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文集-风云花絮(18)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面对文学的思索

    ——在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两岸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惨败次年,签订了可悲可耻的《马关条约》。中国近代以来的危亡形势,造成了悲壮、辉煌的中国文学。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里,中国经历过万分屈辱,受过血腥侵略,也有过酷烈的内战。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雷霆,占世界人类总数1/4的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才在1949年得以改天换地,向全世界宣告站立起来了!

    鸟瞰20世纪的中国历史,实质上是一部追求现代化,摒弃落后、贫弱、愚昧与受人欺侮的历史,是一部探索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探索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历史。有学者说:“近100年变革图新的实践,一直伴随着观念层面的冲突与交融,本世纪最后的20年,是我们实施改革开放,真正迎来现代化曙光的历史阶段。”这一论点是可以认同的。

    这20年来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民众生活改善,民主法制加强,广大作家、诗人、评论家、文学工作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冲破“四人帮”极“左”思潮禁锢,创作了异彩纷呈的作品,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时期。文学的题材、体裁、主题以至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老、中、青作家万马奔腾,会合成了一支强大的文学队伍。我们关切地注意到:海峡两岸,虽曾长期隔离,但这20年来,从开始交流到较多的来往互访。台湾文学界的同行兄弟姐妹们的作品大量在大陆出版,作家大量在大陆介绍,不少作家和作品都得到读者喜爱,形成一种同步汇流前行的情势,值得高兴。

    自然,交流还很不够,互相的了解也需加强。正因如此,我愿在此极为简略而概括地介绍一些大陆今天的文学情况。

    按照1996年12月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方针,作家们激发了文学创作的良好势头。现在,创作环境是这50年来最好的,这可以说是大陆作家们的共同感受。

    中国作协会员已有6000多人,省、市、自治区及地市作协的会员有3万多人,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作家,总人数逾3000人。有200多家文学报纸和期刊,还有数百家报纸都有带文学性的副刊。全国600家左右的出版社,其中有相当部分都出文学书籍,还有20余家专业的文艺出版社。拿长篇小说来说,这几年来每年都有六七百部或七八百部长篇问世。中外文学交流互访始终不断,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评论受到文学界高度重视,健康的说理的文学评论正逐步增强,理论建设引导文学发展频有建树,各项全国性的评奖正常进行。在上海、江苏、山东、湖南、吉林、广东、广西、山西、内蒙等地都有文学创作中心供作家深入生活。在北戴河、深圳、杭州有三个创作之家,供作家休养、写作……

    如今,与改革开放前那种“一体化”、“一元化”的规范相比,现在的主导文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主旋律的弘扬与多样化的实施并行不悖。改革开放前,“多样化”在大部分时间里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口号的水平上,很少在实践层面得到表现,尤其在“文革”时期,文化的一体化竟达到文苑的作品几乎全部被打成“毒草”,八个样板戏和个别小说成了八亿人仅有的娱乐性消费。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开放影响到观念的开放。形势的确适应了多样性文化生态的形成。至于主旋律的文化取向,表现了反映国家意志和大众根本利益的正统价值观。近年来,对“五个一工程”的评选,对高雅艺术的倡导,以及“红色经典”的复出等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它们通过传媒非常适时地传向四方,宣传方针路线,传播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美化现实中的理想人格,从而长久地和阶段性地形成了浩大声势,对大众造成了不可抗拒的影响。但主流并未排斥各种支流,那些重视追求艺术性的作品,那些认识和总结历史教训有新的思索、体验和感受的纪实作品,那些寻找凡俗生活亮点的作品,那些风格与流派各异、题材独特、进行文体试验的作品,如此等等,同样丰富多彩地在满足大众的需要。当然,大众化、多元化、现代化不可避免要受到市场经济影响,文学的娱乐、休闲作用既促进了健康作品的大量涌现,同时也难免产生既无文学价值又低级庸俗的垃圾,这往往形成一种矛盾。当然这种矛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特征是相适应的。它引起了有识之士对那种无所承受的失重的文学(由于对历史的遗忘和对现实的不再承诺)感到某种匮乏和失落,但可以相信的是,随着市场经济走向规范与成熟,随着优胜劣汰对良莠不齐的制约,这种矛盾必可得到调节。非主流的优秀作品,则是必然会存留而与主流一同四通八达的。

    20世纪中国的文学,与中国面临的形势无法分割。中国的危急存亡和中国人的渴望进步与富强,使中国文学一直与民众共命运。因此无论文学承不承认,无论文学是否能有多大的作用,文学都长期一直是作为医疗、保健中国的“良药”存在。20年来,作家们相互探求,在这种振兴中华的时期,文学如何为树立共同理想,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其绵薄之力;在扩大开放的形势下,如何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好的传统,多出精品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这就是常常得到强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并不要求人人一律,各个作家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作家作为社会的人,自然可有其自选的方式和道路,为文学殿堂做出应有的贡献,走上自己可以遵循的轨道。这些年来,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诞生得不少,构成了绚丽灿烂的大花园。在座的我们这个团的成员,就是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独特的作品和工作,为百花的开放出了力的,大家将会座谈交流,这里就不多述。

    谈文学的发展与前进,历来不能不谈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去年,一个从海外归来的老朋友,回去前说:“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与过去全然不同的中国,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今天这样的一个中国呢?我可以不喜欢某种制度,但我不能不喜欢这个国家!”21世纪可以预见是中国走向民主、富强、文明统一,实现振兴中华理想的新的一百年。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必然有繁荣的文化相伴随。随着经济建设和高科技发展,我们的文学应该会更加成熟,走向繁荣,取得新的辉煌。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爱我读过的不少同行兄弟姐妹们的作品。非常感谢我们的东道主——高雄文艺协会安排了这样好的研讨会,我们两岸作家应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发展,加强合作,携手并进。这是我的良好祝愿!

    谢谢大家。

    1999年5月1日

    参加六次作代会

    ——流水账日记两则

    2001年12月20日星期四阳光灿烂

    12月16日上午,省委副书记席义方、宣传部部长柳斌杰到四川作协为四川出席七次文代会及六次作代会的代表送行,讲了勉励的话。班机本定午后2时起飞,但晚点至6时许才起飞,到北京京丰宾馆已经夜深。

    18日大会开幕。上午9时,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代表并合影。拍照时,我按规定在第一排94号座就座。随后举行开幕式,宣读巴金老人的开幕词,江泽民同志作重要讲话,强调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艺工作,热情关心和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尊重知识和人才。下午,分组讨论,《文艺报》记者胡殷红来采访,取去我即兴填的《满庭芳》贺全国文坛两会词一首,次日刊出,词文为:“世纪之初,文坛盛会,同议前进方向。兴奋心情,系改革开放。乐见申奥成功,‘APEC’,喜气洋洋。入世贸,面对挑战,可换大吉祥。思量,百年来,几多风雨,不尽沧桑。而今后,可圆富强理想。仰有党的领导,为人民,脚步铿锵。同努力,百花齐放,一曲满庭芳。”夜间,《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驻会记者采访并约稿,因疲劳,婉谢之。

    19日上午,金炳华同志作中国作协五届全委会工作报告,题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开创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新局面”。整个报告贯穿“三个代表”思想,下午因大会组织组找去开会,未参加讨论。

    见到老友不下六七十人,大家都好。但柳溪腿伤了坐了轮椅,叶楠等因病未来,顾骧、陈辽、郑伯农、何启治、洪三泰、郭小东、黄浪华、孙海浪、程维、刘元举等均来看我,高深赠新作一本,海笑赠《叶绿花更红》国画一幅,江西向长生代表邀约明年秋天云游龙虎山参加笔会,盛情可感。

    时间紧张,与大会特邀嘉宾,全美中国作联的冰凌、凌文壁,台湾的周啸虹、陈丽卿及陈映真夫妇,均仅匆匆握手谈了几句,未能前去回访,深感歉疚。

    今天上午,听钱其琛副总理作国际形势报告,下午听朱基总理作经济形势报告,晚间有文娱活动,未参加。上床后,何启治来电话说与陈忠实、竹林等在一起,忠实邀去聚聚,但时间已迟,未去,颇为遗憾。

    2001年12月22日星期六阳光灿烂

    昨天是大会选举中国作协六届全委会委员的日子。由于在主席团会议及全体会议上我与金波同志被通过为总监票人,毕四海、祁智、力格登等七位代表为监票人,要开些会,也要熟悉选举程序及方法,监督投票、计票全过程,遂较忙碌。这次选举,严肃认真,为保证选举顺利进行,大会组织组工作做得很细致。

    选举大会上,主持人为陆文夫、邓友梅、金炳华、王巨才。按规定,总监票人与监票人先行投票,我投下了第一张选票。以后,主席台上的同志投票后纷纷来握手并互致问候。翟泰丰同志询问身体好否,炳华同志说以后到北京打电话给他。炳华同志曾任复旦党委副书记,是复旦校友。他的秘书齐全胜同志也是复旦新闻系毕业的。选票上有147名全委会委员候选人名字,等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电脑计票,当天参加选举投票的771人,实际投票数766票,内废票10张。我与金波逐一检查废票,签字封存,对每个程序也进行监督、签字。当选的147名委员连同40名团体委员,共产生187名全委会委员。四川当选全委会委员的是宋玉鹏、阿来、徐康、王敦贤四位。宋玉鹏同志还在全委会会议上当选为主席团委员。

    巴金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艺报》以“众望所归”的套红标题刊出巴金照片和简历。

    今天,上午10时,举行六次作代会闭幕式。王蒙致闭幕词。会上,宣读了《中国作协六届一次全委会关于推举中国作协名誉职务的决定》并颁发纪念章、证书给128名老作家。四川有马识途、我、高缨及流沙河四人。

    王蒙给我颁发纪念章,互相握手,旁边的摄影记者拍照说:“两王相逢格外亲!”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联欢会。江泽民、胡锦涛、丁关根等领导同志均来参加。泽民同志唱了《道情》,又用俄语唱了《远方远方》,用意大利语唱了《我的太阳》,锦涛同志也唱了歌。嗣后,又翩翩起舞,全场气氛、情绪均好。这次会上,深深感受到中央对文学、文艺事业的重视与关心。

    我童年时对江泽民同志唱的那首《道情·渔歌》就很熟悉,听他引吭高歌,感到十分亲切。林文询等同志问我歌词,我将歌词讲给他们听: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获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日上东山。

    马老在会上极受关注。《文艺报》记者写了专访并发表了马老的七律诗,中有“开拓创新希众彦,与时俱进盼新人。百花有待齐开放,万紫千红才是春”句。他拟留在北京小住,到明年3月返蓉,他对我说:“明天你们回去,我在大厅里给你们送行!”

    皖游日记

    2003年4月5日星期六晴

    鲁彦周同志和夫人张嘉盛情邀约到安徽参加由安徽省文联及国营敬亭山农场举办的“首届敬亭绿雪笔会”。我们夫妇4月2日夜由蓉飞合肥。安徽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江涛冒雨来机场迎接。住黄山大厦17楼1712室。此次参加笔会的,除彦周夫妇外,还有邓友梅、邵燕祥、吴泰昌诸老友,初识者有何南丁及其女何向阳、殷慧芬及苏中、刘祖慈各位。南丁的小说上世纪50年代我即读过。其女向阳,已是著名女评论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她和写《汽车城》的殷慧芬均是有成就的女作家,但无时下某种女作家的骄娇之气。苏中是评论家,祖慈是诗人,学识均渊博,遂也一见如故。

    3日及4日在合肥去李鸿章府等处参观。展出照片中有淮军名将、在天津与八国联军奋战中牺牲、被封为忠节公的聂士成。聂是起凤的太外公,遂在旁摄影留念。4日中午安徽省委宣传部陈发仁副部长及省农垦局局长丁俊先、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吴雪、国营敬亭山茶场场长林启仁等在黄山大厦总统厅宴请大家。下午离开合肥到宣城,住绿雪山庄。晚间市委副书记胡傅玲宴请与会成员。胡是上世纪60年代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生,在皖已四十多年,校友见面,颇为高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