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在乡下叫指甲草,多年生草本,颜色很多,色泽艳丽,花团锦簇,其中红色最美。点缀庭院花园,十分好看。
凤仙花开花时头翅羽足,翘首一般,真的如凤头一般,骄傲又清高。花朵玲珑可爱,成对开放,一双一对相对应。花茎纤细如竹,叶子苗条如柳。凤仙花从花到叶再到茎,给人的感觉就是飘逸、秀美,淡淡的美,有些与世无争的气质在里面。
因为与凤同名,又有凤形,许多人将凤仙花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还有个说法是凤凰的魂化成了凤仙花。凤是人间传说,听说过但是没见过,所以以美丽的意象来给凤凰在花草植物中注入一个真实的实体,以满足世人好奇之心。
众所周知,凤仙花虽然秀逸可爱,却并不是被珍惜珍贵的草木,若凤凰真的在消失之后化成一朵花留在凡间,凤仙花未免平凡了些。凤凰那么光彩夺目的鸟,绣彩辉煌的风华,怎么也要化成牡丹、芍药这个级别的绝色草木啊。
凤仙花虽然很好看,可是种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观赏。凤仙花的另一个名字是指甲花,姑娘们用来染指甲的。
那时候还没有指甲油这样复杂的东西。姑娘们的爱美之心却是挡不住的,涂嘴唇就用红纸抿一抿,画眉毛用烧完的火柴头,要染指甲,便用红色的凤仙花。
方法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把红色的凤仙花采回来,同白矾捣烂,先用蒜擦指甲,然后将捣烂的凤仙花汁敷在指甲上,用叶子包裹起来,丝带缠紧,次日拆开叶子,指甲便鲜红可爱了。严格按照这个方法染指甲,颜色可以保持数月不褪,如果觉得第一次染的颜色淡,就如此反复染几次,指甲的颜色就会变得红艳艳、亮闪闪了,比现在昂贵的指甲油效果还好。
只是,我因为实在找不到白矾,每次都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凤仙花捣烂,直接涂在指甲上,也不知道具体要用什么叶子来包,就只好涂完晾干,再洗去。这样的效果自然不够好,指甲只能染成淡淡的粉红色,犹如落了一层纱,染完指甲,通常是又遗憾又幸福,毕竟也是染上了颜色的。
我的整个童年,凤仙花摘了不少,却从来没有能把指甲好好地染一次。
后来二年级就淘到了《红楼梦》硬啃,别的情节也不懂,看到凤仙花,才觉得亲切。
黛玉葬花时,宝玉捡了一兜花过去,有一大部分是落下来的凤仙花。宝玉挨打之后,也写到湘云和平儿在掐凤仙花,每个人都摘了一兜,不用说,必然是拿回去染指甲了。
凤仙花染指甲的最早诗文记录,来自李贺。
李贺的《宫娃歌》第一次写到女子们用凤仙花染指甲: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守宫的意思是红艳艳的颜色。
李贺的诗太喜欢生僻字,又拗口,整首诗就这两句顺畅一些,说是晚上无意中看到了邻家女子高高点着蜡烛,捣凤仙花染指甲的悠闲画面,于是写了一首诗,将这个事件记录下来。其实诗人是时代最好的记录者,在古人留下的诸多诗词中,能读出许多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的流行风尚。
同样是写女子捣花染指甲,明代翟佑的一首,就写的飘逸和清丽得多: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看来,染指甲的方法自古都是一样的,就是摘取凤仙花,放入容器加白矾捣碎,敷手,裹起来,第二天便会红艳透亮了。
凤仙花染甲,颜色虽艳,却不夺目,柔和静美,自有一番娴雅的味道,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女子,一直延续着这个方法和经验,在指尖染上春色,也染上春情。女子们追求完美,指尖,发梢,眉梢,甚至脚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美的角落。而凤仙花带来的,那一抹动人心魄的美,如一粒珍珠,沿着中国女子的美之历史一路走来,串起了许多关于美的时光。
凤仙花开时散漫,染甲时却完美,想来美人将一朵朵凤仙摘下来捣碎,却不是将一朵花捣烂了杀死了,而是给这花换了一个活法,将花朵所有的灿烂美好都落于指尖去了。凤仙花的光彩,无论是开在枝头还是美人指尖,都隐含着美与情,隐含着一份从容开落的洒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