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格地图-威猛骁勇,长于马背上的热情的内蒙古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存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剽悍的性格和取胜的心态。崇尚英雄主义的价值观,造就了蒙古人强烈的英雄崇拜意识。

    游牧民族逆水而居,生活以迁徒为常态,以动荡不安为乐趣,面对极其有限的水草资源和无情的天灾,相互之间争夺草原牧场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生存,即使是鄙人,有时也会同室探戈,反目为仇。

    成吉思汗凭着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亚欧大陆,蒙古大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成吉思汗因而被西方世界称作魔鬼。他还被称作“世界征服者”。

    从此以后。蒙古族开始称雄世界,蒙古游牧文化发展到了巅峰,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昙花一现,但它的辉煌历史是空前绝后的。

    蒙古马蹄踏遍欧亚大陆大部分,蒙古人征服了当时人们所知大陆的大部分,建立了强大的“跨国际”的政权。可是,最终四分五裂,内部明争暗斗,残忍无比。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疆域辽阔,地跨“三北”(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东西直线距离400多公里。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有呼伦湖、贝尔湖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

    内蒙古战国时属赵、燕等国地,后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东胡地,唐为突厥地,宋属辽、西夏,清为内蒙古地区,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人古时被统称为匈奴及北蛮族。崛起于成吉思汗的弯弓射大雕时期,鼎盛于忽必烈的大元纪年。衰败于朱元璋的驱逐鞑虏。

    蒙古高原是很久以前的地壳运动造成的。经过漫长的风雨,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东部是兴安岭,东南部是大青山和阴山;西部和西南部横着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北部是一片辽阔的荒野。深居内陆的蒙古高原,气候极为恶劣。冬天最常见的是怒吼的狂风、飞舞的大雪、弥漫天地间的黄沙。夏季则干旱少雨,在仲夏季节,气候虽相对好一些,但有时会伴着雷电飘起雪花。而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蒙古人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游牧文化。

    早在十万年至四五万年以前,蒙古高原上便有了人类的影子,并发展出他们的文化传统,而且与中原有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据说,蒙古族最早的祖先是苍狼白鹿,即蒙古族是一只苍狼和一只白鹿交配繁衍而成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据历史学家解释,早先的蒙古族人可能是以狼和鹿作为民族图腾的,后来则推崇为祖神。

    这也说明在蒙古族形成时,已由采集、捕鱼过渡到狩猎阶段。并且开始驯养动物,而驯养马、牛、羊等动物,正是草原游牧的开始。游牧文化源远流长,在有历史记载的北方游牧部族中,最著名的是匈奴人,匈奴人的鼎盛时期,正是中原的秦汉时期。

    匈奴人历来以强悍闻名。他们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秦王正是为阻挡他们而修建了万里长城;而汉武帝为剿灭匈奴,更是不惜举国之力。

    在公元4世纪左右,匈奴人侵入欧洲,哥特人望风而逃,穿越整个俄罗斯大草原,渡过多瑙河,致使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因此而覆灭。

    后来,匈奴侵入了印度。整个印度北方沦入匈奴的铁蹄之下。作为游牧民族的一支,匈奴从汉朝以后便在北方销声匿迹了,虽然蒙古大地后来又兴起了一些游牧民族,但大都重复了匈奴人的命运,或被征服或被同化。游牧民族漂泊不定,在严酷的大自然中,要想生存下去,只有用刀剑去争夺那有限的资源。

    为了生存,他们像鸟兽一样弱肉强食,他们比文明世界的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义。几番血腥厮杀,蒙古大草原上狼烟四起。冲突不断。结果常常是失败者归附胜利者,成为胜利者的一员,或另寻安身之地,但经过一番动荡之后,争斗双方或几方,便不会保持族系的纯粹,无论谁胜谁亡,都是相互混杂融合。

    在成吉思汗生前,蒙古草原群雄并立,后来,他征服了整个草原,这些部族不是被消灭。就是彻底归附到成吉思汗所属部族中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游牧文化习俗和传统虽饱经沧桑,历尽波折,最终还是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并日益发展壮大。流动的游牧文化不利于文化积淀,但却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便是如此,他们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铁木真及其子孙。在西征南伐中,扫清了中西文化交流道路上的障碍,东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传到了西方,东方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这种文化上的大交流、大碰撞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定居的农耕文化能够沿袭已有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大多不会中途夭折、断裂和消失,原有的文明成果不仅能延续下来,而且可以日渐完善。伟大的华夏文明就是这样经过五千年的积累和沉淀而成的。而正是这种南征北战的传统、这种求生方式,形成了蒙古人别具一格的“马背上的文化”。

    蒙古民族崇尚武力,无论什么人,只要能把他们摔倒,你就是英雄,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蒙古人最擅长打猎和射箭术,不论大人小孩都是优秀的射手。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骑马,习练箭术。蒙古妇女也同男人一样跨马携箭,疾驰飞奔。

    蒙古人崇尚阳刚之美,他们崇拜神和神圣的英雄人物。勇猛剽悍、力大无比、所向无敌是他们最高的追求。蒙古人可以原谅残忍和无情,但绝对看不起懦弱。这种精神有极强的冲击力。内蒙古人体形粗壮,面宽耳阔;臂力过人,威猛彪悍,成为匹夫之勇的楷模。蒙古人的性格浑然天成,他们天生就是一副剽悍豪气的性格,直爽豪放,无拘无束。男如苍狼,勇猛冲杀;女如白鹿,柔顺恬静。

    就是凭着这种剽悍崇武的精神,蒙古人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连俄罗斯也不过是窝阔台汗国属下的一个小小藩邦。

    蒙古族运动除赛马外,还有套马、跳马、马球等。跳马即在马上表演各种动作。如倒立、侧身、叠罗汉等,还有贴身于马腹下奔驰,最为惊险的是骑手在飞腾的疾马上,从一马背跳到另一马背,还有乘马斩劈、跨越障碍等等。

    赛骆驼也是蒙古族人喜爱的体育比赛。在盛产骆驼的西部地区,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骆驼项目,骑手不分男女。骆驼看似笨拙,平时走起来总是慢悠悠的,但经过训练后,奔跑起来却疾如骏马。

    射箭是蒙古族的一项古老的竞技运动,在狩猎时代主要用于狩猎。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人的弓箭和射箭技术一步步得到完善。射箭既可以自卫也可以狩猎,因此每个蒙古人都必须掌握这种技能,儿童“四五岁时,即挟小弓短矢”练习。

    阿鲁科尔沁的射箭比赛一般距离为七弓或四十五弓,所用的弓多为二十五弦或五十弦。射箭比赛实行淘汰制,以射中中心、内环、外环数计算分数选出名次。

    摔跤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蒙古式摔跤独具一格,举世闻名。见于历史记载的蒙古摔跤,最早在十三世纪。当时流行的摔跤形式与后来的蒙古式摔跤有所不同,当时盛行的是自由式摔跤。

    游牧民与自然界结合得最紧密,他们的一切都出于天然。蒙古大地的气候恶劣,自然灾害在那里极为常见,因此,他们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蒙古人民在与自然抗争,经受风沙雨雪的锤炼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棱有角、豪放无拘、毫无虚饰的自然人格。

    蒙古人的血脉里流传着狼的血液,蒙古人崇拜的是狼图腾。内蒙人的性格里有很多因素都是来自狼。他们勇敢、机智、粗狂、骁勇善战,他们对待人是那样热情豪爽。

    蒙古人对狼的情结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和狼作斗争,一方面狼又是他们所信仰的神,狼有时残害生灵,但更多的时候是帮他们守护着赖以生存的草原,所以蒙古人的性格里也有双重性格,也有矛盾的一面。

    剽悍不屈,英勇善战,豪气冲天,这些不是他们所仅有的性格,他们除去粗犷的一面也有心细的一面,他们不仅仅是一群莽夫,他们也是有温情的一群人。

    因为剽悍不屈,所以我们也能从蒙古人的身上看到超越常人的忍耐力。也许因为草原的辽阔和静默塑造了蒙古人宽广沉默的心灵;也许因为千百年来和残酷而又仁慈的大自然直接面对养成了蒙古人谦卑和尊崇的性格。广阔的草原让蒙古人的心就像他们生存的这片草地一样宽广,他们绝不斤斤计较细节上的得失。当蒙古人把你看作朋友的时候,他只是一门心思、一厢情愿、毫无保留地对你好,从来不盘算付出和得到,他单纯地把能拥有你这么一个朋友作为他的快乐。这种宽容和忍耐还因为在蒙古人的视野里人的社会并不是全部,天地自然才是更广阔的存在;因为蒙古人懂得这个世界绝非完美。而人并非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因为蒙古人相信大道无言,人世天道一如日月。

    如果你把蒙古人的宽容和忍耐看作愚钝和麻木的话就错了。当你不友好的挑衅和贪婪伤害到蒙古人那宽厚粗糙的表面下最柔软神圣的部分的时候,所引发的猛烈的还击力量让人震惊。蒙古人的出击也像蒙古人的友好一样直截了当、义无反顾、不留退路。蒙古人也是最敏感的,他能从你对他所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你的真实的心意。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连你自己都没有感觉到的时候。

    游牧文化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文化,蒙古人只认祖辈传下来的旧俗,具有牛一样的蛮傲性格。他们向来不受约束,我行我素,剽悍有余但细腻不足。生存于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蒙古民族不可能不抗争,否则必遭淘汰。他们需要的是征服自然的粗犷剽悍,崇尚的是与自然抗争的桀骜不驯。因此,蒙古游牧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精神的文化。

    在蒙古游牧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曲折。蒙古人无时不在同命运抗争,反抗压迫。因此,游牧文化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

    蒙古大地深处内陆,有大片草原和荒漠,土地大多砂砾化,多沙漠,少树木,自然资源极端贫乏。喝的饮料是一种加工的马奶,取暖用的是牛马的粪便。许多蒙古民间故事都表现了蒙古人战干旱、斗洪水、抗风沙、御严寒的惊天动地的画面,体现了蒙古人同自然抗争的无畏精神。蒙古游牧文化是一种气吞山河、不屈不挠、崇尚自由的文化。

    蒙古人好客、热情、重礼仪。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对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客人都热情相待,他们听到外面的狗叫声,就会从帐幕中出来迎接客人,如果来客是长辈,主人要戴帽子出口向长辈请安。客人在主人陪同下走到门前,主人站在帐幕门外,请客人先进,掀起左边门帘,客人要把马鞭放到门外,不能手提马鞭进帐幕。更不能踩门槛。进帐幕后,长辈坐正座,主人以饮料或食品款待客人。如果客人进帐。主人不在,也可自取饮食,主人回来如责备即为失礼。蒙古人外出作客,一般不空手而去,大都为长辈、老人带上酒或其他小礼品,如奶豆腐、自炸的果子或点心、糖等。

    蒙古人饮酒,早就有敬酒的礼俗。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满酒送给客人;客人接酒时要说几句吉祥的话,后来发展到唱敬酒歌、致祝酒词。

    敬茶待客的礼俗是元以后盛行的。给人敬茶,一般碗内的茶八分满,双手捧给客人,若一只手递茶或放到桌子上磕出声响,便是失礼。也有的地方是满茶敬客。主人倒茶不能坐着。奶茶是蒙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饮料,敬奶茶是主要的礼俗。

    敬烟礼俗大约在明清时代开始盛行。由于吸烟越来越普遍,蒙古人都随身带有烟斗和烟荷包,主人对客人敬烟,取客人的烟斗装上自己的烟请客人吸,客人往往也取过主人的烟袋装上自己的烟回敬。

    在蒙古人那里哈达是象征吉祥的礼品。据说最早八思巴喇嘛从内地带回一块绣有“吉祥如意”字样的丝巾回吐藩,作为极为尊敬的礼物,称为哈达,从此赠送哈达在佛教界开始成为一种礼仪。到十六世纪,哈达作为佛教的礼仪用品在蒙古地区流行起来。哈达以白色为主。献哈达时将其折叠,双手捧举过头,折缝向着接受者,不这样即为失礼。后来献哈达成为蒙古人礼佛、迎送、婚娶必行的礼仪。

    蒙古人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有一套对老人表示尊敬的礼仪。蒙古包内以西为尊,必须请长辈或长者坐在西边,长辈讲话时,晚辈不能插话。晚辈外出回来,要到祖辈、父辈面前请安,男子为鞠躬或“打千”,打千是介于作揖和下跪间的礼节;妇女作打千时双手扣在右膝上,行礼的同时,还要问好,长辈、老人,也要点头回礼、问好。长辈问话必须温和回答,劝告长辈时,必须委婉。

    圣祖的豪迈气魄,蒙古的文化底蕴给了蒙古人无限的智慧和激情。幼年时期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蒙古人,让蒙古人的内心始终保持着激情,如果谈到蒙古人最为突出的优点的话,那就是,这是一个永不疲倦并充满激情的民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南宋北伐屡屡失败的同时,金国也因内部腐败而渐渐走向衰落。这时,北方的蒙古族却日渐强盛起来。

    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孛儿只斤氏族。曾祖合不勒统一了蒙古尼伦各部。后来,叔祖忽图刺和父亲也速该也相继做了尼伦部的乞颜部的首领。

    也速该英勇善战。在成吉思汗出生的那一天,也速该征讨塔塔儿部凯旋。为了纪念出征的武功。他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蒙语的意思是“精钢”。青少年时的铁木真武艺超群,才智过人。远近闻名。为了重振家业,铁木真去找父亲的安答(结义兄弟)克烈部首领王罕。在王罕的庇护下,铁木真开始积聚力量,势力迅速壮大。后来,铁木真迁居到怯绿连河上游的桑沽儿小河,建立了自己的营地。铁木真被推举为部族的汗。

    1196年。铁木真联合王罕。配合金国军队。在斡里札河围歼了反叛金国的塔塔儿部。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战后,金国封王罕为王。任命铁木真为招讨使,铁木真名声大振。此后。他又战胜了篾儿乞等部,攻取呼伦贝尔草原。1202年。铁木真彻底歼灭塔塔儿部,占领了西越斡南河,东到兴安岭的广大地区。1203年,王罕与铁木真反目,大战于合兰真沙陀,铁木真大败。随后,铁木真重整旗鼓。发动突然袭击。大败蒙古族最强大的克烈部,王罕父子逃亡后被杀。

    1204年。铁木真征服蒙古草原上唯一能和自己对抗的乃蛮部的首领太阳罕。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兴安岭的整个蒙古草原。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随后,成吉思汗开始建立蒙古汗国的国家制度。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是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拥有全部的土地和百姓。他按照分配家产的方式。将百姓和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亲族。成吉思汗推广了千户制度,将全蒙古的百姓划分为95千户。任命蒙古的开国功臣以及原来的各部贵族担任那颜(意为千户长),世袭管领。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成吉思汗还建立了一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人数达1万人的常备护卫军。这支强大的护卫军成为巩固蒙古汗国、进行对外战争的有力工具。

    成吉思汗还根据畏兀儿文字创造了最古文字,用选种畏兀儿蒙古文发布命令,登记户口,编订法律,大大加强了统治,推进了蒙古文化的发展。

    成吉思汗又任命自己的养子失吉忽秃忽为大断事官,负责分配民户,后来又让他掌管审讯刑狱等司法事务。成吉思汗连制定了蒙古法律“大札撒”,作为金部蒙古人民都要遵守的准则。法律的制定。对于安定社会。加强蒙古政权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向外扩张。他先后三次入侵西夏,迫使西夏称臣纳贡,并随同蒙古一同进攻金国。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进攻金国,1215年,攻占了中都燕京。

    1219年。成吉思汗踏上征讨花刺子模的万里西征之路。1221年,成吉思汗占领花刺子模全境以及中亚的许多地区。1220年,成吉思汗连破花刺子模的要塞不花刺、撒麻耳干等城,花刺子模逃往里海一带。成吉思汗穷追不舍。1222年,成吉思汗血洗花刺子模中心城市玉龙杰赤后,派军深入巴基斯坦、印度追击逃敌。之后,大军继续西进,征服了阿塞拜疆,横扫伊拉克,并于1223年跨过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打败俄罗斯与钦察联军,随后长驱直入俄罗斯境内。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多瑙河流域。1224年,成吉思汗决定东归,1225年。回到蒙古。这场持续7年的西征终于结束。成吉思汗的西征,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