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一年熬过去了,到了大年三十,黄哑巴找财主讨要一年的工钱。财主把三角眼一拧,不但不给,反而叫人将黄哑巴毒打一顿。可怜黄哑巴既不能说又不能辩,只好卷起破草席,忍气吞声地回家。
黄哑巴两手空空地来到家门口,坐在地上放声大哭。邻居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赶过来安慰一番,邻居张大伯还将黄哑巴拉到自己家中,一块儿吃年夜饭。
春节过后,黄哑巴一口气咽不下,决心要到县衙状告财主。按照当时的规定,告状必须先写诉状,官府无诉状不予受理,可黄哑巴目不识丁,写不了诉状;求别人写吧,自己有口难开,满肚子苦水倒不出,谁又能听懂自己的话呢?
不过,这黄哑巴虽然不能说话,却十分机灵。他在大路旁边搭起一个茶棚,每天一大早就摆好茶桌,同时也将纸笔墨砚摆放在茶桌之上,看到先生模样的人,就请进茶棚,安排座位,斟茶,然后用手指指纸笔,再指指自己,打手势表明自己有冤屈。许多先生见此,知道哑巴受了委屈,但又不知他要状告何人,更不知告状的内容,都表示揽不下这份诉状,只好摇摇头,一走了之。
一天上午,有位赶路先生打茶棚门口路过,被黄哑巴一眼瞅见,黄哑巴大步上前,拦住先生,一把揪住先生的衣袖,拉进茶棚请吃茶。
待先生坐定,黄哑巴一边给先生提壶冲茶,一边用手比画一阵,嘴里“呜里哇啦”地嘀咕一番,尔后将纸笔墨砚摆在先生面前,双手合掌,不断地向先生打躬作揖。
这位先生明白了,哑巴要他给写诉状。可这诉状怎么下笔呢?他沉思片刻,眼睛一亮,提起笔,蘸饱墨水,写道:告状人是个哑巴,请县太爷派人跟着他,指东家捉西家,自有人说直话。诉状写好后,交给了黄哑巴。
黄哑巴连连作揖拜谢先生,待先生走后,他马上收拾茶具,关上茶棚,朝县城方向跑去。
黄哑巴来到县衙门前,使劲击鼓鸣冤,县太爷闻讯,立即升堂问案。
衙役将黄哑巴带上堂来,县太爷问道:“状告何人?”
黄哑巴跪在地上,用手比画比画,然后从怀中取出诉状,呈到县太爷案前。
县太爷一见告状人是个哑巴,不禁双眉紧锁,但低头一看案桌上的状词十分简要,便反复琢磨,越看越觉得写状人有水平,使的法子也行得通。他当下主意已定,立即吩咐衙役跟着黄哑巴出去捉人。
一会儿,一干人来到财主家门前,黄哑巴用手指着大门,嘴里“叽叽喳喳”地叫喊着。衙役一看,便知这家财主就是本案的被告,他们站在财主家门前四处观望,只见西边有一家小店,于是一哄而上,向小店闯来。
这家店主看见衙役闯进店中,慌忙起身想上前套近乎,哪知道两个衙役一言不发,将锁链往店主脖子上一套,拉着就往外走,推推搡搡,将店主带到县衙。
店主被带到大堂之上,大声叫道:“冤枉呀!冤枉!”
县太爷见捉来了人,便升堂问案,一来二去的,店主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才松了口气。店主与财主是邻居,平时深知财主的为人,也知道黄哑巴在他家打长工的遭遇,于是就一五一十把经过直言相告。
县太爷审完了案,心里十分高兴,心想:本县未费吹灰之力,就把案子断得清清楚楚,传扬出去,也是个“活包公”呢!想到这里,他得意洋洋地从签筒里抽出竹签,喝令衙役执签前去捉拿财主,为黄哑巴伸冤……
(杨天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