概括。所以我们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十七大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主题。这个主题表现为两种形态,即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破解这一主题的成果就是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是理论产生、发展、完善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决定理论,理论是否科学,要由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发展要由实践提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历史进程。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实践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理论也必然要随之进入一个新起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共同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由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由此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革故鼎新,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的。在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由此,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题,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改革开放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着重要经验。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正是在改革开放的现实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内在的联系和有机的统一。

    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实践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理论也必然要随之进入一个新起点。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它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着鲜活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实践是理论的本源,理论发展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实践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必然要推动理论发展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集中探索回答三大基本问题的同时,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答,从总体上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个体系的形成,其深厚的动因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时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实践的发展同样需要理论的发展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直接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障,也是我们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把握也就更加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就更加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以有效推进着实践和理论的双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拓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拓实践,推动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着不断的检验;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总结,又直接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不断强化着党和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化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化的体现。这两个体现,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实践的思路更加明确,理论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切都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把已有理论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就会使理论得到新的发展,而总结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更会使理论得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需要作进一步的回答。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也要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简单的复制,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更高层次、更准确方位上的把握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指导作用,而且要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实践起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以新的思想来应对新的实践。

    注释

    [1]列宁全集第二版第33卷.1984.10.208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10.10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