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祛病要去根——中医告诉你怎么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听中医说便秘

    很多被便秘困扰的人总想找“捷径”,一步到位解决烦恼,甚至采用一些“非常手段”,例如,服食泻药。靠泻药来解决便秘,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它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性。也许一开始一颗药片足矣,而到后来一整瓶药片都未必能让你产生便意。

    所以对付便秘,千万不能采用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根据这些原因中医把便秘分为四种:热秘、气秘、虚秘、冷秘。

    1.热秘

    热秘是由于燥热内结导致的。过食辛辣厚味,过服温补之品等都会让人体内生热,而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也会使得肠道燥热而引发便秘。热秘的患者还常常伴小便短赤、面红心烦、口干口臭、腹部胀痛等症状。

    要治疗热秘,就要以清热润肠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治疗。

    材料:麻子仁500克,芍药250克,枳实250克,大黄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研成细末,用适量炼制过的蜂蜜和成9克大小的蜜丸。一次服1丸,每日服两次。

    2.气秘

    心情忧郁、久坐少动,或者久病卧床都会引起气机郁滞,中医说“气内滞而物不行”,所以大肠传导失职,就会形成便秘。气秘患者还多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治疗上应以顺气导滞为主。可选用六磨汤治疗。

    材料:乌药10克,木香10克,沉香1克,枳实10克,槟榔10克,大黄10克。

    做法:将乌药、木香、枳实、槟榔加水煎煮20分钟,再加入大黄,稍加煎煮后取汁,将沉香放入煎汁中即可。每日分两次服下。

    3.虚秘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都会导致气血虚弱,而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燥,如此也会形成便秘。虚秘患者多伴有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

    在治疗上应以养血润燥为主。可选用润肠丸治疗。

    材料:大黄、当归、羌活各15克,桃仁30克,麻仁3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研成细末,用适量炼制过的蜂蜜调和成12克大小的蜜丸。每天于空腹时服1丸,每日服两次。

    4.冷秘

    脾肾虚寒,又受寒冷的侵袭,就很可能导致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于是大便也就艰难了,这样的便秘中医称为冷秘。冷秘患者还多伴有面色青白、手足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等症状。

    在治疗上应以温润通便为主。可选用济州煎治疗。

    材料:肉苁蓉15克,当归15克,牛膝10克,泽泻10克,枳壳10克,升麻10克。

    做法: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以上均为对症治疗便秘的中医方子,可以直接在中药店买到配方上所需的各味药材,要是自己不懂得煎药,现在的中药店也能代劳了。如果你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不妨也看看中医。

    打响保“胃”战

    便便的问题从胃上入手,你会不会觉得中医扯得太远了。其实这一点都不远,胃部的健康运转,对于最后的排泄是否顺畅极为重要。因为我们吃下的食物首先要经过胃部研磨、消化,而胃又是一个颇为娇嫩的器官,不注意保养便可能出现问题。有些人吃饭不定时,有的饥一顿饱一顿,有的经常吃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这样的习惯都会导致胃部机能受阻,这道工序就不能充分进行。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加重了肠道的负担,假如肠子因为“不堪重负”而消极怠工,那么最后的排泄步骤就受到影响了。

    所以要解决便秘的问题,就要先养好胃。

    现在很多人都爱喝冷饮,不管冬天、夏天都爱喝,这就容易造成胃寒,而当身体遭遇到外界来的寒气,出于自保身体时,就会用自身散发的热来抵御寒气,这种热是燥火。身体的这股燥火表现在外在,也就是便秘、皮肤长痘等一系列症状。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不要过多地食用寒凉之物。

    我们老祖宗的经典古籍《黄帝内经》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就是说,胃气决定人的生死。所谓“胃气”,中医是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来说,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影响到康复能力。而调节胃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早餐应该吃“热食”。从中医角度看,吃早餐时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等,而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日常饮食里则有这些养胃佳物可以经常食用: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此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养胃的重要途径。养胃好习惯便是如此:

    首先,可以在饭前先吃一点开胃的菜和汤,使胃液分泌活跃起来,使胃处于消化吸收的准备状态。其次,还要注意不要一边吃饭一边饮水,因为饮水过多会稀释胃液,使消化能力减弱。再次提醒大家的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上面提到的养胃食物虽要多吃,但不是多多益善。我们吃饭要适量,以七八分饱为宜。饭后要充分休息30分钟,使胃肠能够正常工作。这些都是民间养胃的老经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就能保养好自己的胃了。

    中医怎么养护你的肠

    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这是什么意思呢?“受盛之官”就好像是国税局,收了很多钱,但它自己不能花,必须上缴出去来回馈社会,这就叫“化物出焉”。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下午1点到3点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到脾脏。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是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资充分吸收和分配。

    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接受由小肠泌别清浊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残余的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中医说,大肠经值班的时间是早晨5点到7点之间,这个时候天亮了,也就是天门开了,与天门相对应的是地门,即人的肛门也要开,所以就需要排便。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人体的气血走向这时也到达大肠,身体经过一夜的代谢,也已将废物输送到大肠,这时如果不把废物排出体外,又会重新代谢吸收。所以,在这个时候起床排便是最好的。已经养成习惯的人自然不成问题,没有养成习惯的人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到厕所蹲一会儿,促进便意,长期坚持,肯定会对身体有好处。

    关于便秘的原因,中医是这样解释的:大肠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生“津”,这个津就是一种向外渗透的力量。之所以发生便秘,就是津的力量过于强大,把大肠中的液都渗透出去了,而里面的宿便就变得干硬,形成便秘。

    所以保养好了大小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便秘问题。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揉腹法。饭后频繁摩腹可以有助消化,能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腹50次。

    取仰卧位,以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次数可多可少,50~100次均可,用力适度,右手做完再换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揉腹不宜在过饱或过饥的情况下进行,如有胃肠穿孔、腹部急性炎症及恶性肿瘤时,最好不要揉腹。揉腹时如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有便意及肠鸣、排气等都属正常现象,无须担心。揉腹运动必须持之以恒,方可取得健身强体的效果。

    化解便秘,民间有中药偏方

    在民间,很多让名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用一些民间土方却能药到病除。便秘自然也不在话下,这里介绍一些历来民间解决便秘的中药偏方,你可以在中医的指点下酌情选用。

    1.白术散治疗便秘:取生白术适量,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用白术散10克,每天 3次。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一般用药3~5天,大便即可恢复正常。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以后每星期服药2~3天,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汤加味治便秘:取生白芍 30克,生甘草 20克,枳实 15克,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每天 1剂,分两次服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便秘95例,疗效满意。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孕妇慎用。

    3.连翘治疗便秘:取连翘15~30克,煎沸当茶饮,每日 1剂。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 (不兑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续服用 1~ 2周,即可停服。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 (妊期、经期、产后 )便秘、外伤后 (颅脑损伤、腰椎骨折、截瘫 )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性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车前子治疗便秘:每日取车前子 30克,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每日 3次,饭前服, 1周为 1个疗程。一般治疗1~4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本方不仅可以治疗便秘,而且还有降血压作用,特别适用高血压而兼便秘患者。另外,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

    5.昆布治疗便秘 :昆布 60克,温水浸泡几分钟,加水煮熟后,取出昆布待温度适宜,拌入少许姜、葱末,加盐、醋、酱油适量, 1次吃完,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疗便秘 :取生甘草 2克,用 15~ 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每日 1剂。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效果满意,一般用药 7~ 15天即可防止复发。

    7.胖大海治疗便秘 :取胖大海 5枚,放在茶杯或碗里,用沸水约 150毫升冲泡 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颇饮服,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胖大海的核仁勿吃,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8.蒲公英治疗便秘 :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 9 0克,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鲜品煮 20分钟,干品煮 30分钟,每日 1剂饮服,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用,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9.桑葚子治疗便秘 :取桑葚子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 250毫升,加适量冰糖,以上为1日量,1日服1次,5天为 1个疗程。

    10.决明子治疗便秘 :取决明子 20克,放置茶杯内,以白开水冲浸,如泡茶叶一样,20分钟后,水渐成淡黄色,香味四溢,即可饮用。喝完药液后,再加 1次开水泡饮。

    通腑将军,大黄当仁不让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意思是说保持大便通畅而无积滞,就能有益于健康长寿。元朝朱丹溪受王充的启示,提倡“倒仓法”以祛病延年,即通畅大便及时排出肠胃中的糟粕,保持肠胃的清洁,从而减少疾病,延缓衰老。

    而欲使肠中常清,大便通畅,中药大黄可谓是一味良药,堪称名副其实的“通腑将军”。它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中有毒物质对肌体的侵害以及抗衰延年中屡建奇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大黄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汤液本草》中说大黄:“泄满,推陈致新,去尘垢而安五脏,谓如勘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又将军之称。”《本草正义》中亦说:“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黎庭扫穴之功。”中老年人如能定期服用大黄,就像定期大扫除一样,可使体内的积滞隐患及时得以清除干净,肠中“垃圾”一清理,就可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有泻下、消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利胆、止血、降血胆固醇和性激素的作用,大黄具有的泻下作用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进食少量大黄有健胃作用,可助胃吐故纳新,以滋后天之化源。老年人往往因血失调而诱发疾病,少量服用大黄,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气血调和,经络畅通,则病不生。

    服用时,每次取生大黄5~10克,水煎服或沸水冲泡代茶饮,以大便稀软而不形成水泻为度,每隔2~3日服一次。总之,应根据个人体质及具体情况酌情服用大黄,使其在保持大便通畅,抗衰延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麻子仁粥治便秘

    便秘可以发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年龄段,它与我们的饮食不均衡、运动不足、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用饮食调理便秘自然是长久之法,但有的时候也要适当辅之以药物,当然可不是让你去吃泻药,听听中医的方法,去中药店抓点麻子仁就行。

    麻子仁可以润肠通便,滋养补虚,适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津枯肠燥所致的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恶心欲呕等。医学盛典《本草纲目》里是这样记述的:“大便秘,小便数。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麻仁丸是我国中医用来治疗便秘的一个良方,不过你若是觉得这个方子用起来太复杂,不妨试用食疗的方法,喝一碗麻子仁粥。

    麻子仁粥

    材料:麻子仁2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麻子仁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不过还应当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医都讲究辨证施治,便秘也有类型之分。这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热秘是由体内热毒引起的,需要润肠来通便。而气虚则是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因津枯不能滋润大肠。乍一看症状差不多,但病因往往不同。因此,对于体内毒素,切忌不可“一泻了之”。用食物泻法来清肠就比较安全而没有副作用了。

    分清体质,吃“对”的食物

    中医认为人有不同的体质,而食物也有不同的“性格”:寒、凉、温、热就是食物不同的性格。寒性体质的人应该多吃热性食物,而寒、凉食物则会给这些人的肠胃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肠道蠕动变慢和消化能力低下,就可能造成便秘、腹泻等不良后果。中医十分在乎饮食和身体的关系,要求根据自身的体质吃“对”的食物。

    一般来说,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征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征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征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征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征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