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们那样:激情·团结·人品-忠于职守,兢兢业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舍身救患的白衣天使——叶欣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2年参加工作,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的白衣天使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有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抗非典战争中的巾帼英雄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士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没有人能确定,叶护士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 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士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士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士长身上了……“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士长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士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士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

    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士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士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士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士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士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士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他的护士长,现在已经长眠在她奉献了半生的医院里。

    集中专家尽全力抢救,一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从天津飞到广州叶欣染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士慰问她和家属,了解病情;雷于蓝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到医院过问治疗情况。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抢救她提供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医院成立了治疗小组,邀请国内最好的专家参与会诊和急救。治疗小组组长是叶欣的前任急诊科主任刘旭生,他为了及时抢救,索性搬到医院住。他拿着叶欣的病例和资料,亲自登门到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向传染科、血液科、肾科等专家请教。广州市呼研所副所长多次到病房会诊。患病后期,叶欣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出血和心、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邀请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事研究多脏器衰竭的专家,这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飞到广州,走进叶欣的病房……工作23年有“三突出”,她爱岗敬业,多年来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1976年参加工作后,由于业务拔尖、品行端正,叶欣在1980年出任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在每一分钟都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她有“三突出”: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她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在全国、全省的学术交流大会上宣读论文。

    丈夫和儿子说,她敬业、尽责,面对非典型肺炎时不退缩,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可敬、可爱。

    同事和同行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健康让给同事。我们心痛、心服。她的精神将鼓舞我们战胜一切病魔。

    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际南丁格尔奖。

    让我们向白衣天使——叶欣致敬!!

    保护人民的人民警察——任长霞

    任长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1964年2月8日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做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

    长霞浩气整顿警风

    2001年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2004年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40岁正是人生最壮美的季节,然而,她却猝然倒在了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她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

    2004年1月30日,登封市告城镇发生了一起强奸杀害幼女案。任长霞亲自挂帅,力求实现“命案必破”。她在专案组与侦查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一住就是73天。4月13日晚,在郑州市公安局专家组协助下,任长霞又带领专案民警彻夜工作,摸排出了一些重要线索。14日早上9时,便带上案件资料赶到郑州,向上级领导汇报案情,制定出了下一步侦破方向。下午又在郑州查证了另外两条案件线索。为部署当晚的侦破抓捕工作,任长霞结束在郑的工作后,急匆匆就要返回登封。当晚8时40分,任长霞所乘车辆在郑少高速公路遭遇车祸,当即重伤昏迷,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4月15日凌晨1时离开了人世,年仅40岁。

    4年前的2001年4月,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任长霞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艰难:民警队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她深入基层调查摸底,跑遍了登封17个乡镇区派出所,找到了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随即从“从严治警”入手,清除了队伍中的3个害群之马,15名长期不上班、旷工、迟到以及参与违法违纪行为的民警被开除和辞退。此举令民警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在整顿队伍、严肃警风的同时,任长霞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破大案、破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4.15”东金店强奸焚尸案、“4.18”大冶镇火石岭村绑架案、“5.18”特大盗枪案、“5.28”石道杀人案、“6.9”强奸轮奸女教师案、“7.2”唐庄杀妻杀子案等一系列大要案纷纷告捷。

    面对辉煌的战绩,干警和群众服了。大家都说:“咱登封来了个女神警,案发一起就破一起”。

    刑事犯罪案件破获了,任长霞又着手解决深层次问题。2001年4月23日,她从一封平常的群众来信中了解到,松颖避暑山庄老板王松纠集家族成员、两劳释放人员在白沙湖一带,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致使上百人受到伤害,7人丧命,民怨极大。她决心挖掉这颗毒瘤。4月29日,王松手下的爪牙因参与作案被抓获,王松企图以钱开路,打通关节,救出这几个“弟兄”。5月1日晚,王松来到任长霞办公室,随手甩出一沓钱放在桌子上说:“手下人捅了篓子,请任局长高抬贵手,网开一面。”任长霞严词拒绝,并将计就计,指令民警将王松一举擒获。2001年4月25日,任长霞抽调20余名民警成立“控申专案组”,按照“立足化解,妥善处置”的思路,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把控申工作查处信访积案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纳入工作的整体目标,她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群众日,诚心倾听群众呼声。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3467人次,使476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被广大人民群众赞誉为“任青天“、“女包公”。

    登封市有两起家喻户晓的强奸杀人案。一起是西岭区域内自1997年到2001年的5年间,先后有多人被抢劫、被杀,数名妇女被强奸,案件难以侦破,群众反映强烈。任长霞研究决定将此案定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抽调精干力量强力侦破,终于在8月1日将犯罪嫌疑人王少峰抓获归案。另一起是长达11年未破的两少女被奸杀案,任长霞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此案的侦破工作。她在一次接待来访群众时获知一条重要线索,迅速组织民警顺线追踪,终于将犯罪嫌疑人赵占义擒获。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登封市公安局共查结1998年以来控申积案71起,使多年的上访老户息诉停访,老百姓终于有了笑脸。一系列业绩的取得,源于任长霞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1983年,当英姿飒爽的任长霞警校毕业后来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预审科当上一名民警时,她就在日记本中写下一段话:“能成为一名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人民警察,能亲手抓获犯罪分子、还老百姓公道,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她就立下了将自己一生献给公安事业的誓言。1992年11月,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系统和政法系统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力克群雄,双双夺冠。

    1994年11月,又在全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办案实践中,任长霞更注重探索和积累办案经验,提高审讯技巧。凭着自己娴熟的预审技能,顽强的工作作风,她直接审理了各类刑事案件1072起,追捕逃犯950人,在河南省预审战线上创造出了无人比拟的业绩。

    1998年,任长霞被提拔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她带领支队民警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破获了近300余起抢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抓获了350多名犯罪嫌疑人。任长霞也有美满家庭、儿女亲情。她爱丈夫、爱儿子,但不能享受天伦;孝敬父母,但不能床前尽孝。每当想到患病瘫痪在床的父亲那痛苦的呻吟,看到儿子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想起丈夫对她工作无言的支持,她常常深感内疚。今年春节,为确保全市人民度过一个祥和安宁的节日,任长霞无暇回家,给上访老户送去了米面,到几十名业务骨干家中拜年,在街面上查看执勤情况。作为一名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集刑警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于一身,尤其对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儿童,她更是事必躬亲、关怀备至。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她先后组织开通了“110”反家庭暴力服务台、设立了妇女维权示范中队、成立了多警种联动、相互协作、共同作战,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一年多来共接警470多起,处理刑事案件175起,逮捕96人。

    2001年5月3日,登封市大冶镇西施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3名矿工遇难。任长霞在处理这起事故中,得知11岁的女孩刘春玉的父亲遇难,母亲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刘成了一名孤儿,她便毫不犹豫地承担了小春玉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费用。小春玉对记者说:“任妈妈让我重新得到了母爱,我为有这样的好妈妈感到骄傲!”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2002年1月,任长霞向民警发出倡议,在全局开展了“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目前全市有126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重新回到了课堂。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任长霞“任妈妈”。

    长霞为公而忘私

    2001年4月,任长霞从一封群众举报信中了解到,崇峰实业公司的老板王松纠集家庭成员和劳改释放人员,在白沙湖一带横行乡里,草菅人命。任长霞接案后,排除种种艰难,仅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将王松团伙及其他65名成员全部抓获。这一案件被列为2001年全国十大打黑案件之一。

    控申接待处是公安部门接待上访群众的窗口,为了方便群众申诉,任长霞上任后不久,就特地把这个办公室从公安局的大院里搬到了街边,同时这里也成为任长霞了解接近群众,收集破案线索的重要场所。申诉处,从一开始一天接待一百二十多起,一天来两三百人,到后来就是七八十人、五六十人,四十多人,最后一二十人,一直到十几个人,十几个人。在任长霞到任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登封市公安局共查结1998年以来控申积案71起,使多年的上访老户息诉停访,老百姓终于有了笑脸。

    任长霞常说:“己不正不能正人,心不公岂能为公”,“公安公安,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警察的面前为什么要加人民二字呢?就是让你牢记自己是人民的警察,人民的警察就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

    长风彩霞逝者如诗

    2004年4月14号晚8点40分,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在破获“1.30”案件从郑州返回登封途中,遭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那天,是她上任登封公安局长的第三年零三天。

    40岁,人生最灿烂、最壮美的季节;40岁,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然而,她却倒下了,倒在为之倾洒全部热血的嵩岳大地上,倒在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

    任长霞的去世,震撼了登封市。追悼会那天,14万多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白花如雪,白幛如云,这在登封的历史上是首次。她的离去留给当地群众的是无尽的哀思和怀念。

    任长霞参加公安工作20多年以来,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荣立个人一、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40余次。

    抗非英雄——钟南山

    钟南山,侨眷,福建厦门人,出生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病)方面的专家,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着名的非典专家,主持了中国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

    马年岁末,南国广东,乍暖还寒。一种人类从没有见过的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悄然肆虐广东部分地区。广东广大医务人员奋起抗击,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这其中,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呼吸病专家、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

    疫病突如其来院士临危受命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把钟南山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线。

    2003年1月21日,钟南山接到省卫生厅的通知,前往中山市两家医院调查一种“怪病”。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窗外景色秀丽,钟南山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

    就在一个月前,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一位从河源市送来的奇怪的肺炎病人:持续高热、干咳,肺部经X光透视呈现“白肺”(即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然而,使用各种抗生素却毫不见效。两天后,从河源传来消息:当地医院救治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均感染发病,症状与病人相同。

    钟南山震惊了!广博的医学知识与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例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殊传染病。他马上指示将情况报告给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要求做好一定的防护隔离工作。

    接着,中山市也报告出现了类似“怪病”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看来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当务之急应该弄清这种病的症结所在,找到预防与治疗方法。”

    在中山市的几天里,专家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调查情况印证了钟南山的预感:这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与典型肺炎不同,呈非典型肺炎症候。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如抢救不及时,病人容易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疾病的传播途径仍不十分清楚,初步考虑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结合广医附一院接收病人的治疗情况,很快,专家小组便将一份涉及该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送达广东省卫生厅。卫生厅马上部署相应工作,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

    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制定医疗方案

    羊年春节,广州一派喜庆祥和;而钟南山与他的同事们,却是倍加紧张劳累。情况表明,非典型肺炎疫情有突然加剧现象。广东的佛山、河源、中山、深圳、广州等地均出现疫情,且大部分集中在广州地区。

    “鉴于广州呼吸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集中治疗。”钟南山主动向卫生厅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广医附一院领导们却火速赶回医院连夜布置工作。医务科、护理部、呼研所、急诊科、药品供应部、后勤服务中心、设备科等紧急部署:腾出呼一病区作隔离病区;腾出ICU(重症监护室)的单间病房,用于抢救危重非典型肺炎病人;紧急采购抢救药品与消毒药品;购置19台呼吸机及抢救设备……钟南山领导的呼研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的技术核心与攻坚重地。面对一些医务人员的顾虑情绪,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短短几天时间,广医附一院便接收了21位危重病人。钟南山身先士卒,顾不得与从新西兰回来的小孙子亲热,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他的带动下,医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副院长、ICU科主任黎毅敏成了“抢险队”队员,整天奔波于各医院会诊。

    有一天,他一下子接了120多个电话,手机烧坏了,嗓门喊哑了。那天,他白天去了市内两家医院会诊,晚上9点又赶到江门抢救病人到凌晨4点,第二天一早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准时上班。

    徐达远,ICU病房的年轻医生,已连续3个月没休假,为抢救病人曾48小时没合过眼。其间父亲心脏病突发住院动手术,他仅向科主任请了两小时假;年轻女医生何为群,连续彻夜不眠抢救与守护危重病人,当病人成功地脱离呼吸机时,她却因过度疲劳而感染疾病;潘瑶,呼研所护士长,一手将她拉扯大的奶奶在医院抢救,她却无法守护在身旁。奶奶不幸辞世,她强忍悲痛,抹干泪水,日夜忙碌在病房……

    战斗集体的灵魂病人心中的支柱

    记者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访时,许多医务人员向记者说道:“谁都有个家,钟院士心中有个‘大家’。”

    钟南山心中的“大家”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社会;二是他所在的战斗集体。

    他懂得,要取得抗击非典型肺炎战役的胜利,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医务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技术过得硬,更要思想过得硬。为此,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凝聚这支队伍。

    早期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初始阶段,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往往是抢救一个人,放倒两三个医务人员。广医附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该院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那颗心哪,时常揪得疼。“这个时候不能再让医务人员倒下。倒下的要让他们尽快康复。”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身体状况,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

    ICU的护士们说:“没有谁比得上钟院士更细心周到了。看见我们口罩戴得不规范,他马上走上前‘纠正错误’。”对患病医务人员,他每天都要送上问候,即使出差在外,也不忘打电话问候患病医生的病情。ICU病房医生郑则广感染得病,情绪不太稳定,钟南山在外开会得知后,立即用手机发来信息:“感觉怎么样?不要灰心,我们都在支持你!”医生何为群因抢救病人感染住院,时常处于晕眩状态。那天,钟南山在巡视病房后,突然走到病床边向她祝贺:生日快乐!原来,钟院士记得今天是她的生日。一时间,小何感动得热泪盈眶……作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还要经常到兄弟医院指导救治工作。面对病人,他总是亲切地询问病情并亲自检查。“钟院士查房时极富人情味。天冷时,他总要用手把听诊器搓热,并从语言上给病人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医生护士们向记者反映:“当时社会上谈虎色变,许多病人情绪低落。

    钟院士是想通过细致入微的诊疗为病人树立信心。无论钟南山出现在哪家医院,病人都觉得快乐和放心。他一出差,病人就会着急地问:钟院士什么时候回来?”

    钟南山实在太忙了。他参加会诊,出席讲座及各种指导活动,曾经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2月18日下午6时,钟南山检查完病房,看望了一位住院的同事之后,突然感到头晕、眼花,身上发烫。

    钟南山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绝不能倒下。坚守在岗位上,就是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希望。钟南山在医院住了一晚之后,偷偷跑回家,以家为病房,进行自我治 疗。在相濡以沫的夫人的悉心照料下,钟南山两天后就退了烧;稍微休息两天,他又活跃在病房。即使在休息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研究和工作。ICU护士长谭婉媚说,“那天,我敲开钟院士的家门,看到屋子里坐满了院领导。钟院士正和他们讨论救治非典工作。他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

    这就是钟南山——广医附一院这个团结战斗集体的灵魂,病人心目中的精神支柱。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

    ——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评价

    治疗取得突破社会情绪趋稳

    哲人说:“谣言止于智者。”

    节后,疫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夸大或无中生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钟南山深知社会安定的重要性。而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就要用事实说话,让病人尽快康复。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收治非典型肺炎危重病人的重点医院,ICU病房的病人几乎均合并有细菌感染,多数已出现多器官衰竭。据文献报道:人体有四五个以上的器官衰竭,死亡率将在90%以上。通过死亡病例的尸检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理机理主要是“肺硬”,即肺组织纤维化。要治疗好非典型肺炎患者,必须解决肺的纤维化问题。

    钟南山知难而上。他成立了以肖正伦、陈荣昌、黎毅敏为骨干的老中青呼吸病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配合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治小组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细致记录各种可供研究的资料。试行了多少方案?谁也记不清了。终于,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当病人肺部阴影不断增多,血氧监测有下降时,及时采用无创通气,病人的氧气吸入量就会增多,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症状;当病人出现高热和肺部炎症加剧时,适当给予皮质激素,从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减轻肺泡的非特异性炎症,阻止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当病人继发细菌感染时,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两位双肺渗出病灶弥漫、生命垂危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经以上方法抢救,奇迹出现了。喜讯立刻上报卫生厅,卫生厅马上组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以后,以《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各地市与省直、部属医疗单位。

    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沉稳地告诉大家,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可防、可治、可控。他通过新闻界告诫社会不要惊慌,而要在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共同抗击病魔的挑衅。同时,卫生厅还通报了广东卫生防疫部门已排除了禽流感、鼠疫、炭疽等病的可能性。

    很快,社会情绪开始趋稳。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了!

    以事实为依据探索中国经验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关键时刻,钟南山临危不乱,显示出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

    抚今追昔,他忘不了一生追求医学科学的父亲的临终告诫,忘不了在广州华师附中读书时接受的人生观教育,忘不了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皇家医院和伦敦大学摘取6项科研成果、为国争光的那份自豪,更忘不了他立志行医时发出的为全人类健康而奋斗的誓言。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他救死扶伤的仁厚品性,也体现在追求科学真理时的执拗不屈上。

    2月18日,北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来消息,在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当天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这一报告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了,他沉默良久,摇摇头。大量的事实表明,临床症候与治疗用药均不支持这个结论。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致病原因。在他有理有据的论证下,会议最后采纳了钟南山的意见。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抗击非典型肺炎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钟南山在医疗技术方面的独到正确的见解。他的医疗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

    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一行7人在广州迎宾馆听取广东专家的情况汇报。刚从日本参加完学术会议并在香港作关于非典型肺炎治疗讲座的钟南山,代表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进行了40分钟的汇报。钟南山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实事求是。这位中国院士的发言,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连连称道!他们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得到的治疗非典型肺炎的经验在广东找到了。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广东非典型肺炎的治愈出院人数已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6.3%,死亡率仅3.5%,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钟南山告诉记者,广东防治非典型肺炎主要有三点经验:一是重视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医学的信息交流,最早提出了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性与家庭、医院聚集性两大特征;二是总结出四项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按需适当的大剂量皮质激素、无创通气与重视继发感染;三是及时将危重非典型肺炎患者集中到专科医院,从而减少传染机会,并增强了抢救成功率。

    这些经验,是钟南山领导的治疗小组全体专家的智慧结晶,是广东医务工作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由于非典型肺炎首先在广东发现,而且中国病例最多,有研究的充足资料和基础,他特别希望解决方案最后能由华人提出。这是钟南山的心愿。

    科学需要博大胸怀呼吁国际大力协作

    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没有“停顿”二字。非典型肺炎疫病使这么多同胞倒下,他痛心疾首;而科学家对于未知领域的求索精神又让他激情满怀。长期养成的执拗性格促使他勇往直前,不断取得的研究成果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钟南山并不满足于临床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还要进一步探寻非典型肺炎的病因。

    2月中旬,在钟南山的倡议下,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呼吸研究所、广医附一院、广州胸科医院、广州儿童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共同协作的“广州市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联合攻关项目正式启动。4月12日,好消息传出:从广东非典型肺炎病人气管分泌物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极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4月16日,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此时此刻,钟南山显得非常冷静。他指出,非典型肺炎是一种非常新的疾病,人类要完全攻克它尚需时日。下一步,除了要进一步确认全球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否全属于冠状病毒的同一亚型外,还要找到能杀灭病原体的药品,研究出预防的疫苗,探寻出其感染源等等。这就需要更多地区、更大范围的合作。科学需要博大的胸怀。他说,科学无国界,国际大协作不可缺少。他也真诚表示,由于非典型肺炎首先在广东发现,而且中国病例最多,有研究的充足资料和基础,他特别希望解决方案最后能由华人提出。

    人们相信,通过国际大合作,人类一定能攻克非典型肺炎。但历史不会忘记为防治非典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医务人员,也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他保持着对事业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

    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