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下乡,我在桃源的那一段时间,现在看起来,也许是我走向人生的开始,也是我从一个一窍不通的孩子开始懂得一些世事的过程,我在那里完成我从少年走向青年的历程,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我们在桃源那期间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前途是多么的渺茫,而我,毕竟还是生活在父母家长的庇荫之下,一切由父母给我承担着,天塌下来他们会顶着的。
三年以后,父母调到县委工作,我便跟到了县中读书,现在我在县中毕业了,我独自一人走向社会。
看起来这是我第二次下乡,其实,也只是从这次开始,我才真正地独立走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那一年我十九岁。
22,与我有些天然的联系,我出生是22日,我儿子出生也是22日,我下乡是22日,1985年我调入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也是22日去南京报到,我暂时想不起来还有什么22日,也许我继续翻看我许多年的日记,还会有22日。
1974年12月22日,吴江县湖滨公社红旗二队的贫下中农,他们开了一条水泥机动船到吴江城里来接我了,当时在河边码头上,有许多下乡的知青,有许多来接知青的船,吴江是个水乡,在1974年的时候,县城与乡间的公路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下乡去多半是要乘船的,南人乘船,北人乘车,从古就是如此的。
更多的是来欢送我们的同学,他们暂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不知道自己将会追随我们下乡呢,还是留在城里做工,他们也许心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但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恋恋不舍的心情来欢送我们。
原先决定送我下乡的同学可能只有两三人,但是后来有十几个人跳上船来,大家都很激动,他们虽然自己不下乡,但是也被这种场面感染了,他们陪着我一起踏上人生漫长的不可知的道路。
跳上船的都是女生,有一位男生塞给我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他本来也是想上船送我的,但是不好意思,后来过了一些日子,他单独来到我插队的地方,还和我一起去场上干了一会儿活,后来他走了,再也没有来过。
农民问我:“他是你的男朋友吗?”
我说:“不是的。”
农民们觉得奇怪,我也有些奇怪。
1974年12月22日,一艘水泥船载着我驶向新的生活,我的许多女生朋友,她们来到我将要待很长时间、也许待一辈子的地方,她们帮我布置房间,中午队里给我们烧了一大桌农家的饭菜,有大块的红烧肉,我们无忧无虑地吃着,说着,笑着,最后她们终于走了。
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队里只有我这么一个知青,没有集体宿舍,我寄住一户农民家里,他们家的住房比较宽裕,有空房间,我就住了那间空着的房子。
在我下乡的那一天,他们在我的屋里砌了一眼灶,安了一口锅。
其实,当时从我自己的想法和我父母的意愿,都希望刚刚下去时能够在房东家搭伙,等以后习惯了再自己开伙也行,房东母子倒是愿意,可就是媳妇不乐意,所以我得自己做饭给自己吃。
房东媳妇是个爽快的人,一点也不刁钻促狭,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但是她坚持要我自己另立门户,我当时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对他们来说,让我搭伙也许更实惠一些。过了好多年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道理,原来那时候我已经长大,年轻的房东女主人的心思,我应该是明白的,可是当时我确实是不知道,也许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现在许多年过去,我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我的房东,如果有一日见了,我也许会笑问她当年的心情,只怕她早已经记不得了。
我就这样面对一眼土灶和张小床,开始了我的独立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