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次特别广播,是应美方邀请而专门安排的。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全面打响。长期以来,美国对日本采取暧昧态度,不愿挺身而出进行有力制裁。日本军阀利用美国的这种麻痹状态,于1941年12月7日突然出动庞大的海空力量,全力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太平洋舰队葬身海底。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美国对中国这个盟国的长期抗战作出了重新估价,对中国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兵员有了新的认识。在中国方面,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新四军、八路军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此外,在东部的浙江、东南部的福建、西南部的云南及邻邦缅甸,北部的鲁、晋,国民党军队也在抛洒热血,与敌周旋。国民党政府急需国际军援,特别对美国寄予重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陆军部邀请蒋介石夫妇于美国陆军纪念日向美国广播。
美国方面则安排国家广播公司(HBC)于陆军特别节目中向全美转播。
(二)
午夜后的2点53分一过,蒋介石、宋美龄便进入发音室。时钟指向2点54分,红灯亮了。特别节目开始。这次播音是又一次的夫妇合作,如1940年7月8日对美播出一样,蒋介石用华语讲演,宋美龄用英语译出。
蒋介石在这次讲话中,简单介绍了中国抗战情况,但主要是呼吁美国加速以军备援华。他说:“……我们这五年以来的战争,差不多只凭借我们军民的血和肉,与敌军的飞机、战车来奋斗……但是我们的同盟国要对倭寇得到最后的共同胜利,就非供给我们以机械化的重武器不可。今天我们中国军队若能得到你们美国现在所制造的十分之一的武器,我相信太平洋同盟国作战,就可以发生十分的功效……我今天以你们美国战友的资格,以中国战区统帅的资格,特向我们同盟美国的军民再提供保证。我们中国军队如能得到他所需要的适当配备,中国军队不独更能持久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而且为我们同盟国获取共同胜利的一个决定因素……”[38]
宋美龄为蒋介石翻译完后,继而用流利的英语作了简短的广播演讲,内容很集中,就是澄清日本方面的一个“奸谲宣传”:“……敌人说,中国拥有大量的武器,现在故意按兵不动,使美国来替它争取胜利。这显然是一个挑拨离间的阴谋,目的在毁坏我们的亲睦的邦交……中国向来注重发挥自己的力量,自将继续尽它应尽的责任。在过去,中国已不假思索地贡献它整个国力,为同盟国家共同的前途而努力。它现在当然不会迟疑,将来更不会顾虑。中国能立国五千年,就靠我们能坚守某种道德的信条,使我们永远保持着光明的态度,敌人屡次向我们求和,暗示欧美民主国家利用中国为工具,而日本却愿与中国合作,并以平等相待来欺骗我们。中国断然拒绝了这种和议。就这一点事实,已足以证明我们对美国的诚意、信心是不可动摇的了……”
接下来播讲的原拟安排的是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史迪威将军。也许是他同蒋介石的关系微妙,没有赶来,而由该团空军首席军官比塞尔将军作他的代表。这位将军讲话很简短,他对来华的各方面美国人员同中国的良好合作大加赞扬,认为是美国的光荣。再就是呼吁美国援华:“……中国军队急需军火、医药用品,美国航空运输应将这些物资源源运来,也是美国的光荣……中国有忍耐艰苦的能力,有不折不挠的坚韧性,足为全世界的表率与鼓励。美国得与中国为盟邦,尤其是莫大的光荣!”[39]
最后走进发音室的是两个有趣的美国小伙子。一个是史迪威将军部下的技术士兵仑得斯白,一个是“飞虎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无线电技术员雪凯斯特。他们讲得很自然,也很有个性,就如同凯旋回乡同家人说故事,一个人说了在缅甸为史迪威将军装设电台遭日军袭击的故事;一个人说了美空军在仰光机场上空击落19架日本飞机的故事。仑得斯白在他的演讲末尾说道:“……对于中国及中国民众还没有十分认识,但我接触的中国士兵却很多,可以说,他们都是强毅勇敢的战士。至于我个人,我唯望国内的同胞,加紧努力援助我们,从速战胜,让我早日回家与妻子见面!”
(三)
这次播出开始时间,在重庆是6月1日凌晨2点54分,而在美国约为5月31日下午3点,是一个比较好的节目时间,所以很多美国军民都收听了这次广播。听众来信如雪片一样飞向中央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美国陆军部长马歇尔将军给电台发来的电报称:“此次贵台播送之特别节目,在美国转播结果,十分良好,引起美国千百万听众之热烈兴趣及好感。”[40]援华问题,在舆论界也得到了重视。如费城《征询报》于6月2日为此发了一篇社论称:“中国军队如能得到美国现在所造的十分之一的武器,就可以发生十分的功效,有人能怀疑此语之真实性乎?当此装备不全之华军,对日作战业已数载之时,吾人诚无可置疑……目前虽常发生一问题,谓当此欧洲方面与希特勒作战之中途,吾人有何办法在对德作战方面抽出若干力量支援中国乎?然此项问题,并不能妨害使中国获得整齐武装抗日之时间,不能无限延长此一项问题之存在……”
这次节目虽系对美国广播,但在其他一些国家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以英国为例,艾登外相在议会答复质询时,赞扬中国军队在缅甸同英军一起所作的拖延战中确有很大的实际贡献,并提出了英国对华援助及保持友好关系的保证。伦敦各界对此表示热烈拥护,认为同盟国家应加强援华,畀以充分及时之助力。英国《每日先锋报》于6月4日发表社论称:吾人对于政府如此赞誉此勇敢而横遭压迫之同盟国,实表欢迎。该报还发表施伯德少校文章称:同盟国只需予中国以比较上并非巨量之援助,即可使日本陷于窘迫,而使中国趋于坚强。吾人可自阿萨密以少数之轰炸机与运输机每日运送物资200吨供给中国,此实有重大可能。如接济物资之数量充足,则每日运输千吨,亦非难事。
1942年6月2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于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加紧援华,制服暴日。当然,这是当时整个形势决定的,但这次“特别节目”动员广泛的社会舆论力量,也是不无作用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