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人造之祸,谁能还原历史真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泰坦尼克号真的是与冰山相撞而沉入大海的吗?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世纪之谜,要知道,泰坦尼克号当时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

    1912年4月14日是个悲惨的日子——这一天,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震惊了世界。这么多年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焦点。

    泰坦尼克号曾经是人类的一个奇迹,它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客轮”或是“梦幻客轮”。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的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最流行的说法是冰山撞上船头后大量进水,船体“头重脚轻”,船尾翘起,船身最终裂成两半。可是美国探险家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底部结构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底部的切口非常整齐,而这样的切口不可能是断裂形成,而应是由一种特殊的外来压力造成的。换句话说,“泰坦尼克号”是因为被冰山撞中了船身,而非船头;巨大的冲击力使“泰坦尼克号”裂成两半,转瞬沉入水底。

    1985年,海洋勘察人员在大西洋底发现了已沉睡73年的泰坦尼克号。他们在对其残骸进行勘察时,在其右舷的前下部发现一个直径恰好是90厘米的大圆洞,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大圆洞边缘十分光滑规整,好像是被一种圆规状切割工具加工后形成的。舰艇专家研究后认为,泰坦尼克号是被一种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后,底舱进水而遇难,理应在船体的球鼻首处或其周围部位留下不规则形洞痕,或船体钢板出现不规则的开裂现象,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90厘米的圆洞根本不能对泰坦尼克号构成任何威胁,众所周知泰坦尼克号有16个隔水舱,任意2个进水都不会沉没,90厘米甚至只要一把雨伞就能补全的洞口是不可能使船沉没的。

    美国《旧金山纪实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绝密档案中说:“据幸存的泰坦尼克号船员证实,海难发生时,他们站在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观察,发现大海中有一些奇怪的‘鬼火’神出鬼没地运动着,这些扑朔迷离的‘鬼火’像是从一艘来历不明的‘幽灵船’上跑出来的。”一直被人们指责为见死不救的“加利福尼亚者”号船长洛尔德当时所指挥的船就在附近海域,他到死也坚持认为,当时从船上能清楚地看到另一艘来历不明船只的“鬼火”。这一神秘的幽灵船当时正处在泰坦尼克号与加利福尼亚号之间的水域。

    后来,科学家们在对船体拍摄的6幅水下照片中,发现8个来历不明的神奇发光体。最初,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种深水鱼群,不过,当研究人员借助电脑再次对这些水下照片进行更详细分析后发现,确实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人造发光体围绕着“泰坦尼克”号游弋,它们很像在空中飞行的那些UFO,但又有区别,不是那种典型的飞碟,而是类似世界各地的许多目击者见过的那种能量凝聚体。

    科学家由此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泰坦尼克号是意外遭到不明潜水飞行物射出的激光束的攻击而进水翻沉的。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幽灵船”便飞离这里,或潜入大海深处,这些海中不明潜水飞行物似乎来自地球外。

    一切探索、讨论都在进行之中。所有的说法都似是而非,真假难辨。人们希望这一谜底能尽早揭开,但是真相也许将是个永远的谜,但正因如此,泰坦尼克号才会始终会在我们的心中留存一份神秘……

    “圣迭戈”号爆炸之谜

    正当人们以为危险已经解除的时候,“圣迭戈”号突然被炸沉,它到底是被潜艇鱼雷击沉的还是被潜艇布设的水雷炸沉的呢?

    1918年7月19日,在美国纽约长滩军港附近,一艘大型战舰缓缓地驶入港口,这就是正从美国北部新罕布什尔州普茨茅斯军港驶来的美国海军大型战舰“圣迭戈”号战列巡洋舰。

    “圣迭戈”号最初在1904年下水,当时它叫 “加利福尼亚”号。该舰于1907年正式服役,全长100米,宽约23米,人员编制为829名。1914年一战爆发后,它正式更名为“圣迭戈”号,成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巡游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圣迭戈”号是美国海军的一大骄傲,排水量高达1.5万吨。它既有战列舰的身躯又有巡洋舰的作战性能。它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火力作战系统,配备有32门火炮,包括14门150毫米火炮和18门70毫米火炮。一旦开战,它可以对多个方向的敌舰进行猛烈轰击,可谓一座威力巨大的海上作战平台。美国参战后,“圣迭戈”号加入了对德海战,于1917年7月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负责护卫美国海军战舰作战。

    19日10时左右,正当“圣迭戈”号准备入港的时候,负责海面观察的水兵突然发现海面上有个东西在快速地上下移动。战舰官兵认为这很可能是德军潜艇的潜望镜。所有官兵紧急进入作战状态。舰长克里斯迪下令火炮进行攻击。转瞬间,一枚枚炮弹飞了过去,水面掀起巨浪。很快,那不明物体消失了。

    危险似乎排除了,但是灾难很快降临了。大约11时5分,正当“圣迭戈”号继续向长滩行驶的时候,巡洋舰下面突然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响,所有水兵都被巨大的震动震得东倒西歪,跌倒在地。爆炸虽然发生在水下,然而,声音太大了,附近的岛民和海军后备站的军官都听到了。爆炸发生在巡洋舰发动机舱左舷,舰身被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海水顺着汹涌而入,发动机舱很快就灌满了水,战舰的头部开始下沉。

    附近的美军其他战舰见状驶来救援,然而,巡洋舰进水太多,根本无法挽救它的下沉。28分钟后,“圣迭戈”号沉入了海底。由于其他战舰的营救工作,巡洋舰最后共死亡6名水手,1177名官兵被救起。

    事后,美国海军成立了调查小组,对此事展开调查。调查认为,巡洋舰很可能遇到了德军一艘代号为U-156的潜艇,还有可能是遇到了水雷,因为那艘德国潜艇后来也沉没了。美国海军最终仍无法确定“圣迭戈”号到底是被潜艇鱼雷击沉的还是被潜艇布设的水雷炸沉。

    几十年过去了,“圣迭戈”号一直躺在海底,它当初的离奇沉没仍是个谜。为了摸清它沉没的原因,有关部门多次派人下海查看情况,可是,迄今为止,至少有6名潜水员在水下探摸巡洋舰情况时死亡。这样,这艘巡洋舰先后导致了12人死亡。也许,将来美国海军力把“圣迭戈”号巡洋舰打捞出水的时候,真相才会大白于天下。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之谜

    希特勒不仅是狂热的战争份子,更是残忍的杀人恶魔,他对犹太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可是他为什么如此痛恨犹太人呢?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杀和迫害在人类历史上是少见的,对犹太民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也是二战中最多人知道的暴行之一。二战中,共有超过600万犹太人被纳粹屠杀。

    二战期间,欧洲各国人民包括德国人民在内,为了反对希特勒争霸世界的企图及其法西斯暴行,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欧洲各国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已经构成了希特勒横行的严重障碍。但是纳粹党徒们自始至终却没有像对待犹太人那样来对待这些欧洲当地民族,也就是说,希特勒自始至终没有对这些当地民族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和暴行。

    人们不禁要问,希特勒为了实现自己的罪恶目的,为什么只对犹太人采取了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反而对有碍于其目的实现的其他民族“网开一面”呢?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导致犹太人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

    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而在中世纪的西欧,商业是人们鄙视的行业,所以犹太人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大批犹太人被迫流往东欧及美洲各国,开始了历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

    基督教与犹太教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从中世纪一直“遗传”到现代。

    一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于是,希特勒的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为了满足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计划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纳粹于是将罪恶之手伸向了富有的犹太人。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在希特勒的蛊惑下,德国人反犹太的情绪日益高涨。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希特勒当属罪魁。希特勒对犹太人特有的种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态心理的一种特殊反映。而导致希特勒严重病态心理的“菌种”就是来自历史成见和宗教情结,恰好又得到了当时德国社会环境的孕育。确切地说,希特勒的严重病态心理与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疯狂病态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愿世界永久和平,让所有民族平等和睦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罹难之谜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它曾经被誉为“万无一失”的舰艇,它失事的真正原因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开。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于1958年5月28日开工,1960年7月9日命名下水,1961年8月3日正式服役。它全长84.9米,最大宽度9.65米,吃水为7.9米,水面轻载排水量为3526吨,正常排水量为3750吨,水下排水量为4310吨。它集美国当时先进技术于一身,被誉为“万无一失”的舰艇。

    当时,美国建造的全部常规艇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在 210米左右,该艇却一跃增加到396米,这对于提高其与反防潜兵力的对抗能力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幸的是,“长尾鲨”在其服役后第一次修理完的试航中,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到了科德角以东200海里威尔金松海沟的冰冷海水中。

    1962年7月,“长尾鲨”号核潜艇到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进行服役后的第一次修理,1963年3月转入修后试航工作。修理期间曾发现的故障均已排除,修后必须进行的上百项检查工作已经完成了10多项,剩下的则有待于潜艇出海时再加以检验。这次伴随“长尾鲨”出海的是由海军少校斯·乌·海克指挥的潜艇救援船“云雀”号。“云雀”上设有专用的救援设备,其中有一个大型的潜水救生钟,可用来援救在259米深度上的潜艇。

    1963年4月10日,“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科德角以东200海里威尔金松海沟处进行深潜试验。当时风速3.5米/秒,试验海区海面平静。在与潜艇救援船“云雀”号通话过程中,长尾鲨号突然报告说 “出现了不大的问题……有浮起角……试图排水”。 不一会儿,有一种异常声响信号终于传到水面,据判断是潜艇耐压艇体压坏的声音声。随后,联络中断。

    “云雀”号在潜艇下去的水域游弋着,士兵们把一枚枚手榴弹扔下水去。因为下潜前约定,如果通信联络因故中断,听到手榴弹的爆炸声,潜艇必须浮出水面。一枚枚手榴弹在水下爆炸,激起一股股水柱。但是,爆炸过后,声纳兵的耳朵里依然只有沙沙的杂音,没有任何来自“长尾鲨”的回信。长尾鲨失事了!

    消息传到五角大楼,决策者们震惊了。海军部长费雷德·科恩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为了平息新闻界的舆论,美国海军派出了救生艇、护卫舰、驱逐舰,还派出“海狼”号和“海鹰”号潜艇,进行大规模的搜索。甚至还把美国海军唯一能进行水下作业的潜水器“的里雅斯特”号从美国西部运到东海岸。6月27日,“曲斯特”第3次潜到距海面2560米的海底处搜索时,收集到大量的纸片和碎物,经确认为“长尾鲨”的遗物。

    1963年6月,美国海军部长弗·考斯公开了调查委员会有茉“长尾鲨”失事的调查结论:机舱内突然地大量进水,被认为是核潜艇‘长尾鲨’号于1963年4月10日沉没在科德角以东200海里处的最为可能的原因。

    海军部门分析认为,“长尾鲨”号核潜艇在海水系统的某个局部出了毛病,且很可能在机舱范围。潜艇周围的海水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涌入舱室时会造成猛烈的水雾。进入舱室的海水使输电网络失效且导致潜艇失去动力。“长尾鲨”航速下降之后开始下沉,片刻便超越它的临界深度,最后停在2560米的海底上。然而,这也只是海军部门的猜测,猜测只能是猜测,因潜艇已成碎片,“长尾鲨”真正的失事原因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长尾鲨”号核潜艇的失事,夺走了艇上129名船员的生命,造成潜艇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阿丽亚娜火箭为何多次爆炸

    阿丽亚娜火箭是欧洲航天界的骄傲,它的性能完全可与美、苏的航天运载工具匹敌。可是它为什么会多次突然爆炸呢?仅仅是因为技术问题吗?

    阿丽亚娜火箭是1973年7月由法国提议并联合西欧11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空间局着手实施、研制的火箭计划。阿丽亚娜系列火箭在国际航天市场的角逐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大约有50%由阿丽亚娜火箭承担。

    欧洲航天局成立于1975年5 月,参加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阿丽亚娜火箭的诞生,是欧洲联合自强的一个象征。

    阿丽亚娜在传说中是古希腊一位美丽公主的名字,她帮助热恋中的雅典王子塞休斯逃出魔鬼把守的迷宫,一起奔向自由。现在,阿丽亚娜则成为火箭的名字。经过不断改进,阿丽亚娜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其他性能不断提高,完全可与美、苏已有的航天运载工具匹敌。然而,在阿丽亚娜火箭的发展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重大事故。

    1979年12月24日第一枚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发射成功。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共发射11次,其中1次失败。 这唯一的一次失败发生在1980年5 月23日,当时火箭发射地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城市科鲁天气晴好,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将在这里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进行第二次试射。基地上一片紧张气氛,因为这次试射成功与否对阿丽亚娜火箭的质量和所能达到的商业化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专家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经过200 次的试验都未发生故障。可是事与愿违,尽管专家们丝毫未曾懈怠,但火箭升空才几秒钟就突然爆炸。

    据调查者报告,遥测仪记录显示第一级火箭四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失灵,可能是导致火箭爆炸的原因。发动机制造者、欧洲火箭发动机推进协会的设计师们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制造的37台发动机作了检查、试验,均未能找到今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有人便认为是发射平台有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发动机里被放入异物导致爆炸。

    两年之后,法国国防部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让·克洛欧就阿丽亚娜火箭的这次事故拟就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克洛欧在报告中指出了蓄意破坏的可能性。据说有个参与试射的工作人员将一个重仅2.4 克的微型雷管放入了火箭燃料舱,他曾与一个美国记者接触过。火箭发射前夕,这个美国记者离开了法国。然而后来负责全面调查这次事故的法国国家航空研究中心也一直没有公布他们的调查结果,人们对于此次事故的真正原因也一直议论纷纷。

    1986年5 月31日,在圭亚那科鲁基地进行了阿丽亚那火箭的第18次发射,也是阿丽亚娜Ⅱ型火箭的第一次试射。这枚火箭只要运载一颗2175公斤重的通信卫星,而以往发射的阿丽亚娜火箭一般要同时运载两颗卫星。

    火箭原定于格林尼治时间0 点3 分升空,但在点火之前出现故障而被迫推迟了50分钟,点火指令下达后,计时倒数至零,火箭脱离发射平台直插天空,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谁知升空4 分36秒之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骤然熄火,火箭很快离开预定轨道。这时,地面控制中心只好通过遥控设施将火箭携带的卫星炸毁。阿丽亚娜火箭一再出事故无疑损害了她的信誉。此后,发射试验停止了16个月,阿丽亚娜火箭公司因此损失了7 亿法郎。至此,阿丽亚娜火箭在18次发射中已遭到4 次失败,多数是因为第三节火箭的问题造成的。

    在火箭发射前期,火箭制造厂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安措施,火箭周围设置了电视监视系统,严密观察安装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防止有人进行蓄意破坏。但是,调查人员发现,进入发射基地的人员和可以接近火箭发射系统的人均难以统计。由于缺乏证据,无法确定可疑分子,调查结果只能将“5.31”爆炸归因于技术上的疏忽。

    后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避免遭到人为破坏或出现技术疏忽的措施,但是阿丽亚娜Ⅳ型火箭于1990年2 月22日第三次发生空中爆炸,火箭运载的两颗日本卫星也一起被毁。几个星期后,据有关人士透露,事故系一块布片堵塞供水管道一个阀门,造成一个涡轮机完全停火运转所致。人们自然要问:“布片是怎样进入火箭的?”“是谁放进去的?”为此,调查人员审查了负责安装水管的工人,但至今未有结果。

    至1994年1月底,阿丽亚娜火箭共发射63次,其中6次失败。其中有的是因为技术故障,而有的则被怀疑是人为破坏,但一直未能破案。阿丽亚娜火箭屡次爆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这成为现代航天史上的一个谜团。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海难之谜

    2000年的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这艘被誉为“航母终结者“的核潜艇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最先进水平,可是它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沉没呢?或许这不是一次意外的爆炸事故。

    2000年8月12日,一则爆炸性新闻传遍了全球。各国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一则消息:当天上午11点28分,俄罗斯“奥斯卡”级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北冰洋巴伦支海演习时沉没,船上118名船员全部丧生。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巴伦支海。

    据报道,事故发生当天,俄罗斯北方舰队正在巴伦支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上午11:20分,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正奉命准备向它们的假设敌彼得号巡航舰编队发射鱼雷。然而就在库尔斯克号接到发射鱼雷命令8分钟后,它突然发生了大爆炸。当时,距离库尔斯克号56海里处监测这次演习的俄罗斯指挥舰通过雷达监测到了这次爆炸。然而,就在第一次爆炸发生仅仅2分钟后,库尔斯克号潜艇上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和强度超过第一次爆炸50多倍。两次爆炸后,库尔斯克号迅速沉入了巴伦支海……

    事故发生后,俄立即组织营救。政府组成了由副总理克列巴诺夫挂帅的事故调查与处理小组,海军派出“彼得大帝”号重型航母巡洋舰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在内的10余艘舰船以及各型飞机在出事海域进行紧张救援活动。俄北海舰队司令波波夫赶赴出事地点,直接指挥营救。俄海军曾采取种种措施,多次积极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但因天气恶劣等原因均未成功。

    库尔斯克号这艘被誉为“航母终结者”的“奥斯卡”级万吨核潜艇,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最先进水平,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沉没呢? 一时间,社会舆论进行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是库尔斯克号自载的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艇首鱼雷舱内鱼雷发生连锁爆炸,使其沉没海底;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可能与外国核潜艇相撞,引起艇上鱼雷爆炸;还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在水下撞上了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深水炸弹,引发了艇上鱼雷爆炸。

    俄罗斯政府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后宣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原因是因为核潜艇内部的鱼雷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潜艇爆炸所致。当时的俄罗斯副总统克列巴诺夫称,调查人员对“库尔斯克”号所用的同类型鱼雷进行了实验,并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核潜艇内部的故障是造成核潜艇沉没、118名艇员丧生的直接原因。

    当然,这只是官方说法,很多人认为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另有隐情。一家俄罗斯电视台报道说,库尔斯克号在试射1枚鱼雷时发生卡壳现象,这枚鱼雷最终自行滑入水中发生爆炸,引爆了其他鱼雷,炸沉了库尔斯克号。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推断,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是因为艇载鱼雷发生了燃料泄漏,鱼雷燃料泄漏导致鱼雷发生爆炸,炸沉了核潜艇。当然,对于这两种说法,库尔斯克号事故调查委员会都坚决予以驳斥,称之为无稽之谈。

    还有人认为可能是“库尔斯克”号在演习中撞上了另外一艘船只或舰艇,致使潜艇发生严重损毁而沉没。不过,俄军方表示,“库尔斯克”号出事之时,当地海域除了参加北方舰队演习的船只之外,没有其他船只,民船更是离演习区很远,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与同在海底的一艘不明身份的潜艇相撞。据悉,12日俄罗斯海军演习之时有3艘外国潜艇在巴伦支海域游弋,其中两艘为美国潜艇,一艘为英国潜艇。俄罗斯方面认为肇事者可能是英国潜艇,因为俄军方在离“库尔斯克”号事故现场330米远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了不明潜艇驾驶舱栏杆的残余,并且在“库尔斯克”号失事之后在海面上发现了据认为是英国潜艇的事故浮标。

    有专家分析,爆炸也有可能与该海域二战时期遗留的水雷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军和盟军在该海域布置了众多的水雷,近几年在该海域就发现了十几枚水雷,“库尔斯克”号有可能碰上了一枚水雷而受到重创。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内幕”是由一部法国纪录片披露的,这部名为《库尔斯克号:一艘汹涌海水下的潜艇》的纪录片宣称:库尔斯克号其实是被一艘美国潜艇发射鱼雷击沉的,俄罗斯政府早已调查清楚真相,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硬是通过外交手段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为了掩盖“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真相,美国政府愿意放弃借给俄罗斯的100亿美元的债务。一名曾参与“库尔斯克”号遇难调查的英国国防部前高官也对法国纪录片披露的惊人内幕予以了证实。

    当然,这一“内幕”也没有得到俄罗斯政府的回应,也许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如同以前沉没的核潜艇一样,沉没原因永远是个谜。

    疑点重重的9·11事件

    美国以本·拉登策划了“9·11”事件为由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可是,战争已经过去将近九年了,9·11事件还有许多谜底至今尚未被解开。

    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约早上8 时50 分,纽约市曼哈顿区遭到恐怖袭击。世贸中心被两架遭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相继冲击,两座大厦随即起火并冒出大量浓烟,稍后相继倒下,伤亡人数难以估计。此外,世贸中心倒塌后大约一小时,位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被第三架飞机撞击,两度爆炸后,其中西翼大楼随即倒塌,造成大量伤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事后,美国认为本·拉登是这一恐怖事件的罪魁祸首,并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可是,就人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9·11事件疑点重重,有许多谜底至今尚未解开。

    美国总统布什是何时获悉“9·11 事件”,以及他对整个事件都了解哪些内情呢?有消息称布什是在2001 年8 月6日的度假期间就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的“分析报告”。报告警告布什,美国可能会很快受到恐怖分子的攻击。那么,这份警告报告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关的恐怖警告细节是什么?当时布什是否应该立即终止假期直接返回华盛顿研究相关问题呢?在这些问题上,布什政府一直采取低调的回避态度。他们的这种态度,让公众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难道真如人们所猜测的:早在“9·11事件”发生之前,美国政府就收到了相关的警告,但却因为疏忽大意或自以为是而未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但这一切还仅仅是猜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真相还不得而知。

    关于9·11事件,还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开。许多人认为,当时并没有飞机撞击五角大楼,9·11事件是美国政府一手制造的,目的是给入侵阿富汗和后来入侵伊拉克制造借口。

    疑点一:没有残骸从最早播出的袭击画面上可以看到。五角大楼外的草坪上干干净净,没有飞机的残骸。官方的解释是飞机已完全冲入大楼并在高温中烧毁,因此没有在外部留下残骸。后来有媒体刊登了一幅飞机机身残片的照片,它被广泛用于证明确曾有过飞机撞击。但在政府公布的残骸回收清单上并没有这块残片。

    疑点二:恐怖分子的驾驶技术。劫机的恐怖分子名叫哈尼汉茹尔,但他是否有能力驾驶飞机如此精确地撞进五角大楼?官方称飞机撞楼时飞行高度很低,但时速高达850公里,汉茹尔有这么好的驾驶技术吗?在这场过于干净的、未在草坪上留下一点痕迹的飞机撞楼事件中,这名非职业飞行员不太可能实现如此低空且如此完美的飞行。

    疑点三:撞击留下的洞太小。飞机撞上了五角大楼的外墙,并在墙上留下了一个洞。有人认为这个洞太小,不可能是波音757所为。此外飞机的两翼没有在墙上留下任何痕迹,外部也没有任何机翼或尾翼残片。另据目击者称,他们看见一个好像20座小飞机的物体撞上了外墙,并发出了导弹似的声音。因此有人估计真正袭击五角大楼的是导弹。

    疑点四:被藏起来的监控录像。在袭击当天,可能记录下撞击过程和撞击前飞机数公里飞行轨迹的所有监控录像全被联邦调查局拿走。后来在审讯恐怖嫌犯穆萨维的过程中,一些录像才公之于众。它们画面粗糙,并不能明显证明有飞机撞上了五角大楼。

    疑问五:9·11当天崩塌的有三座楼,世贸双塔,再就是世贸7号楼。世贸7号楼就在世双塔的一边,十几层楼高,没有遭到飞机撞击,但是个别楼层有轻微失火。这座楼在9·11下午3点左右,也以和世贸双塔类似的方式崩塌。9·11调查委员会说,它是因为双塔的火蔓延到它的楼层,导致崩塌。事实是世贸双塔周围有很多类似的建筑,而且有的失火比它还严重,但都没有崩塌,为什么只有它崩塌了?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座因为大火而崩塌的现代建筑,而前两个就是世贸双塔。

    疑问六:世贸双塔在9·11之前3个礼拜,被纽约一个大富豪买下,并投了30亿美元的保险,其中包括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的赔偿;

    世贸双塔的幸存者回忆,在9·11之前半年,有一支不知身份的建筑检查队对世贸双塔进行过检查。在世贸双塔的地下室,以及第六层,九层等人们发现了一些溶化物;

    世贸地下室曾经遭遇恐怖袭击,之后它的入口均配备有防爆犬,但是在9·11之前不久,所有的防爆犬被撤走一个小时,而下达这项命令的是布什的弟弟;世贸全部工作人员曾经被全部撤离过,原因是安全演习;

    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最高指挥权在9·11之前2个月,被美国副总统切尼从国防部长那里收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而北美防空司令部负责北美防空,也包括下令击落有威胁的飞行器。

    “9·11事件”的这些疑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解开。

    四座城市同时遭遇袭击

    这一天,四座城市几乎同一时间遭受爆炸袭击,虽然无法断定四起事件是否有直接的联系,但人们不禁要问:残忍的恐怖分子为何如此猖獗?

    2004年,从10月7日傍晚19时到8日凌晨5时,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法国首都巴黎和埃及旅游胜地西奈几乎同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没有人知道它们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但它们的性质都一样———受伤害的都是平民,被瞄准的都是民用目标,遭打击的是普通人的心灵,施暴者都是既不珍惜自己也更不珍惜他人生命的极端分子。

    2004年10月7日傍晚19时,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喜来登酒店遭到武装人员袭击。两枚火箭弹落在了酒店附近,随后从邻近的底格里斯河和美国驻伊大使馆附近传来激烈的枪声。据附近巴勒斯坦饭店的警卫人员说,枪声持续了10分钟左右,美军基地附近也有枪声传来。在交火声逐渐平息的时候,底格里斯河对岸较远的地方又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当地时间10月7日晚10时左右,与埃及-以色列边境通道仅有数米之隔的塔巴希尔顿饭店首先发生强烈爆炸,部分建筑坍塌。埃及电视台称爆炸是煤气泄漏所致。但以色列媒体称爆炸是汽车炸弹造成的。据埃及官方最初报告称,爆炸造成至少35人死亡,160多人受伤,其中多数是以色列旅游者。

    塔巴希尔顿饭店发生爆炸约两个小时后,西奈半岛的另外两处著名风景点———位于塔巴以南约60公里的希塔尼角和苏尔坦角旅游度假村几乎与此同时又响起爆炸声。两起爆炸间隔不过5秒钟,度假村住满了以色列人。这两个度假区也是大批以色列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地方。

    当地时间10月8日凌晨1点半左右,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遭到火箭弹袭击。两枚火箭弹落在美驻阿使馆附近。第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使馆区大选媒体登记站附近的一处停车场,距美国使馆约二三百米,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第二枚火箭弹的具体爆炸位置和造成的损失情况在报道时候尚不清楚。为了谨慎起见,爆炸发生后美国驻阿使馆全体人员都进入地下防空洞躲避。

    几乎在同一时间,也就是当地时间10月8日清晨,印度尼西亚驻法国巴黎大使馆也遭到炸弹袭击。一枚装有自动引爆装置的中等型号的炸弹在巴黎的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前面爆炸,造成10个人不同程度的受伤,伤者中包括5名使馆人员。这枚炸弹被安置在使馆前不远处,并用旗子掩盖着,很明显是针对印尼使馆的。剧烈的爆炸在现场留下一个大坑,方圆30米内的一些建筑物的玻璃被震碎。

    尽管无法断定这四起恐怖袭击事件是否有直接的联系,但恐怖分子的残忍和嚣张令人发指,恐怖分子的猖獗对无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了空前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怖活动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威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