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战友情深-刘少奇与李伯钊:“你还是做文艺工作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伯钊便把这首歌唱给刘少奇听:“小小无锡景,唱给诸公听,工人的苦处说也说不尽呀!可恶的资本家剥削我们,我们要革命呀……!”

    “你工作得很好嘛!我这里写好了一个群众工作的提纲,你可以拿去参考。”

    这质朴无华的同志情谊深深温暖着她的心,她觉得自己的病似乎一下子好了许多。

    1929年刘少奇与李伯钊在莫斯科初次相识。当时,李伯钊到莫斯科已经3年了,不仅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完成了学业,而且留校从事翻译工作,并已与杨尚昆结为伉俪。刘少奇赴莫斯科则是为了参加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由于杨尚昆担任刘少奇的俄语翻译工作,所以李伯钊也认识了刘少奇。在接触中,刘少奇十分平易近人,经常关心和询问李伯钊及其他留苏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并勉励他们一定要努力学好一门技术,以便回国后更好地从事革命工作。

    1932年秋,时任中央苏区高尔基戏剧学校教务主任和校长的李伯钊,在瑞金城郊又见到了刘少奇。那是一个清晨,空气清新,李伯钊正带领学生在城郊小河旁锻炼身体。她突然发现一位身材修长、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正认真观看她的学生们做操。这不是少奇同志吗?李伯钊惊喜地迎上前去,问道:“你打哪里来,到什么地方去?”

    刘少奇回答说:“我从中央局来,到瑞金城里开会去。”并问道:“你们学校在这里?”

    李伯钊指着小河边的一座祠堂回答说:“我们学校就在祠堂里。你不进去休息一下?”

    刘少奇说:“我到城里工会开会,下次一定来参观你们的学校。”

    不久,刘少奇果真来到高尔基戏剧学校参观。他一边看,一边不断地询问着学校教学的有关情况。他对李伯钊说:“这些孩子都是工农子弟,没有苏维埃政权,他们哪有机会来学习。学习有困难,要好好教他们,他们都是很聪明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李伯钊受党组织的委派,与杨尚昆一起到北方局做地下工作。当时的北方局已经转移到太原成城中学,刘少奇也在太原。李伯钊到北方局后,主要负责八路军学兵队、女兵队的工作。这支八路军学兵队是由平津流亡学生、东北学生总会及民先队的青年同志组成的,当时担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主任的彭雪枫负责全面领导,李伯钊负责讲解群众工作。

    到底应该向这些学兵队员讲些什么呢?李伯钊就这个问题去请教了少奇同志。刘少奇先反问李伯钊:“你做过群众工作吗?”

    刘少奇这一问,勾起了李伯钊对往事的回忆,她向少奇同志讲了一段往事。那还是1925年,李伯钊在上海的时候。一天,共青团区委书记贺昌找到李伯钊,派她到中共浦东地委做宣传工作,主要是开办工人夜校。李伯钊接受任务后,便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甚至常到纱厂门口去等那些下夜班的工人,邀她们上夜校。她教工人们唱《少年先锋歌》、《国际歌》等,与工人相处得十分亲密。女工们也把自编自唱的歌《小小无锡景》教给她。讲到这儿,李伯钊便把这首歌唱给刘少奇听:“小小无锡景,唱给诸公听,工人的苦处说也说不尽呀!可恶的资本家剥削我们,我们要革命呀……!”

    刘少奇听后,十分高兴地对李伯钊说:“你工作得很好嘛!我这里写好了一个群众工作的提纲,你可以拿去参考。”

    李伯钊将刘少奇给她的提纲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中受到了很大启迪和教益。最后,她圆满地完成了学兵队的工作。

    但学兵队的工作刚刚结束,李伯钊就患了重病。她每天呕吐,身体极度虚弱。北方局决定让她跟随回延安的刘少奇同行,到延安进行治疗。

    在回延安的途中,他们经历了种种风险和磨难,几乎天天遭到敌机的轰炸。特别是在渡黄河时,更是危险之至。头上敌机盘旋,脚下水流湍急,风卷浪翻,木船颠簸、摇晃得厉害。少奇同志不仅神情泰然、镇定自若,还不时关照着生病的李伯钊,嘱咐她:“不要害怕,坐稳点,在船上炸弹不易击中目标。”刘少奇的话音未落,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颗炸弹在河中爆炸,木船急剧摇晃,溅起的水花足有一丈多高,船上的人衣服都湿透了。大家不由得心里一紧:好险啊!刘少奇见状,立即安慰大家:“不要怕!不要怕!”船终于靠岸了,大家刚一下船,刘少奇又高喊道:“快趴下,隐蔽!”说时迟,那时快,随着几声轰隆隆巨响,沿岸的沙土和弹片四处飞扬,升腾的尘雾弥漫在空中。

    一行人在黄河岸边的八路军兵站里稍稍休整了一下。尽管刘少奇自己一路风尘仆仆,十分疲惫,但他稍事休息后,便到街市上买回来新鲜的萝卜和鲜羊肉,来看望病中的李伯钊。他关切地对李伯钊说:“你背的步枪可以叫通讯员背,省些力气。你呕吐,要是怀孩子生理反应倒没什么,要是胃病就要多当心一些。到了延安,你一定要找医生检查一下。”李伯钊感动地点点头。她看着刘少奇买回的菜有些纳闷,便问:“饭都快做好了,你还买这些菜?”刘少奇听后,笑一笑说:“这是准备晚上煮汤吃的,你知道,红萝卜炖羊肉汤最富营养,尤其你呕吐那么厉害,更需要在饮食上补补。”刘少奇的一席话,使李伯钊心里热乎乎的。这质朴无华的同志情谊深深温暖着她的心,她觉得自己的病似乎一下子好了许多。多少年后,李伯钊再次忆起这一幕时,仍然激动不已。

    李伯钊因病返回延安后,便被组织分配到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编审委员会工作,担任主任兼鲁艺党组成员,专事文艺工作。

    1938年7月,是国际戏剧节。为庆祝这个节日,延安戏剧界编写了话剧《大丹河水滚滚流》、新编历史京剧《打渔杀家》及新歌剧《农村曲》。其中,《农村曲》是由李伯钊与吕骥、向予等人编导的。当这些剧目在延安桥儿沟中央党校礼堂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演出时,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演出结束后,刘少奇在路上碰到了李伯钊,他亲切地对她说:“伯钊,你还是做文艺工作好!”这句话里,有称赞、有鼓励,更有殷切的希望。李伯钊听后深受鼓舞,并以此激励自己更加发奋从事文艺工作,为革命、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王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