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色慢:乡野物事-点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冬雪酿酒千里香,山晴荷锄事农桑。

    俗语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一场雨,天地万物沐浴更新,新生的叶子更舒展,苏醒的土地更包容,正是播种的好时节。

    点豆指的是种黄豆,黄豆需求量很少,但又是很重要的农作物。早些时候,冬天没有什么菜可以吃,白菜豆腐是餐桌上的主菜,所以有没有豆子就很重要。因为那时候的豆腐并不是卖的,而是需要用黄豆来换,一斤黄豆给二斤豆腐,如果这一冬天家里没有黄豆,餐桌上只有白菜土豆的话,就未免显得太寡淡,孩子老公都要抗议。

    在清苦时期,豆腐的作用不可小觑,如果会精心调制,是可以代替肉的美味食物。

    点豆的关键字是点。

    黄豆不像玉米、小麦等种子,可以一垄一垄播下去,一个铧犁,一人拉一人扶,种子均匀落入泥土,开沟,落种,掩盖,一个犁就全部搞定了。黄豆不行,不能放在犁里面播种,黄豆全靠手工种。

    下过雨的土地松软适度,小草刚刚冒出来,鲜嫩可爱,微风不软不硬,恰到好处拂过脸庞。一个人在前面用镐挖坑,十厘米或者二十厘米的距离,大体靠感觉掌握,后面跟着一个人,端着一盆黄豆,每个坑里撒下三五粒,后面再跟一个人,将撒了豆的坑用土盖好。

    也可以用犁来拉沟,这样的话,掌握间距的就是后面点豆的人了。太近了需要间苗,浪费黄豆;太远了浪费土地,导致产量减少,收成不佳。

    作为种子的黄豆需要精挑细选,要颗颗饱满圆润,有缺损的不能要,被虫子咬过的不能要,干瘪的也不能要,会影响出苗率。挑豆子也是一件既枯燥又悠闲的事,一颗颗挑过去,可以一边打开收音机,听听广播剧、音乐什么的。

    点豆的时候,为了精准投放种子,需要弯着腰,否则那么精心挑选的种子撒在外面,要挨骂的。点豆看似轻松,却枯燥无趣,一遍遍重复一模一样的动作,千百次弯腰,直立,撒豆,前行,很容易就厌烦,又腰酸背痛。

    我的办法是一边点豆,一边在心里默想一首诗。那时候正迷几本《世界文学》杂志,在庙会的旧书摊上买回来的,里面不但有小说,也有诗歌。我读了几遍,觉得这样的现代诗我也能写,就在种豆的下午,默想成型了一首,默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背下来,题目就是种豆。

    大概就是就是这样学会在枯燥、重复、无趣的工作中寻找乐趣的。此后的漫长人生中,我拥有惊人的耐力,我能持久地在某种枯燥中寻找到乐趣,一点点等来曙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千年前的隐士鼻祖陶渊明,放弃浮华隐居在南山下,在南山下种豆,把豆种上之后估计就不管了,导致草势长过了豆苗。他也要像真正的农民那样,扛着锄头去给豆子除草,大概草长得太高了,这活一直干到月亮上来了,夜露弥漫了大地,才湿漉漉穿过草丛和狭窄的小路,回家去。

    陶渊明潇洒归田园,在他的笔下,南山风光无限美,带露荷锄都是诗,真正的农事可没一颗诗心两亩地这样潇洒。

    真正的除草拔草没这么简单,荷锄如果技术不到位,很容易将豆苗铲掉,所以豆苗之间的杂草,需要蹲下来用手一棵棵拔掉。这项工作只能在白天干,一旦月亮升上来了,根本就看不见哪根是草,哪根是豆苗。

    所以,诗之美,与真正的生活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但是,谁不爱诗中的优美田园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