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邢责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科学理论,2008.10.
[3]苏荣: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经济网,2007.11.20.
[4]朱成林: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研究》,2008.11.3.
[5]赵智奎,王佳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2008.10.23
[6]王伟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2008.10.20.
[7]李抒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决策与信息》,2007年第12期总第277期
[8]陈金龙: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理论结晶.人民网,2007.12.3.
[9]温宪元: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人民网,2007.12.3.
[10]牛先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
[1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12]邸乘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6.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齐卫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之基和思想之源.《思想理论教育》,2008.1.
[16]邹昆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17]程中原: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概括[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4).
[18]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08.5.6.
[19]徐崇温.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1.
[20]王春明、席鸿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N].广西日报,2007.10.30.
[21]赵智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刍析[N].河南日报,2007.11.13.
[22]张凤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N].辽宁日报,2007.10.24.
[23]尹焕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特征[N].青岛日报,2007.11.24.
[24]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03.05.27.
[25]沈宝祥.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N].学习时报,2007.11.08.
[26]庄前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若干构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
[27]程荣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洛阳日报,2007.11.27.
[28]杜鸿林.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9]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解放军报,2007.11.20.
[30]韩振峰: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第11期
[31]徐治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探析.《网络财富》,2008.6.
[32]涂小雨: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3.
[33]张远新,张正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8,(3).
[34]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中心学习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江淮论坛,2007,(6).
[35]陈学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意义[J].桂海论2008,(1).
[36]徐文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演进及概念辨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6).
[37]李君如.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人民日报,2007-11-27.
[38]纳麒,吕怀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核心——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的体会[J].云南社会科学,2008,(1).
[39]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6).
[40]范印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求是,2007,(24).
[41]赵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红旗文稿,2008,(4).
[42]韩振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定位[N].浙江日报,2007-12-04.
[43]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7,(5).
[44]包心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8,(1).
[45]史家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
[46]苏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Z].2007年11月3日在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47]韩振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1).
[48]何毅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07-11-15.
[49]张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红旗文稿,2008,(1).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N].学习时报,2008-01-23.
[51]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6).
[52]包心鉴.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8-01-02.
[53]刘振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学习月刊,2007,(12).
[54]李忠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N].人民日报,2007-11-07(9).
[55]李贵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