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八月,前秦皇帝苻坚要亲率百万大军攻打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一时间,京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上下震惊。
苻坚于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即位,称大秦天王。他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大,几年以后,便稳定了关中局面,消灭了前燕政权,占据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于是对江南的东晋虎视眈眈。虽然不少谋臣认为,东晋有长江天险,人才济济,不易攻取,应该采取友好的策略,重点应该是防备鲜卑、羌、羯的作乱。但苻坚却骄横自大,说:“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军队,就是把马鞭子投入长江,也可使江水断流(投鞭断流)!晋朝有什么天险可以凭借呢?”于是在太元八年,苻坚到处征调兵马,聚集百万大军,部队连绵千余里,向南进发。
东晋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于是,谢安派他的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率领八万人马去抵抗苻坚。
双方的力量相比是悬殊的,将领们都心神不安。谢玄向谢安请示作战方略,谢安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自有安排。”便无下文了。
谢安是当时有名的名士,胸怀度量很大,谢玄问不出名堂,又不敢再多言,就又让别人去问。谢安仍不回答,而是让大家邀集亲朋好友一起到山间别墅去玩。在别墅中,他绝口不谈军务,却与谢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实际上,他是以下棋来考较谢玄是否能够处变不惊。谢安的棋以前总下不过谢玄,这天因为谢玄忧惧战事,反而输给了谢安。谢安对他的侄子说:“我赢的这座别墅就送给你了。”
下完棋,又和大家在山间游玩,直到晚上才回到府上。然后指授将帅,部署兵力,各自分头去迎敌。
东晋大将桓冲听说京城危急,便写信给谢安,表示要派三千精兵援助京师。谢安对来使说:“朝廷已作安排,兵力、武器都不缺,不劳桓公派兵,还是用在西边的防务上好。”桓冲听说后,对幕僚说:“谢安石(按:谢安,字安石)有宰相的度量,可惜不懂军事。现在大兵压境,却只顾谈笑游玩,还派了一些不经事的年轻人去督战,兵力又那么单薄、脆弱,国家的前途可想而知了,恐怕我们都要成为秦军的俘虏了!”
一个月之后,由苻坚之弟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一举攻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气势非常嚣张。他们以淮河作为屏障遏制东来的晋军。谢石、谢玄等人畏惧秦军,不敢贸然前进。随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轻骑,日夜兼程赶来。他大概觉得东晋应该有自知之明,主动投降,就派尚书朱序去游说谢石,劝他们速速投降。朱序本是晋臣,早想归顺东晋,就暗中对谢石、谢玄说:“秦军不下百万,但是现在还未到齐。如果全到齐了,确实无法对付;所以宜在速战,如果把他们的先头部队打败了,晋军就会士气高涨,便能一鼓作气击溃秦军。”
谢石踌躇未决,谢玄等人很为赞同,辅国将军谢琰说:“机不可失,敌不可纵,不能犹豫!”谢石乃依从他们的意见,并嘱咐朱序做内应。
十一月,谢玄派龙骧将军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驻扎在洛涧的秦军,斩杀守将十人、士卒一万五千人。谢石、谢玄等人便乘胜率兵,水陆并进,直逼淝水。
苻坚得到洛涧战败的消息,登城遥望,见晋军的队列整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不禁大惊。再向东南边的八公山眺望,他把漫山遍野的草木都当作晋军的兵马,惊愕地说:“这样的劲敌,怎么说是弱国呢?”他心里开始惧怕了,但已骑虎难下,便下令各军出寿春城,至淝水沿岸布兵,严阵以待。
谢玄见秦军布满对岸,无法渡河速战,就派使者对苻坚说:“你孤军深入,志在求战。但现在逼水为阵,使我军不能渡河,这是持久之计,哪里是要打仗啊!倘若贵军稍稍后退,让我们能渡过淝水和贵军决一雌雄,这不是很好的吗?”
秦军将领们说:“不能同意他们的要求。敌寡我众,不如把他们遏制在岸上,使他们不能渡河,这是万全之策。”苻坚求胜心切,反驳说:“我军远来,利在速战。可以允许他们渡河,我们稍稍后退,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我军迅即围杀,哪有不胜之理?”苻融赞同苻坚的决定,于是指挥部队后撤。
原先像铜墙铁壁似的矗立在淝水岸边的秦军,忽然接到后撤的命令,便掉头往后跑。许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后撤,只看见大家往后跑也跟着跑。这时晋军已一边渡河,一边用强弓射箭。身在秦军中的朱序突然一声大喊:“秦军败了!快逃啊!快逃啊!”吓得不明真相的士兵真以为大家是因为战败而向后跑。于是都跟着乱嚷嚷:“快逃命啊!快逃命啊!”越来越多的士兵向后狂奔起来。苻融等人想拦也拦不住,反被人群冲倒在地。晋军赶来,杀伤无数。
苻融被杀死。于是,秦军大乱,全线崩溃。逃跑的人自相践踏,踩死了不知多少,尸横遍野,甚至堵塞了河流。逃跑的秦军一路不敢停留,听见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军追来了。
苻坚本人身中流箭,单枪匹马逃到了淮河以北。晋军在这次战役中收复了大批失地。
谢石、谢玄派人把淝水大捷的喜讯急报谢安。谢安正在府上同人下棋,看过捷报之后,便放在案几上,脸上没有一点喜悦的神色,接着下棋如故。客人问他什么事?他才慢慢回答:“孩子们已把敌寇打败了(小儿辈大破敌)。”客人起身祝贺,谢安仍无喜色,邀请客人把棋下完。等下完棋,客人走了,谢安走进里屋,过门槛的时候,因为心里太高兴,不小心把木屐的齿折断了,但他全然不觉。
描写淝水之战的史书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对整个战争过程的描写中,似乎看不到什么刀光剑影,而是处处穿插了名士的生活情节,一场如此惊险的战争,居然因此而充满了诗意,好像诗人在作一首吟史诗。尤其是谢安的“雅量”被衬托得淋漓尽致,这在古代战争史上实在是一个别调。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文化精神,塑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然而,东晋的胜利也不可否认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前秦的军队的确是尾大不掉、人心不齐,但毕竟人数众多,如果苻坚稍微谨慎一点,恐怕谢安的“雅量”也就容不下了。所以,诗意的战争听听可以,学是学不得的。
(参见《晋书》、《世说新语》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