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专门写给彭德怀的两句赞誉诗,也是彭德怀在毛泽东心目中不灭的形象。
庐山会议,毛泽东认定他和彭德怀的关系,是三七开,合得来为三,合不来为七,与这件事不无关系。
从去“三线”后直到1974年11月29日病逝,彭德怀和毛泽东再也没有见过面,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约是8年时间,毛泽东和彭德怀都住在北京,同一个城市。
和毛泽东、朱德一样,彭德怀也有根深蒂固的农民情结,淳朴与憨厚、倔强与执拗、大爱与大恨多元组合的性格,有关羽式的忠,却又是在斗争中求统一,在探讨中求团结;又有张飞式的鲁莽和直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和毛泽东的关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专门写给彭德怀的两句赞誉诗,也是彭德怀在毛泽东心目中不灭的形象。在彭德怀的眼里,毛泽东是大哥、先生、领袖。他自己说,他对毛泽东的认识,由革命队伍里的大哥,进而看作自己的老师,最后尊之为崇敬的领袖。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结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彭德怀对毛泽东的敬仰,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改变。
毛泽东与彭德怀的政治关系,有过愉快的合作,也有难以弥合的裂痕,在政治风浪中曾产生了几多历史误会。
彭德怀与毛泽东的交往,带有浓厚的朋友味道。转战陕北时,全党早已叫惯了“毛主席”,唯独这位彭大将军不时还要直呼一声“老毛”。他可能是党内改口最晚的一位。举止真诚而随便的彭德怀和毛泽东谈起话来,也常常手势翻飞,声震屋宇,如打机关枪一般。而此时的毛泽东好像受到感染,谈兴大发,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完全是老朋友“侃大山”。这种关系到庐山会议后,便一去不复还。此后彭德怀见到毛泽东,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拘谨。
十大元帅中,有5位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友: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彭德怀是5人中与毛泽东结识最晚的一位,但彭德怀对毛泽东早有敬佩之情。会师后,彭德怀自己说:“直接接触了毛泽东同志,使我对他更加敬仰。”
毛泽东与彭德怀的政治关系,时好时坏。
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行动方向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毛泽东对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带来的指示提出异议,建议红军东渡赣江,但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多是赣江以西的人,多数人不同意执行毛泽东的命令,彭德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在会议气氛相当紧张时刻,勇敢地站出来,果断地说:“现在要紧的是消灭进攻之敌,谁有意见,待过后再讨论。我彭德怀是一定过江的,前委的决定是正确的,红军要打遍全中国,让全国工农弟兄都过好日子,不要只恋着自己家乡那块苏区。”
毛泽东后来常提到彭德怀这一关键性作用。1965年9月,受到错误批判后到西南当三线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应邀来到毛泽东中南海的家。毛泽东再次谈到这个问题,说:“在立三路线时,三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江,你说要过赣江,一言为定即过了赣江。”彭这次的“一言为定”,对红军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有重要意义。
不久发生了“富田事变”,有人挑拨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关系,被机智的彭德怀发现,及时揭露了坏人的阴谋。这件事更增加了毛对彭的信任。
历史性的遵义会议,彭德怀痛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深切感到毛泽东的英明。那是他第一次被扩大参加中央的会议,彭德怀十分激动。
毛泽东与彭德怀政治关系的一个裂痕,是在遵义会议后不久。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上书中央,要求毛泽东下台,让彭德怀指挥红军。毛泽东认为这是彭德怀鼓动林彪干的,在随后的会理会议,对彭德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这个黑锅彭德怀一直背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直到这时林彪才声明那封信是他自己主张写的。但为时已晚,毛泽东认为彭德怀在这件事情上是不能原谅的。庐山会议,毛泽东认定他和彭德怀的关系,是三七开,合得来为三,合不来为七,与这件事不无关系。
彭德怀会理会议受到不公正待遇,可他并不计较。不久,张国焘企图利用这一点拉拢彭德怀起来反对毛泽东,要彭跟他一起干,被彭严词拒绝。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10月彭德怀指挥红军击败追敌马家军的骑兵后,受到毛泽东的赞誉,毛泽东写下了开头提到的那首诗,赠给彭德怀。彭德怀把“唯我彭大将军”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长征结束,毛泽东与彭德怀的至交也达到一个高潮。
受到毛泽东赞许的彭大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被委以重任,先是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随后又来到延安协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指挥作战。这段艰苦的八年岁月,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关系再次受到考验,震动中外的百团大战,彭德怀是前线总指挥,战绩辉煌,影响很大,但也有些缺点,带来一些副作用,又是在没有得到军委批准的情况下发起的。到1945年延安整风时,以此为导火线,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会上有人提出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是“入股革命”,一贯反对毛泽东,执行王明投降主义路线,背着中央发动“百团大战”,帮了蒋介石的忙,等等。那次彭德怀心里非常难过。但整风的结果,彭德怀仍受到重用,他已成为人民军队的杰出将才,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物。经毛泽东提议,彭德怀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一起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还兼总参谋长,至1947年3月,彭德怀一直在中央军委协助毛泽东、朱德等运筹帷幄。
解放战争是毛泽东与彭德怀关系比较密切的时期,彭德怀依然称毛泽东为“老毛”。彭德怀临危受命,在延安陕北敌人重兵压境的危境中,率领不到3万兵力与25万敌人周旋,连打几个胜仗,一点一点把敌人吃掉,并创造了西北新式整军运动,深受毛泽东嘉奖。毛泽东从没忘记彭德怀在西北战场的巨大贡献,他多次说,彭用那么一点兵力,打败国民党胡宗南等那样强大的军队,简直不可思议!
抗美援朝及其以后的一段时期,是彭德怀一生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毛泽东与彭德怀在政治关系、个人私交上最为融洽的时期。
彭德怀支持毛泽东等少数人的意见,主张出兵援朝,毛泽东点将,他又临危受命义不容辞。那一仗后,毛泽东和彭德怀成为世界公认的大军事家。1952年夏起,百战归来的彭德怀不断被委以重任,起先是任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同月恢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任副主席,实际上,毛泽东把党和国家关于军事方面的工作全部交给了彭德怀。这一阶段,二人的私人交往也颇多,彭德怀经常抽空到毛泽东那里“侃大山”,无所不谈,两个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
庐山会议,是彭德怀政治生命的转折点,并且是向坏的方向转,也是毛泽东与彭德怀个人关系恶化的开始。那次会议上,毛泽东问彭德怀:“我同你的关系,合作,不合作,三七开,融洽三成,合不来七成,三十一年,是否如此?”彭德怀不同意,勉强说是对半开,毛泽东坚持三七开。彭德怀被冠以各种罪名,撤掉国防部部长职务,交出元帅服,挂甲吴家花园。
3年经济困难,毛泽东渐渐冷静下来。他对彭德怀的问题开始有个新认识,派彭去“三线”干些实际工作,将来还可以带兵打仗,以便恢复名誉。毛泽东亲口对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毛与彭的关系有所缓和。
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文革”开始,彭德怀首当其冲被批判,再遭厄运。毛泽东说别人的案可以平反,彭德怀的不行。彭德怀实际上已成为囚徒,不断遭受“造反派”的毒打、折磨、逼供、批斗,并被监禁,与世隔绝。毛泽东曾说彭德怀的问题“让历史做结论”。
从去“三线”后直到1974年11月29日病逝,彭德怀和毛泽东再也没有见过面,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约是8年时间,毛泽东和彭德怀都住在北京,同一个城市。
1978年12月,彭德怀一案彻底平反,沉冤昭雪。
(鲁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