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带着刀痕火伤的毛毯,一直陪伴着朱德到全国解放以后,一条普普通通的毛毯,却饱含着两位战友间真挚的情感。
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1922年10月下旬的一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刻,朱德从法国巴黎赶到德国柏林,叩开了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54号的房门,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人。他,就是周恩来。
这时,周恩来作为中共旅欧党组织的负责人,正在德国主持中共旅德支部的工作。他热情地询问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有什么问题需要他帮助解决。朱德坦诚地向周恩来表示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接着,他详细地讲述起自己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坎坷经历:如何为了“强身救国”,做了一名体育教员;如何弃教从戎,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如何为建立民国、保卫共和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护法战争;如何拒绝四川军阀杨森委任的重职,出川寻找共产党;如何会见孙中山,谢绝了孙中山要他帮助讨伐陈炯明的要求;如何向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请求,却被拒之门外;如何远涉重洋到欧洲寻找救国之路……周恩来细心地倾听着朱德的叙述,深为朱德不寻常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11月,他和张申府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德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真高兴极了。从此,我抛弃了旧我,开始了最有意义的革命的新生。”
柏林会面,成为周恩来与朱德结下深厚情谊的开端,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把他们的政治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条毛毯寄深情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作为我党的全权代表,到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以及被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陕北的严冬朔风凛冽,千里冰封,周恩来经常顶风冒雪奔波在西安、延安之间。朱德赠给周恩来一条毛毯,让他用来挡风御寒。
这条毛毯原是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将领董振堂送给朱德的纪念品。朱德带着它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带着它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又带着它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残酷;在长期征战和行军生活中,朱德总司令忍痛去掉了很多东西,却一直保存着这条毛毯。朱德把它转赠给周恩来,表达了他与周恩来的深厚的战友情谊。
1937年5月,周恩来从延安到西安,在崂山遇险,遭到国民党匪徒的袭击。周恩来亲自指挥大家奋勇作战,后脱险来到驻地三十里铺。在红军的骑兵部队赶到的时候,匪军气急败坏地在毛毯上乱砍了十几刀,然后仓皇逃走。这条刀痕累累的毛毯经过洗涤、织补,又回到周恩来手中。
抗日战争爆发了,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为了欢送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周恩来又郑重地把这条毛毯回赠给朱德。1938年4月,朱德深入敌后,在晋东南指挥我英勇的八路军粉碎日寇的九路围攻。太行山区人民热爱自己的子弟兵,更是敬仰朱德总司令,常常把土炕烧得暖暖的。有一次,这条毛毯在土炕上被烤了一个大洞。朱德又让人把它细心缝补好。
这条带着刀痕火伤的毛毯,一直陪伴着朱德到全国解放以后,一条普普通通的毛毯,却饱含着两位战友间真挚的情感。
(易飞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