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爸说过多少次:勿予糖乎!蛀牙不说,长期吃糖还有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令孩子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偏执倾向──都是各种途径的资料说的,资料是什么?专业人士提供的人生指南。
父亲不以为然,认为许多指南全是胡说八道,完全是“指北”或“指西”,他唯一信奉的饮食之道是“人体喜好什么,那就是缺什么”,譬如他好酒,那么体内一定缺乏乙醇。乎好甜,不消说,体内一定缺糖。
缺了怎么办?补!
乎幼儿园阶段,如是爸去接,兜里必揣零食,奶糖少不了。乎一说不想吃饭,他就找出健胃消食片,酸甜口味,以致乎常嚷胃口不佳。前一分钟他才干掉一堆零食!爸不管,照给乎吃健胃消食片,一次四片──当成另一种糖。
这天早上的白粥肯定是不“白”的,拿过乎的碗,尝一口,果然甜!一如爸对其他食物的下手,比如冬天的热牛奶、白木耳莲子汤,夏天的凉粉、水果羹、绿豆汤,总是甜到饱和,不留余地!
前几天我煮了锅绿豆莲子汤,搁了冰糖,上桌,随口问爸:“爸,没再搁糖吧?”
“没。”不抬头答。
吃着,突然舌尖触及块未溶化的小冰糖!啊?开火前放的冰糖,历经滚烫的高压锅竟未溶化?
不用说,爸一定又悄悄加搁了糖。但不得不承认,这个甜度才可令味蕾起舞!
包括那些绿豆汤、豆浆,以及热牛奶──它成为回忆镌刻的特定味道。父母家的老厨房,那口煮牛奶的小铝锅,牛奶煮好后上面结着层稠稠的奶皮,父亲总在起锅前加几勺白糖,使那锅奶的味觉臻达圆满!与之相比,如今的牛奶淡薄得不值一提,甭管定位多高大上的牛奶,都无法与那口小铝锅中烫而甜的牛奶相比!它使那段灰白年月有了一个温存韵脚。
牛奶控的姐姐大概也在那一锅甜中延续了迄今仍订瓶装奶的习惯:夜晚,将奶倒入小锅,加点糖,候于炉火边,在牛奶快臻达沸点,将潽出锅沿儿前一秒关火。灯光中,煮牛奶这事像一桩仪式,古老的,有失传之虞的仪式。它象征童年、纯正和定格的慢时光。
而我出于对“养生”的拥护,对甜,对咸,对各项重口味的元素愈来愈趋避。没错,我热爱甜,赞成“没有甜食的世界是悲惨的”,但出于热量又或养生的顾虑,我对甜的感情复杂。准确地说,是在难以戒除中一面纠结,这纠结投射在乎身上时,我希望他能参照一只兔子清淡的饮食谱系。但只要乎与外公待在同城,这食谱注定破灭。
他炸春卷给乎吃,那口羯鼓催花的油锅啊!他包饺子、馄饨,将本饱满的馅料再扎实填一记!他卤大排,发着光的浓油赤酱……他甚至告诉乎,“奶粉不妨干吃,过瘾!”我惊讶阻止,他老人家说“反正都是吃到肚里”!
他将所热爱的武侠传奇中的“快意恩仇”践行于食谱及一应生活。
活着就须过瘾──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在“养生”与“快哉”中,谁胜一筹?对父亲,答案不喻自明,且他正用每日行动证之:
将进酒,杯莫停!
他亦在用“快哉”的人生态度为乎日后的记忆添墨加彩:如果酸梅汤没那么冰,如果牛奶没那么甜,如果春卷没那么脆──怎么方便乎日后的记忆?
占据乎日后味蕾记忆峰值的也定是外公“不亦快哉”的手艺吧,而不会是我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的厨技。
那些“须尽欢”配合着生命“原力”的吁请:来吧!人生风景不一定要细水长流,激流飞瀑是另一番恣肆。
必须承认,有一种人生就是为我父亲这样的人准备的,四字可概括:不亦快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