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色慢:乡野物事-停电的晚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村子里常常停电,尤其到了晚上,据说是电力供不上。后来供电局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天晚上停一个村子,但是这个规矩也常常被打破,有时候一个村子要办事了,有人结婚,或者有人家有人去世,这个村子就不能断电了,于是别的村就倒霉了,要连续停电好几天。

    有电的时候极少,所以家家都储备很多蜡烛,还会早早地做饭吃饭,等到八点左右停电的时候,争取已经睡下了。

    然而我是不会睡的。

    我点着蜡烛写作业,作业写完了就写日记,一千字两千字地写,那其实也不是日记了,有时候编故事,有时候写成小说、童话甚至武侠。家人都睡了,夜色静谧安宁,我坐在烛光下,不停地写,有些话总也说不完。有时候我妈忽然醒了,看一眼快要燃尽的蜡烛,就会呵斥我赶紧睡觉,蜡烛不花钱的吗?

    后来为了省蜡烛的钱,家里买回一盏煤油灯。其实煤油灯的原理特别简单,根本不用买,找个空的墨水瓶,用棉花捻一个细细长长的小条灯芯,将墨水瓶灌满煤油,灯芯放进墨水瓶浸满煤油,露出的一段点燃,瓶子里的煤油就源源不断输送上来了。

    煤油一灯如豆,特别费眼睛,最关键的是它熏屋子,没几天房顶上就会有一坨黑,非常难看。另外,煤油灯的影子也很可怕,小小的火苗,偏偏要在墙上映出一个大的影子,让人害怕。点煤油灯的时候,我往往不敢一个人在地下坐着熬夜,也想着早点逃到床上去。

    煤油灯实在是太不好用,没有几天就放弃了,停电的晚上,依然用蜡烛,我有时候听话跟他们一起睡觉,有时候不听,依然等他们睡着了点着蜡烛写作业,看书。我人缘并不好,借到书不容易,一旦借到一本,就会马上看。路上看,做饭看,带弟弟的时候也看。夜深人静后,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没人打扰的好时机,许多书都是在烛影摇曳中静静读完的,《聊斋》《红楼梦》……一知半解,但是读得入迷。

    还有另外一些时刻,乡下中秋的月亮有多亮呢?没有在二十年前的乡下生活过,是难以想象的。

    那年的中秋节,我不知道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学会了写日记,自然就学会了写作文,还爱上了画画,跟同学借过一次《聊斋》看,就深深迷上了里面的插图。

    那天的月亮太亮了,吃完月饼,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了一下,一轮月很低,洒下一片白月光,身上的衣纹都清晰可见。这样的月光,让人觉得内心舒适,温暖,满足。

    那天晚上,关灯睡觉的时候,我没有脱衣服就悄悄躺好,等一家人都睡了,悄悄爬起来,拿着一个白纸本子和铅笔,悄悄溜出了房间,来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画了一幅画,无非是房子、树,还有山、河,我心目中那个简单优美的世界。夜深,更露重,中秋夜已经非常凉了。很长的时间,我跟月亮对视,整个世界都是亮的,我竟然一点都不害怕,那是一个奇特的夜晚,也是一个秘密的夜晚。

    谁也不知道,我在半夜悄悄去和月亮互相陪伴,并且身心满足。

    只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却是一辈子那么久,那个晚上一直住在心里面。

    也许就是从那一夜对月亮痴迷,后来读到吴文英写的月亮:“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读到满月飞明镜,联想起那一片白月光,就觉得这句子美得让人想流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