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色慢:乡野物事-曾经有一棵罂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时候住在奶奶家,夏天的傍晚,跟着她到菜园子里去摘菜,发现西红柿的旁边,有两棵奇异而美艳的花,红得像火一样,有着倾国倾城的妖媚。我伸手去摘,被奶奶制止了,她说那不是花,那是药。

    可是那两朵花实在是太美了,太招摇了,它们开在菜园子里,让所有蔬菜都失去了光彩。既然不能摘,我就经常爬过篱笆,蹲在那里看它们,用手摸一下,柔而不弱。花瓣火红火红的,收拢住一个花心,像翩然飞舞的蝴蝶。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罂粟花,也是唯一的一次,当时虽然年纪小,却深深记住了这个场景,不是记忆力好,是因为罂粟花太美,那种孤单单开在菜园角落里却霸气飞扬的画面,一直印在脑海里。

    一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美艳的花叫罂粟花,种植、收买、使用它,都是违法的。罂粟花是中国近代史上谈之色变的植物。

    罂粟花期很长,漫漫的夏季,每次路过菜园,都会看到它在微风中摇曳,如美女裙裾。秋季的时候花落了,罂粟壳露出来。半生不熟的状态下,我见过奶奶用刀片划开那个硬硬的壳,有奶白色的液体流出来,奶奶小心地将这些奶白色的液体滴在一个玻璃板上,放在外面晒干,成为膏状后,就收起来了。又过一段时间,那个壳长结实了,就摘下来,也小心收在柜子深处,我试探了几次,无论如何也拿不到那个神秘的纸包。

    娇艳的花朵,神秘的液体,丑陋的壳,组成了我对罂粟最初的记忆,这是一株神秘的植物,神秘到让奶奶如此重视。

    后来特意问了老人,为啥奶奶家可以种两棵罂粟花。

    当然不是为了好看,山里人的日子清简,不会为了观赏而大费周章种什么花。如果爱花,每到春夏两季去山里看就是了,野花成片地开,灿烂到无趣。

    奶奶家住的大山深处,没有几户人家,出山也不太方便,那时候没有修路,曲曲折折的小路要走好久才能出去采买一次生活用品。天高皇帝远,方圆十里没有商店也没有诊所,山里人有病痛的时候,就刮一点点罂粟膏煮水喝,缓解疼痛。膏体用完之后,罂粟壳也可以,当然罂粟壳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掰一点点,放进菜里,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味,只是谁也舍不得将这名珍贵的东西只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大多数时候,它扮演的是医药的角色。这是山里人普遍种植罂粟的原因,却也没有人多种,小病一星点罂粟膏就够了,真得了大病,那多少罂粟也是不行的,无论多周折,也要去医院了。所以,在菜园子的角落里种上一两棵就够了。构不成违法,也没有执法部门会专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管制。

    后来,村子里的路修好了,诊所医院都完善了,罂粟就渐渐退出了菜园的角落。成年之后回去,将目光投入昔日的小菜园,只见瓜棚豆绿,再无那朵妖娆盛放的罂粟花,居然有一丝丝失落和遗憾。

    也许是因为罂粟花太美了,也许是因为它曾经承载了一段幼时的记忆。但是我知道,罂粟花的消失,意味着生活越变越好了。

    奶奶们不知道怎样得知罂粟的功效,但是罂粟入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败不固而肠滑肛,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

    少量食用,它确实能治一些小病,有缓解疼痛的功效,但是一旦大量食用,便会使人产生快感,久而久之对其形成依赖,成为毒品,这也是罂粟必然被禁止种植采集的原因。奶奶们自然不懂《本草纲目》,她们所知,大概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

    更奇特的是,罂粟壳治病之外的美味,直到现在,吃到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人们也爱怀疑一下:这么美味,难道是放了罂粟壳?

    罂粟成了毒品,再不见其影子。从千年的历史中一路走来的妖艳之花,在神州大地销声匿迹。

    太多人都是谈罂粟色变,只知其花美艳,没见过者居多,至于大面积种植罂粟的场景,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当许许多多的绝色之美,之妖艳,集中成片,华美蔚然,壮观到让人窒息。

    当代世界,想欣赏罂粟花的美妙和壮观,大概也只有泰国、金三角这样盛产毒品的地方了。

    当漫天的花朵映入眼帘,空气中似乎也流动着妖娆和虚妄,贪婪享受罂粟带来的绝美和虚幻,罂粟花也成了诱惑的代名词。罂粟花妖艳,美而有毒,还象征着不伦的情感。

    罂粟从花到种子都太妖了,它美,能吃,好吃,惹人上瘾,继而开始摧残你的身体,让你在欲罢不能中,一点点枯萎、消失。

    人的贪婪,让罂粟的历史盖上了一层恶之纱。以至于这样美而不可方物的观赏植物,它巨大的药用价值都只能被忽略,变成了禁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