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在任何场合都能说服别人的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求人办事,说话要委婉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源于他的专业技术,

    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

    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能力则是软本领。

    ——戴尔·卡耐基

    生活中,我们老是被一些不会说话的人惹恼,因为这些人总是会自以为是地提出根本就没根据或是没可能的要求,同时还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而且最致命的,是事后他们自己还全然不知,不明白与别人的关系怎么就变成那样了。可笑之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可能是这样的人:完全不懂说话技巧地去和人交流。

    我们每天都处在压力中,也很想不拐弯抹角地说出自己的要求。但是,有些事情还是不适合直接说。如果自己有要求,就直接要求人家,人家心里首先蹦出来的话就是:凭什么?是的,不是父母,不是长辈,不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怎么就能直接要求人做这做那呢!要是想要求别人做点自己想要做的事,巧妙一点提出来,那别人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一点?

    某某大学处于市区,所以校区的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宿舍楼也相对拥挤一点。特别是这个学校会计专业的宿舍每间住了六个人。

    王强和石磊平时是一对游戏伙伴,俩人经常逃课在宿舍打游戏或者睡觉。有一次,两个人在前一天晚上通宵打游戏之后,相约第二天的课就不去上,在宿舍睡觉。

    王强睡到自然醒,发现差不多午饭时间了,他就喊石磊一起去食堂吃饭。喊了好久,石磊就是没有答应。再看看,原来这个家伙还在睡,根本就没有醒。

    王强想,还是让别人带饭吧,就打了宿舍另一位苏同学的电话,一张口就说:“老苏,帮我带饭!”

    这位苏同学是一位学霸,平时就看不惯王强和石磊这两个人经常旷课。现在,王强竟然直接打电话,还这样命令自己,苏同学感觉自己一点儿也没有被他们尊重,直接就挂掉了电话。而电话那头的王强以为苏同学听懂了自己的要求,自己只要等着就行了。

    可是,王强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苏同学回来。当他问宿舍里上课回来的人才知道,苏同学吃过饭就直接去图书馆了。听到这里,王强可火大了。他心想:这小子怎么这样?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刚刚挂掉电话不就是答应了吗?王强心里越想越生气,摔了门就跑下楼去。

    王强来到图书馆,找到苏同学,拽着他的衣领就拉了出来。王强把苏同学拉到一处,松下手说:“你不是答应要帮我们买饭吗?饭呢?”

    苏同学火气也上来了,毫不客气地说:“我哪里答应了?你叫我带我就带啊!我又不是你们的佣人。”

    后来,俩人就扭打在一起……

    近年来,学校暴力事件愈加增多。甚至有大学生因为音乐声音太大,叫同学关门结果对方没理睬等小事而闹翻。不得不说,现在大学生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不过也能看出现在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太差。就像这件事里的王强,让人帮忙办事,还那般蛮横,根本就没有委婉地好好说话,这也是苏同学为什么没有帮其忙的原因。如果,王强能够稍微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那么苏同学难道会拒绝帮他带饭吗?

    这并不是一个少见的事情,就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委婉地说出自己的请求。提要求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难缠的人,但是要求又不得不提,这时就要用点“招数”让被要求人接受你的要求,这样你才能达成所愿。那“招数”又有哪些,这里给出几点:

    1.摸准被要求人的兴趣爱好,说话要投其所好

    想要求人办事,那就应该顺便了解一下对方,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知道对方是慢性子的人,你就不能说得太急;反之对方是一个急性子的人,那就跟上他的节奏。了解到别人喜欢吃饭谈事情,你就不能带着人家去KTV里娱乐;了解到别人喜欢收藏,你在交谈的时候就应多谈谈对方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是给对方带点喜欢的东西。先让对方满意,这样,事情谈起来肯定就会顺利。

    2.讲技巧更要讲原则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向来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讲技巧不是要你没有原则地一味讨好别人,而是要不卑不亢地进行交谈,太低三下四有时候反而会出现反效果。如果别人得寸进尺,就更是远离了运用技巧的初衷。

    3.注重时机和地点

    中国人从古至今做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想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机和地点都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有的时候,地点和对方的情绪并不适合提出你的要求,要是不关注这些,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从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能力和个性。如果在了解对方个性的基础上再能够巧妙提出你的要求,很多时候可以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有能力的人,不仅能把事情办好,更能够让别人称赞,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一个会办事的人,才可以在纷杂的生活中驾驭好自己的人生,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能力的最好诠释。

    懂得换位思考,瞬间说服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其实,与人交谈的过程,正是了解对方想法,揣摩对方心思的过程。要想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里去,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就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两个人交流中如果说到不合心意之处,就会陷入僵局。如果不知道怎么打破它,就会一直困在那里,时间一长,根本就僵死了,再也走不出来。但要是有人可以解读下另一个人的想法,从对方角度出发,那肯定就不会有这样的难堪了。关键是,首先要有人可以作为这个愿意为对方考虑的那个人,因为很多人就是不愿意退让,才会陷入僵局。

    相比于心思缜密的大人来说,有时候“不懂事”的小孩经常会做出让人惊讶的事情。

    有一家人需要租房子住,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还搞得大家很累。每每拖着疲倦的身体穿梭在一间间出租房中,大家都感到特别辛苦,但是为了能找到中意的房子,他们只好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星期之后,这家人终于找到了喜欢的房子。这间房子客厅很整洁,厕所很干净,还有厨房,家电齐全。

    房东是个老太太,看起来和蔼可亲,她对这家人说:“我租房子没什么特别地要求,只是不喜欢带孩子的。”

    听到这里,这家人面面相觑,因为这是一个三口之家,正好有个九岁的孩子。这个时候,妈妈说:“我们没有孩子,可以的。”

    老太太笑着说:“你没有孩子?那这孩子不是你的?”

    “不是。”妈妈一口答应。

    爸爸这个时候说话了:“怎么?为了租个房子,连儿子也不要了?”

    “唉……我是找房子太累了,才会说胡话。”

    一家人很失望地走出房子,正当爸爸妈妈沮丧着要下楼梯的时候,儿子又重新按响了老太太家的门铃。老太太打开门,奇怪地看着这个孩子。孩子走进屋里,很礼貌地说:“您好,我想租这个房子。”

    老太太笑着说:“孩子,你刚刚都听到我的话了,我的房子是不租给带孩子的家庭的。”

    “我知道,但是我只有爸爸妈妈,没有带孩子!这样的话,您可以把房子租给我了吧?”

    老太太笑着大声说:“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那好!我就把房子租给你吧。”

    孩子的想法,天真而简单。这个孩子听出老太太的话中并没有赶走他们的意思,因此他便顺着老太太的想法,换了一种说法,顺利地租到了房子。我们要拥有灵活的思维,话题一旦陷入僵局,不能只想着坚持自我,而是要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一番,这样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好方法。

    化解别人给你戴的“高帽”

    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该同意的时候固执起来;由于骄傲,

    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伊凡·巴甫洛夫

    没有人不喜欢褒扬和赞美,适度的赞美能够让人心情愉悦,也能显示自己的素养。但很多时候,过度的吹捧多半是别有用心,动机不纯。网络中曾流行一个词叫“捧杀”,意思就是用过分的赞扬使被吹捧者遭到失败。

    通常情况下,当他人无缘无故地对你阿谀奉承时,多半是“糖衣炮弹”,可能有求于你。这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随时做好化解别人为你戴的高帽的准备。

    张浚是一家公司老总的儿子,时常和朋友一起喝酒,酒席上也喜欢吹点小牛。有一次,张浚又约了几个哥们喝酒。酒到酣处,朋友李锋站起来,笑着向张浚敬酒,说:“张哥,您的大名我早就听说了,真是崇拜不已呀。咱这座小城,有哪个不认识张哥啊。老爷子的公司,可是咱们市的前三强啊,只要提到张哥的名字,谁不是竖起大拇指!”张浚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也站起来说:“这是兄弟们看得起我!来!我们走一个。”大家端起酒杯,哄笑着喝酒。

    李锋在酒桌上一直跟在张浚的屁股后面,满嘴阿谀奉承,把张浚都快要吹到天上去了,张浚也很是享受。李锋看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便端着酒杯走到张浚面前,笑着说:“张哥,以后您有什么需要兄弟的地方,尽管吩咐,兄弟一定赴汤蹈火,绝无二话。话说回来,如果兄弟有啥困难,哥你可一定要拉兄弟一把。”“那好说,一定的!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衬的,招呼一声就行。”殊不知,张浚正一步步掉入李锋的“陷阱”。

    李锋脸上还是带着笑,说:“不需要以后,我现在就有一件事情需要您帮忙。”

    然后他对着众人说:“这事对于我神通广大的张哥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大家随声附和着,张浚也只好笑着问是什么事。

    李锋顺势就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原来,他是想让张浚在他父亲的公司给自己安排一个职位,而且还要求最好是个一官半职。

    张浚听到这里有些为难。虽然他是公司的少东家,但是他爸爸很早就下了命令:钱随便用,但是绝对不能掺和公司里面的事情。

    李锋看出张浚似乎有些为难,马上趁热打铁说:“来,所有兄弟替我敬张哥一杯。我就知道,张哥对兄弟够仗义,这点小事肯定不在话下。”

    在座的朋友都跟着起哄,张浚成了被赶上架的鸭子,下不来了。事后,他只好利用自己的身份,偷偷地把李锋强制性地安排到了公司一个部门。

    这件事很快被张浚的爸爸知道了,他马上开除了李锋。李锋气哄哄地找到张浚,责备他耍自己玩,刚上班几天就开除,不想帮忙就别帮,何必戏弄人玩。

    张浚百口莫辩。从此,兄弟自然也做不成了。李锋在朋友圈中到处说张浚的坏话,张浚心中委屈,却也无话可说。

    虽然不难看出,李锋从酒局开始时就别有用心。可是这件事中,张浚犯得错却比李锋大得多。张浚在大家为自己戴“高帽”的时候,如果不是满嘴跑火车,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就不用担心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变差,更不会被李锋那样别有用心的人中伤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张浚在李锋开始奉承之初,就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并做好随时拒绝的准备。当李锋提出要求时,张浚就完全可以解释清楚自己无法办到,在众多兄弟朋友面前,已经把理由解释清楚,即使李锋依旧会生气,也只是一时矛盾。这样落一个皆大欢喜,显然要比李锋被开除后误认为张浚在耍他性质要好得多。

    诚然,人人都喜欢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的优点。但是,在听到别人没有理由的夸奖已然近乎吹捧时,你就要警惕起来,听出他人的弦外之音,是不是想要求自己办事。从而不被那些“糖衣炮弹”所击中,做出自己一时糊涂、终生后悔的事情。关于这点,有几个建议还是可以听一听的:

    1.要明辨是非,尽量少和有不良动机的人交往

    往往在生活中,这些人总是扮演着千万种身份,他们出其不意就会给人一口。一般对于他们的“陷阱”,绝大多数人都是防不胜防的,最好的趋利避害方法就是少和这样的人交往。

    2.面对别人的吹捧,谦虚一点

    人人都喜欢谦谦君子,不喜欢不管什么夸奖都欣然接受的人。再说,面对别人的夸奖,自己也会滋生虚荣,这样不利于你作出正确的判断。

    3.时刻坚持自己的原则

    面对别人的夸奖,你可以虚心接受。但凡触及到原则,就不可蒙混过关。一定要时刻掂量自己的能力,不被虚荣心驱使,要不便会被别人的“高帽”扣住。

    4.不要被面子所累

    很多人知道别人是别有用心,也明白自己的能力答应不了别人的请求,但是因为顾及面子,始终还是说不出一个“不”字。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面子傀儡”。所以必须提前将面子甩掉,才不至于发生之后的事。

    接住第一波攻击,冷脸也能搞成热关系

    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

    ——罗曼·罗兰

    求人办事的时候,不能排除有时会遭受冷遇。这时,很多人会因为自尊心受伤,或是认为可能性不大,就放弃了。要知道爱迪生做实验尚且要经历几百次的失败,我们难道会连两次三次这样地努力都没有吗?

    不光是求人办事,很多事情也都要努力很多次才会有效果。但是,也有很多人会在别人冷言冷语地打击下,不再尝试第二次、第三次,带着自己所谓的自尊心,发点怒气,试图在被求助者那里“夺回”一丝“自信”。说是为了尊严,其实只是一个死要面子的懦夫。站在被求助者的立场想想,要是别人求你办事,你刚说一句“不”,他就甩脸给你看、拂袖而去,你会怎么想?可能你之前说的那句“不”,并不是深思熟虑的。但看着对方对你的态度,肯定也就不会改了。

    苏女士是一家写字楼的保洁阿姨,每天工作就是负责写字楼的卫生。苏女士工作一直很认真,工作成果也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在年初的时候她却听到风声说公司要裁掉自己,准备用有关系的阿姨替代自己。

    苏女士没有多少文化知识,还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还在念初一的女儿生活。苏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整天闷闷不乐。写字楼里的其他保洁人员看到苏女士这样,就顺口说一句:“这是不公平的!但是要想保住这份工作,最好找找人事部的王总,他可能是最后的希望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苏女士心里清楚这份工作对自己的意义,为了女儿,苏女士决定试一试。

    说去就去。可是,站在人事处办公室门口的苏女士还是没有勇气走进去。当耳旁多次回荡起“最后的机会了”,苏女士终于敲响了这扇门。

    王总见是苏女士,就笑着说:“来打扫啊?”

    苏女士紧张地站在办公桌旁,小声地说:“王总,我今天不是来打扫的,我……是来问问,我这工作的事情。”

    王总看着苏女士,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冷冷地说:“苏女士,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我就直说了,这是公司的决定,你这个月干完就结账走人吧。”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王总没等苏女士说完就说,“我还有事情要忙,你先走吧。”

    苏女士的脸涨得通红,但是并没有迈开步子。她深呼吸几口气,继续说:“王总,我知道你很忙,但是这关乎我一家的生计问题,所以我请求您听我说完。”

    王总抬起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面前的苏女士,没有说话。

    “我知道,公司已经找到了代替我的人。但是我自问每天工作都很认真,没有一点消极怠工,我觉得公司这样做,对我是不公平的……”苏女士站在王总面前一字一句地说着,王总从一开始并不抬头看她,到最后动容地说:“那你先回去吧,我会向上级反映的。”

    苏女士嘴里发干,听到王总这样说,鞠了一躬,转身要走。王总看着苏女士的背影说:“苏女士,我很佩服你。你并没有因为我一开始的冷漠态度而挥袖离开,反而说了这么多,真是让我……我为我一开始的冷漠向你道歉。”

    苏女士嘴角带笑,却有一丝苦涩地说:“已经是来求您的,怎么可能还闹脾气呢?那就麻烦您了。”

    求人办事遭受第一波攻击时,就带着自己所谓的自尊转身离开,其实已经让你身后冷冷的目光更添了一丝不屑。能屈能伸之人,办事成功率才会更高。其实,求人办事就是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不顾“面子”。中途放弃,成功率就是零;坚持到最后,事情办成了,成功率就是百分之百。

    求人办事的初衷是要把事情办好,而不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既然你走出了求人办事这一步,本身就要先放下自己的面子。如果一遭到冷遇就放弃,所谓“重拾”自己的面子,意义也不大。要想别人答应你的请求,一定的“屈”是要做到的,即在求人之前就做好被别人冷眼相待的准备。面对冷遇,要在心里仔细分析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自己又应如何改变求人策略。即使自己心里不好受,最好也不要让对方察觉到。此外,一般对方给你脸色看了,你再继续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对方的情绪,尽量在对方要再次拒绝的时候,适时阻止,因为被拒绝多了,再强大的心理也受不了。

    事实上,对方给你冷遇,也是打算一举将你“击倒”。只要你能接住第一波“攻击”,应该就闯过了最重要的关卡。出其不意的坚持,更能让对方感觉措手不及。如果拂袖而去,失败的就是守着“面子”的你。

    准确定位,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

    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阿利盖利·但丁

    一个人的交谈能力,在很多时候决定着一件事情的成败与否。在交流之中出现矛盾、挫折,是很常见的。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进行交流,但有时候掏心掏肺地交谈,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就让说话者很困惑:自己推心置腹地和对方交谈,怎么就换来事后的满怀芥蒂呢?其实这是因为说话者没有弄清楚,对方到底是否值得自己推心置腹。如若不是,自己浪费了一片赤诚,别人也会徒增些许压力,两人的关系自然不如从前那般舒服。可见,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什么样的交谈也是交流的关键之处。这时,你必须做好准确定位。

    任何人都需要交流,但更需要在说话之前想清楚的是,自己应该对面前的这个人说些什么话。是轻松点,还是严肃点;是深刻点,还是随便聊聊;是鼓励他,还是安慰他……这些都取决于你面前站的那个人。如果对方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市民,你就没必要说过多的专业术语,只需要说一些通俗易懂的话就可以;如果和你交谈的人文学素养比较高,那你的语言就要尽量文雅些。面对不同人际关系或者身份的人物,需要用不同的说话方式。

    在这个社会,想要不被人莫名其妙地排斥,就要注意言谈举止,注意你应该对你面前的人说怎样的话。否则话说了一箩筐,事情没办好,反而被人误会,岂不糟心?在生活中,交谈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面对长辈,要毕恭毕敬,有问必答;面对朋友,要适当抱怨,适时安慰;面对上司,要思虑再三,尊敬有度;面对爱人,要温柔体贴,自然说笑;面对闺蜜,那就是随意聊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尚某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对下属也很严苛,所以尚某并没有太多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快40了他都没有结婚。虽然尚某自己不是很着急,但是看着一天天衰老下去的父母,他等不下去了。事业有成的他认为,婚姻也是可以经营的,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因此在好几家婚姻介绍所都办了会员。

    后来,婚姻介绍所通知尚某去相亲。因为尚某当时在开会,到了相亲地点后,已经迟到半小时,幸亏相亲对象也迟到了,才没有误事。虽然没有谈太多,但俩人还是决定先处处看。过了两个月,女方提出自己的妈妈想见见尚某,尚某就和女方的妈妈见面了。

    和上次一样,尚某还是因为会议耽误迟到了,可是这次女方妈妈没有迟到。尚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迟到有一丁点内疚,所以也没有对女方妈妈说句抱歉的话。

    女方妈妈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还是笑着问了尚某几个问题。可尚某每次回答都像是对下属做出指示一样的口气,听得女方妈妈心里越加不舒服。最后,可想而知,俩人的婚事告吹了。当然,俩人的感情基础不深是一大原因,但尚某和女方妈妈说话的方式绝对是主要原因。

    面对有可能是自己未来丈母娘的人,他说话还像对下属一样,自然会让未来丈母娘心里很不舒服。在中国,女婿和丈母娘是绝对的敏感关系。一般女婿对丈母娘都是毕恭毕敬的,说话都要在脑子里过个十遍才敢说出口。尚某把女方妈妈当作公司下属一样对待,绝对是犯了大忌。说到底,没有根据面对的人讲“特定”的话,这就是尚某的失败之处。

    生活离不开说话,说话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说话还是一门艺术,在别人面前展示“艺术”魅力,肯定要“投其所好”。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要说什么样的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既然是“艺术”,如果没有“天赋”,也可以通过注意以下几点,慢慢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

    1.确定关系

    即定位自己要交谈的人和自己的关系,定位一定要准确,差了一分,说话便“差”了一分。只有关系确定了,才能确定你们的谈话方式和内容。

    2.确定内容

    以你们的关系,你们能够聊些什么?不能谈的内容,千万不能涉及,假若别人不想说或不能说,那就只能剩下冷场了。

    3.确定方式

    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能接受何种方式的交谈?这都需要你的观察。只有方式对了,你们的交谈才能持续下去。

    在说话的时候,根据对方的身份或性格决定你们交谈的内容和方式,虽然有时候会很难把握,但是必须要学会把握。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说话,学会做人,才能少走弯路。

    说话别太直,用婉转替代直率

    对一个心持反对意见者,讲话却有必要谦和而委婉。

    否则正像把盐撒入伤口,会使他已有的成见更深。

    ——弗朗西斯·培根

    我们喜欢说话直率的人,但要是别人直接当着你的面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还会觉得对方的直率很可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吧。

    说话讲究技巧,太直的话会显得很没有内涵,也不利于事情的成功。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拐个弯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庄暴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庄暴接着又问道:“大王喜好音乐吗?”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对音乐的喜好,有这回事吗?”

    齐王脸色一变,随即又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和先王一样喜欢清静典雅的音乐,我只是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因为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否为我解释一下?”

    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请问大王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当然是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请问大王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当然是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接着说:“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完全是您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孟子接着说:“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齐王明白了孟子的意思,并接受了孟子的建议。

    孟子知道自己要告诫齐王与民同乐的道理,但齐王再怎么说也是君王,说话一定不能太直,所以孟子才说出那样的话来。

    说话拐个弯,并不表示表达的意思就没有直接说更强烈。其实反着说出自己对别人的忠告或是提醒,有时候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就算喜欢直率表达,也要在不伤害对方感情的基础上。记住,说话不要太直,婉转说话效果往往更好。

    拒绝别有用心的礼物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弘一大师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选择互送礼物来维系感情。虽然这只是正常社交中的礼尚往来,但现在已逐渐被人们演化成为牵制对方的筹码。即通过送礼牵制对方,让对方为其办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别人送来礼物,很多人都不会拒绝。可是,一旦接受了对方的礼物,对方就可能会对你指手画脚,甚至提出无理要求,你却因为收了礼而无法反驳或拒绝。有时候,还会牵扯到一些原则问题。只是他们事后会后悔:为什么自己当时为了贪那点儿小便宜,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而且,不管事情做得怎么样,求助者也很少会心存感激。你帮对方办了事,对方却开始看不起你了。

    这笔看上去很清楚的账,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会犯糊涂呢?当然这是存在一些原因的。

    1.自制力不够

    看到对方的礼物,确实动了心。很多送礼的人都会在送礼之前打听一下被送礼者有什么嗜好,所以送的一般也都是对方喜欢的礼物。要是你的自制力不够,对礼物动了心,真的收下了,那可就会后患无穷了。

    2.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

    其实礼尚往来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并不是所有的送礼者都是别有居心的。有些真心的朋友,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而送上一些小礼物,这只是代表相互间的情意,是完全可以收下的。也正因如此,当一个人的判断力不够时,就容易把别人的“别有居心”当成了“情意”收下,从而埋下隐患。

    3.不想驳对方面子

    因为想到别人好心好意送来的礼物,自己不收下,一定会让对方很没面子。而且,如果这次自己驳了对方的面子,那么对方在日后会不会也不给自己面子。如此一来,把简单的事想得越来越复杂,事情也跟着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

    4.摒弃不了人情观念

    在中国这个特别讲究人情观的环境中,人们会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破坏两者之间的人情。要是自己趁着这次好好帮对方一下,那下次有事求对方时不就好办多了?或者,对方以前帮过自己,这次怎么着也要把这人情债还了。

    但是,这些原因都不能成为你糊涂的理由,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果真的接受了别人别有用心的礼物,那你多多少少会受到对方的牵制,面对你的原则,可能你也不会那么理直气壮了。

    面对别人别有用心的礼物,不要想得太单纯,要是简单收下,那之后必会有麻烦。

    刘青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平时会接触到一些公司的账单、报销单,也算是掌握了公司不少内部的情况。她有个朋友在同业界的另一家公司任职,两个人一直处得很淡,平时也就是说说话、打打招呼的关系。可是有一次,朋友送给她一件价值不菲的衣服,刘青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但还是收下了。

    之后,俩人的关系就渐渐亲密起来,时常在一起吃饭、聊天。没过多久,朋友到了刘青的家里,向刘青哭诉,说公司派自己打听刘青所在公司的相关账目,期限快到了,自己却一点都没有得到消息。要再一无所获,自己肯定会被炒鱿鱼的。

    刘青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朋友送自己礼物是为了接近自己,后来发现没有找到有用的资料,只能明着求自己了。果然,刘青脑子还在想着,女朋友便说:“刘青,你可以向我透露一点儿消息吗?就一点儿!我保证就一点儿!我送给你的那件衣服可是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啊。”

    刘青这个时候脑子都快炸了,没想到自己一开始就中了朋友的圈套。现在听朋友这样说,还真是觉得有点不好拒绝。最后,在朋友的一再哀求下,刘青还是向她透露了一点数据。事后,刘青一个劲儿地自责,为什么自己要收下她的礼物,搞得自己现在里外不是人。

    虽然最后刘青并没有被公司查出来,但心里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马上和那个别有用心的朋友断绝了来往,而那个礼物也从来没有上过身。只要一看到衣橱里的衣服,刘青就心有余悸。

    刘青在这件事中,完全就是一个受摆布的道具,这是从她最初毫无警惕性地收下对方的礼物开始的。可是,就算她之后知道了这是一个陷阱,她也因为收下了礼物而挣脱不了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一开始刹那间的心意满足,往往会变成接下来无穷无尽的后悔莫及。

    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四知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杨震的清官,被调往东莱任太守途中的故事。他上任途中,路过冒邑。冒邑的县令名叫王密,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的官员。王密知道杨震来了,为了表示自己对杨震的感谢,以及希望这位老上司对自己以后多加照顾,就准备了十斤黄金,打算送给杨震。

    晚上,王密就带着准备好的贵重礼物到了杨震的住处。他拿出黄金,说明这是送给杨震的礼物,可是却被杨震当场拒绝了。杨震说:“以前不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呢?”王密以为杨震这是假装客气,便说:“现在天黑了,没有人知道的。”这个时候,杨震生气了,说:“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你怎么会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最后羞愧地走了。

    杨震面对十斤黄金,并没有心动。因为他深知,如果接受了这些黄金,王密不会不求自己办事,到那个时候,自己的一世清名就荡然无存了。在自己的原则面前,杨震没有顾及自己和王密的旧交情。在王密看来,虽然会在当时有点怪杨震,但是他只要细想一下,还是会在心里敬畏着杨震。其实,要想和杨震一样,不为小便宜所动,秉持自己的原则,也不是很难。

    当自己面对别人送来的礼物时,要先在心里想想对方会不会是有目的才送的。是的话,要婉言谢绝,如果真的拒绝不了,可以暂时接受,之后再回送别人同等价值的礼物,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他对你放了“人情贷”。如果接受了这“人情贷”,那你还能轻松地坚持原则吗?

    切勿逞强,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

    他的心里就已经预备好了两种答案。

    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三毛

    古人很早就有句告诫逞强者的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的初衷是告诫那些爱逞强的人,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去承诺一件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在我们身边,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做“超人”,一副“有事您说话”“没有我办不到”的架势;他们通过帮助他人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享受这其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这仅限于自己有能力办到的事,一旦因为贪图这种“虚荣”的“满足感”或“成就感”而随意承诺,最终却无法兑现时,往往会把自己和求助人都推到一个尴尬的境地。

    国内一所高校的心理学教研组曾就此事做过调查,发现这种人具有普遍性。他们发现,无论发出请求的人是被请求人的好朋友,还是泛泛之交,70%以上的人都会答应下来,然后勉强为之,经常弄得双方都很尴尬。这些人之所以会打肿脸充胖子,原因有三:

    1.不愿驳对方面子

    在“面子”之风盛行的今天,做什么事情,一旦驳了对方的面子,就会冲淡彼此的感情。很多人会担心日后需要对方的帮助时,对方不给自己“面子”。

    2.太爱自己的面子

    很多时候,对方向你寻求帮助时,会先赞扬你的能力和品格,再叙一叙彼此的交情,等你认同了才会提出请求。这个时候,虽然你很犯难,但无论如何也不愿当场拒绝。

    3.人情观念在作祟

    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欠人情,也非常乐于通过帮助别人来放“人情贷”。而且对方的请求对你来讲越是困难,一旦你帮助了他,他欠你的人情债就越重,对你来讲,他潜在的价值就越大。因为有如此大的好,所以很多人才会答应下来。

    尽管这些原因看似合情合理,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些原因并非在为你“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辩护,而是旨在帮助你认清自己的心理,以寻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要知道,办超越了自己能力的事情,会让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

    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还发现,在这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中,将近90%的结果都是失败的。也就是说,没有帮上对方的忙。因此,他们不但没能维护彼此的面子,反倒让彼此都“非常没面子”。不仅如此,那些希望放“人情贷”的人,因为没能完成对方的请求,反而欠了对方一个“人情债”,结果弄得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

    房产经纪人王凯和许飞最近遇到一个棘手的客户:该客户看上了一套380万元的三居室,但是他的出价是350万元,他还不愿按行业规定的成交价的2.7%支付佣金,而是要按成交价的1.5%支付。两位业务员没办法说动业主降价或者客户提价,也没有权限批准这个比例,只好找经理张力寻求帮助。

    说明情况后,王凯恭维张力说:“力哥,大家都知道您是谈判高手,多难缠的客户您都能拿得下来。您要不帮忙,就没人能帮得上忙了。”

    “是啊,是啊!”许飞接着说,“而且您也有权限啊。您一句话,拿下这单就容易多了,这样总比被其他中介公司抢走好得多啊。”

    其实,批准这么低的佣金比例,事先必须经过总经理的同意,而且张力对客户出价低30万元的原因并不清楚。但是他禁不住下属的恭维,也出于自己想要尽快立功的心理,便自作主张,批准了这样的佣金比例,并以此为条件跟客户谈成交价格的问题。

    张力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客户之所以出价低30万元,是想预留出30万元的预算重新装修,顺带购买家具。在一番你削我砍地谈判过后,客户表示:最多再加5万元,那25万元的差价去跟业主想办法吧,否则就要从另一个中介那里买另一套房子了。

    没办法,张力只好带着两名“小弟”来业主这里“想办法”。业主王女士十分生气,因为她最初将房子委托给张力公司时就明确表示:“380万元,不涨价更不降价。”没想到张力竟然还来势汹汹——三个人一起“围攻”她。王女士当即表示这笔交易她不做了,还声称再也不和张力的公司合作了。

    张力一看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只好向总经理求助了。谁知刚跟总经理汇报完情况,总经理就生气地批评张力:“别说这单生意没成,就是成了,我也决不会答应的。今天咱们敢以1.5%的比例来争取成交,明天其他中介公司就敢以0.5%的比例跟咱们抢生意,后天就有中介公司敢以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的佣金来抢生意。这种破坏行业规矩的行为只会自毁前程,造成整个行业的混乱和生存艰难啊。”

    张力听了总经理的训导,知道自己险些闯下更大的祸,惭愧地低下了头。

    张力在这一事件中犯了两个错误,他不仅盲目答应了自己能力以外的事,还擅自作出了权力以外的决定。即使最终业主答应了他的降价要求,这单生意注定也会失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概了解:有多大权力、能干多少事、哪些事儿是做不了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这些都要了然于胸。面对别人的求助,如果能力有限,或者违背了原则,就不要随意答应。与其搞砸了事情,还不如拒绝对方,让其另请高明,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所以说,做不了的事不要逞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生活中的情形会更加复杂,更加多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灵活应对。总之,要明确一个宗旨,那就是——切勿逞强。

    以退为进,不要硬碰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吵架、打架,我们心里都会想:没必要硬碰硬啊,只要大家都退一步,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尽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当我们变成当事人的时候,可能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以退为进是一门大智慧,尤其是一些站在“高处”的人,更应该有这样的度量。

    相传汉代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就算他后来成为汉代的丞相,他的生活习惯还是改变不了:吃饭只有一个荤菜,就连盖的被子都是普通百姓盖的棉被。

    但是,在别人眼中,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朝中大臣汲黯因为这件事情在汉武帝面前参了公孙弘一本。批评身为丞相的公孙弘,有着朝廷不菲的俸禄,却过着那样的简朴生活。这些行为看着很节俭,其实却是沽名钓誉,目的也是为了得到简朴清廉的好名声。

    看到参本的汉武帝便找来公孙弘问:“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大人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因为他知道我心中的真实想法。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公孙弘以退为进,并没有正面和汲黯硬碰硬。汉武帝也因为公孙弘这般坦诚,反而更加信任他了。

    真正的智者从来不做无谓的口舌之争,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那些选择在强劲对手面前硬碰硬的人,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公司里面的高层,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了,更会受益匪浅。因为树大招风,处在高处的人,很有可能什么错也没有,也会被别人说三道四,甚至造成误会。这个时候,选择沉默是最好的做法。不辩自明,如果辩解太多了,说不定还会被人们误会得更深。

    同样,韩信的故事大家肯定也听过:

    话说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很看不起韩信,就侮辱韩信说:“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那你敢和我比试比试吗?”韩信并没有说话。

    屠夫见韩信不说话,又继续挑衅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如果你是个胆小鬼,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了他一会,就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了。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胆子真的很小。

    后来,韩信找到了刘邦,把萧何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当上了大将军。试想,如果韩信当初杀死了那个屠夫,杀人了就一定要偿命,韩信就不会再有机会当上大将军,也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伟业了。

    成大事的人,一般性子都不会太急。暴躁型性格的人,很难取得大的成就。一般人会硬碰硬,都是因为一时没有想清楚,其实事后想想都会后悔。那么,当你遭遇这种事情的时候,要怎么做才能避免硬碰硬呢?

    1.先冷静下来

    冲动是魔鬼。要知道人很难在失去理智的时候做出什么理智的事情,很多后悔的事情都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清醒的头脑才能清晰地分析事情,继而向大脑发出正确的指令。人在不清醒的时候不仅会冲动,很多事情也会办砸。

    2.不要因为“面子”而失了面子

    很多人完全是因为面子才放不下身段。事实上比起那些怕丢面子的人,我们反而真心敬佩那些不怕丢面子的人。

    3.不是为了退而退,而是以退为进

    如果一味退缩就真的是懦夫,我们要知道这点。为了办好事情,而不是为了躲避,这才是“以退为进”的“退”。

    4.要有一份淡定的心

    很多情况下,人们选择硬碰硬已然是怒火中烧的时候了。但是,如果我们不为对方所动,维持好自己那份淡然的处世态度,就很容易避免硬碰硬。

    或许,我们是为了不想输才会选择硬碰硬。但是,我们在选择硬碰硬的时候,其实早已经输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