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人际交往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是一门艺术,人际关系是一门课程。

    朋友是人生的寄托,是道义的援助,只有付出真诚才能换得友谊。同别人合作的过程也就是和别人交朋友的过程,只有忠于朋友,重视友谊,才能赢得尊重和支持。

    ——拿破仑·希尔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成功有时不仅需要个人的奋斗,而且也需要他人的帮助。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而且也有助于实现目标,达到成功。

    1人际交往中的互补规律

    一般而言,性格、志趣相同的人更容易相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的人结为密友或夫妻的也并不少见,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互补。

    性格等方面的类似性,是人际吸引和相互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具有类似性格的人之间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互补因素的作用。

    互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需要的互补。马斯洛认为每个人的需要都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但是,个人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需要,特定条件下的优先的需要不尽相同,这种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同,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互补,成为相互吸引的一种因素,因而也就可以成为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一个人若打算从事某项工作,或者筹办一个小企业,那么他一般会选择具有他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你善于经销,那么你很可能会选择一个精通会计业务的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正好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业的发展。这既是需要的互补,也是能力上的互补,正是这种互补形成了人才的最佳配合。

    同样地,一个富于冒险精神、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最好选择一个谨慎小心、有自我抑制力的人合作,而且这两个人一定会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相互补充了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在两性关系中,互补因素同样也起作用。美国社会学家罗伯·温奇对已婚夫妇和未婚情侣的个性特征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夫妻和情侣之间的相互吸引,即他(或她)选择对方是因为在某些需要和特征方面能够相互补充,而不是选择那些和自己的需要和特征相仿的人。比如,一个性格倔强的人在选择伴侣时一般不会选择和自己同样倔强的人,因为两强相遇,互不相让,对未来的生活会造成许多麻烦。

    第二类是人际交往中的作风和性格上的互补。这种互补指的是双方作风和性格不同,但是,一方对待另一方的方式或态度,并不影响另一方以个人的心愿处世行事,甚至有助于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愿望和习惯了的处世方式行事。比如,一个控制欲强烈的人与一个依赖性较强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作风和性格上可以互补的一对伙伴。因为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前者的控制欲可以得到满足,而后者感到有人可以依赖。相反,两个控制欲都很强的人在一起是很难相处的,双方都试图去控制对方,结果反而不利于双方的和睦交往。

    一般来说,下列这些不同类型作风和性格的人,都可以互补,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支配型、关怀型与依赖性、顺从型;

    给予支持型与愿意合作型;

    压抑型与对抗型;

    自信自强型与优柔寡断型;

    急躁型与耐心型;

    倔强型与柔顺型;

    阳刚型与阴柔型;

    外向型与内向型;

    左脑型(思维清晰,逻辑性强)与右脑型(想像力丰富,综合能力强)。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持续时间很长的人际关系中,如亲属关系等,作风和性格上的互补性,对关系的稳定有很大影响。然而,应该指出,性格、作风上的互补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应该一致。也就是说,是互补而不是对立。

    2人际交往的法则

    ①以诚相待

    在很多人的眼中,欺骗、说诳话是一种有利的勾当。他们以为欺骗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的。许多声誉很好的商店,也往往为了掩饰自己的商品的缺点、坏处,而登载各种欺人的广告。有些人甚至以为,在商场上,欺骗与资本同等重要,同等必需。他们的理由是,在言行诚实的同时想要在经营上得到大的成功,实在是很难的。

    不为利动,没有私心,在任何情形下都言行诚实——这种美誉,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全的德性,不能绝对地以诚相待,这种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他们在平时也许能够做到以诚相待,但是一到自己的利害关头时,他们就做不到以诚相待,不敢说正直话,也不敢做正直事。

    他们也许并不正面说谎、欺骗,但他们往往会留着些应该说,特别是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所必须说的话不说。

    说谎与欺骗使他们在多得到一分金钱的同时却损失了一分品格。他们的钱袋中固然是有所增益了,但他们的人格却因此而减价了!

    世间不知有多少诚实的个人或机关会在日后觉悟到,欺骗的行为是不可靠的,是要失败的!即使从利害这一点上考虑,诚实也是一种最好的策略。

    翻阅美国的商业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五十年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几乎是寥若晨星。那些大商店,在当时好像雨后春笋、气象蓬勃,它们登各种欺人的广告,做各种欺人的勾当。虽然盛极一时,但它们的寿命不能持久,因为它们缺少信誉作为后盾。它们终究是不可靠的,一时虽能欺骗得逞,但不久这种欺骗就会被发现,那时它们就要遭受冷落、衰微而终至失败了。

    天下没有一种品质能比以诚相待、言行可靠更能取得他人的信赖。

    一个以诚相待而自觉有正义公理为后盾的人,与一个欺骗说诳话而自知其为欺骗说诳话的人,他们所能发出的力量的大小,所能结交的朋友的多少,相比起来都会相差很大。

    以诚相待的人,因为自觉有正义公理为后盾,所以能够无愧怍、无畏缩地面对世界。他有“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而不能以诚相待的人,却会在内心听到这种声音:“我是一个诳话者,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个卑污者,一个戴假面具者。”

    从人之所为人这点出发,可以说一个人离开了真诚,就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也就无异于禽兽。

    有些青年人,为了取得一些小利小名,而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誉,像在跑马场中一样地肆意挥霍,这种人是天底下最可悲的。

    一个人有着大宗的财产,然而他却出卖人格,出卖尊荣,出卖名誉,出卖一切有人格的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落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糟蹋自己的人格、名誉值得吗?如果百合花的洁白着了污渍,玫瑰花失却了芬芳与美丽,那么还如何贵为百合、玫瑰呢?

    一个人腐化了他内在的最高贵的东西,失却了为人的资格,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呢?

    以诚相待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则,以诚相待也是一个最高贵的品质。能够做到以诚相待的人往往能够赢得更广泛的支持。

    ②重信用,赢取信任

    除了以诚相待之外,要想赢得人际关系,还应当具备的品质或者说应当遵守的法则是:重信用。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取信任。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那么他就可以很好地在人际中生存。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人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而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当。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大事者的最大关键。”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那么怎样才能坚守信用,赢得信任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第一,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恳切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踏实可靠,做到言出必践,与人交往时必须以诚相待——这是赢取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一个想要获得他人信任的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来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那么他将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从而赢得别人的信任。在这样一个企业和职业都很专业化的时代,一个无所专长、但样样都懂一点的人物,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人相比,总是竞争力不够。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笔最可靠的资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将很容易得到信任。

    第三,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还需要一种可贵的资本——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的人远比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容易成大事。世界上本来已有不少人快跨入成大事者的门槛,但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得别人始终不敢对他抱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受阻于中途,无法再向前发展。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自己大都不太清楚,但那些与他发生交往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因为他们大多是很看重这些问题的。

    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可是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除了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任。他必须发挥出所有的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才可能会被人发掘,他也就能获得别人完全的信任,从而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对于成功者最注意的不是他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账是否多;人们最注意的是他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功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一个人一旦有一次失信于人,那么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么他可以很容易获得信任。

    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些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如意的店员,也就是那些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相背,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是否对别人有好感,但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欢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要少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感兴趣,能仔细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关切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在任何事业上要获得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存高远、意志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③赞赏并让他觉得重要

    人际交往中还有个极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这个法则,便可以得到许多友谊和永恒的快乐。但是,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法则,就可能后患无穷。这个法则就是:衷心地赞赏他人,时时让他人感到重要。约翰·杜威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人类的这种需求,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也正是这种需求,使人类产生了文化。

    几千年来,许多哲学家都曾就这个问题深刻思量过。而他们产生的结论只有一个:这个法则并不新颖,可以说和历史一样陈旧了。2 500年前,所罗亚斯德在波斯用这个法则教导门徒;2 400年前,中国的孔子也这么谆谆劝导过;2 500年前,道教的始祖老子,在涵谷关也这么说过;基督降生的前500年,佛陀已在神圣的恒河边以此教诲众生;甚至印度教的经典也这么记载着:1 900多年前,耶稣基督在犹太山上,以此训诲门徒,并且用一句话做总结——这大概是世上最重要的法则:“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么待别人。”

    你需要朋友的认同,需要别人知道你的价值。你希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种深具重要性的感觉。你不喜欢廉价、言不由衷的恭维,而热望衷心的赞赏。你喜欢被别人“真诚、慷慨地赞美”。

    所以,让我们衷心服膺这永恒的金律: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待别人。而且要随时随地地这样做。

    大卫·史密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慈善音乐会的点心摊上。

    “音乐会那天晚上,我到达公园的时候,发现有两名上了年纪的女士,站在点心摊旁边,都显得不怎么高兴的样子,她们两人都认为自己才是那个点心摊的负责人。我站在那里,正思索着该如何是好,这时有名赞助委员会的成员走过来,交给我一个募款箱,并感谢我的帮忙。她也介绍那两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萝丝和珍——与我认识,然后便匆匆离开了。

    “紧接而来的,是段令人尴尬的静默。我知道那个募款箱可算是一种‘权威的标记’,便把它交给萝丝,向她说明自己恐怕不能管理好,希望她能帮忙料理。我又建议珍负责照顾另两名少年助手,并教他们如何操纵汽水贩卖机。

    “于是,整个晚上,萝丝都很高兴地清点募款,珍也很尽责地照料两名助手。我则很轻松地坐在椅子上,欣赏整个音乐晚会。”

    衷心地赞赏他人,让他觉得重要,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法则。当然你可以随时随地运用它,这样你就几乎每天都可以很充实了。

    有位姓罗的律师,有一天和太太驾车到长岛去拜访几个亲友。罗太太留他陪一位老姑妈聊天,自己则到别处去见几个年轻亲戚。由于这位律师不久要发表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如何运用赞赏原则”,于是他觉得不妨以这位老姑妈为对象,体验一下使用的效果。他环顾四周,看看有什么可以值得称赞的。

    “这栋房子是在1890年建造的吧?”他问道。

    “是的。”老姑妈回答:“正是那年建造的。”

    “这使我想起我们以前的老房子,我是在那里出生的。”律师说道:“那房子很漂亮,盖得很好,有很多房间。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房子了。”

    “你说得很对。”老姑妈表示同意,“现在年轻的一代,已经不在乎房子漂不漂亮了。他们只要那种小公寓就够了,然后开着车子到处跑。”

    “这是一栋像梦一般的房子。”老姑妈的声音因回忆而颤抖了。“这是一栋用爱造成的房子。我的丈夫和我梦想了好几年,我们没有请建筑师,这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她带着这位律师到处参观,律师也真诚地发出赞美。室内有很多漂亮的陈设,都是她四处旅行搜集来的——小毛毯、老式的英国茶具、有名的英国威奇伍瓷器、法国床和椅子、意大利图画及曾经挂在法国一座城堡里的丝质窗幔。

    看完了房子以后,老姑妈领这位律师到车库去。那里停着一辆几乎没使用过的别克车。

    “这是我丈夫去世前没多久买给我的。”她轻声说道:“自从他死后,我就没有动过它……你懂得鉴赏好东西,我就把它送给你吧!”

    “啊,姑妈!”律师叫道:“别吓坏我了。我知道你很慷慨,但是,我却不能接受。我已经有了一部新车,而且我们并不算是真正的亲戚。我相信你有许多亲戚会很喜欢这部车,他们会很愿意得到你的馈赠的。”

    “亲戚!”她叫起来:“不错,我是有很多亲戚。但是,他们只是在等我死掉好得到这部车子。哼,我永远也不会给他们。”

    “如果你不想送给他们,也可以卖给汽车商啊!”律师建议道。

    “卖给汽车商?”她大叫:“你以为我会把这部车子卖掉吗?你以为我可以忍受让陌生人开着它到处跑吗?这是我丈夫买给我的车子啊!我说什么都不会把它给卖掉的。我想把它送给你,是因为你懂得欣赏好东西。”

    律师极力想辞谢这份好意,却又怕伤了这位老姑妈的心。

    其实这样的心情我们不难理解。这位老姑妈的生活圈子本来就很小,也就很难受到别人的赞赏。她独自住在这栋大屋子里,成天就与小毛毯、法国古董为伍。她活在往日的记忆里,渴望的就是这一点小小的赞赏。她也曾经年轻貌美,为许多人所追求。她用爱心筑起一个温暖的家,并且远至欧洲去搜集东西来装扮它。现在,她与世隔离,年老孤单,渴望的就是一点人的温馨,一点诚意的赞赏——但是没有人愿意给她。一旦她找到了,就像在沙漠中得到泉水一样,感激之情无法表达,只有用她最珍爱的别克车来表示心愿了。

    “同人们谈谈他们自己,”曾统治过大英帝国的狄斯莱利说道,“他们会愿意谈上好几个钟头。”

    3掌握与人交往的秘诀

    作为一个举世公认的交际大师,卡耐基总结了许多与人交往的秘诀,这些秘诀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①强调共同目标

    卡耐基指出,跟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以讨论异见作为开始,要以强调而且不断强调双方所同意的事情作为开始。不断强调你们都是为相同的目标而努力,惟一的差异只在于方法而非目的。

    ②尽量让对方说话

    卡耐基认为大多数人,要使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时,尽量会将话说得太多,尤其是推销员,常犯这种划不来的错误。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尽量让对方说话,因为他对自己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

    在交谈中,如果你不同意他,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但不要那样,那样做很危险。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要做得诚恳,让他充分地说出他的看法。

    如果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同意你的观点,应遵循的规则是:“使对方多说话。”

    试着去了解别人,从对方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可能意识不到。因此,不要责备他,只有傻子才会那么做。聪明、有宽容心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会试着去了解对方。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他的个性的钥匙。

    ③换位思考

    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及苦恼,因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除此以外,这也将大大增加你在做人处世上的技巧。

    在你表现出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与你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一样重要的时候,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开始谈话的时候,要让对方提出谈话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要听到的是什么来要求你所说的话;如果对方是听者,你接受他的观念将会鼓励他打开心胸来接受你的观念。

    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看法,而不伤害对方的感情或引起憎恨,请遵循以下规则:“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立场来看事情。”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神奇的法宝,应该避免争执,除去不良的感觉,创造良好的气氛,并能使他注意倾听,就请这样开始:“我一点也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我的想法也会跟你的一样。”

    像这样的一段话,会使脾气最坏的老顽固软化下来,而且你说这话时,应该有百分之百的诚意,因为如果你真的和他处境相同,当然你的感觉就会完全和他一样。

    事实上,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甚至你在镜子中看见的那个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高,在做自我评价时,总认为自己是个大好人,而且公正无私。

    所以说,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④委婉地提出批评

    当面指责别人,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

    若要不惹他人发火而又起到批评的作用,只要换两个字,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很多人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接一句“但是”,再开始批评。例如,要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代数再努力点的话,就更好了。”

    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诱饵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

    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变为“而且”,就能轻易地解决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就会比别人高了。”

    要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请按照下列准则去做:

    间接地提醒他人注意他自己的错误。

    卡耐基透彻地研究了人的本性,认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我们才能友好在与他人生活在一起。

    4人际交往四忌

    人际交往不仅有秘诀,可以帮助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且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下面的注意事项,你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

    一忌独占谈话时间。在与人谈话时口齿伶俐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是你一人滔滔不绝地大发讨论,可就不美了。如果非得长篇大论时,至少也不要让对方感到枯燥无聊。只有这样,别人才会静下心来听你发表高见。即便如此,也还应尽可能地做到长话短说,毕竟谈话是不该一个人唱独角戏的。你总不希望自己一个人霸占了所有人的时间吧!每一个人都有权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你更应该谨守本分。

    我们常能看见一个人独自讲得口沫横飞,但是,这种人往往可怜得很,因为他们在施展自己口才的同时却失却了别人对他的兴趣。这样的人,也没有人与之交往。最终,他只能变得非常孤独。所以要想赢得人际关系,切忌独占谈话时间。

    二忌无的放矢。与人交谈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对方喜欢听的话题,或是聚会的主题。如果尽说些历史、文学,抑或是外国的事,倒不如谈些天气、服装,或东家长西家短的,场面反而落得轻松。偶尔也可以插入些诙谐的话题。虽然内容不见得有任何意义,但是在不同类型的人们聚会时,作为共同的话题,最为合适。尤其是在谈判时,由于时间拉长,将使气氛越发险恶,如果能谈些轻松的话题,必能将层层的阴霾一扫而空。在这种场合如果爆出几句俏皮话,并不是件可耻的事。有时候尽谈些吃的,或是酒香及其制造方法,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如果能够依据对方的兴趣选择交谈的话题,你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喜欢。若是老使用同样的态度,谈同样的话题,对方就会失去兴趣,也就不愿与你交往了。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话题,哲学家们的话题又有所不同,当然,女性们也有属于她们自己的话题。迎合对象,有如变色龙般地变换颜色,选择话题,这并非是邪恶的态度,也不是卑贱的态度;相反,它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即使自己不刻意地找话题,只要对方不是个缺乏德性的人,彼此之间自然而然地便会有聊不尽的话题泉涌而出。假如自己信心不足,与其尽将话题围绕在自己身上,倒不如以沉默来附和这类人的愚蠢话题。

    同时应该尽可能避免会引起对立意见的话题。对于意见相左的双方,若是不慎丢下火苗,不久,便会引发一场恶战。假使谈话苗头不对,唇枪舌剑将会一触即发,这时应该机灵地岔开话题,结束不愉快的争端。

    三忌自我吹嘘。有些人表面上不露痕迹,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虚荣心与自尊心。但是,当他遭逢挑衅不得不亮出底牌时,便会开始露骨地自我吹嘘。相信你也曾见过这种情形吧!有人一心一意地想听别人的奉承,于是便先自夸自耀。不过,即使他们所说的全是真话,这种情形少之又少,也不见得会赢得别人的称赞。譬如,把和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事也一一拿来吹嘘,说自己是某某伟大人物的后裔或亲戚,仿佛自己也是一代名人。我的祖父是某某人、伯父是谁、亲友是干什么的……不停地背着家谱。这种人,根本没有交往的必要。就算他所说的全是事实,又如何?难道如此就能证明他自己的伟大?

    更有甚者,炫耀自己能独自喝下五、六瓶酒。就其动机而论,这话绝对是吹牛。如果不是吹牛,那么这人便是怪物。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人类常因虚荣心作祟,尽说些愚蠢、夸张的话。这样做反而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旁人对自己的评价反而会一落千丈。撷取与本质全然无关的事物,大肆地吹嘘,只会暴露自己无内涵的缺点罢了。

    四忌过多谈论自己。严防犯此愚行的惟一方法,就是不谈论自己。如果非得谈些经历等有关自己的事情时,对于用字遣词就得费心留意,绝不可直接或间接地显露出骄傲的语气。若是由本人来对自身下评语,恐怕无人会相信。认为话出于自己口中,就能尽量掩饰缺点、发扬优点,恐怕是弄巧成拙。此种行为,只会越发地暴露缺点、隐抑优点。如果自己二话不说,保持缄默,人们反而会认为你必然有长处。至少,人家会把你当成是一个温文有礼、举止高雅的人。就算遭受了不必要的嫉妒、诽谤及嘲笑,也阻止不了你获得正当的评价。相反,无论如何懂得掩饰,只要自己企图自圆其说,便反而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产生意想不到的恶果。为了不使此种窘境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谈论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