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子孙秘传-血性草原(2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图尔如坠雾中:“什么?我怎么越听越糊涂,那些大商户给你存粮?”

    巴音孟克凑到巴图尔耳边:“二哥,那些大商户家家囤积居奇,一升米都卖到了一两银子,咱们找他们借不就得了。”

    巴图尔觉得很荒唐:“他们还等着卖高价发财呢,怎么可能借粮?”

    巴音孟克成竹在胸:“我的二哥,光我们两人去他们肯定不借,我们要是把包头召的饥民带上,他们不借也得借!”

    巴图尔惊道:“你是说抢粮?”

    巴音孟克手指巴图尔:“二哥,我可没说抢啊!”

    巴图尔心说,这跟抢有什么区别?

    巴音孟克振振有词:“如果抢,必然是把人家抢光;要是借,就得给人家留点。”

    巴图尔琢磨半天,要想不饿死人,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可是,跟谁“借”呢?巴图尔提出向洋人的商号“借”,巴音孟克不同意,朝廷见洋人腿就软,惹了洋人,朝廷还不得把我们杀了?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他们想先到复盛公看看,复盛公是包头最大的商号,几车粮食对他们来说不会伤筋动骨。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两人来到包头召,见成百上千的饥民在粥棚前排长队,哲旺喇嘛和几个小喇嘛给饥民每人仅盛一勺粥。巴图尔一看,粥清汤清水,碗底的米粒清晰可见。

    巴图尔心如刀绞,他站在高台上:“诸位兄弟姐妹,老少爷们儿,巴家对不住你们,巴家的粥棚就要开不下去了,巴家的粮仓已经空了……”

    一听这话,人群中立刻有人倒在地上。

    饥民中有位老者道:“不是巴家对不住我们,是我们对不住巴家,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么多人,就是一座粮山也会被吃空啊!”

    人群开始向外走,巴图尔大声说:“大家不要走,我和巴音孟克兄弟商量了,巴家的粮食是没了,可那些大商号却有存粮。我和巴音孟克带着大家去借,借条由我来写,大家只管领粮。有家的,可以把粮食拿到家中;没家的,就把粮食背到包头召来,巴家的粥棚接着开。再有两个多月秋粮就下来了,巴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粥棚维持到秋粮下来,绝不能让一个人饿死!”

    饥民千恩万谢。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带着众人来到复盛公门前,李生迎了出来,巴图尔把来意一说,李生不敢做主,他跑进去找到马掌柜,马掌柜还不错,他给包头召拉去三车粮食。

    复盛公借粮十分顺利,可十天之后,粥棚又没粮了,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带饥民来到一家叫天聚公的商号。

    天聚公商号的关掌柜听说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带着饥民来借粮,立刻把大门关了起来。饥民撞开大门,一拥齐上,天聚公商号的粮仓被抢了一大半。

    饥民走后,天聚公关掌柜一屁股坐在地上:“天哪!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巴图尔走上前:“关掌柜,这些粮算我借你的,这是借条,你拿好。今年秋天可能还不了,因为饥民还等着吃饭,明年我一定还给你,保证一粒不少。”

    用同样的办法,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又“借”了六家商号,包头召的粥棚总算维持到了秋后。饥民得救了,然而,关掌柜却联合那六家商号把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告到了萨拉齐厅。

    草原上实行蒙汉分治,萨拉齐是管汉人的衙门,巴图尔和巴音孟克是蒙古人,萨拉齐厅对他们二人没有受理权。萨拉齐厅上报归绥道,归绥道上报山西省。山西省和绥远将军衙署批复,由萨拉齐厅主审,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派人监审。这种蒙汉会审的方式是处理蒙汉民纠纷的通常做法。

    清朝统一蒙古地区,土默特部被分为左右两旗,旗的最高官职原为都统,都统是从一品武官。土默特左旗由古禄格任世袭都统,土默特右旗由巴氏家族的远祖杭高任世袭都统。后来,土默特左右两旗的都统全部裁撤,两旗各设一名副都统。数年后,两个副都统又裁撤一人,由一名副都统掌管土默特左右两旗的军政事务,副都统办公之处叫归化城副都统衙门。

    土默特左右两旗没有合并,但也跟合并差不多。土默特左右两旗各有三十个章盖,每五个章盖设一个参领,参领由章盖之中德高望重者兼任。这样下来,土默特左右两旗各有六个参领,共十二个。这十二个参领有个联合办事机构,称土默特旗务衙门。土默特旗务衙门处理土默特左右两旗的日常工作。议事厅对归化城副都统负责,归化城副都统对绥远将军负责。

    萨拉齐是绥远地区最大的厅,南到黄河,北达阴山,东接归化城,西含河套全境,这么大片区域内的汉人事务都归萨拉齐厅管。当年有句顺口溜:萨拉齐的官,管得宽,东至归绥界,西至河套川,北到青山外,南到黄河边。到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五原厅设立,河套地区才从萨拉齐厅划出去。

    土默特旗务衙门派差官带着衙役来到沙尔沁章盖衙门,要带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去萨拉齐问案。差官先见巴雅尔,他把归化城副都统衙门的官文递给巴雅尔,巴雅尔吃惊不小。

    巴雅尔不敢惊动奶奶乌梁氏和额吉巴云氏,他吩咐军兵悄悄地把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叫来。

    巴音孟克一到章盖衙门就愣住了:“姓关的还真把我们告了!”

    巴图尔却把头一甩,对差官道:“走,我跟你们去。”

    巴图尔走出门,巴音孟克却没动。

    差官道:“巴音孟克,你也请吧。”

    巴音孟克嘿嘿一笑:“我,我先尿泡尿,要不你们先走?”

    差官还算客气:“我在这儿等着,你快点。”

    巴音孟克进了茅房,差官叫一个衙役跟了过去。那衙役还没到茅房,巴音孟克就提着裤子出来了:“嘿嘿嘿,走吧,走吧。”

    巴音孟克随差官出大门,上了官道,可没走出半里,他一捂肚子,龇牙咧嘴:“官爷,我,我肚子疼,我,我要拉屎。”

    差官脸一沉:“你不是刚从茅房出来吗?”

    巴音孟克似笑非笑,似哭非哭:“我刚才是撒尿,现在要拉屎。”

    差官喝问:“为什么不一起办?”

    巴音孟克理由还挺多:“哎哟,我的官爷,我也想一起办,可拉屎撒尿它不从一个道出来啊。”

    差官训斥道:“你怎么这么麻烦?”

    巴音孟克一脸委屈:“我本不想跟官爷说,干脆拉在裤子里就得了,可又一想,要是拉在裤子里,小人我挨臭是小事,官爷你不得臭这一路吗?”

    差官听巴音孟克这话像在骂他,他一瞪眼:“嗯?”

    巴音孟克忙解释:“我是说我臭,官爷被臭,挨臭。嘿嘿嘿,这也是为官爷你老人家着想,可一说出来,却惹你老人家不高兴了。要不算了,我还是往裤子里拉吧。”

    差官听着还是不舒服,他不耐烦地说:“去吧去吧,你快点儿。”

    巴音孟克一溜烟儿又跑进院中,一个衙役站在茅房外等着。可是,左等巴音孟克不出来,右等不见巴音孟克的影子,衙役心说,难道这个巴音孟克掉屎坑了?

    衙役进茅房一看,巴音孟克没了。

    衙役哭丧着脸来报告差官,差官很生气,可又一想,这里毕竟是巴家地盘,还是先别找巴音孟克了,万一巴图尔也跑了,我回去就更没法交代了。

    巴音孟克一走,巴图尔却释然了,本来这件事因我而起,是我连累了巴音孟克,好汉做事好汉当,天塌下来我一个人顶着。

    巴图尔被带到萨拉齐,关掌柜等七家商号早就到了萨拉齐厅衙门。绥远各厅最大的官叫同知,萨拉齐厅的同知是从五品文官。同知大人往下一看,只有巴图尔,不见巴音孟克。同知问土默特旗务衙门的监审官怎么办?土默特旗务衙门的监审官责问差官,为什么没把巴音孟克押到大堂?差官就把巴音孟克从茅房逃走的事说了。

    关掌柜心中一喜,他跪在地上:“大人,巴音孟克这是畏罪潜逃,请大人严明国法,严惩这个恶人……”

    关掌柜的话还没说完,门外有人应道:“谁说我畏罪潜逃?我是嫌他们走得太慢,我早就来了。”

    说着,巴音孟克一步三摇地走进大堂,巴图尔一副吃惊的样子,心说,巴音孟克呀,你都逃走了,还回来干什么?这不是自找罪受吗?

    同知大人征求监审官意见后升堂,两旁衙役高声道:“威——武——”

    同知大人把惊堂木一拍:“巴图尔、巴音孟克,关掌柜等七家商号联名告你二人抢了他们家中的存粮,你们可知罪?”

    巴图尔手一摊:“大人,我们没有抢,我们是借,每家商号我都打了借条。”

    关掌柜怒道:“有你这么借的吗?到我们商号,不容分说,打开粮仓就抢,抢完扔下一张借条。要是这种借法,我到你们家借行吗?”

    巴图尔看着关掌柜:“当然可以!”

    关掌柜向上磕头:“请二位大人作证,我们的官司不打了,我们现在就到巴家借粮去!”

    巴音孟克忙道:“慢着慢着慢着……关掌柜,各位掌柜,等一等,等一等。”

    关掌柜问:“等什么?”

    巴音孟克嘿嘿一笑:“关掌柜,你看这样行不,巴家要是有粮,你们随便借;巴家要是没粮,我二哥给你们打的借条就全部作废,行不?”

    关掌柜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想赖账,没门!”

    “这么说,你是不同意了?”巴音孟克敛起笑容。

    “不同意!”关掌柜又似乎代表其他各家掌柜,“我们都不同意。”

    巴音孟克转过脸对主审和监审道:“二位大人都听见了,关掌柜承认了。”

    关掌柜道:“我承认什么了?”

    巴音孟克理直气壮:“你承认我们借粮了。”

    关掌柜一口否认:“你胡说!你们就是抢粮,我什么时候承认你们借粮了?”

    巴音孟克反问:“你没承认借粮,我说借条作废,你为什么不同意?”

    “你,我,这……”关掌柜被问得哑口无言。

    同知大人一拍惊堂木:“借东西是要得到主人同意的,你们没经主人许可,擅闯商号,这与抢何异?”

    巴音孟克嘿嘿一笑:“大人,这当然不一样,抢东西是据为己有,可我们把借来的粮食全给饥民吃了。”巴音孟克把“借”字说得很重。

    关掌柜道:“那怎么不到你们家借去?”

    巴音孟克一龇牙:“关掌柜,你错了,巴家不是借,巴家是无偿地给。草原大旱,灾民遍地,巴家在家庙包头召开粥棚的事包头城谁人不知,那个不晓?”巴音孟克又对萨拉齐厅同知说:“同知大人,我和我二哥可是为了大老爷您吃的官司啊,大老爷可得给我们做主啊!”

    巴音孟克说出这番话,不但巴图尔愣了,萨拉齐厅同知也愣了,他问:“为本官吃官司?此话怎讲?”

    巴音孟克问:“大人,包头镇是不是归您管?”

    萨拉齐厅同知点点头:“当然。”

    巴音孟克口若悬河:“这就对了,几千饥民涌入包头,包头城无粮赈灾,而巴家把全部存粮都拿出来开粥棚。巴家的粮用完了,饥民还是没饭吃,为了不饿死人,我们带着灾民到各商号去借粮。我们去了复盛公,人家复盛公马掌柜二话没说,给包头召拉去三车粮食。可天聚公等七家商号不但不赊一粒米,还将饥民拒之门外。饥民为了活命,破门而入。我二哥巴图尔觉得这些买卖人不容易,才给各商号打了借条,承诺全部粮食由巴家来还。大人,如果饥民没饭吃,肯定会激起民变,一旦发生民变,那官府又要像剿捻子那样劳民伤财。受损失的是国家,受罚的是大人。大老爷您说,我们不是为大人吃的官司吗?”

    巴图尔太佩服巴音孟克了,他也来了精神:“大人,巴音孟克所言全都是实情,如有半句谎言,小人甘愿领罪。”

    同知大人手捻胡须,沉思不语。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咚咚咚”的击鼓声。在衙门前击鼓都是为了鸣冤,同知大人让衙役把击鼓人带上大堂。

    走进大堂的有七个人,同知大人责问衙役为什么带这么多人进来,衙役说,外面来了几百人,这七人是他们选的代表。

    七个人跪倒在地,同知大人一拍惊堂木:“你们有什么冤情?”

    七个人之中有位老者:“青天大老爷,我们不是为自己鸣冤,我们是为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二位爷申冤哪,二位爷冤枉哪……”

    饥民并不知道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吃了官司,这都是巴音孟克告诉他们的。

    土默特旗务衙门的差官前来拿人,巴音孟克一想,这场官司输赢难料,时间一长,难免被大奶奶乌梁氏知道。老人家那么大年纪,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二哥巴图尔就是不孝。巴音孟克两次上茅房,都是在想主意。第二次上茅房时,他想,如果灾民能到大堂上去,他和二哥巴图尔的官司就赢定了。于是,他逃出去找了几个饥民,让他们联络一些人奔赴萨拉齐。

    自古以来,中国人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巴图尔和巴音孟克对饥民是救命之恩。饥民一传十,十传百,总共有五百多人,他们步行近百里来到萨拉齐。

    萨拉齐同知和监审官商量之后,同知大人判道:关掌柜等七家商号为富不仁,哄抬粮价,反污告好人,罪不可恕,每人重打四十大板,责令其所持借条当堂销毁。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义薄云天,其心可嘉。

    Chapter 25

    朝廷的军队对东洋人畏之如虎,对老百姓凶狠如狼,麻政和与官军作对,这不是替天行道吗?这不是好人吗?我抓不抓他?

    章盖巴家有个传统,每当过年之前,章盖都要站在房顶向全村张望,看看有没有人家烟囱不冒烟过不去年的。如果有就派人送去粮食和肉,让这些贫困户过个好年。

    大灾之年,巴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巴雅尔依然坚持祖上留下的传统,他站在房上四下瞭望,忽见村西来了一大群人,这群人敲着锣,打着鼓,吹着唢呐,还抬着一个东西,上面用红布蒙着。

    巴雅尔一愣,今天是腊月十五,还没到过年呢,怎么拜年的乡亲就来了?可是,仔细一看,不对,这群人个个身着汉服,没有人穿蒙古袍。沙尔沁是蒙古民族聚居的村落,这么多汉人来又这么热闹,会是什么事呢?难道是谁家娶媳妇?自从走西口的汉人来到包头,蒙汉之间就有通婚现象,可沙尔沁至今没有,难道是谁家的姑娘要嫁给汉人,这些汉人是来接亲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