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是清末政坛重要人物,湘军首领。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1838年他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历任礼部右侍郎,兵、吏部侍郎等官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他在1853年初奉命在湖南办理团练,后来在此基础上扩编成为作战凶猛的湘军。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出省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在岳州、靖港接连打败湘军陆军和水师,曾国藩又羞愧又心疼,急得投水寻死,被随从从水中捞起,逃回长沙。1855年初,太平军在湖口又打败湘军水师,他几乎丧命,逃回了南昌。1856年曾国藩趁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的机会,加紧进攻太平军。1860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第二年又奉命管理调度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省的军务。1862年春清政府又为他加封协办大学士。曾国藩率领湘军,并且同时调动得到外围侵略者支持的淮军。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对天京进行了屠城,繁华的古城几乎成为废墟。因为剿灭太平天国有功,朝廷封他为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衔。此后,在他作两江总督的几年里,江南的经济、文化、教育都得到长足的发展。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前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因担心与洋人再发生战争而捕杀了反洋教的百姓,惩治了当地官员,因而遭到全国上下的唾骂,9月调任两江总督。1872年3月病死于南京。除了从政领兵以外,曾国藩对儒家思想和文学也有一定研究,并较早筹办新式军火工业、是洋各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1812年~1885年)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是清朝末期政坛要人和军事将领。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左宗棠熟读兵书,善于指挥作战,处理事务刚毅果断、公私分明。他1832年考中举人以后就再也没取得过更高的功名。1860年随曾国藩办理军务,镇压太平军。他独自招募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称为“楚军”,这支队伍战斗力很强。1860年10月受曾国藩的推荐,左宗棠率部赴江西、浙江与太平军作战,对太平军造成一定的威胁。1861年他被任命做了浙江巡抚,曾向西方学习新技术,在杭州尝试制造枪炮和轮船。1864年又升任为闽浙总督,继续与太平军的剩余力量作战。1866年7月开办民用工业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发展洋务。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镇压捻军起义后又扑灭了西北回民起义,被清政府授予协办大学士。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的军务。他坚决反对李鸿章等人放弃新疆的言论,率军平息阿古柏的叛乱,先后收复了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粉碎了英国和俄国分裂我国新疆的图谋。1878年平定了新疆,并提出在新疆建行省。1881年任军机大臣,又调任两江总督。1884年他奉命督办福建的军务,极力主张出兵抗击法国侵略。1885年死于福州。
李鸿章(1823年~1901年)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他是清朝末年政坛重要人物和军事将领,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853年在原籍办团练,曾经投靠曾国藩幕下作幕府,出谋划策。1861年按照湘军的编制和制军方式编练成淮军,后被曾国藩调到上海附近,在英、法、美侵略者的支持下与太平军作战,对太平军造成很大的威胁。后升任为江苏巡抚,又升任两江总督,逐渐成为清王朝的重臣。1866年,李鸿章继曾国藩之后任钦差大臣,按照曾国藩的战略、战术,先后镇压了东、西捻军。1870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着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权倾朝野。这期间,他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借此扩充淮军势力和军力。他还建立起一支自己控制的北洋舰队,进一步增强了他在清政府中的地位,深受慈禧太后的信赖。清政府与外来列强的战争中因为武器落后,政治腐败,屡屡失败。他主持外交事务的过程中,底气不足,害怕与外国开战,因而一贯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采取避战求和的方针,先与法国订立《中法新约》,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后又采取亲俄政策,签定了《中俄密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作为清政府全权大臣与列强签定《辛丑条约》。这些卖国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尊严。李鸿章也为此遭到人民的痛恨。
那拉氏(1835年~1908年)
那拉氏是满族正黄旗人、清朝咸丰帝的妃子,咸丰帝死后晋封慈禧太后。她是清朝末期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1851年进宫被封为兰贵人。1856年生下儿子载淳后被封为懿妃。第二年升为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六岁的儿子载淳即位,改年号为祺祥,便尊封她为“圣母皇太后”,又加封徽号“慈禧”,她住在西宫,所以又被称为西太后。同年11月,慈禧在恭亲王的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废除辅政八大臣,改年号同治,开始垂帘听政。从此,她掌握了清朝统治的最高权力。1875年同治帝病死,慈禧又立4岁的载湉做了皇帝,年号光绪。她仍然垂帘听政。1898年,已经还政的她发动了戊戌政变,扼杀维新变法运动,幽禁光绪帝。1900年,为了维护统治,同时发泄对外国侵略者的不满,慈禧利用义和团向列强宣战,却最终失败,订立了《辛丑条约》。1900年后,在国内外形势的迫使下,她宣布“预备立宪”。在她统治的48年里,她依靠外国侵略者和汉族地主武装的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她统治期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慈禧为了维护个人的专制统治,客观上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刘铭传(1836年~1895年)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他是清朝末年军事将领和政坛人物。1854年在家乡举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59年协助湘军攻陷六安,朝廷授给他千总的军职。1862年刘铭传带领自己训练的团勇投奔李鸿章,被编为淮军铭字营,在苏浙地区从事镇压太平军的活动。因为他军功卓著连升为都司、总兵。1863年擢升为记名提督。1865年至1868年先后跟随曾国藩、李鸿章围剿捻军,升任直隶提督,加封一等男爵。1868年10月率军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后来因为生病而返回,1880年上疏朝廷,主张向洋人借债来兴修铁路。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奉命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采用灵活机智的战术击退法国舰队对台湾的进攻。1885年台湾设行省,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大力开发台湾,加强海防,增筑炮台,整顿吏治,丈田轻赋,兴修铁路,开办煤矿、铁矿及兴办新式学堂,为台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891年刘铭传因病辞去了巡抚的职务。
张之洞(1837年~1909年)
张之洞,字孝达,直隶南皮人。他是清朝末年政坛重要人物和洋务派首领。同治年间他考中了进士,1882年任山西巡抚,1884年升任两广总督。中法战争时主张对法作战,奏请皇上起用了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击败了法军。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陆续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芦汉铁路等军用民用企业,对促进民族经济和重工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894年11月至1896年1月,张之洞任两江总督,兼代理江宁将军,编练江南自强军,开设各种教授先进知识的新式学堂。1898年4月他发表《劝学篇》一书,宣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理论,维护封建纲常,反对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他主张坚决镇压。1900年朝廷与八国联军开战时,张之洞伙同刘坤一等大官僚与帝国主义搞所谓“东南互保”,使义和团运动无法向江南发展。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后来因为与皇室不和,抑郁而死。
杨儒(?年~1902年)
杨儒,字子通,清朝正红旗汉军人,是清末外交官员。他在同治年间考中举人,因为机智善辩,在1892年,被任命为驻美国兼驻西班牙和秘鲁公使,在此期间,为使在美华工待遇得到改善,与美方进行激烈谈判,使对方同意了中方的一些要求。1896年,任驻俄国和奥匈、荷兰公使。1901年,俄国借镇压义和团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把奉天主权让给俄国。杨儒奉命与俄国交涉,在彼得堡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他坚决拒绝在俄方提出的章程上签字,并一一驳斥。俄方又进行利诱,许给他个人好处,引他签字,也被他严辞拒绝。清朝政府在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中,也同意杨儒不签字的主张。这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外交官第一次不在屈辱条约上签字。1902年2月,杨儒病逝在彼得堡。
爱新觉罗·载(1871年~1908年)
载湉,即清朝末年光绪皇帝,1875年到1908年在位。他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又是外甥。1875年同治皇帝病死,慈禧太后便指定载湉继皇位,年号光绪。实际上是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名义牢牢地掌握着大权。1887年光绪亲政后,仍受慈禧太后的控制。他希望振兴清王朝,不甘心长期处于无权的地位。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极力主张对日作战,想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趁机夺权。但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加重了民族危机。他决心采纳维新派主张,任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积极筹划变法,想通过变法把权力从慈禧手中夺回。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革新。他重用维新派人士,罢免了许多顽固派官僚的职,发布了大量改革的法令。但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许多法令没有得到执行。最后,变法运动在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中失败了。光绪帝被囚禁到南海瀛台,1908年11月14日,于慈禧太后病死前一日被毒死、庙号德宗。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他是清朝来年军事将领,又是北洋军阀的头领。1885年,经李鸿章的保荐,他做了“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1895年以一个道员的身份驻天津小站编练新式陆军。1897年他被提升为直隶按察使,仍然专管训练军队的事务。维新运动兴起时,袁世凯见机参加了强学会。后来他出卖了维新派,取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1899年任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时,他参与“东南互保”活动。1902年被授予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次年又兼任练兵处会办大臣。1907年调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1909年被免职回到原籍。
1911年武昌起义后,中外反动势力惊慌失措,清政府决定起用前年被免职的袁世凯去镇压革命。袁世凯乘机向清政府索要更大权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清王朝的大权实际落入他的手中。袁世凯统兵南下,一面用武力威胁革命派把权力交给他,一面挟迫清帝退位。1912年3月,他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接着就开始打击民主势力,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又镇压了“二次革命,”强行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接受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公开进行恢复帝制的活动,1916年,改元“洪宪”,元旦登基,荒唐地成为“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的种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众叛亲离的他在绝望和骂声中死去。
段祺瑞(1865年~1936年)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他是北洋皖系军阀首领。1889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后来被派往德国学军事。1890年回国,在北洋政府供职。1896年以后,协助袁世凯创立北洋军,又随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起义。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他任军令司正使。1910年又任江北提督。1911年武昌起义后出任第二军军统,带兵前去镇压武昌起义。1912年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作为帮手的他刚则出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曾率兵镇压了“二次革命”。后来与袁世凯出现裂痕,1915年辞职。1916年4月北洋军阀分裂后,段祺瑞成为皖系军阀首领,担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17年因支持对德宣战,与总统黎元洪发生矛盾。他耍弄政治手腕先怂恿张勋复辟,乘机把黎元洪赶下台。然后他又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再次当权。为了维护个人独裁统治,他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向日本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大败后他逃到天津日本租界。1924年由于奉系军阀与国民军妥协,使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集会请愿,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段祺瑞竟指使卫队向人群开枪射击,造成死伤数百人的大惨案,4月被冯玉祥赶下台。1933年移居上海。1935年蒋介石任命其为国民政府委员,未到职。1936年病死在庐山。
吴佩孚(1874年~1939年)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他是北洋军阀中直系军阀首领。清朝末年秀才出身的他,1906年在北洋军第三镇曹锟的部队里作管带,1917年升任陆军第三师师长,手中的兵权成为他的政治资本。1922年直奉战争以后,他的地位大长,先后任两湖巡阅使,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巡阅使。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他和曹锟为了争夺地盘与皖系、奉系军阀进行过多次交战,弄得中原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1923年,吴佩孚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和共产党人,造成了二七惨案。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败,他的势力受到一定的冲击。1926年,他又和张作霖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也就在这年,他的队伍彻底被北伐军打垮。吴佩孚逃到了四川,依附于一个地方军阀,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九一八事变之后,吴佩孚在北京定居,日本人曾邀请他做日伪区的傀儡统治者,但他拒绝为日本人出力,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
张作霖(1875年~1928年)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今辽宁)海城人。他是北洋军阀中奉系军阀首领。“盗马贼”出身的他,1906年任东北巡防军前路统领,1911年升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给东北的革命运动以极大的破坏。袁世凯窃国后,他屡屡迁升,曾做过师长、巡按使、督军兼省长等军政要职。1919年,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为奉系军阀首领。1920年,张作霖进入山海关帮助直系军阀打击皖系军阀,成功后与直系军阀共同把持北京政府。不久,直奉两系之间又产生矛盾。1924年张作霖打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自封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并且发表了宣言“反共讨赤”,于1927年杀害共产党人李大钊等。1928年被蒋介石打败,只好退回关外。因为他不愿意为日本人做事,拒绝成为日本的傀儡,而且抵制住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因此遭到日本人的嫉恨,在他乘火车经过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冯玉祥(1882年~1948年)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他是北洋军阀中直系军阀的军事首领,又是一位爱国将领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之一。冯玉祥出身贫寒,12岁就投身行伍,后成为清朝陆军管带,并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思想,1911年曾参与发动反清的滦州起义,失败后被抓捕革职。
北洋军阀时期先后任师长、督军等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的统治,并把废帝溥仪驱逐出宫,还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北伐战争中,1926年9月,他率领所部在五原誓师,经过八个月的苦战,实现了与北伐军会师中原的目标。但在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公开谴责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3年5月,与共产党合作,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亲自担任总指挥,抗击日本侵略者。不久,在国民党和日伪军的夹击下失败。从此,他遁迹泰山。1931年,为顾全抗日大局,回到南京,为抗战积极奔走。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政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和卖国政策。1946年9月去美国考察。冯玉祥的爱国活动,遭到蒋介石集团的围攻,甚至开除了他的党籍。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回国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不幸遇难。
汪精卫(1883年~1944年)
汪精卫,原名兆铭,字季新,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东番禺。他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中的主要当权人物之一。青年时代,他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同盟会,并任《民报》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曾随孙中山到南洋一带发展革命力量。1910年3月,他和喻培伦等在北京银锭桥刺杀摄政王未遂而被捕,辛亥革命后获释,成为袁世凯的助手。袁世凯死后,他又转而追随孙中山,受到信任,后成为中国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签证人之一。孙中山去世后,他以“左派”领袖自居,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民政府主席,一度主持全面工作。但后来因受蒋介石排挤,辞职出国。1927年4月初回到上海,已是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与蒋介石勾结,一方面又与国民党左派和中共拉拢关系,从而成为武汉政府的主持人。7月15日,他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背叛革命,实行宁汉合流。此后,他虽与蒋介石多有矛盾和对抗,但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并无实质分歧,并成为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副总裁的汪精卫从主张对日妥协到暗地与日本谈判投降。1938年12月,他从重庆逃到越南河内,又在香港公开投敌,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卖国贼。1944年病死于日本。汪精卫虽然有过革命的经历,但精于钻营,反复无常,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千古罪人。
蒋介石(1887年~1975年)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他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主要当权者。早年,他就学于保定军官学校,1907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回国,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时,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取得孙中山的信任。大革命时期,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孙中山逝世后,担任了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开始形成个人独裁。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与工农群众。随后,通过与宋美龄结婚,加强了与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关系,成为亲英美派的代表人物。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这一时期,蒋介石一方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另一方面,连续发动“围剿”红军的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他一方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抵抗政策;另一方面,又连续三次发动反共高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推举为中国战区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他发动了与共产党的内战,由于其实行的独裁、内战、卖国的政策,很快被人民所抛弃。内战转变为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月,他被迫引退,但仍在幕后进行操纵。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的覆灭。
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于1950年复出,并连续四届当选为国民党总裁。为了维护统治,他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共管”、“一中一台”等分裂祖国的行径,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1975年4月,在台北病逝。
李宗仁(1891年~1969年)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他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权的当权者之一。1910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军事将领,并成为桂系军阀的首领,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为广西统一作出了努力。北伐战争中,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参加指挥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国民党政权成立后,他因与蒋介石有矛盾,多次与之发生争战。
抗日战争中,李宗仁先后指挥了台儿庄之战和徐州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战斗,成为抗日名将。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4月,当选为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去美国。
1955年8月,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后,他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回到祖国大陆。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以后,李宗仁一直定居在大陆,直到逝世。纵观李宗仁的一生,他是一位爱国将领,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学良(1901年~2001年)
张学良,字汉卿,辽宁海城人。他原是北洋军阀奉系的首领,后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当权者之一。张学良青年时代起,在其父张作霖的军队中担任要职。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他成为东北军首领。但他立志中国的统一,在1928年12月通电全国,改旗易帜,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又帮助蒋介石获胜。九一八事变,由于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迅速沦亡。1933年3月,热河失守后,代蒋受过,被迫下野,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到国外考察。1934年1月回国后,先后被任命为“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和西北“剿共”副司令。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又以巨大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他一去不复返,交由军事法庭判决后,被军事委员会“严加监管”。1946年11月,经蒋介石策划,张学良被送到台湾继续监禁。他为抗日救国,付出了丧失人身自由的代价。
张学良夫妇于1993年12月15日首次得以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1995年定居夏威夷。晚年,张学良先生一直关心祖国两岸的统一和大陆的建设,曾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等职。2001年,病逝于美国。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满族人,生于北京。他是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宣统。他3岁即帝位,由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垂帘听政,由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但仍住北京皇宫内,享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给他的优待条件。1917年7月,张勋曾拥戴溥仪复辟,12天后就失败了,上演了一场政治闹剧。1924年冯玉祥等国民军发动“北京政变”,废了他大清皇帝称号,令他迁出了皇宫。第二年溥仪潜入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日本人挟持去长春,第二年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皇帝”,实际上就是日本统治东北的工具,“满洲国”是一个卖国傀儡政权。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入狱。1950年他被苏联政府移交中国,监禁于抚顺,接受改造。
1959年12月溥仪获得特赦,回到北京。人民政府先后安排他在北京植物园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并且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病逝于北京。溥仪的前半生既有当傀儡的无奈,又有充当卖国贼的罪恶,但他后来接受改造,成为人民的一员,则是罕见的历史奇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