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宋美龄对美国的一次特别广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校长麦加菲先生暨各位朋友……”1942年6月13日深夜,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播出宋美龄那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话。这是一次名为纪念宋美龄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25周年而安排的特别节目,它的特定收听对象本为该学院学生和校友,实为广大美国听众。此时在太平洋彼岸,正是红日朗朗之时。该节目在当时中国的这个盟邦里激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

    1917年6月13日,创办于18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举行了第39届毕业典礼。在众多的手捧文凭的金发碧眼女郎中,有一位娴静而又不失活泼的东方姑娘。她,就是宋美龄。那时,她年方20岁。

    那个年代,美利坚合众国还盛行着种族歧视,往往要凭借肤色、头发和眼睛来确定人的身份地位。尽管中国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到美国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在一般美国人眼里留下的主要是修筑太平洋中央大铁路、垦拓荒地、开设洗衣店和“唐菜馆”的印象。在美国国会,限制华工入境的争吵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这个中国女大学生,在那时并不是为人注目的人物。美国也是一个崇拜名人的国度,一旦成名,人们即趋之若鹜。但你在成名之前,是不会受到人们青睐的。

    世事变化,可谓莫测。十年过后,这位宋美龄女士同中国国民党首脑蒋介石联姻,由此进入政治舞台,成了风云人物。中国的第一夫人引起了她的母校的高度重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为培养了一位“智慧而明白的思想家”、中国的女界领袖而引以为荣。甚至有人去研究她成名发迹的道路,连当年不足挂齿的小事情,也被看成一个个大课题。中国国民党也利用了宋美龄同美国的这种特殊关系及同美国社会的广泛联系,不断密切同这个世界强国的来往。“七七”抗战后,宋美龄女士就曾于1937年9月在尚设于南京的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过对美国的广播讲话,呼吁美国对华援助以抗击日本。总之,双方都将这位特殊人物看作是打开中美关系的一把钥匙。

    1942年6月,即珍珠港事变半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的变化。日本飞机、舰队横越大洋,直闯珍珠港,说明太平洋已经不太平,美国再也不能隔岸观火。这年元旦,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发表联合宣言,结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阵线。于是,美国同中国正式结成了同盟之邦。但是,东洋强敌仍在蹂躏中华大地,国民党政府无力收复国土,便寄重望于美国的对华援助。这一次由宋美龄对美广播,可说是又一次紧急呼吁。

    (二)

    1942年6月13日,浓重的夜幕笼罩着山城,宋美龄来到了警戒森严的中央广播电台,进了发音室。陪同她的是“新生活运动会”总干事、身材高大的黄仁霖。按规定,发音室在播音时间内是绝不允许其他人入内的。但宋美龄每次都是例外,这位黄先生总是以军人的姿势笔直地站立在她的身后。

    在这篇广播的开头,宋氏表示了虔诚的谢忱之意:“今天母校以我的名义设立奖学金,以及给我个人的光宠,我觉得很难找寻适当的言辞,来表示我的谢意……我脆弱的肩头,是否能负荷这样沉重的光荣,我似乎有点怀疑。这不禁使我兢兢恐惧。”

    然后,讲话很快接触到事情的实质。她说道:“此刻我虽是对校友说话,可是我知道我的话音,将达到每一位听我广播的美国朋友的耳鼓里。所以我的话,同时也是对他们说的……到7月7日,中国抗战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你们一定会猜想,这五年来的困苦艰难,究竟把我们折磨成什么样子。我可以简告诸位,现在中国只要能得到必需的武器,千难万苦,我们中国同胞咸有克服与应付的能力与决心……中国军队的配备与敌人比较起来,实在说不上有机械化的部队,也从未扬言能与敌交锋。因为缺少这种军队,所以不得不采取磁铁战术,吸住了敌人,使他们进退维谷。我们未被敌人征服。我们配备不良的军队,已经挡住了敌人的这些年数,一旦获得我们所急需的飞机大炮,立刻就可以把他们击退出去。我国民众谁都认识他们的抗战……也为了别的国家……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的抗战对于其他民主国家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最近日本在伪满征募19岁起的壮丁以服军役。试想中国倘使不是如此英勇抗战,或是不能支持抗战,将是怎样一个局面,则我四万万五千万的人力,以及幅员广于整个欧洲的全国资源,将为联合国的敌方利用,而不像现在这样有助于联合国了。设使如此,而仍不足影响联合国的失败,至少可以使战争拖延若干年月……当初我告诉同胞,战后将出现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他们想到了1931年的事情,不禁怀疑起来了,显然诺言是并不一定兑现的。当我东北数省被日本侵略的时候,我可明告诸位,我当时非常惶惑,因为我领土主权的完整虽有条约的保证,但没有一个签字国作任何有效的行动……有些国家的外交代表,傲慢地对我说道,他们仅有本身不破坏条约的责任,而他们本身并不是国际警察……这种不合逻辑的态度,就产生了珍珠港、马尼拉、新加坡等处必然的悲剧……中国虽为各国的共同目标而牺牲,凡是主持公道者,一定会坚持中国在战后胜利和平的会议席间,对于重新组织世界秩序,她有更多的发言权利。因为中国是第一个武装以抗侵略的国家……我记起我们国父孙总理的话来。他说世界一切民族均起于平等、进步的民族,对于落后的民族,道义上有扶助的义务……国家亦复如此。无论它如何得天独厚,倘使只为自己打算,而不贡献其能力为人类共同谋福利,也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用肤色或眼睛的式样来评定一个人或一国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家也像个人一样,必须愿意慷慨资助别人,方能永享其利益。说来虽近迂阔,这却是真理。如果涓滴不放,不肯嘉惠别人,结果反会失掉,历史已一再证实这个道理了。帝国主义朘人肥己等一切战前世界的错误行为,都须扫除无遗,在这方面你们可以有无穷的贡献。许多美国朋友写信问我,如何才对中国及对我作最大之帮助。我现在可以答复你们,你们只要竭尽你们的力量,使美国也来出力,给世界一切民族以你们自己所享受的自由、正义及平等,这就是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最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在结束以前,我想对威斯里安母校的朋友们说几句话。我今天与你们虽是远隔重洋,但是精神却在一起;我说这句话丝毫没有文饰,这是内心的真情。我常常深切怀念着我从前肄业大学时的快乐日子,以及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这奋斗以维护自由的时候,我们前面诚有更大更严重的问题,但我们确信我们必将以泰然自若的勇气,继续抗战,为人类造永久的幸福,以实现我母校的理想,我们不役于人而自己做自己的主宰。再会。”[41]

    这篇讲话,中央电台国际广播电台以功率强大的短波频率发送,越过高山大洋,直抵美利坚合众国。

    (三)

    事情说到美国。

    为了转播、收听宋美龄这篇广播讲话并相应举行一系列活动,有关方面作了细致的组织工作。历史悠久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有一大批校友已成为美国的知名人士,不少人热衷于此事,成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这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属全美各地广播电台全文收转,向美国公众播发。若干城市,在威斯里安学院等主持之下,均组织收听并集会庆祝。纽约、华盛顿、洛杉矶、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圣路易、俄克拉荷马、布法罗、罗彻斯特、辛辛那提、克利夫兰、普罗维敦斯、那什维尔、达拉斯等地,均举行庆祝集会。集会时间,均有一定,以便聆听宋美龄广播讲话。并且威斯里安学院院长麦加菲在旧金山电台广播致答词。

    宋美龄母校自然是主要活动场所。13日这一天,威斯里安学院举行了校友会,出席的女校友约500人,她们遵照旧例,先集队到塔庭草场,由1917级校友80人领队,一律白衣,项上配蓝色“V”字,裙上绣着两个“X”蓝字,意即25次集会,她们收听了宋美龄的广播讲话,频频鼓掌欢呼。

    嗣后,校长麦加菲发表答词称:“我们对蒋夫人最有效之报答,当为继续训练其他妇女,使其能负荷重任,及享受自由公民之权利。本校有此校友,足证教育乃对于全世界之服务,蒋夫人足为后来学生之模范。”

    与会校友还决定为设立宋美龄奖学金捐募一万美元为基金。奖学金之目的,系以演说及展览中国书籍、艺术品之方法,在威斯里安学院鼓励学生研究中国东方文化之兴趣。

    在纽约,举行了威斯里安学院校友聚餐会,与会者有1200人,主席为全美妇女服务会主席摩尔夫人。收听广播一结束,便当场集资5200美元救济中国难民。接着便举行谈话会。拉铁摩尔、林语堂、麦加菲等都作了讲话。拉铁摩尔声称,美国颇可取法中国女子协助男子改造中国之命运。名记者鲁斯夫人总结各方面意见,指出威斯里安学院对于中国最大之贡献,莫若发动美国舆论、积极援华。大会终了,集体联名致电罗斯福总统,请求以飞机不断援华。

    这次广播后两天,即1942年6月15日,威斯里安学院举行第64届毕业典礼,以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宋美龄。授学位时的颂词称:“彼以蒋委员长夫人之地位,从事求取其本国需要与理想之实现……彼曾向其西方友人宣扬彼国人民之英勇精神,而彼个人之勇毅,亦获得东方无数友人之推崇……彼为本校校友,彼因履行母校之训,而为母校增辉。中国与世界新生活之肇始,实归功于本校此一校友。盖彼应用其所受之教育,不断求取本身与本国人民生活之革新……”

    此后一段时间,可谓余波不息。在许多城市中,有集资捐款的,有呼吁援华的。当然,对宋美龄个人也尊崇备至。还要提及的是,一些不相干的学府,也向宋美龄送来桂冠。如佛罗里达州德兰城的斯梯生大学,即授予其文学博士学位。

    这次美国掀起的宋美龄热,在人事上、感情上更加深了宋氏同美国社会的联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