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周恩来与徐海东:一片丹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徐海东率领的十五军团指挥战斗,使全军将士受到巨大鼓舞,也给徐海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见徐海东没穿大衣,顺手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他披上,要他路上挡挡风寒。

    1951年5月中旬,一列火车驶向大连,车上坐着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是专程到大连休养的。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人民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然而摆在这位开国总理面前的是更艰巨、更沉重的担子。日日夜夜的操劳,终于把一向精力充沛过人的周恩来累垮了。他不得不依从毛泽东的建议和政治局的决定,外出休养。

    火车抵达大连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周恩来和邓颖超不顾旅途疲劳,令司机直接向新文化街57号徐海东寓所驶去。周恩来之所以如此急切地要看望徐海东,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领导对下级的关心,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和徐海东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早在江西苏区时,周恩来对窑工出身、投身革命后从士兵成长为红二十五军军长的徐海东就已知晓,并且十分关注。党中央考虑到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仍坚守在那里的红二十五军又遭受敌人五次“围剿”,处境艰难。为了让他们转移到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物质比较丰富、便于活动发展的地方,周恩来曾派程子华到鄂豫皖传达中央的指示。

    周恩来与徐海东初次见面,是在1935年11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召开的部署、研讨怎样打好直罗镇战役的会议上。这次战斗打响后,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徐海东率领的十五军团指挥战斗,使全军将士受到巨大鼓舞,也给徐海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海东不仅在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和迎接二、四方面军的作战中功勋卓著,而且顾全大局,主动拿出十五军团官兵节约的部分钱财,支援中央红军,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的赞赏。毛泽东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周恩来也非常钟爱徐海东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坦率的性格和对党忠贞无二的品德。

    西安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命徐海东为红军南路总指挥,同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一起协同作战,武装保卫西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协议达成后,为避免引起摩擦,促进国共和谈的顺利进行,南路军又奉命三天之内撤过渭水。红十五军团由甘肃海原县出发开赴商州途中,周恩来和杨虎城将军曾特意到十五军团探望过徐海东。分手时,周恩来见徐海东没穿大衣,顺手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他披上,要他路上挡挡风寒。先头部队行至蓝田县城时,周恩来又派出卡车给指战员们送去了御寒棉大衣。此时正值寒冬,徐海东正为战士们没棉衣御寒发愁。周恩来这种细致周到、体贴入微的作风,使徐海东深受感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赴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徐海东则于1939年9月随刘少奇到新四军任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两人分赴各自的战场,一别就是十几年。

    由于长期的戎马生涯,徐海东劳累过度,只工作了3个月,1940年1月28日,就病倒在皖东战场。残酷的战争环境,使他无法静心养病,1947年9月8日,党中央安排他到大连休养,他在那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周恩来的到来,使57号院沸腾起来。警卫员跑步报告:“周总理来了。”徐海东长子徐文伯正准备睡觉,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从床上蹦了下来。徐海东赶忙让人搀着走出门外迎接周恩来和邓颖超。久别重逢,异常激动,他紧紧握着周恩来的手说:“我没有完成党中央交给我的任务。”周恩来笑着说:“你在病中还想着为党工作,中央的同志和毛主席都想念你呀!”徐海东不无遗憾地说:“我一心想病好后再重返战场,可战争已经结束了。”“胜利了,有条件了,你可以彻底把病治好。革命的路程长着呢!毛主席说了,我们只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周恩来几句爽朗、坦诚的话语,宛若甘甜的雨露滋润了徐海东的心田。

    两天后,徐海东带领全家到周恩来夫妇下榻的黑石礁(现星海)宾馆回访,同去的还有陈赓和夫人傅涯。周恩来夫妇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晚餐,饭后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

    周恩来离开大连前,又一次看望了徐海东。他先看了徐海东的卧室,用手一摸发现床棱上有灰尘,立即提醒徐海东的爱人周东屏:“海东肺不好,灰尘对他身体不利,要把卫生搞好。”徐海东身体虚弱,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不能更多地外出晒太阳,周恩来叮嘱大连市委的同志,请他们设法拓宽玻璃窗户,以便使病人可以直接晒着太阳。随即,他又走向室外,边看边指点:这里应种点花,那里应栽点树,海东外出散步,周围也有个好的环境。就在这次探视中,周恩来还应徐海东长子徐文伯的要求,为其写下了“好好学习”的题词,并教导徐文伯:要懂得胜利来之不易,要好好学习爸爸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祖国建设好。最后,周恩来还热情地看望了57号院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他们说:“海东有病,你们辛苦了!”

    临行前,周恩来对周东屏说:“海东身体情况好转,与你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我代表党中央感谢你!”周东屏非常激动地说:“我的工作很平凡,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是我应该做的。”周东屏13岁就参加了红军,和徐海东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当年徐海东长征到达陕南,身负重伤,多亏周东屏精心护理,才转危为安。患重病后的十几年里,又是她日夜守护在床边,才使肺功能大部分失常的徐海东一次次脱离险境。

    周恩来就要离开大连了。徐海东不顾医生的劝阻,叫警卫员用椅子抬着他到车站送行。他说:“不送总理我睡不着觉!”他请周恩来转达他对毛泽东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周恩来表示:“一定转达,你千万要保重身体!”两位首长依依惜别的情景,强烈地感染着在场的人们。

    按照周恩来的嘱托,大连市委很快改装了徐海东的住房,美化了住房周围的环境。当徐海东躺在病床上晒太阳时,内心充满了对周恩来的感激之情。

    以后,周恩来每次到大连,都要去看望徐海东,哪怕逗留时间很短也从不例外。时间最短的一次是1953年3月2日,大连市委书记欧阳钦和肖华、肖劲光陪着周恩来一道来看徐海东。他们5人合影留念,四位同志要周恩来坐前排中央,他不肯,非要徐海东坐中间。这可急坏了摄影师。最后还是周恩来发话:“都是军人,听我命令。”他让徐海东坐前排中央,他与肖劲光分坐两旁,欧阳钦和肖华坐在后边,拍下了一张珍贵照片。

    1956年4月,周恩来在大连时,恰逢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不久。徐海东心中很不安,觉得自己多年没工作了,感觉受之有愧。周恩来拉着他的手安慰说:“海东同志,你为党作了很大的贡献,授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1956年9月,随着徐海东移住北京和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他同周恩来见面的机会渐渐多起来。周恩来对徐海东在生活、医疗上非常关心体贴,多次提出要改善徐海东的住房条件。1960年7月,徐海东在北戴河休养期间去看望周恩来时,周恩来正在理发,头只理了一半,便停下来陪他谈话,又一次叮嘱他一定要把房子修好。徐海东听说修房子要花不少钱,一再推辞。但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军委对徐海东的住房还是进行了改善,而且装修得非常好。

    “文化大革命”中,在徐海东遭受到精神和疾病双重折磨时,周恩来从王震那里了解到徐海东的情况后,立即给北京医院打电话,让把徐海东的医疗关系转到解放军总医院;又让秘书打电话告诉有关单位,一定要保证供应徐海东所需的氧气。

    1969年3月31日,周恩来给毛泽东写信,建议增选徐海东为“九大”代表,同时“提议徐也参加主席团”。征得毛主席批准同意后,71岁高龄的周恩来又不辞辛苦地连夜在京西宾馆召开主席团紧急扩大会议,广泛征求代表们的意见。他非常巧妙地推倒了强加在徐身上的不实之词,历数了徐海东在鄂豫皖、陕北、华东所建立的功绩,特别赞扬了徐在榆林桥、劳山战役和直罗镇战役中的功绩。征得全体通过后,他又指示连夜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代表。

    4月1日中午,当有关同志向徐海东传达31日夜“九大”主席团紧急会议精神,并征询他能否出席开幕式时,他激动地说:“主席提我名,总理让我去,身体再不行,就是死,我也要去!”当徐海东坐着手推车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时,周恩来紧走几步迎上去和他握手,并亲自为他安排座位。毛主席也特意回转身向他招手致意。徐海东激动得热泪盈眶。

    虽然在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徐海东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周恩来也倾全力对其进行保护,但终究未逃脱林彪一伙的魔掌。1969年12月20日深夜,由林彪签发的所谓“一号命令”逼迫他在两天之内离开北京速去郑州。在林彪一伙沉重的精神和肉体摧残下,徐海东这位曾被毛主席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终于在1970年3月25日含恨离开人世。

    时至今日,徐海东将军和德高望重的周恩来总理虽然相继谢世,但哲人虽去,风范和业绩长存,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刘春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