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在任何场合都能圆融沟通的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迈出那一步,寻求帮助不再难

    人不求人一般平,人若求人矮三分。

    ——《增广贤文》

    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日俱增,如果谁还想着在这个社会单枪匹马地做事,那是做不成任何事的。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难题,明明知道自己需要找人帮忙,而且也知道自己该向谁寻求帮助,但要真正实施这个求助计划时,对于有的人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有经验的人都会给出这样的建议:迈出那一步,寻求帮助不再难!

    有的人做不到,肯定有其原因,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得太多。一个人想找到合适的帮手,想得越多,越是踏不出那一步。相比之下,有的人想得比较少,做起来反而会容易些。

    孙广明是一家纺织厂的厂长。一开始,厂里的效益很好,但最近几年由于市场原因,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差,眼看着纺纱厂就要倒闭了。有的人一直盯着这个厂,想在适当的时候将厂子收购,也有人劝过孙厂长,趁现在还能卖个好价钱赶紧卖了,要是真等到厂子倒闭了,那价钱就不一样了。

    孙厂长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对这个厂的感情,对厂里工人的感情都很深。这让孙厂长狠不下心,他一心希望救厂。但他也知道,要想救厂,就必须找到市场。厂里仓库已经囤积了不少货,如果能找到买家,那厂子的资金就可以运转了。但是,去哪里找买家呢?

    就在这个时候,孙厂长参加了一个初中同学的小聚会。从聚会同学口中得知,班上有一个同学正在做服装。孙厂长就想,这不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买家嘛!但是,孙厂长后来一想,自己好久没有和这位同学联系了,现在这样贸然去求人家,人家该怎么想啊?

    但是,容不得孙厂长细想,厂子倒闭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最后,孙厂长一拍大腿,自言自语说:“我管他怎么想,只要能把我这批货解决了,大不了被他说个几年,那也是值得的!”

    说去就去,孙厂长吩咐老婆买了好烟好酒,自己第二天就提着烟酒上门了。没想到这位同学并没有像孙厂长想得那样难说话,当年的同学之情还是在的。当孙厂长说出自己到来之意的时候,这位老同学大笑说:“哈哈……老孙啊,我之前就在想你怎么突然就不请自来了。当然,老同学见见面,叙叙旧是应该的。只是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不是不能帮,不过需要我厂子里的技术人员到你那儿先测测,要是货行,那这件事就成。”

    孙厂长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说:“刚刚在来的路上还想着要是你不答应该怎么办,没想到你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说的哪里话,你都亲自上门了,我怎么会不答应啊?要是这次货看好了,我们还可以谈谈以后的合作啊。”

    “看来我这次登门拜访是来对了!”

    “不!不对!”老同学笑着说,“下次人来就行,不用带东西。”

    “哈哈……”

    后来,孙厂长的积货问题终于解决了,厂子也扭亏为盈。孙厂长除了在心里感激那位老同学,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因为思前想后不去求人家。现在看来,那次去寻求帮助是对的。

    可能有的人没有登门求人的勇气。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是多方因素促成的,要是单靠自己,怎么可能成功呢?《中国合伙人》就是依照新东方创始人的事迹拍摄的,里面的陈冬青为什么在已经小有成就的时候还拉上另外两个人?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的能力足够,但是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还要依靠别人。

    知道别人的帮助是自己成功的助力,却因为害羞、害怕而不敢求人,事后必然会后悔。处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时候太顾及面子,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失败的时候,你会发现,面子其实一文不值。如果不是因为面子问题,那还有什么好怕的?你想要求助的人又不会吃了你。也许有的人会说几句难听话,但要是你连听难听话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呢?

    接受别人建议,是让自己走运的诀窍

    经理人员本身并不需要是位专家,

    但是他必须能将所有顾问人员提出的意见做系统的归纳,

    并能浓缩撷取其精华。

    ——慕尔杜恩

    商业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自己如何才能走运?其实莫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否则一个人是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的。很多人会热心地给别人意见,对方要是拒绝,他们心里可能还会很不舒服。他们会说:这个人怎么这样?我好心好意告诉他,他还不领情。相对地,忠言逆耳,听的人有时觉得别人的想法太多余,完全不需要听他们的,只要坚持自己就好了。可是,在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又会后悔:要是当初听他的就好了。

    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从当初的不听劝阻到之后的走尽弯路,你只要接受其一,就要接受全部。我们都知道唐太宗善于纳谏,所以被世人赞颂。堂堂皇帝尚且能接受别人的建议,你又有什么顾虑呢?

    当然,人们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就否决别人的意见。可是偏有一种人从自己的面子出发,觉得别人提意见,就是不赞同自己,就是不给自己面子。第二种人就是对特定人的意见不赞同。可能因为俩人之前有过节,这次一方提出来的意见,被另一方认定是针对自己,不是真心提的,如果接受了,就一定会上当。第三种人在认真想过对方的建议之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好。他们将自己的意见放在首位,对自己的想法有着莫名的坚持,觉得别人的想法就是比不上自己的。以上三种人,可以归纳为心胸狭隘之人。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是难成事业的。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他很小的时候就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一度被人们称为“神童”。

    唐伯虎年少时拜著名画家沈周为师。他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再加上对画画的热爱,很快绘画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对此,沈周也经常称赞他。

    但是,被老师夸多了,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但嘴上却没有多说什么。有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走到最近处才发现自己要开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他非常惭愧,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虚心接受了老师的意见,从此再也不骄傲了。

    成大事者,必为心胸开阔者。真正能成事的人,在别人给出建议时,也有着非凡的判断力。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也是他们为什么会走运的诀窍。

    万斯同,清朝初期的学者、史学家,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明史》。他也有着和唐伯虎类似的故事。

    万斯同小时候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由于贪玩,经常令父亲在宾客们面前丢面子。大家就事论事地批评了他,让他收敛一点。但万斯同当时年纪小,听到大家这样的建议,并没有听取,反而感到十分恼怒,有一次还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万父十分生气,为了让万斯同长记性,就把他关在书房里闭门思过。

    万斯同在书房里仍旧在生气,不过就在他于书屋里踱步时,突然看到了一本《茶经》。他读起了《茶经》,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从此不再厌恶读书,开始认真读书了。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后来,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博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后来,他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颇有成就。

    一个真正的成功者,能够从别人的意见中找到精髓,借力用力,使自己更加走运。不得不说,每一位成功者的身边或多或少会有几个知心朋友,而这些朋友就是能给其提真心意见的人。但是,这并不表示那些不是真心朋友的人就不会提真心的意见。这些意见的价值大小,就看你如何施展判断能力了。

    我们需要意见,但真正接受意见并不像我们说的那样简单,因为其中牵扯着许多无法理解的因素。多说无益,在此,我们可以先从接受意见这方面下手。

    1.要拥有乐于接受的心态

    这样才不会在听到别人意见和建议时,想都没想就直接否决了。

    2.放下偏见

    不管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对头,都要一视同仁。因为别人能提出建议,就代表你的行为和语言还不够完美。尽管“忠言逆耳”,但不代表“对头”提的建议就是不对的。

    3.要有判断的能力

    不能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代表别人的意见你都要听从。这就要求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将意见仔细揣度,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

    4.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代表要放弃自我

    如果自己没有才干,只是一味听从别人,那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光芒。因为别人的意见只是为你增光添彩,而不是代替你发光。

    别人能给你提建议,本身就说明你交上了好运,可以离成功更近。如果你再能善加利用,那一定更容易成功实现自己的抱负。

    高效沟通之“NO”的妙用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别人向自己寻求帮助时,就算心里并不情愿,或者能力无法达到,也不愿去说“NO”。结果,自己不情愿或没有能力做到的事,就很有可能做得差强人意。接下来很可能会让当初向自己求助的人心生怨念,认为自己说到办不到,不讲诚信。可见此时,当我们在委曲求全地做了他人所求的事情后,不仅没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而会从此生出罅隙。这个结果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当然不是。出现这样的结果,一定也不是出于求助人和被求助人的初衷。之所以会这样,不过是由于被求助者不懂得适当地说“NO”,以至于让他人将自己看“扁”。

    有社会学家研究过,认为一个人拒绝不了别人的请求,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别人以前帮助过自己

    现在帮助过自己的人向自己求助,自己不答应,有点儿说不过去。因为在中国人心中,“人情债”绝对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你昨天帮了我,今天你有事求我,那我就算“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回报”于你。

    2.以为别人是在试探自己的能力

    为了不让他人看扁,只能硬着头皮答应。酒肉朋友交谈的时候,一般都会吹嘘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借话茬求你办事,吹嘘的人碍于面子,也会强装没问题,答应下来。

    3.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以为自己办得到,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件事情并不能全盘把握,结果在自己能力范围外答应了别人的请求,最后办不到。不仅打了自己的嘴,也伤了朋友间的情。

    4.害怕拒绝太直接,会伤害对方的感情

    面对别人的请求,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认为要是直接说不,肯定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那就只好先答应着。最后事情没办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尴尬了。

    5.多次委曲求全,最后不敢拒绝

    其实很多事都是连续性的,当一个人总是全盘答应他人的要求,到最后搞得自己根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接下来的要求,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很多人真的难以开口说“NO”,以为只有答应了才不会被对方看扁。直到实在完成不了的时候,才发现看扁自己的可能也不止是对方了,也包括自己。这样的尴尬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小李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区域经理,手中有个不错的项目。朋友小王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便请小李吃饭,希望这个项目能和自己合作。小李酒到酣处,加上平时和小王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不好意思拒绝小王,便满口答应。

    只是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决策者,那位决策者认为小王公司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且不管小李怎样解释,最后还是没有和小王的公司签约。

    自此以后,小李因为不好意思和小王见面,便刻意躲避。小王看小李没有兑现承诺,又总躲着自己,便觉得小李肯定是在跟自己吹牛,他在公司应该没有什么地位,爱吹牛不办事。小王便也不再和小李深交,俩人的感情也不如从前了。

    当然,不可否认,小李和小王的感情本身可能就不算是至交,但是小李的做法也不得不让人反思。如果他一开始就坚持原则,不被人情所束缚,直接拒绝小王的要求。小王便不会因此而看轻小李的能力,也不会从此质疑小李的人品,虽然可能会一时因朋友没有帮忙而生气,但远不至于因此做不成朋友。

    小李正是因为不懂说“NO”,才弄出这样的结果。与小李情况相反,还是有很多人懂得适时说“NO”的。如一直受到世人敬爱的周总理就很会巧妙地拒绝他人。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白云山下的云居寺里接待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周恩来总理陪同尼赫鲁参观了云居寺和出土的石经。尼赫鲁在看到这批精美的石经后,很是感慨地对周恩来总理说:“总理阁下,我们国家是佛教的发源地,有西天佛国之称,贵国在唐朝的时候,曾派遣高僧玄奘来我国拜佛取经,使佛教得以发扬。现在我来到你们国家素有小西天之称的云居寺,目睹这些刻在石板上精美的石经,说不定有些在印度都已经失传了。请允许我和阁下商量,我们愿意以同等质量的黄金,换两块同等质量的石经,运回印度供奉,您看怎么样?”

    周恩来总理听完后微笑着说:“这些石经,是中国人民花费近一千年才创造出来的奇迹,是我们的国宝,黄金有价,国宝无价啊!我作为中国总理,怎么可以用无价的国宝换你们有价的黄金呢?”

    周恩来总理这样说完,尼赫鲁就知道他的意思了。俩人笑着又继续参观了寺里其他的地方。

    周总理既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拒绝的意思,又没让对方恼怒,这种婉拒的方式令人佩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学习的。

    1.认清自己的能力

    不要答应他人超过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如果这点做不到,就容易被别人看扁。

    2.摒弃“人情债”的观念

    不要因为之前“占过别人的便宜”,这次就换自己被别人占便宜。最后就算事情做好了,心里郁闷之极,反而对“人情”有害。

    3.从一开始拒绝就要彻底

    拒绝不能拖泥带水,让别人有回转的幻想,要是你很多次都不忍心拒绝,你就会最终失去拒绝的能力。

    4.掌握好说“NO”的方式

    这样就算对方心里有刺,也挑不出你的毛病,更谈不上被看扁之说了。很多人就是败在不敢于说“NO”,从而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之中。

    5.时刻坚持原则

    不该迁就的事情坚决不姑息。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自己不坚持原则,不光不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怂恿别人打破别人的原则。这样下去,大家都变得没有原则,事情必然就会混乱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真正的朋友也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看扁你,他们会体谅你所处的环境和难处。所以,你也要懂得量力而行,做不到的就及时开口拒绝。

    不要被“人情”绑架

    不要求别人寡廉鲜耻的行为,若被要求时则应当拒绝之。

    ——西塞罗

    中国向来就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今天我家孩子结婚你来随礼,明天你家搬迁我就一定要过去;这次你帮我介绍一个不错的工作,下次你来我工作的城市,我挤也要挤出时间陪你玩几天;我求你办事,你答应了,下次你找我办事,无论如何我都是要帮的。今天你给我点好处,我便觉得对你欠了人情债,之后的生活都会被这人情债所拖累,但凡你有点事情牵连到这个“债”,我都要想方设法把它还了。

    但是,在“还人情”的时候,难免会和自己的原则发生冲突。那这个时候,一味地让原则“谦让”人情,就是正确的吗?很多人应该早已有了答案。人情固然要讲,但要是和原则发生矛盾了,那还得坚持原则。

    罗华和罗青山是生活在一个小山村的好朋友,两家也是世交。后来,罗华考上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罗青山初中就没有再继续念书,而是去了广州打工。一次俩人同时都在家,便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互诉苦闷。罗青山得知罗华虽然事业有成,但是都快35了还没有找到对象,而且他家里人也很着急这件事,就想到自己厂里面的会计好像和罗华挺合适的。所以他立刻就和罗华说了,罗华一听,问可不可以见一面,罗青山便安排了两个人见面。两个人见了面,感觉不错。很快,罗华就张罗起婚事。

    这件事后,罗华一家都挺感激罗青山。罗华的父母听说罗青山的工作其实一点都不稳定,工资也不高,心想自己的儿子已经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了,就要求罗华帮罗青山在公司安排一个工作。罗华起初并不答应,认为自己的公司没有适合罗青山的职位。罗青山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还不能胜任罗华所在公司的工作。但是罗华父母对罗华说,罗青山对自己家有功劳,让罗华怎么着也要为罗青山找个好工作,而且还说他们已经通知了罗青山的父母。没办法,罗华心里想着确实是因为罗青山,现在自己的生活才会这样好,要不就为他找个工作吧。

    罗青山辞掉了工作,过完年便跟着罗华出去了。罗华为罗青山安排了一个苦力工作,想着这应该可以了。可是没过多久,公司的另一个负责人就找到了罗华,说罗青山的工作态度很不端正,把工厂里的“习惯”都带到了现在的工作上,最近已经引起很多公司职员的不满。而罗青山也觉得现在的工作虽然相比之前的工作轻松不少,但是却很不自由,没有和罗华打招呼就回到了原来的厂子。结果罗华这边找不到罗青山本人,急得要死。最后,从父母口中才得知罗青山已经回了以前的厂子,而公司却因为突然找不到罗青山这个人,而猜忌罗经理带来的到底是什么人,罗华在公司的名誉也受到了不小程度的影响。

    双方父母也因为这次介绍工作没有成功,见面很尴尬。罗华和罗青山从此在心里也有了芥蒂,两家相处得再不如从前了。

    说到底,都是“人情债”在作祟,要不是因为罗华一家一直惦记着人情没还,也不会闹出之后的尴尬事。开始都是好心,谁能想到结果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看来,人情处理不好,说不定就会变成“埋怨情”。

    人际交往,不能不顾及人情。但若完全依人情办事,毫无原则,那便是舍本逐末、弄巧成拙了。其实,人情并不全是负面影响,人们之间很多关系都是靠人情维系着。如果必须要靠人情办事,那当事人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一旦这个“度”掌握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是必然的。倘若再将朋友变成仇人,那岂不是追悔莫及?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因太过注重人情面子,而轻率地丢弃了原则和公道。这样做对他人有失公平,对社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老李一辈子规规矩矩,秉公办事,终于当上了县里的县长。他心里盘算着只要自己继续坚持下去,肯定会被人传颂的。

    可是有一天,小舅子上门,说要找自己聊聊。这让老李心里很不解,小舅子一直都看不上自己,怎么自己才当上县长他就来了。一问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小舅子说自己想承包一块荷塘搞养殖,但是竞争压力有点大,因此就想到县长姐夫了。对于这样的事情,老李一直都是拒之门外的。

    可是这一次,正当自己下了逐客令的时候,妻子走了出来,她拉着老李进了里屋。她的大体意思就是要老李帮忙把这事给办了。妻子说,自己一辈子跟着老李没享过福,这次虽然是弟弟一个人来了,可是也代表着自己的娘家人,怎么着也要帮帮弟弟,要不自己在娘家就抬不起头了。

    老李妻子先让弟弟回家了,接着又开导起老李。经过几天的“开导”,老李终于松了口,最后动用自己的权力帮助小舅子拿到了荷塘。但小舅子送来的礼物,老李动都没有动,就让他拿回去了。

    没想到,两个月后,纪检委找到了老李。说是有人举报他用自己的私权,帮家里人拿到了荷塘。原来,是一个荷塘竞争者把老李告到了纪检委。他们很快展开了调查,最后老李受到了处罚,晚节未保。

    讲人情本没有错,但失去原则的人情泛滥就是大错特错。老李面对人情,不是没有原则,而是他立场不够坚定,在妻子的软磨硬泡下,还是丢了原则,毁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从古至今,面对人情能坚守自己原则的大有人在,如杀掉侄子、大义灭亲的包公等。不能说他们就不懂人情,只是面对原则的时候,他们懂得在人情和原则之间如何取舍。

    人情和原则并非水火不容。但过于讲究原则,人与人之间难免缺少了温暖;过于讲究人情,是非对错又容易乱了阵脚。因此,原则是人情的底线,人情是原则的润滑剂,这正是为人处世的刚柔并济之道。

    适当忍让,做到软硬有度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左丘明

    在中国,很多人会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这样想的人有没有想过,要是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忍一时不是风平浪静,那忍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有的人会时常抱怨,说自己已经忍让到一定地步了,但对方还是得寸进尺,事情根本就没按自己想的那样发展。感觉自己委屈?其实这没有什么委屈可言,因为你忍让别人是你自己决定的,没有人逼你啊!所以说,忍让要适当,而且最好做好两手准备。

    在你考虑要不要忍让的时候,你就该在心里想清楚对方要是不接受自己的忍让,反而更嚣张,自己该怎么办?到底自己还要不要忍让?在你还无法作出决定的时候,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关于忍让的故事:

    话说《水浒传》中有一处:

    林冲贪看鲁智深的武艺,只让林娘子和侍女锦儿一同去庙里烧香。在庙里,林娘子遭到了高衙内的调戏。林娘子第一反应是急红了脸,说:“光天化日,这是什么样的世道,怎么就敢调戏良家妇女?”林娘子回去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林冲,林冲得知是高衙内调戏自己老婆,便忍了,不想因此生事,但这并没有让高衙内知难而退。

    高衙内又调戏了林娘子,而且这次林冲还是被好友出卖的,林冲又忍了。他不是软弱,他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前途,不愿意亡命天涯。所以,林冲决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出上梁山那一步的。

    当林冲得知妻子被自己的好友陆谦骗去家中,高衙内再次调戏妻子时,他急忙赶到陆谦的家中。林冲看到自己的妻子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怎么样?有没有被那人玷污了?”在林冲的心中,妻子的贞操问题很重要,也就是说要是妻子这个时候被高衙内玷污了,林冲可能就不会继续忍下去了。

    当林冲意识到陆谦在帮高衙内,立刻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准备杀了陆谦。林娘子怕丈夫把事情闹大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影响,就劝阻说:“我又不是被他骗了,你不要做出糊涂事!”

    林冲的退让并没有让高衙内退缩,高衙内无耻地说:“我见的姑娘也不少,为什么就是喜欢她一个呢?我心里惦记着,很不高兴啊。”高衙内迷上了林娘子,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容貌,还有她那种坚贞的精神。

    为了义子高衙内的生命,也为了换上自己的亲信,高俅亲自为林冲设计了一个卑鄙的陷阱,引林冲进太尉府。果然,林冲带着那把刚买的刀误闯了“白虎节堂”,接受了早已为他安排好的罪名。他很快掉入陷阱,被打入了开封府大牢,并被发配沧州。

    同时,陆谦买通公差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把林冲杀了。两公差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但是林冲都忍下来了,他还渴望着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在野猪林,两公差发现周围没有人,便凶相毕露,不由分说把林冲绑在树上,对林冲说了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整件事情,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二人正要下手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喝一声,接着跳出来个和尚。这和尚是鲁智深,原来他一直在暗中保护林冲。鲁智深手拿禅杖,怒火冲天地朝两公差打来。两公差惊得魂飞魄散,不敢动弹一下。鲁智深来到林冲面前,把绳子割断,扶起林冲,一路护送林冲安全到了沧州府。

    后来,还有火烧草料场的事情。其实,正常人在得知自己是被陷害的时候就不会再忍下去了。但是,林冲还是忍了下来,不过他忍到最后,还是被逼得在一个风雪夜上了梁山。

    我们常说“忍者神龟”,但真要是忍到了这种地步,那可就真不是常人所为了。我们心里很清楚,有些事情忍让是没有用的,只会让对方更加放肆。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将忍让做到软硬有度呢?

    1.了解你要忍让与否的那个对象

    了解对方的性格,设想要是自己忍下来,对方会怎么做。要是设想不成功,那就完全没有了忍让的理由。对方如果是那种吃硬不吃软的人,那你的忍让也不会起到好的作用。

    2.分析事态,自己是否需要忍让

    一般做出忍让的事都是自己处在下风的地位。要是自己还没有到忍让的地步,手里的胜算还有很多,那么这时的忍让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在关键时候忍让,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做好两手准备很重要

    要是对方得寸进尺了怎么办?为了不让自己那么被动,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需要的,任何事情做好两手准备,都会保险一点。

    忍让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如果将忍让进行到底,那忍让就失去了意义。中华民族向来以和为贵,但是和是双方的,要是单方的,那不是和,而是退让和软弱。

    识别他人的“弦外之音”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魏征

    在社会上生存就必然要与人交流、处事,但是有时候自己把事情做好之后对方并不领情,反而说你是故意让他下不来台。这就是很有可能因为你没有听出说话者的真正“心声”。他是把话反着说,以为你会听明白,没想到你没有明白他的真实意思。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人不好意思,或者故意不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而是用相反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考验听话者的听话能力了。如果听话者听不出说话者的真正所想,就做不到对方真正想让你做到的事情。这时别人会认为你的办事能力不强,会影响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

    小思和小达通过相亲相识、相知、相爱。小思一直认为自己和小达的默契程度很高,对方是懂自己的那个人,甚至准备着要结婚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俩人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小思的父母希望小达那方能拿出诚意,多给点聘礼,但是小达家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优越。所以,小思的父母并没有很看好小达。在小达和小思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他们又帮小思找了一个相亲对象。因为男方家庭条件很不错,所以小思父母还是比较喜欢的。

    但是,要怎么说服小思去相亲可成了一个难题,两个老人左思右想,觉得只能骗小思过去了。他们用谎话把小思骗到了相亲现场,小思在饭还没有开始吃的时候就发现这是一出父母安排的相亲戏。她很生气地回到家,说并没有看好对方,自己还是要和小达结婚。

    后来,小达也知道了这件事。小达约小思出来,冷冷地说:“看来,不光是你父母对我不满意,你对我也不是很满意啊?”

    “什么意思?”小思还不知道小达说的是那件事。

    小达生气地大声说:“你不是去相亲了嘛!还来见我干吗?”

    听到小达这样说,小思立即就明白了小达为什么生气。看着小达这么生气,她的心里反而很高兴,她知道小达是真的在乎自己,这正好也是一次考验。就忍着笑说:“对啊,那你怎么看?”

    “关我什么事?”看着小思对这件事很不在乎,还笑着和自己说话,小达愈加生气。

    小思说:“要是我看上了那个男的了,你怎么办?”

    听小思这样说,小达突然就冷下来了,说:“那就祝福你们吧。”说完转身就走了。小达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小思的父母不喜欢自己,事情已经很难办了,现在小思也这样,那他还坚持什么呢?小思既然这样问,显然是来说分手的,那我就成全他们吧。

    而小思看着小达一点都没有挽留的意思,这么快就放手了,一定认为她刚刚说的话是真的。心想,这人怎么这样没脑子,都听不出来我真正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俩人断了联系。小思父母看着小思伤心得茶不思、饭不想,知道自己的女儿是真的非小达不嫁了,要是自己再坚持,这就不是为女儿的幸福考虑,而是害她了。打听后才知道,小思和小达闹矛盾,都是因为他们俩之前安排的那次相亲。小思的妈妈就吩咐小思的爸爸去和小达谈谈,希望解除小思和小达之间的误会。

    后来,小思的爸爸就找小达说出了那件荒唐的相亲事,并说小思压根就没有看好那个男生,而且对他们二老也很生气,希望两个人不要再为这件事情闹矛盾了。小达听到伯父这样说,才明白小思那样说完全就是在试探自己,而自己却没有了解到小思的心意,就这样放手了。小达越想越觉得自己笨,立即就打电话给小思道歉。

    后来,两个人的误会化解并顺利结婚了。

    在情侣之间,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女生一般都喜欢说反话,想必大家对此深有体会。但是,有时候男生信以为真,认为对方就是希望自己那么做,自己就顺着理解的意思做了,最后伤害了女生。所以女生才会说,男生永远不知道自己说话的本意是什么。

    我们要清楚,说话者的心声并不都是直接用嘴说出来。对方说的话,很有可能会采用相反的表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察言观色,如看看对方说话的表情、神态、语气、语速等,这些都是体会对方话语的关键点。如果从这些点都看不出对方的真实意思,那就接着做下面这一步:顺着对方的意思说话,再看以上那些关键点的变化,如果自己领会错了对方的意思,对方一般会表现为生气;如果对方说的话就是本意,态度上一般不会有大的转变。还有就是,在自己已经从对方的话语中得到了对方的“心声”后,就应该不动声色地接受。

    小可在一家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平时和总经理接触时间较长,因而很了解总经理的性格。有一次,总经理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即将要签约的公司副总。总经理对小可说:“小可,看一下02号办公室有没有人在使用,如果没有人,那就立即安排我和楚总签约吧,因为楚总还要急着赶回公司。”

    小可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02号办公室是专门用来举行签约的办公室,总经理很清楚,最近公司签约的就只有总经理手中的案子,这个时候02号办公室是根本不会有人在用的。但是,总经理既然这样说了,那就说明他的本意不是这个意思。

    一会儿,小可回来向总经理报告说:“总经理,副总正在使用02号办公室,预计还要等半个小时。”总经理听到这句话,笑着说:“那楚总我们就下次再签吧。”小可继续说:“我已经吩咐了楚总的司机在楼下等着,希望能为您节省时间。”总经理向小可投来赞赏的目光。

    原来,对方公司临时改变了合约内容,而总经理又没有独自决定权,只好为签约拖延时间。小可也因为能够听出总经理的本意而更加受到总经理的器重。

    可见,对说话者的了解和情势的分析也是了解对方话语真意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都想成为受欢迎的人,但要是连对方最起码的本意都听不出来,那还有什么交际可谈?

    听话,要善于听,要听出对方话中的是与不是、想与不想、对与不对,这些都是一些表面听不出的深层次意思,而我们就是要听出这些意思。

    切勿争吵,适时保持沉默

    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请把舌头拴上一天吧,次日你的计划与任务将一目了然!

    ——M·梅特林克

    中国有句古话:“言多必失。”意思是说话多了,一定会出现失误。的确,有时候多说未必是好事。很多人应该也会有这样的经历,不少即将办成的好事就是毁在了话多上。真要碰到这样的事,你估计会在心里一个劲儿地恼自己:怎么当时就没管住自己的舌头,废话那么多!

    其实,比起话多的人,话少的人更能给大家一种有内涵的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少林寺“扫地僧”,他们虽然话不多,却是真正的高手。看不准时机,不知道适时闭嘴的人,一般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性格

    生性幽默的人话自然多,但是办事情的时候,该严肃还得严肃。你嬉皮笑脸说一大堆,最后弄得听话者一脑袋糨糊,事情也就办不成了。

    2.说话者讲不到话题的重点

    废话说了一筐,还没聊到正事,这是话多者经常闹出的笑话。

    3.情绪没有控制好,过于松散,或过于紧张

    其实松散的人就是第一点讲的类型。另外就是专业知识比较少,过于紧张,最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

    因此适时的沉默,才能让人感觉你不是一个肤浅轻浮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不想遇到像复读机一样的人,向自己呱呱讲个不停。遇到这样的人,有时候我们很可能就会和以下事例中的人物一样。

    小王和小张是一对新婚夫妇,年纪都比较小,尽管平时小吵小闹时常发生,但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有一次,小张想让小王陪自己逛街,但小王因为工作累了,并没有出去的意思,小张就只好和好朋友一起出去了。

    小张逛完街回家,并没有看到小王在家。她打电话给小王,发现小王出门却没有带着手机。因此小张生气地坐在沙发上等着小王回来。过了好久小王才回来。小王刚进门,小张就尖刻地说:“不是说累得不行吗?那怎么还出去了?难道是陪哪个想陪的人去了?”

    “想什么呢?朋友有急事要我帮忙,我就出去帮一下怎么了?”满身疲倦的小王脾气也不是很好。

    “谁啊?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能请得动你这个大神。”小张听小王一点没有道歉的意思,更加生气了。

    “要吵就等我明天起来再吵,我先睡了。”

    小张抢先把卧室的门锁上,拿着钥匙,坐在沙发上说:“我就不!你今天不把话说清楚就别想睡觉!”

    “你要我说什么?别闹了!”小王的火气也上来了。

    “那就说你为什么不陪我出去,而现在却自己又出去了?”

    “你有完没完!我都说了朋友有事叫我出去帮忙,你听不懂中国话啊!”

    “你别和我横,理亏的是你,我怎么就不能问两句了?你说我怎么就不能说两句了?”

    “烦!”

    “你还说你烦,难道这是我自己没事找事吗?明明就是你做错了!那我……”

    小张还在说着,小王就受不了了,一摔门出去了。剩下小张呆呆地看着关上的门……

    这是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都会经历的事情,一方认为自己有理,就死抓着对方的错说个不停。大家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真的就要这么“讲理”吗?小张心里是有气,但是两人都在气头上的时候,就应该安静下来,让双方都静静,否则矛盾只会越来越激化,导致最后无法收拾。

    其实,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完全应该用沉默代替争吵。就算不争吵,很多没话说的时候,不如就安静下来,好好想想事态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而不是继续说下去,那样说出的话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如果不想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要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矛盾的话题

    最好的缓解矛盾的方式就是不要制造矛盾。说话要会找话题,不要总是说些可能会惹对方生气的话。

    2.当矛盾产生后,先保持沉默

    最先应该做的事就是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说,这样便能够避免“说多错多”的情况。尽管是沉默,但在脑子里也要好好想想下一句该说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

    3.沉默是必要的,但不宜时间过长

    时间过长的沉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也不是解决之法。

    4.要记住沉默不代表退让,而是避免将矛盾激化

    沉默之后,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只是要改变原来的表达方式。因为你已经试过,之前的说话方式是不奏效的,最好就是改变策略。

    《爱情公寓》中的悠悠和关谷会在争吵的时候“存档”,等到可以继续和平共处的时候再继续,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与人相处,很多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矛盾。做一个理智的人,适时保持沉默,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用世界上最温柔的“武器”

    眼泪是女人最原始的武器,也是男人唯一无法抵挡的最厉害的武器。

    ——张爱玲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世界上最温柔的武器?你会怎样回答?其实,这个武器就是眼泪。

    眼泪,我们虽然不是很喜欢它,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它。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弱势,而当对方看到你处于弱势时,一般都会心软,一心软就很难再坚持自己的初衷。由此可见,眼泪是一种杀伤力不小的武器。

    很多人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是的,刘备将哭运用到了极致:

    赤壁大战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计谋,用妙计夺取了当时的军事重镇——荆州。

    因为此事,周瑜气得伤情加重,他决心起兵,与刘备一决高下,后经过鲁肃劝说才罢兵言和。不过周瑜知道,如果刘备一直占据荆州,肯定是东吴统一天下的大患。于是他就让说服自己不要出兵的鲁肃去向刘备讨要荆州。

    一开始,刘备用要辅助侄儿刘琦为借口,赖着不答应鲁肃。等到刘琦死后,鲁肃被周瑜差使又去讨要荆州。这一次,诸葛亮用“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来作为说辞,答应鲁肃只要他们攻占了西川就会将荆州归还。鲁肃听到这样的话,只能又一次空手而归。

    后来,刘备娶了孙尚香,孙权又派鲁肃讨要荆州。这个时候的刘备实在是没办法了,就问军师诸葛亮该怎么办。诸葛亮说:“主公,如果鲁肃再提起索要荆州,您就放声大哭。等哭到令人动容之处,我自会出面进行劝解,那荆州就一定会没事的。”一向信任诸葛亮的刘备听到他这样说也就放心了。

    后来,从东吴前来的鲁肃到了堂上,双方互相谦让、坐定。鲁肃说:“现在,刘皇叔已经是我们东吴的乘龙快婿,我们已经是一家人,那我可是有话就说了。”

    刘备淡定地说:“你不用客气,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鲁肃听刘备这样说,也就将自己要说的话说了出来:“我这次来您这里,是有要事在身。刘皇叔您借荆州已经借了那么久,一直都拖着不还。但是现在您和我们东吴已经是亲家了,那是不是该把荆州归还给东吴了,我也好交差啊。”

    鲁肃说完后,就看着刘备,等待着他的回复。哪知道刘备什么话也没说,却用双手捂着脸哭了起来。哭得那叫一个惨,看得鲁肃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刘备一直哭着,鲁肃没有办法,就小心地问:“难道是我说的话,有什么得罪之处?为什么刘皇叔一直不说话,反而止不住地哭呢?”

    那刘备反而哭声不绝于耳,哭成个泪人儿,泪湿满襟,鲁肃也被刘备哭得心惊胆寒。躲在屏风后面的诸葛亮,知道时机已成熟,便摇着扇子从后面走出来,对鲁肃说:“我在后面听了很久,难道您不知道我们主公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吗?”

    鲁肃说:“看皇叔哭得这般伤心,我实在是不知道原因啊,诸葛先生可以告诉我吗?”

    诸葛亮气定神闲地说:“这原因很明显嘛!当初我们主公借荆州的时候,确实立下了文书,说是在取得西川之后一定归还荆州。但是现在掌管西川军事大权的是刘璋,他可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同是汉家骨血又怎么能忍心手足相残?这必招致天下人唾骂。但是不取西川,我们就还不了荆州,因为还了回去,我们又在哪里安身呢?主公的处境这样难过,但是你又来讨要了好几次,所以这才哭了起来,哭得这样伤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诸葛亮说罢,又用眼色暗示刘备。刘备顿时耸肩摇膀、捶胸顿足,大放悲声。鲁肃原是厚道之人,见刘备泪下,放声痛哭,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因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劝道:“皇叔且休烦恼,待我与诸葛先生从长计议。”见鲁肃这样说,诸葛亮继续说:“还烦请子敬回东吴把我家主公的烦恼告诉你家主公,等到时机成熟,我家主公有了安身之处,一定奉还荆州!怎么样?”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还在啜泣,鲁肃实在不忍心,也就回去了。

    诸葛亮用计如神,他料定鲁肃是一个心软之人,而自家主公又是那么会哭的人,因此用“哭计”最好了。

    哭是一门“技术活”,要想真正用它解决问题,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

    1.要看哭的对象

    如果对方不是那种适合你用眼泪征服的人,那你就算哭死,事情也办不成。所以,眼泪一般对付的是心比较软的人。他们面对你的眼泪能够产生怜悯之情,这样才不枉费你付出的身心“劳动”。

    2.哭要把握尺度,见好就收

    能哭的人就应该能将眼泪收放自如。如果自己眼泪流了一大把,但是对方就是不为所动,那哭下去就没多大意义了;而如果对方已经“折服”在你的眼泪之下,那你就不该再继续哭下去了。目的已经达到,继续哭下去,弄不好对方被你哭烦了,反而将事情搞砸了。

    3.要注意哭的形式

    有的人受制于嬉笑怒骂式的哭法,有的受制于实实在在的哭法。当然,这还是要因人而异,以你对对方的了解而定。

    或许会有人觉得用哭这种形式来求人,好像有点丢面子,尤其是男人。但是,你也要知道,“眼泪”是世界上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中国人有“以柔克刚”的说法,很多情况下,哭是一种完全可行的作战武器,用得合适的时候,它比一把刀还要锋利。

    用积极的语言肯定自己与他人

    谨慎说话的人是知道语言拥有力量的人,

    不好的语言只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拉尔夫·爱默生

    《圣经》中说:“说话随便的人将会受到审判。语言可以让你得到赞美,也可以让你受到诅咒。”

    每一天都是语言的“审判日”,对语言的审判其实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反思:反思我们每天说过的话,看看是不是因为某些语言使自己快乐或者使自己麻烦倍增。我们应该了解,人的潜意识是不会区别你的话语是有意还是无心,它都会把这些话记录在自己的领地里。所以,所有的语言,无论是对他人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话,都会被潜意识所记录,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谨慎说话的人都知道语言拥有力量,不好的语言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谨慎才行。

    语言的力量是一种无法感知的力量,它无声无息地发挥着作用。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可以让我们少很多烦恼。总是批评、诅咒、抱怨的人,总是说运气不好的人,对亲友吝啬的人,好运是不会降临在他们头上的。这时候为什么不尝试改变一下说话方式呢?

    如果说话肆无忌惮,那么语言就是一颗危险的炸弹。它可以拯救他人,也可以伤害他人。

    下面看一看有关语言力量的例子吧:

    有个人因为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住院了。这个人很配合医生的治疗,而且她的女儿还为她请了专门的护士进行护理。但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病情并没有好转。

    她问大夫是怎么回事。大夫告诉她,她太过于担心自己的病情,那是不对的。现在就应该用积极的语言为自己树立信心。然后,大夫教给她:“你要对自己说:‘我的病马上就好,我不会让疾病这种邪恶的力量盘踞在我心里。’”

    于是她每天都用这些话暗示自己,结果她真的减少了对疾病的担忧,心态也更加阳光,身体状况渐渐有所好转。她很想出去走走,这是她内心的强烈愿望。她从医院出来,去拜访自己的朋友。由此,她的心情更加舒畅,而这些语言和行动对于她的病情缓解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语言能够暗示潜意识,进而影响到人的心境,心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就是这样,疾病要想有所好转,除了医生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病人有一个阳光的心态。

    善意与平和蕴涵着巨大的能量,愤怒与浮躁只会削弱这种能量。语言的表达需要善意与平和,而不是愤怒与浮躁。

    语言的力量需要谨慎的引导,因为这是一股巨大却悄无声息的力量。它能实现对自我的拯救和保护,让好运伴随在我们身边。但语言的力量需要用善意的方式去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扫清人生路上的障碍,实现自己的愿望。

    有一个自小立志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小男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他资质平平,没有条件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但他希望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从来没有动摇过。

    他常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为艺术家,并出人头地。”很早,他就离开小镇前往城市,希望能接受更多的有关艺术的教育,但他学习的道路很坎坷。起初他只是一家报社的美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生活异常艰难,但这些都没有成为他放弃梦想的理由,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实现梦想的决心。

    后来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艺术家。他就是著名的写实派画家理查·斯契米德。

    想象力是一把剪刀,为我们剪去失败的思想,让我们继续还未实现的梦想。当你发现自己已无法运用想象力时,就需要用语言来增强潜意识中积极的力量了。

    每天你应该用这样的语言鼓励自己:“我对眼前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我将弄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这样你就会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一种兴趣,对美好的未知有一种期待,而你也会发现眼前的世界确实很精彩。

    消极也是精神的力量,因此不可能杜绝消极。但是消极对我们的人生没有意义,必须放弃消极,我们才能让语言拥有积极的力量。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一个女人去美容店做美容,但这个女人对美容店的一切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刚刚坐下,她便大声地嚷:“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开空调?”服务员便把空调打开了。一会儿她又说:“空调吹得我有点儿凉。”

    当服务员给她修指甲时,她又拿修指甲的女孩没戴聚焦用的眼镜说事。女孩说自己眼睛很好,不用戴眼镜。她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有谁不戴眼镜?不信你去检查一下,肯定能检查出毛病来。”

    当这个女人离开的时候,美容院的所有人都觉得一下子轻松了下来,他们感到十分疲惫。因为这个女人总是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这种挑剔的态度让美容店的所有人都觉得疲惫不堪。

    试想,如果这个女人用的是积极的、善意的语言,人们会是什么感受呢?给大家几条建议,方便大家学习谨慎地使用语言。

    1.不要使用消极的语言

    消极的语言会把消极情绪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所以我们应当使用积极的语言,让人们感到你对他们的肯定与支持,这样你也能更容易办成各种事情。

    2.不要大声嚷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配合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往往会令你生气。有些人在生气之时,便会提高嗓门,用叫嚷来解决问题。殊不知,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这时应该找到当事人,心平气和地研究问题出在哪,从而将事情很好地解决。

    3.原谅他人的错误

    其实原谅他人就是在宽容自己。做事时一定要表达出你的善意,因为善意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这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

    在生活中,

    谁都有可能偶尔发生“小失控”。

    如果你能圆融、灵活地与人沟通,

    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烦心事相应地也会少很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