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指情柔,状元老公哪里逃-第12章傅正刚心里的“洛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客房出来,俞听雨暗想:“这个傅正刚脑筋被传统礼教思想禁锢严严实实,都没有一丝儿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更像个死气沉沉的小老头一样。不行!我的郎君我做主,我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还原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样子,要是改造不了,非我良配。”

    俞听雨完全想不到的是,从她回头开始,傅正刚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背影,此时此刻,傅正刚的脑海里飘过以前读过的一首诗词: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当时念这首诗的时候,自己还以为世间哪有这等美貌女子?想不到早几天跌进水里,把自己救起来的俞三小姐貌若天仙,才貌双全,当时惊为天人,这首《洛神赋》就是为她量身定做一般。

    傅正刚的眼睛恋恋不舍的看着俞三小姐的背影,转过墙角不见了,傅正刚才回过神来,握紧拳头:自己与她地位相差太远了,人家生在锦衣玉食家,出入奴仆成群,自己只是一介寒儒,不,寒儒都不是,自己就是一砍柴娃,想娶俞三小姐,等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但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自己一朝中举,成为官身,就可以达成愿望,所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俞家庄的人忙了起来,人人都知道要抢时间,否则秋雨来之后,半年粮食就要打水漂了,而打谷机就是关键。

    俞听雨用了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法,分工合作组装法。向大牛窝村和小牛窝村定做了5,000套打谷机的木底座柜子、盖子;向盛产铁器的山猪堡定制了同样数量的5,000套齿轮等零件。

    俞听雨则在俞家庄一处空地方找了200人,开始组装打谷机。几天之后,在庄内空旷的地方盖了一个木棚车间,上铺杉木皮以防水防晒,3天后,一条流水线产量已经稳定在每天组装300台以上。

    从业人员涉及4个地方、千余人,所有零件最后汇入俞家庄,然后在木棚车间组装。

    第5天,组装流水线变成3条,俞家庄青壮年男子全体出动,分成日夜两班,加班加点,10天后,3000台打谷机完工,云州、通州的周、赵、郑三家富商留下来的人,当即试用,确保质量之后,马上付完余下的货款,马上运走了。

    接着下来制造的打谷机就是周围的乡民自用的了,众人有了打谷机收割进度加快,心里这才安定了下来。

    与此同时,一支专业建房施工队来到了俞家庄,他们是应邀来建设俞家私塾,带头的叫邓通,年已六旬,满面红光,头发胡子发白。

    俞听雨摊开图纸,把要建造的私塾结构详细讲解给邓通和其他几个工头听,日薪比其他的加一成,人手不够就招短工,开夜工也要抢在秋雨来之前,把教室建好,其它的体育设施什么的,可以迟些开工。

    看在薪水加了一成的份上,邓通点了点头。

    事情安排好,俞听雨松了一口气。

    转眼过去半个月,秋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打谷机的生意供不应求,众人组装虽然熟练,但是由于白天要参加收割,产量也无法上去,只好生产多少算多少了。

    这边校舍的建设进度不慢,就是盖几间大屋,不同之处是窗户比较多,比较大而已。

    进入10月中旬,果然秋雨连绵,俞家庄周围的村庄早上收粮收库。俞听雨不由得对雷道人有了几分好奇:难道真有观天测象之术不成?不过想想自己灵魂都可以穿越到这里来了,何况看云识天气呢。

    秋雨来临之前,俞家私塾一期工程6间课堂(以下称教室)也建好了,其它的老师和学生宿舍、食堂什么的,只好等待秋雨过后再开工。

    听说俞家私塾要开始招生了,唿啦一声,单是俞家庄就来了200多名学生,把3间教室坐得差不多满满的,这时候贫苦人家的孩子哪有机会上学,单是“束脩”(学费)大部分人就交不起了。

    现在听说俞家私塾是不收学费的,众百姓都把自己的孩子送了过来,俞家庄附近的百姓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但是现在宿舍、食堂没有建好,孩子早上出去,晚上回来还可以,但是中午还要来回一趟就难了。

    听说是这个原因,附近的百姓自发的来到俞家庄,自愿不要钱帮助建学校的其它设施,下雨天穿着簑衣就干活,负责修建校舍的邓通很感动,于是带领众人冒雨工作。

    此时修好的6间教室已经开始使用了,俞家私塾原来想聘请6位老师,目前只聘请得3位到任,原来想把学生分成启蒙、有基础、可以参加县试三个班,谁知道这些孩子全是贫苦人家孩子,启蒙读物也没用读过,只好作罢。

    眼下200多名学生分成3班,3名老师各教一班,朗诵的是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始的时候三个班的儿童各念各念的,非常混乱,俞听雨觉得不好,于是制订出一个规定,每个班齐声朗诵20句,然后轮到下一班朗诵20句,3个班依次大声朗诵,哪个班大声,老师得到加薪的奖励。

    凡是从俞家私塾经过的路人,都能听到一浪高过一浪的朗朗书声,无不侧目点头:这些孩子有前途。

    傅正刚教着一个有着70多名学生的班,在进入教室的一刻起,傅正刚就感到了这个教室充满了新鲜感:讲台后面挂着一块大黑板,讲台放着一盒白色的粉笔。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俞三小姐派出了俞大牛,告诉3位老师:这是黑板,是用来写字的,写完不要的,用一块布擦去就可以了,并且亲自示范。

    以往学生一般是盘腿端坐在地上听课,现在不是了,教室里是一条条又阔又高有着书桌功能的长凳,书可以放在长凳上,写字也可以在长凳上进行,教室的这2个变化,好处自不必说,傅正刚等3名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俞三小姐真是神人。

    秋雨过后,天空开始放晴,按照俞三小姐的部署,俞家佃户开始实施水田土层变深的改造计划。每户留出低洼的水田,以改成鱼塘之外,其它水田全部深耕。

    此时天刚放晴,田里都有水,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田土全部深犁翻转,把稻草压在底层,耙平之后保持水面有一层水,把泥土底下的稻草沤成肥料。

    俞听雨带着俞大虎、俞大牛,两个丫环亲自到田头察看俞家的佃户,看看是不是按自己的布置去做。一路上佃户站到路边,恭恭敬敬的向俞三小姐问好,待俞三小姐走过之后,这才继续行走。

    对于这种虚礼,俞听雨原来有些抵触,但时间一长,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极目望去,俞家的佃户却出动工作了,男的犁田,女的走在后面,把翻在上面的稻草踩到泥土里去。准备趁着冬天到来之前完成深耕工作。

    俞听雨看到牛拉犁怎么用二头牛并列拉呢?没有牛的佃户则几个人拉犁。这是什么情况?话说牛拉犁不是一头牛的吗?

    俞听雨心想:姐来自农村,小时候农活干过不少,难道这里的泥层很硬?要两头牛并列拉?

    再仔细观察,俞听雨明白了:这是犁的问题。这里的人用的是直辕犁、长辕犁,而现代农村用的犁是短辕犁、曲辕犁。

    “大牛!大虎!”

    “有!”

    “大牛你把全村的木工召集到作坊去,大虎你去叫朱猛大叔到作坊来,顺便去找一副犁铧到作坊去。”

    “是!”俩人领命而去。

    俞听雨对丫环春、梅夏兰说:“走!我们回去。”

    作坊就是上次组装打谷机的木棚了,打谷机的生产早已停了工,明年夏天才能用到打谷机,足足有大半年时间,所以现在停工了。

    俞听雨到作坊的时候,俞家庄的20多名木匠已经聚集在一起了,听说是俞三小姐召集,众木匠好像看到了一锭大白银在向自己招手,所以来得非常快。不一会,铁匠朱猛也来了。

    “见过俞三小姐!”众人一起向俞听雨拱手敬礼。

    “大家不必多礼,今天叫大家来,是为了改进我们现在用的犁铧,如果好用,也许又是一笔银子呢。”

    众人的眼睛亮了起来。

    “嘶!”众人倒抽了口冷气。

    这时候俞大虎肩膀上扛了一副犁铧过来了。俞听雨指指桌面,示意俞大虎把犁铧放到桌子上。

    “各位叔叔伯伯请看,这是我们一直使用的传统犁铧,现在我们要改动几个地方,把直、长的辕改为曲、短辕,辕头安装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至于这个曲辕应该弯曲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省力的目的,就要靠试验了,所以木工分成5组,各造一个弯曲程度不同的曲辕犁,实地试验之后,哪种最省力,就按照标准造一批出来。”

    俞听雨画了5个图出来。

    “都开始行动吧,朱猛大叔有现成的铁犁吗?如果没有马上打造几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