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体育课,露珠都在跳舞呢
昨天又去办公室报到的席俊达
神情有点儿恍惚,眼睛里还有冬天的影子
爸爸在深圳,妈妈在北京
亲情那么久不见了,有些淡忘
妈妈刚回来,明天又要走了
想让她带走的,她
都能带走吗
孩子的心愿,妈妈带不走;孩子的幸福,妈妈也带不走;孩子的童年,妈妈更带不走。留守儿童的烦恼,什么时候能够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出现的问题,真诚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它不仅仅是这些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简单的家庭问题,不仅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它关系到全社会现在和将来着重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思想行为乃至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每个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第一,必须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各级政府不应该只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爱心工程,而要切实从基层入手,把其作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各项职能,并严格划入行政分工,使其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并制定出完善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跟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其全年工作考核目标,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
第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切实的手段来保证农民工子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国家应该考虑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给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应该真正打破升学、就业、医疗、住房等相关的限制,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法律上的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就业等的门槛,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这个群体。
据悉,全国各地相应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
河南:《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2010年5月25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的内容主要围绕留守儿童、校园安全、网瘾等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
重庆:2010年5月11日重庆欲为未成年人立法,保护其健康成长,其中包括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11日,《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简称《条例》)提交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条例》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将委托监护情况告知未成年子女所在学校和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地区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在乡镇、村社推行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托管服务机构建设,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学生给予寄宿费用减免或资助。
安徽:新修订的《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新增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条例,用法律保护留守儿童。
条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对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人员代为监护,并将委托监护情况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父母应当与学校、未成年子女和受委托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关心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敬一丹等2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提案》称,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第三,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公办或者扶持民办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性机构,类似寄宿学校或者托管中心,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真正地为留守家庭解决后顾之忧,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健康成长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途径。书中提到的陕西省安康市的“石泉模式”就很值得借鉴和推广。而像冯丽丽等关注留守群体的社会爱心人士,他们不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也需要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真正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针对破坏儿童成长的各类犯罪。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给儿童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积极健康的题材和观念引导儿童正确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这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真正的重视和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这个工作任重道远。
作为留守群体,留守老人和留守女人也一样需要得到关注。留守群体,其实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阵痛。解决好留守群体存在的问题,必将促进社会的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这将是头等的民生大事。
在本书结尾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关于幸福的话题。
孩子: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爸爸:这个……过年的时候就回来。
孩子:可是你们都说过很多次了。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
妈妈:孩子,你在家好好听话。
孩子: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出去打工啊?
妈妈:打工赚钱。
孩子:赚钱干什么?
爸爸:为了你能够过上好日子,过得幸福些。
孩子:幸福是什么?
妈妈:幸福就是有很多钱。别人家孩子有的,你也有。
孩子:爸爸妈妈,其实我的幸福是和你们在一起。
爸爸:孩子,别任性。
孩子:妈妈,那我们现在不幸福啊。
妈妈:我们不是为了以后幸福吗?
孩子:为了以后的幸福?所以现在选择了不幸福。那以后的幸福就是来了,我们也无法找回现在的幸福了啊。以后的幸福就是有钱吗?以后的幸福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怎么知道?以后的幸福就一定能够叫我们幸福吗?……
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其实是在牺牲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啊。我们全社会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牺牲了孩子真正想要的幸福,仅有的补救措施真的就能够从根本上愈合孩子残缺的幸福吗?物质生活的贫穷不是孩子面对的最大苦难,精神和心理的渴求才是孩子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配诗:李月红
本书观点并不代表本社立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