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指情柔,状元老公哪里逃-第15章琅琊数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请师父指点!”秦怀玉急忙向俞四一拱手:话说这是花了大血本拜的师父,虽然还没有任何进展,但是秦怀玉相信,在俞四的正确指导下,抱得美人归是迟早的事。

    “你呀,入门几个月了,没有一点儿长进。”俞四右手拿着一根鸡腿指着秦怀玉说:“很明显啊,俞三小姐想做什么,或者是正在做什么,就是她的爱好啊!你看她现在倡议成立的俞家私塾,就是她的所好,你就要帮助她。”

    “徒儿明白了。”秦怀玉连忙一拱手。

    “还有你的嘴要多说话,多找跟俞三小姐见面、搭讪的机会。”俞四啜了一口黄酒:这味道醇啊!话说活了半辈子,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容易啊。

    “胆大心细脸皮厚,徒儿记着呢。”秦怀玉停了一下又说:“徒儿要搬去俞家私塾住。”

    “那就去吧,为师就住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你就回到这里问我。”俞四说完,不再理会秦怀玉,专心致志的对付桌上的佳肴。

    时光如水,还有20多天就到新年了。看着俞家庄越来越浓的年味,俞听雨不由得怅然若失:这是来到这个时空的第一个新年,不觉间想起另外一个时空的父母哥哥等亲人,心里不由得黯然,回去估计是不可能了,自己只能是在这个地方扎根了。

    俞家庄的巡逻多了起来,因为每年临近春节,总有贼人光顾俞家庄,所谓“老鼠赶冬贼赶年”,所以俞家庄的里正自发组织了众多的壮汉巡逻,以防小偷小摸。

    这段时间俞家庄的青壮年集中在工坊,大量生产曲犁辕和打谷机,每15天,俞听雨结一次工人的工钱、材料等费用。

    在地方官府已经把俞听雨的爷爷俞弘杰发明二个月有余了,还没有回音。

    至于曲犁辕和打谷机的请功奏折,俞听雨的大伯俞德森写了一封私信给地方知县,在地方官府的关照下,把曲犁辕和打谷机的样品各5台,以及给俞听雨的爷爷俞弘杰请功的奏折一起递了上去。目前暂时没有回音。

    俞家私塾决定再过5天就放假过年了,众学生喜气洋洋,读书的声音也比平时高了不少:他们当中远路的,都还没有回家过呢。

    这段时间俞听雨经常往俞家私塾跑,筹备年后开办的账房学习班,俞听雨发现这个时空并没有算盘,于是把算盘的图纸画了出来,又找来木匠李通,把算盘的结构、尺寸大小等讲解了一番。

    李通50多岁,算是老木匠了,造算盘并不复杂,只是算珠有些麻烦,需要打磨,当然难不倒他,当天就做了几个算盘出来。

    俞听雨一拨拉,算盘发出得得的响声。围观的校长俞弘图、傅正刚、秦怀玉等人惊奇地看着俞听雨手中的算盘,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用。

    “叔公,你派出个人去找俞家的账房过来,顺便拿几本帐本过来,试试我的算盘快不快。”

    “好!”

    俞家的账房俞九拿着几本账本急匆匆的走进俞家私塾,见过在场众人之后,看着摆在桌子上的个长方形木框,一道横木把木框分成二半,上面两个珠子,下面5个珠子。

    账房俞九心想:就凭这个东西就能算账?三小姐太异想天开了吧。怀着同样思想的还有坐在两边的俞弘图、傅正刚、秦怀玉等几位老师。

    俞九想归想,他可不敢明说出来,只是把几本账本放到桌子上。

    “三小姐,这几本账本的繁杂情况都是差不多的,结果已经算出来了。”

    “九叔,你们计算这些账本你们用了多少时间?”

    “每本账本大概要2天时间,我们还算快了。”账房俞九骄傲地说。

    “什么?2天时间?”俞听雨不由得呆了:这么薄的账本,就是加加减减的简单算术,居然用了2天时间!

    “是啊,我们俞家的账房是最棒的。”刚才俞听雨说的话听在俞九耳朵里,俞九还以为是赞叹的话呢。

    “是啊,如果是我家的账房先生计算,估计要用3至4天时间。”旁观的秦怀玉摇着一把折扇,证明了在这个时代计算的困难度非常高。

    “是啊,上次我卖柴的时候,那个账房叫我等一会儿,他说要算完2页账再付钱给我,结果我一等等了大半天,算账真难啊。”说话的当然是砍柴出身的傅正刚了。

    话说秦怀玉是看不起傅正刚的,一个砍柴的居然来做老师,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傅正刚显现了博学的一面,秦怀玉心里暗暗佩服,但是嘴上却是不服。

    “这些账本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吗?”俞听雨有些惊愕,这样算快了?

    “当然是正确的。”俞九心里得意:话说我已经是20多年的老账房了。

    “九叔你把计算结果遮盖起来,我用算盘算一算。”俞听雨说。

    “遵命!”俞九逐一把账本最后一页全部折起来。

    “春梅,拿纸笔来。”

    “是。”春梅拿来的是鹅毛笔和俞听雨自制的墨水,还有一大叠纸。这种纸黄黄的,不是后世那种白纸,俞听雨刚开始不习惯,但是没白纸也没办法,只好将就了。

    俞听雨必须先把账本上面的“壹、贰、叁、肆、伍、陆……”这些数字转换成“1、2、3、4、5、6……”,才能开展加减运算。

    俞弘图、傅正刚、秦怀玉等几位老师都围上来,看着俞听雨手上的鹅毛笔看稀奇:这根鹅毛能写出字?

    还真写出笔,而且书写还十分的快速、流畅,只是写出来的字是众人不认识的“1、2、3、4……”等数字。

    傅正刚迷惑的问道:“请问俞三小姐,这些又古怪又花里花俏的字,到底是什么字?又是什么意思?”

    俞听雨本来想说这是“阿啦泊”数字,转念一想:这个时空不知道有没有“阿啦泊”国家,于是随口说道:“这是我琅琊国的数字,叫做琅琊数字。”

    一页账本才8列记录,非常简单,所以俞听雨的转换工作非常快,不大工夫,就把一本账本的数字全部转换完成。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珠算口诀的问题,毕竟这是小学的时候学习过的,那个“一上一,二上二……四下六去一、五去五进一……五退一还五”等等口诀,只是依稀记得。

    俞听雨干脆用逆推法,把加法和减法的口诀表都写到一张纸上,反正始终是要公开出来的。把珠算的加减法口诀写出来,花了二杯茶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数字上算盘了。俞听雨一边念着口诀一边上珠子,算盘的响声呖呖啦啦,稀稀疏疏,表示速度极慢,毕竟隔了10多年了,都很陌生了。

    慢慢的,俞听雨对口诀越来越熟悉,拔动算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噼噼啪啪的,没有间断过。

    看得旁观众人面面相觑:实在是看不明白,就这样把这些珠子拨动得哗哗响,就能计数了?这是什么情况?

    不久,第一本账本算完。俞听雨把结果由数字换算成“壹、贰、叁……”这种古式记账字体,递给俞九。

    “九叔,你看看这个数字正确不。”

    俞九还一脸懵逼:这就计算完了?不可能这么快吧?俞九打开账本,两个结果一对照,完全一样!

    “结果一样,没有算错,三小姐,这是什么算法?”俞九大惊。

    “这是珠算啊,这个就是算盘。一本账本计算正确,还不能算准,剩下的几个账本都算得准,这个珠算法才是准确。来来来,你们也要帮下忙。咱们把这几本账本算完。”

    俞听雨拿来一张纸,上面一行写着“壹、贰、叁……”等大写数,下面一行对应写着“1、2、3……”等数字。

    “你们几个负责把账本上面的数字,全部换成下面的数字,收入用数字前面用‘+’表示,支出的数字用‘—’来表示。写在一张白纸上。”

    俞听雨又亲自示范了一下,俞弘图、傅正刚、秦怀玉等几位老师兴致勃勃,只是账本不多,还有3本,于是俞弘图、傅正刚、秦怀玉3人一人拿一本,照着上面的大写数字转换成俞听雨说的“琅琊数字”,再在“琅琊数字”前面加上“+、—”来代表了收入和支出。

    俞弘图、傅正刚、秦怀玉3人开始还不适合,但是很快就习惯了,不需要像开头一样,一个个数字的对照,现在他们看到“肆”马上就想到“4”,看到“伍”就把“5”写出来。

    3人差不多同时完成了“翻译”工作,把3张写满“琅琊数字”的纸张交给俞听雨。

    俞听雨拿了过来,开始在算盘上进行运算。她当然没有达到后世会计那种“盲打”的境界……眼睛看着数字,右手拔打算盘,甚至双手同时拔打算盘的最高境界。

    但是,就算俞听雨现在的算盘水平,只是相当于后世的小学生水平,也是秒杀了现在这个时空的一切算术。

    随着“噼噼啪啪”的算珠子响,交给俞听雨的纸张,一张又一张的算出了结果。俞九把俞听雨算出来的结果一一对照,不由得目瞪口呆,久久不语。

    “俞三小姐,教我!”秦怀玉第一个反应过来。

    “俞三小姐,我也要学。”傅正刚也反应过来。

    “某也要学!”

    “老朽也要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