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文集-风云花絮(1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缅甸有一道食品,叫“巴拉羌”。吃小吃时,会端上来,在宴会或平时便餐时也会看见它,真是“不可一餐无此君”。这是用小虾、小鱼加上大蒜末抖上一点辣椒油炸制成的,味道很好,鲜美松脆,既下饭,营养也好,缅甸人普遍爱吃。于是,“巴拉羌”成了我到缅甸学会的第一句缅语,现在回味,齿香犹存。

    1994年

    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问

    地点:四川成都王火家中

    时间:1998年2月5日

    白岩松开场白:

    茅盾文学奖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项。1997年底,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四川作家王火以他的《战争和人》三部曲获此殊荣。这位50年代就以《赤胆忠心——红色游击队长节振国的故事》一书成名的作家,倾其半生精力从事《战争和人》的创作。十年动乱期间,他的近百万字的书稿被焚烧尽净。直到80年代,他才有机会重新开始写作。凭着对原书稿的记忆,在左眼意外受伤失明后,他硬是靠着右眼和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说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最终写出了这部被评论家称为“谱写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史诗”的优秀作品。

    白岩松:60年前的这场战争,在您个人生命中留下的是什么样的记忆?

    王火:这是很奇怪的事,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印象很快淡薄了,抗战八年印象却仍非常深刻,是不是可能跟年龄有关系,因那时正是我生长发育的时期。

    白岩松:初一到大学三年级的阶段。

    王火:是的,听到许多事,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我就感到不能不写了,因为抗日战争对我来说是一段永远也无法磨灭的经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老是打败仗。只有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了,而且是全民动员起来了。那个时候解放区动员得好,国统区动员得差,而沦陷区的抗日情绪爱国精神也都十分高涨……这都令我十分难忘。

    白岩松:我想,您这本书虽涉及战争,但笔的着墨处还是在写人。

    王火:我想是在写人。如果写战争,打了一仗又一仗,从头到尾不知要打多少仗,那我160万字不够写。但是放在人上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典型人物,透过写他们,可以体现出更加真实的历史。

    白岩松:通过人的一生去写历史的时候,是不是能写更加真实的历史?

    王火:人,是活的人,尤其是典型人物,那他就更能代表和反映历史。我反映的是当时的全面抗战的历史。

    白岩松:我想很多人非常希望看到作家笔下的历史是更真实一点的历史。

    王火:我们的抗战文学有所谓后方的文学、解放区的文学,也有孤岛文学。我实际是把三股文学汇在一起了,这也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认可。举个例子来说,这部小说这么长,160万字,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要联播。当时我就想,联播这么长的作品,能受人欢迎吗?结果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极大反响,每次播放要八个多月,两年多里,应听众要求播了三次。

    白岩松:你说自己是个不太走运的人,为什么?

    王火:《战争和人》的第一稿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却被一把火烧尽。十年浩劫后,我又重新拿起了笔。但当我在写第二稿时,却又因为救个落于深沟的小女孩撞伤头部,致使左眼失明。后来我还是坚持写完了小说的第二部和第三部。

    白岩松:是什么使您坚持着写《战争和人》?

    王火:常常有许多生活可写,但有一种生活积累得太深、太厉害了,在你心里面就有一种创作的冲动……

    白岩松:憋闷?

    王火:对了,不把它写出来就不行。

    白岩松:毕竟在你写作过程中,你左眼失明了。

    王火:原来我不大相信,有部叫《鸳梦重温》的美国电影,它讲一个人受了伤,过去的事全忘了,连自己的人都不认识了。我倒没达到那样地步,但当时认不得人了。说不出话,后来很多事也忘了,也是那种情况,所以我相信那倒是有事实根据的,并不是胡编的。医生叮嘱说:你是作家,最好还是写写东西把你的记忆恢复起来。

    白岩松:你后来重写《战争和人》的过程是一个并不痛苦的过程?

    王火:不太痛苦。当然,从某种方面讲,从生理方面讲还是有些困难,毕竟只有一只眼嘛。记得当我刚只有一只眼的时候,上楼梯就摔过几次;当我倒开水的时候,两眼没有一个焦点,一倒就倒到手上;我搛菜的时候,筷子就搛到碗外面去了;写字的时候字迹就很潦草了,有的时候就像“画符”一样。一只眼又不能用电脑,其实如果我有两只眼的话,掌握电脑还是很快的。

    白岩松:您现在为什么已能这么平静地讲述作为我们听者听来并不平静的一些事呢?

    王火:因为这个小说写完到现在时间已经很长了,我现在正从事另一长篇的写作。像这些事,我把作品写完就交给读者读,我尽到责任了。

    白岩松:《战争和人》这部书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但毕竟还有非常多的年轻人没有读到过这本书,你对此是否感到遗憾?

    王火:我最遗憾的就是这个,因为我的本意主要就是写给年轻人看的。也许是由于书写得太长和书价太贵的原因吧。但我希望并且建议青年人能读一读这部书。

    白岩松:作为一个严肃作家,寂寞对你来说是不是一种生活习惯?

    王火:我想,寂寞与作家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作家很浮躁的话,那他是写不好的。习惯成自然,安于寂寞成为我的一种自然。不讲话,从早到晚坐在那儿写,我习惯。其实我是很希望保持安静的。

    (本文根据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整理)

    现实世界中的作家

    ——在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上的发言

    小注:1997年10月8日至24日,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中、英、美、法、俄、日、意、澳、加、南等25国的作家四百余人出席会议。以王火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了会议,王火担任开幕式执行主席并发言,题为《现实世界中的作家》,发言受到热烈欢迎,被会议主持人称为“来自中国的和平鸽”。

    金秋十月,我们高兴地来到美丽的贝尔格莱德。

    首先,请允许我以中国作家代表团的名义,向来参加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的25个国家的同行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并向你们亲切地问好!

    当今世界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正在形成。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此世纪之交、格局转换的重要时刻,作家理应登高望远,顺应历史潮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在下个世纪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使21世纪成为给世界各国和地区带来繁荣和稳定的辉煌世纪而贡献力量!

    我们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国际局势总体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一些紧张根源,有些地方还在响着枪炮声、流着鲜血。和平和发展仍然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首要目标。因此,我们必须用我们的良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呼吁,为人类更加美好的21世纪祈祷!

    中国的作家懂得: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内,我国曾由于贫穷落后屡遭列强欺侮,但中国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从不对外扩张。中国经过长期战争和苦难才得到和平,在和平环境中才有改革开放和可喜的发展,对内我们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对外我们努力同一切国家和平共处。过去,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了大量工作,将来中国的稳定与繁荣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作家生活在今天这世界上,有这种坚定的信念,愿与世界各国与地区的作家一同献出汗水和劳动来努力建设世界和平的大厦。

    我出版过一部书,叫作《战争和人》,在书中,我说:“和平是人生哲学,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每一代人对自己和后代前途所负的责任。”我也说过:“历史经验表明:为了避免战争,促成社会上全体人民既能明确区别战争的性质,又能有和平意识的觉醒,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与未来及子孙后代应负的重大责任!”

    我把宣传和平作为一种义务!

    亲爱的朋友们!我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我诞生时,中国正在军阀混战。中学时代,日本侵华,我经历了八年艰苦抗战。大学毕业前后,面临当时当局者发动的内战,我为人民中国的诞生尽了自己应尽的力量。懂得战争之残酷,也就更懂得和平的可贵。在今天这现实世界中,作家应当用笔把人类团结得更紧密,反对一切不义的战争,共同来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共同去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世纪之交的文学理应为这铺路、开道!作家的作品和诗人的诗篇,可以深入人心为和平不断播种,使和平开花结果,使人类的智慧共享,让21世纪变成充满智慧的世纪!

    和平是时代前进的要求。是现实世界中各国亿万人民的强烈愿望。思想、文化、宗教、肤色、职业、语言、制度尽管有差异,但只要有善良的心爱人类、爱地球、爱文化、爱儿童……都一定会热爱和平!作家应当是在现实世界中为和平走在最前列的人!

    在现实世界中的作家和诗人们,增加乐观精神和向上意志,勇敢不懈地进取吧!拿起你的笔坚定地为和平歌唱吧!团结起来努力去使人类共同繁荣、富强、发展、进步,让世界变得更温馨可爱吧!

    我在这里为和平、为朋友们深深祝福!

    1997年

    有助于历史的前进

    ——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小注:王火同志的《战争和人》三部曲,连获炎黄杯人民文学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及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等四大奖。1998年4月20日,茅盾文学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王火代表获奖作家在会上作了《有助于历史的前进》的发言。

    感谢中国作协和各位有权威的评委们,将这一届的茅盾文学奖给予另外三位作家和我。

    我看了本届评委的名单,他们包括了老一代的作家、评论家,中老年专家,还有年青一代的学者、作家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其组成体现了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精神,他们不但有高的水平,而且都有对中国文学事业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对作家的爱心与善意。评选的过程为了慎重,时间很长,经过充分阅读和讨论,评委们用自己的意志权衡轻重,决定取舍,以无记名方式认真投票,最后一轮是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才评出四部作品的。

    因此,我觉得这种奖励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在文学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做贡献的承认,是对在创作园地中辛勤劳动的作家们的一种鼓舞。应当珍视。但,我也认识到,优秀的作家很多,真正的作家谁也代替不了谁,读者多种多样,作品各不相同,好作品可以使得大多数人肯定,天下却还没有能使人人喝彩个个折服的作品。有许多的前辈、同辈和年轻的同路人,他们写的都很好。得奖作品也需要等待时间继续考验。

    有一位得奥斯卡奖的演员(《克莱默夫妇》的男主角)领奖时对他的同行们说过:“我们都是艺术大家庭中的成员,都在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我们谁也没有战胜谁,我为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荣誉而骄傲。”此刻,我有类似的心情。

    同时,我又不能不想起我一位本家女科学家王承书同志。她不是文学家,但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科学家,她的精神和事迹是超越一切领域的。她无名地耕耘了一辈子,去世后报上才登载她那石破天惊的事迹,人们方知她是我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理论的奠基人。她一贯谦虚,生前总是谢绝记者采访,由她参加或主持过的科研获奖项目有几十项,她都谢绝署名,贡献非常大,她自己却未得过什么奖,她的临终遗言说:“虚度八十春秋,回国已36年了,虽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完全实现回国前的初衷。深感愧对党、愧对人民。”想到她我就不禁肃然起敬!像王承书这样的大写的人,当前在我国并不少,在各条战线都有。因此,感谢之余,我清醒地认识到:应当谦虚,应当继续努力创作和学习,不应当停步不前。我想,这对于一切的获奖者都是可以取得共识的。

    因此,我虽然已经年迈,仍旧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说出这一点,要用诚实的劳动继续努力实践这一点!并要借此机会,向出版社,向广大读者,向报社、杂志社,向那么多评价过作品的评论家、作家、记者们,向一切关心过作品的人深深地致谢。

    文学创作是一项高尚、严肃而艰难的事业。文学创作是我们为国家、为人民献出光和热的一条途径。文学是这样的迷人,我对它有执着不变的爱!我觉得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地用笔来为我们改革开放中的祖国和人民尽一份我们应尽的力量!

    我希望而且相信,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有它了不起的人民,了不起的庞大作家队伍,必然会不断有更好更出色的长篇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会具有辽阔的视野、大气的格调、美好的理想、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大精深的内涵,真实而不虚假,富于发现、富于创造,新颖、独特、能反映时代精神,塑造出典型人物,以毫不妥协的深刻性写出人生、写出矛盾,有助于生活的美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总而言之,有助于历史的前进!中国的优秀作品将不仅属于中国,同时也会属于东方、属于世界!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1998年4月2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