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管理课:美国联邦警察教你高效管理策略-抉择时的“快、准、狠”——FBI的决策管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们之所以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通常原因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人们的定式思维,这种定式思维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所以管理者在作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被过去的经验所限。或许这种经验在过去获得了成功,但是并不代表它一定适用于目前所面临的情况。

    决策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充分

    一个名叫查理的男子,由于不满妻子与自己离婚,于是在激动情绪下绑架了自己的前妻和他们的儿子。查理是在两年前和妻子离婚的,女方提出离婚的原因是性格不合。这对查理来说糟糕透了,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所以在离婚后,查理曾多次要求前妻和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是被前妻拒绝了。终于,查理在情绪失控下绑架了前妻和儿子。

    查理本来想把前妻和儿子带到一个地方好好生活,但是车在路上出现了故障。在查理修车的时候,他的前妻报警了。查理得知前妻报警后变得异常愤怒和激动,于是对他们严加看管。与此同时,接到报警电话的FBI特工也开始行动起来。

    FBI特工在到达案发现场后,并没有马上开展行动,而是对查理以及人质所处的环境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了解清楚情况之后,FBI特工知道查理并不是有意绑架的,只是一时情绪失控而已。而且,当FBI特工知道查理所绑架的是自己的前妻和儿子之后,就推断查理应该不会做出伤害人质的事情来。此外,FBI特工还了解到,查理和人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和喝水了。如果查理再不进食的话,那么查理的情绪只会越来越烦躁,人质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危险。

    于是,行动小组的负责人决定先和查理谈谈,希望查理能接受FBI送给他的食物,并且向查理表示FBI特工只想解救他们,并无恶意,如果查理肯与FBI合作的话,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面对FBI特工提供的食物,查理想也没想就接受了,他是真的饿了。与此同时,FBI特工告诉查理,他们并不会对查理实施攻击。此外,FBI特工还劝道:“相信你的前妻和儿子也一定非常饿,你可以把食物和水给他们一些。”查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给前妻和儿子喂了一些水和食物。

    查理在填饱肚子之后,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没有之前那么烦躁了。于是,FBI特工基本上可以确定查理已经恢复了理智。而且在接下来的沟通中,FBI特工明显感觉到查理的语气没有之前那么强硬了。这说明,FBI特工有很大的希望说服查理主动放弃挟持人质。最终在FBI特工的说服下,查理真的释放了人质。就这样,FBI特工不费一枪一弹,成功地把人质毫发无损地解救了出来,同时也拯救了查理。否则,如果查理真的伤害了人质,不仅会被处以很重的刑罚,查理本人也会愧疚不已,毕竟那两个人是自己最亲近和最重视的人。

    FBI特工在行动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尽量在正式行动的时候做到对整个形势了如指掌。因为这样不仅能增强FBI特工在具体行动时的自信心,还可以让FBI特工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决策。甚至可以说,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让决策者掌握先机和主动权。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具体行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避免因为鲁莽而造成严重后果。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前期的准备工作,或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本没有做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整个行动的效率。

    在遇到需要马上作出决策的情况时,管理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决策,以防错失宝贵的机会。但是,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搜集信息并且作出决策是很困难的。如果在此之前,管理者就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和研究,那么在危急情况下作出正确决策就变得容易多了。所以,管理者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调查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位。除了对客观事实的调查之外,调查工作还有两种重要形式:一种是听权威人士的意见,由于这些人通常丰富经验且眼光独到,所以这种调查手段应该被重视起来。另一种则是咨询大多数人的意见,这种调查形式的重点在于把许多意见综合起来,如果没有综合,那么多数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理不出头绪。

    (2)详细分析调查结果。没有人有先知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对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管理者想要正确预测,就必须全面分析自己手中所搜集到的信息与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从而为作出正确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预测的能力除了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之外,对制定团队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紧要关头,要果敢地作出决策

    解救人质是FBI特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且绑架案往往会给FBI特工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在遇到类似绑架案的危急情况时,管理者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关乎人质的生命安全。如果管理者拖着不作决定的话,很可能激怒绑架者,给人质带来更大的危险。

    美国洛杉矶地区曾经连续发生过几起绑架案,联邦调查局驻洛杉矶办事处的特工主管艾登奉命开始进行调查。艾登在着手调查后不久,就接到了一个女人的报警电话。这个女人告诉FBI,她的丈夫提托失踪了。提托来自墨西哥,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一个名叫大卫的人整理和搬运货物,而且两人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

    艾登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那个名叫大卫的人是一个有着大量犯罪记录的人,所以艾登马上派人去调查大卫与提托的情况。此外,艾登还命令另外两个小组的人也开始行动,其中一组FBI特工负责调查大卫的藏身之地;另一组FBI特工负责调查所有与大卫有生意往来的人,并且逐个审讯。

    后来提托的妻子又来找艾登,她告诉艾登说:“我的丈夫提托确实是被绑架了,他昨天给我打了一个求救电话,但是被歹徒发现了,歹徒威胁说如果不给赎金,提托就会死。”

    艾登听了之后,马上就让特工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定位。后来,歹徒又给提托的妻子打了好几个电话,这些电话帮助FBI特工进一步确定了歹徒所在的位置,精确到洛杉矶的某个小区。

    接下来,艾登亲自到那个小区察看,想进一步确定歹徒的具体方位后再采取行动。可是艾登来到那个小区之后,却什么可疑的迹象也没有发现,因为那个小区实在太安静了。电话信号来源最强烈的那栋房子中,住着一户很平常的人家,还有几个小孩,他们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并没有从事非法活动的迹象。

    艾登想要回去从头查起,但是又不甘心,于是再次巡察了一番,结果发现那栋房子的花园处有一栋单独的住宅。没过多久,艾登就发现有一个男人走向那栋单独的住宅,甚至还警惕地迅速看了看周围,似乎在确定有没有人跟踪他。

    这时,艾登基本上认定,那栋单独的住宅就是歹徒的落脚点,而且提托很有可能就在那栋住宅中。但这只是艾登本人的猜测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艾登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犹豫了,因为在绑架案中时间是最重要的,而且歹徒在给提托妻子打电话时态度越来越不耐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因此,艾登立刻申请搜查令,然后决定马上开展行动。接到艾登的命令,FBI特工迅速包围了那栋房子,对房屋进行了彻底搜查。通过搜查,FBI特工不仅发现了被绑架的提托,还找到了几部手机,把歹徒绳之以法。

    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如果在需要作出决策的时候犹豫不决,无法马上作出决定,那么即使可以避免出现错误,也会丧失成功的机会,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管理者在应该下决心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勇敢地作决定。

    如果管理者在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那么就会使自己的团队陷入困境之中。所以,管理者想要避免困境的出现,就必须在经过一番主动的探索和思考之后及时地作出决策。管理者想要在作决策的时候果敢迅速,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佳决策,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善于独立思考。一个管理者在作决定之前,势必会有不少人在旁边出谋划策,管理者一定会受到这些人的影响,但是管理者不能完全按照他人的想法去作决策,只能把他人的看法当作一种可以参考的意见,在作决策的时候还是应该依靠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管理者的思维才能变得清晰起来,并作出正确的决定。

    (2)作决定之前一定要有详细的通盘考虑。机遇通常转瞬即逝,管理者想要牢牢抓住机遇,就必须尽快地作出决定,不然机会就会从身边溜走。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但是,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决策,并不意味着管理者的决定是盲目的,而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出的。

    (3)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身为一个管理者,在作决策的时候自然要以团队的利益为中心。但是利益有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分,想要获得长远利益,那么管理者就必须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只被眼前的利益蒙蔽。

    就像亚历山大大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不能站得比别人更高,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听从你的指挥呢?”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军事奇才,他所率领的军队可谓是所向披靡,并且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所以,FBI认为,全局眼光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一个管理者拥有了全局眼光之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避免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

    (4)如果团队遇到了困境,那么管理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镇定,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当前的形势,然后迅速且果断地作出决定。

    (5)决策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一个好的决策是否能取得相应的效果,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执行。也就是说,再好的决策如果不能执行到位,那么这个决策也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所以,管理者在利用正确的信息进行判断并作出决策之后,就必须立刻进行部署,付诸执行。管理者果敢地作出决策后,相当于确定了整个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既然如此,那么所有团队成员都应该在管理者的领导下,集中全部力量向新的方向前进。

    如果在团队面临困境的时候,管理者依然优柔寡断,那么就无法提高团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摆脱困境的能力,团队就只能在困境之中继续挣扎下去,最终走向灭亡。

    做一个有主见的管理者

    迈克是联邦调查局某办事处的特工主管,现在正负责一起极其暴力的银行抢劫团伙的案件。这个犯罪团伙经常在美国西部的几个州内活动,在进入银行抢劫之前他们会做好伪装,行动十分谨慎且具有计划性。在抢劫完银行后,善后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周密,FBI特工几乎找不到犯罪团伙遗留下来的任何线索。

    迈克以前也破获过不少团伙作案的案件,在那些案件中,犯罪团伙中经常会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向FBI提供线索,期望可以获得较轻的刑罚。但是这一次,这个犯罪团伙一直没有人主动投案。即使FBI已经发出了悬赏通告,依然毫无所获。渐渐地,不少FBI特工开始变得沮丧起来。

    几个月后,迈克终于获得了一条线索。线索的提供者是一个市民,他告诉迈克,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一家银行附近的车里不知道在讨论什么。市民觉得,这几个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个经常抢劫银行的犯罪团伙。

    在得到这一线索后,迈克马上派人去进行调查,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地方找到了那辆车的车主。由于车主住在一片小树林中,所以FBI特工的监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由于还没有其他新线索,所以迈克就派人跟踪从屋子中走出来的每一个人。

    在几天之后的凌晨,犯罪嫌疑人终于有了动静,有两辆车被开走了。于是,FBI特工马上开车进行跟踪。但是,跟踪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如果FBI特工开车跟得近了,那么就有可能会被犯罪嫌疑人发现,这样一来势必会打草惊蛇;如果跟得远了,FBI特工又怕跟丢了。

    后来,犯罪嫌疑人的车在一家小银行前面停下了。由于银行还未开门,所以犯罪嫌疑人没有下车,似乎在等待银行开门。这个时候,恰巧有个FBI特工与这家银行的经理相识,于是就给银行的经理打电话,让银行经理在银行的大门上贴出一个通知,告诉大家银行因某种原因需要歇业一天。

    到了银行开门的时间,一个人从那辆车上走了下来,在看到通知之后,便马上上车,然后这辆车迅速离开了。这个时候,跟踪的FBI特工基本上已经确定这几个人就是那个银行抢劫的惯犯团伙,于是他们向上级报告。上级下达的命令是继续跟踪。

    后来,犯罪团伙的车停在了一家小餐馆前,几个人走了进去,似乎是想填饱肚子。负责跟踪的迈克派出两名特工走进小餐馆。两名FBI特工通过无线电设备与迈克取得联系,告诉迈克小餐馆内的具体状况:“犯罪嫌疑人正在吃饭,而且还有其他人。小餐馆里的人不少,显得很拥挤。”

    迈克把这一情况立即反映给了FBI总部并请示该怎么做,总部的指挥官下达了立刻在小餐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命令。对于这一命令,迈克并未马上执行,因为在迈克看来这个决定风险很大,很可能会伤及无辜。所以迈克下令,让所有参与跟踪任务的FBI特工继续进行跟踪。

    犯罪嫌疑人从小餐馆出来后,继续开车前行,似乎是想回到小树林中去。途中,犯罪嫌疑人停车加油,迈克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于是下令逮捕犯罪嫌疑人。就这样,这个抢劫犯罪团伙被FBI特工一网打尽了。

    身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如果管理者是一个缺乏主见且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在作决定的时候就会听风就是雨,一直摇摆不定,这样会给自己的团队带来困扰。所以,管理者必须克服依赖他人的习惯,尤其不要从众。想要成为一名有主见的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一定要敢作敢为。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应该摒弃一些陈旧的想法和规矩,只有这样才能从旧的理念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一来,管理者在作出决定的时候才能出其不意,让对手措手不及。想要做到这些,管理者就必须拥有勇敢的品质,如果瞻前顾后,就不能大胆地进行尝试了。

    (2)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着团体的发展方向。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造就一个优秀的团队。这就需要管理者是一个具有敏捷思维和全局眼光的人,而且还需要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与坚持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只有在这样优秀的管理者的领导下,团队才会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3)切忌从众心理的出现。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走在所有人的前面,想他人所不能想、不敢想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会,促进团队发展。管理者如果没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就无法做到帮助团队扭转形势,开创新局面。

    人们往往很容易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却很难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也就说,人们很容易出现从众心理,相信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事情就是好的、正确的,跟在众人的后面走,一定不会错。

    跟着别人的步子走,的确不会出现什么错误,但是也很难有所建树。有人曾说:“愚蠢的人跟着众人走,聪明的人跟着伟人走,伟大的人自己走。”如果一个人形成了从众心理,那么就很容易盲目跟从别人,从而失去自己的主见。如果一个人没有主见,就无法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对于团队中的普通一员来说,没有主见只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可是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如果没有主见,则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发展。

    犹豫——决策的死敌

    美属维京群岛上曾经发生过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三名重罪犯人一起逃出监狱,并且还挟持了一名警察。当地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刻开始追捕行动。面对警察的重重包围,三名罪犯在无奈之下,只好就近躲进一栋民宅内。那栋民宅内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成了罪犯手中的人质。

    在那栋民宅内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所以三名罪犯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最关键的是他们手中有三个人质,所以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向警方提要求。面对犯罪分子种种无理的要求,警方感到很头疼,为了尽快把人质解救出来,当地警方决定向FBI求助。

    于是,FBI特工立刻赶到案发现场,这个行动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是菲利普。在到达现场后没多久,菲利普就下达了命令:“先满足罪犯的要求,给他们一大笔钱和一辆加满油的轿车。”菲利普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知道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否则的话罪犯手中的人质会越来越危险。因为FBI特工根本不知道三名人质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质死亡或是受伤。

    菲利普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当地政府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警方不应该向罪犯屈服,应该采用狙击或是用强力麻醉剂控制罪犯的方式来解救人质,有的人甚至提出了武力进攻的意见。因为在当地政府和警方看来,轻易地向犯罪分子妥协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

    但是菲利普却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救人质,罪犯可以随后再进行追捕。现在,人质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继续拖下去,人质就会面临生命危险,我不能拿人质的生命开玩笑。”

    就在菲利普下达命令后没多久,罪犯就派出了老夫妇中的丈夫与FBI特工进行谈判。然而,自从菲利普到达现场之后就没有看到那名被挟持的警察。而且,菲利普通过对老人的观察,觉得那名警察凶多吉少。

    三名罪犯在得到钱和轿车之后主动释放了人质,然后开着车扬长而去。这时候,FBI特工马上进入那栋民宅内察看情况。结果发现,那名被挟持的警察已经死亡很长时间了。而且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老夫妇告诉FBI特工:“幸亏你们马上答应了那三个恶人的要求,不然我们两人中一定会死一个。因为那名警察已经死了,所以他们不能拿他来威胁你们,只好用我们当中的一个人。他们让我们两个人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杀谁,以提醒警方他们已经失去了耐心,让警方尽快答应他们的要求。”

    菲利普在得知民宅内的具体情况之后,马上下达了追捕罪犯的命令。最终,在FBI特工的严密追捕下,三名逃犯又被送进了监狱,等待他们的将是终身监禁。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迅速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过多的思考和犹豫只会妨碍决策的作出,还会延误时机。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三思而后行。”旨在告诫人们在行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在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记载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是一个做事十分小心和仔细的人,常常对一件事情想了又想、再三考虑之后才作决定,也就是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当孔子听说了季文子这种谨慎的行事作风之后,便说了一句:“再,斯可矣。”

    关于这句话,通常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做事情要特别小心谨慎。思考了三遍都不够,孔夫子教导我们说:“再,斯可矣。”也就是说,在思考了三次之后还要再加上一次。

    不过,现在大多数人并不认可这种解释,并认为孔子那句话的意思是:季文子想得太多了。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固然需要小心谨慎,但是如果三思而后行的话,那就考虑得太多了。逻辑学以及《易经》中的哲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总是处于矛盾的对立面之中。也就是说,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会考虑到事物的矛盾对立性。而三思则是把矛盾对立统一起来。但是,这种统一并不会使矛盾消失,矛盾依然会存在。而且统一后的想法会形成新的矛盾对立。面对这种新的矛盾,如果继续进行三思的话,那么又会在统一之后形成新的矛盾。这样一来,思考就变成了没完没了的事情,人们永远也无法付诸行动了。

    因此,第二种解释是孔子在告诫人们,在行动之前不要过多地考虑,思考一次,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因为过多的顾虑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虽然能让你免于灾祸,但是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甚至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当一个人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谨慎是必须的,可是过分的谨慎只会束缚住你的手脚。所以,一个人在作出决定并且准备把决定变成行动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然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因为第三次考虑会造成犹豫不决,这种犹豫不决会拖延你的行动。

    FBI认为,管理者在针对某件事情作出决策的时候,一定不能陷入过长时间的思考。也就是说,要减少无谓的犹豫。管理者在作决策的时候必须抓住时机,因为再好的决定也经不起拖延,拖延只会让管理者的决策丧失付诸实施的机会。

    FBI特工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和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进行周旋和较量。也就是说,FBI特工所面临的局势存在太多未知的状况,这种未知就意味着瞬息万变。如果FBI无法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定,那么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不仅无法完成任务,还有可能造成巨大且无法挽回的后果,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因此,面对眼前的状况,管理者如果行动拖沓,犹豫不决,那么只会错过好时机。所以,管理者必须迅速地作出决定,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把决定付诸行动。管理者想要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1)在脑海中快速形成决策的雏形。管理者在遇到新的状况或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镇定下来,然后冷静地对其进行研究,以寻找解决的办法。

    如果管理者觉得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头绪,那么也不必强迫自己努力去思考,因为勉强自己考虑问题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而且还容易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之中。管理者可以试着从团队中寻求建议或是解决方案,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或者综合团队的建议作出决策,然后付诸实施。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在选择方案的时候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让管理者在众多解决方案中迷失方向。

    (2)让员工服从命令。管理者想要让自己的决策变成行动,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设想,就必须在适当的时机,让员工无条件地执行自己的决策,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效率。

    (3)保证每个步骤的进行节奏。想要实现一个目标,就必须一步步来。一个决策必定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每个步骤都已经设定好了,员工只需要按照方案行动就可以。但是这个时候,管理者也不能懈怠,因为管理者必须监督员工在实施方案的时候按照每个步骤有节奏地进行,防止懈怠和拖延现象的出现。

    分清决策的轻重缓急

    道恩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退役之后却开始疯狂地从事毒品和黑金的非法交易犯罪活动,并且渐渐形成了一个团伙。由于道恩曾经是一名军人,所以他十分了解警察包括FBI特工的破案手段以及想法。此外,道恩的非法交易活动给他的犯罪团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这笔财富中有不少钱都花费在了武器装备上,也就是说,道恩的犯罪团伙比一般犯罪团伙拥有更优良的武器。道恩团伙所具有的这些优势给FBI特工的追捕行动带来巨大的困难,最关键的是,FBI特工根本就找不到道恩团伙的踪迹。

    终于有一天,FBI特工接到了洛杉矶警方打来的求助电话。当地警方告诉FBI特工,他们已经找到了道恩团伙的踪迹,不过由于对方火力过猛,所以警方需要FBI特工的支援。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不久,保罗就在上级的命令下带着一个行动小组出发了。

    等到了现场之后,保罗才知道,道恩犯罪团伙除了拥有强大的火力之外,还有一个对警方来说致命的王牌,那就是道恩的手中有一个平民人质,而且这个平民还是一名黑人女子。

    面对道恩的威胁,保罗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个黑人女子很有可能是道恩团伙的自己人。为了避免上当,保罗以最短的时间重新研究了道恩犯罪团伙所有人的资料。让保罗失望的是,那个黑人女子的确是一个美国平民。这样一来,保罗在剿灭道恩犯罪团伙的时候就不得不把人质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了。

    经过考虑,保罗决定暂时放过道恩犯罪团伙,以保障人质的人身安全。本来准备大展拳脚的FBI特工和警察听到保罗的这个决定后都十分吃惊,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他们不应该这么轻易地放弃这个机会。但是在保罗的坚持下,他们只好执行命令。就这样,好不容易要被绳之以法的道恩犯罪团伙从警察和FBI特工的重重包围中全身而退。保罗以这样的结果换来了人质的生命安全。

    保罗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有他自己的考虑:第一,保罗无法确定在那栋被道恩等人占据的大楼中是否还有其他平民,如果道恩手中有不止一个人质,那么保罗越是拖延下去,人质就会越危险;第二,被道恩绑架的人质是一名黑人女子,如果她在这次行动中丧生,必然会引起种族歧视这样的敏感话题,会给联邦调查局等执法机构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者在作出决定之前,经常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甚至会同时出现多个问题,需要管理者权衡和解决。而管理者的精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筛选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并且集中所有力量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有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紧急且重要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最需要管理者马上着手解决的。所以,管理者应该优先解决的是此类问题,其他类型的问题都应该先放在一边,随后再抽出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第二种类型是紧急但不重要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会让人觉得这是应该马上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这种类型的问题远远没有第一种类型的问题重要。第三种类型是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重视,但不需要放在第一顺序。第四种类型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问题。

    管理者在作出决策之前,一般会掌握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将会成为你作出决定的依据。不过,有许多信息是具有一定迷惑性的。这种信息会使管理者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错误决定的出现。而且在这种信息的影响下,管理者很容易只注意信息表面反映的内容,忽略了信息的本质,从而以偏概全。

    在许多情况下,现象与本质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有些表面上看来十分重要的问题,恰恰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FBI特工在执行追捕罪犯的任务的时候,大多数FBI特工都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罪犯缉拿归案。事实上并非如此。FBI行动小组的组长会认为,如果罪犯的手中有人质的话,那么逮捕罪犯的任务就会立刻变成第二紧要的任务。因为FBI是一个执法机构,执法机构的使命就是保障平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果有人质丧生,即使逮捕了罪犯,也会给FBI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管理者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透过信息的表面看本质,不被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所迷惑,因为只有这样,管理者所作出的决定才是正确的。想要做到这点,管理者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认知。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或是人的时候,总会局限于感官上的认知,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让自己的认知陷入表面现象的局限中,只认识到事物的外部特征,而无法深入到其本质之中。

    (2)避免思维的遮掩性。人们之所以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通常原因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人们的定式思维,这种定式思维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所以管理者在作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被过去的经验所限。或许这种经验在过去获得了成功,但是并不代表它一定适用于目前所面临的情况。这种定式思维和经验就是遮蔽事物真相的思维误区。

    (3)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或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这种事物的具体判断,从而影响最后的决定。所以,管理者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情绪的影响下作出轻率的决定,不管这种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曾经有一名FBI特工在追捕犯人的时候,由于不满犯人的残忍手段,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下令马上进行逮捕,结果却打草惊蛇,让犯人成功逃脱。如果他能保持冷静,并且伺机而行,那么犯人一定会被抓捕归案。

    所以FBI认为,一个人在作出某项决定之前,必须保证自己是冷静的、理智的。过于激动的情绪只会对事情的进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正因如此,FBI十分注重对员工情绪控制的培养,每名FBI学员都会接受这方面的训练。这样一来,即使某个人出现了情绪失控,其他保持冷静的人也会帮助他控制情绪。不过,这种情况对于管理者来说就不适用了,因为FBI特工会服从上级的命令。因此,身为管理者,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冷静地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作出正确的决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