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好人缘-成功的人缘与逢源商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代名人人脉经营术

    刘邦互补的团队圈子

    是英雄,何论出身;显本色,无拘沧海。

    在反秦的诸路义军中,刘邦应算得上是个异类。他早年间的生活状态早就被史书故事中各类琳琅满目的传说所掩蔽掉、神圣化了,但无论怎么演义,刘邦作为一代枭雄,他日后的成功因素仍能从早年间底层生活的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出来。

    古往今来,社会的主流意见都把善于学习当作是人生成功的依托,但刘邦显然不在此列,他在遗书《戒子书》中还大言自己“自喜谓读书无益”的观点,而在他那个时代,不仅他是如此,连他的老对手项羽也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刘邦虽然不读有形的书,他在生活中却非常很爱读另一种无字的书——广泛结交拥有各种能力的人才,不断培养自己社会交往的能力,在他看来,术业有专攻,结交一位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朋友,要远比去读同样多的书、行同样远的路要更有用。因此广结人缘、择友而交,也是有效的延伸自己能力的方法。早年未遇时他便结交了萧何、曹参、夏侯婴等当时社会上的英杰为羽翼,后来在起义过程中又发挥善于挖墙脚、招揽人才的特长,几次三番通过种种手段笼络来张良、韩信、陈平、郦食其等一大批各具特长的人才死心塌地为自己打江山。到了和项羽进入相持阶段后,他又成功策反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为自己效力,为了开辟第二战场牵制项羽的力量,还成功说服了老盟友、钜野泽的水盗首领彭越最终加入自己的阵营,策反了项羽集团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九江王英布集团。在任何时期、任何处境下,都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人才上的所需和所缺,进而通过吸纳人才、借脑谋势的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力量、修正完善自己的计划,完成由弱到强的蜕变,这正是刘邦在秦末汉初时期最为漂亮的心术之法。

    萧何是刘邦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朋友,作为汉兴第一功臣,他和刘邦几十年亦师友、亦君臣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正如日后能从万马千军中看出韩信的将才一样,萧何识人的眼光也堪称一绝。而在他的一生中一共发现过两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一个是韩信,另一个则是最初没有任何背景和能力的刘邦。

    萧何起事前是沛县的主簿吏,相当于常务副县长。他个性谦和,擅长调停纠纷,由于主管过经济、人事的工作,在基层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工作经验。日后的事实证明,这些经验及他宽厚长者的姿态使其在刘邦集团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灵魂人物。当沛县县令在反叛与效忠秦庭的矛盾中时,萧何审时度势发动兵变,推举当时亡命于乡野的刘邦进城主持工作;当刘邦被项羽贬斥为汉王羁泊于蜀地,属下将领大批逃亡、气势一度消沉之时,萧何不仅不离不弃,还举荐了不世的将才韩信,并充分发挥了蜀地未经战乱经济基础较好的有利因素,使刘氏集团再次焕发出活力,仅用半年时间就东山再起;而当刘邦与项羽陷入艰苦的持久战状态时,又是靠着萧何卓越的组织能力才得以从后方源源不断地获得补充力量,在规模空前的消耗战中最终赢得胜利。而在秦末时,萧何是一县的长吏,在当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而刘邦只是一介布衣,萧何却能放下身份去倾心结交,又能主动举荐、提拔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和连带关系的刘邦出任亭长,后来到秦末起义时,又是萧何首倡让刘邦领导翻身做主的沛县人民与秦庭对抗。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主篆,他能从各个渠道发现人才,而刘邦和这些人才相比,无论是修养还是能力,软硬实力都要逊色得多,而萧何为什么如此提携帮衬刘邦,甚至一直对这个表面上看起来能力远逊于自己的“流氓”忠实不二呢?

    作为对刘邦性格的总结,《汉书》及《资治通鉴》都是这样描写的“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翻成白话,就是人缘好,爱帮助人,心胸开阔,性格豁达。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实则高度概括了刘邦日后走向成功道路的性格基础。而这些也正是刘邦吸引萧何、曹参等本来位置比他高的人最终倒向自己一边的重要因素。站在当时萧何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发现当年的无名小辈刘邦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大众中脱颖而出走入当时萧何、曹参等人视野的。

    一次,沛县县令的老朋友、在江湖上享有盛誉的吕公来沛县定居,自然受到当地官吏的热情欢迎。因为前来庆贺的人太多,为了给吕公凑一份丰厚的安家费,不知是谁想了个用价格杠杆来控制人流的馊主意:让萧何把住大门口,只让那些贺礼超过千钱的客人登堂入室,与吕公、沛令等人一起用餐。当时小米一石(60公斤)只值30钱,千钱的价值相当于2000公斤粮食,约合现在的一万元人民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笔巨款了,身为一介亭长的刘邦和堂下的众多小官们一样,自然是无法拿出来的。但刘邦显然对此做法不满,更不想错过这个结交朋友的露脸机会,于是大摇大摆走上堂前高声喊道“贺钱万”。搞得负责迎宾工作的萧何轰也不是,迎也不是。好在吕公对刘邦一见倾心,不仅迎为上宾,引为忘年交,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刘邦做夫人。刘邦此举不仅让吕公惊讶称奇,也让自始至终目睹了事件的萧何在自叹不如之余也对其刮目相看。按常理出牌,是萧何等体制之内人士的常识,在他们看来,巴结好顶头上司的老朋友自然有益于自己的仕途,所以会想出贺钱过千才能入堂的办法来取悦吕公。但豁达大度、不按常理出牌则是刘邦的本色,本着交友目的而来的他本无意取悦坐在堂上的全县大小文武官员,又想嬉辱一下这个认钱不认人的“名利场”,于是才上演了这出“贺钱万”的好戏。也难怪,英雄本色,何必非要在沧海横流之际才得以显露呢?

    刘邦的亭长工作是在最基层的,平时所接触到的都是征租催粮、押送壮丁一类的苦活。从当时情况来看,全国有那么多大工程在开工,天文数字般的人力财力物力都要靠千千万万个像刘邦这样的小亭长来负责,处在这个层面上的亭长们要靠平凡又艰辛的工作是很难出头的,更难让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刘邦显然不在此列。事实证明,他无论是当亭长还是当皇帝,都不是一个注重形象的人,日后甚至还曾做出过把帽子扔地上、自己边往里撒尿边破口大骂帽子主人的糗事,但他在平凡工作中却极为重视树立自己特立独行的形象。他腿上长有72颗黑痣,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大概是属于色素沉积的病症,但在迷信盛行的古代,这就成了他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生有异相”的资本。除此之外,他用削好的竹片做成一顶造型奇特的帽子,每天一上班就戴在头上,无论是去抓盗贼还是押送壮丁去服徭役,均以此作为他不同于芸芸众吏的招牌、标志。作为亭长们的长官,萧何、曹参等人听多了、看多了,自然会对这顶帽子的主人也会产生一种相对于其他诸吏更为深刻的印象。由此联想到时下很多报刊文章上所记载的那些大款巨商们从平凡走向财富顶端的发家史,看来有时伯乐的垂青就在于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点点看似平凡的特立独行之处。

    当然,刘邦最让萧何等人看重的优势,还在于他在社会底层拥有萧何等人所不能及的雄厚的群众基础,日后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中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刘邦年轻时得以结识的社会底层人士。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秦朝立国16年,完全斩断了社会精英阶层自主上升的道路,大量能人异士、有钱有根基的就像项梁叔侄、张良一样转入地下从事反秦事业,没钱没势力的就埋首民间,等待机会的到来。所谓“公门之内好修行”,刘邦作为一个工作在基层负责催粮捕盗的亭长,与这类人打交道的机会无疑要比坐办公室的萧何等人多得多,而刘邦在任用人才的过程中,其慧心独具的用人之术也是萧何等人所难以企及的。

    樊哙是刘邦集团中著名的猛将,他一生在战场上杀敌176人,俘虏288人,单独统兵作战歼灭敌军七部,克城五座,平定六郡52县,不仅如此,他还是刘邦集团中不可多得的忠心直谏之人。刘邦入关灭秦时曾一度沉湎于宫廷生活的纸醉金迷,樊哙第一个站出来批评刘邦的短视行为;鸿门宴上,刘邦危在旦夕,又是樊哙破门而入,用正气和勇武震慑住了项羽保护了刘邦。这样一位万人敌式的大将,在秦末时仅仅是沛县一个“以屠狗为事”的屠夫。除此之外,曾在秦末汉初的战场上苦战数十场、平定五郡79县,后又在刘邦去世后果断粉碎了吕氏集团篡权阴谋,为保护刘氏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太尉,在刘邦当亭长的年代里只是个编织草席的手工业者。彭城之败时,被项羽打得大败的刘邦,赔了夫人、丢了父亲,让夏侯婴驾车带着自己和一对儿女只身出逃,为了躲避追兵、轻装跑路,作为亲生父亲的刘邦连亲情也不顾了,几次把亲生孩子推下车,是夏侯婴拼着性命才救出了刘邦的儿女。他宁肯违反顶头上司的命令,冒着自己和上司被追兵截杀的风险也要停下车去救人,这样的大义大勇比起斩将搴旗的寻常战功更显难能可贵,而夏侯婴这样一位对汉室江山有着再造之恩的忠勇大将,在秦朝只是沛县县令的车夫。

    良友难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刘邦的慧眼独具:从社会底层中发现这些人才,在交往中增强他们的信任度,再让这些流落在民间的人才在追随自己的过程中都能激发起各自的潜能,立下不世的功勋,这些想必才是刘邦当亭长时最主要的“工作”。而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古往今来那些大喊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挺身而出的草莽英雄们,不都有一帮能干的部下哥儿们来帮衬吗?相比之下,刘邦在让这些患难之交为己所用的过程中最为难得的是,让这些单方面能力都远超过自己的朋友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的同时,最终还都能保有各自独立的人格,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纠正自己作为决策者的错误,而不是变成自己权力飙升后唯唯诺诺的奴才,这才是刘邦用人心术中最为可贵之处。而为了结交这些朋友、营造这种氛围,当时仅仅是一个亭长的刘邦显然是下了大工夫、大力气的。

    《汉书》中认为萧何等人之所以公推刘邦为起义首倡者,是出于顾及自己身家性命,担心起义失败秦朝势力反攻倒算的顾虑,但依秦法,无论是胁从或首倡谋反都是死罪。既然横竖都是一死,才能、职衔都远超刘邦,并在杀死县令后已掌握了全县财权兵权的萧何、曹参完全可以吃掉刘邦的队伍自立门户,或者直接找实力更强、兵锋已至县界的陈胜集团寻求保护,这两种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不失为上策,但两人在很快的时间里便做出了拥戴刘邦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刘邦平时表现出来的特立独行和性格上的雍容大度、社会关系上的三教九流无所不交,这些有利因素才是萧何、曹参等人放弃自己的野心、拥戴这位昔日的下属独立门户的重要原因。

    宋江的人脉关系学

    《水浒》中的宋江,长得其貌不扬,面黑身矮,“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在人才济济的梁山泊108位好汉里面坐稳第一把手,得到所有比他有能力、有智慧、有才学的人的无比拥戴呢?宋江无别的能耐,只有一项大资本,他善于与人相处,宋江在梁山泊里有一个外号叫“及时雨”,他经常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出手大方、仗义疏财,拥有广泛的好人缘。

    大家或许会奇怪,古今的盖世英雄总是臣服于一个其貌不扬的领导之下,如关羽张飞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拥戴,李逵武松鲁智深吴用对宋江的鼎力支持。像刘备宋江二人,论武功不如关羽李逵等手下武将,论智力也难及军师诸葛亮和吴用。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为何反让群英心悦诚服,甘受驱使呢?

    且看宋江平日的所作所为就知端详。宋江是因为杀了阎婆惜才逼上梁山的,阎婆惜受他捐助,才有了钱给父亲安葬,出于感恩嫁给宋江却又忘恩负义,才有了宋江杀她的公案。宋江怒杀阎婆惜前,正在卖汤药的王公那儿喝“醒酒二陈汤”。王公对宋江感恩戴德,因为宋江许诺给他买送老棺材。这些摆摊唱曲的下层人和宋江非亲非故,遇到了困难,宋江总是解囊相助。这些小恩小惠不仅收买了受助人的心,更使他及时雨的大名远扬四方。给他的社会交往,广结好友打下了良好基础,到了梁山泊之后,更是这种处世方式将他逐步推向领袖位置。

    宋江在细节上做文章,正中对方的敏感点,比如,他在和李逵初次相识喝酒时,注意到对方的豪爽,就让酒保给李逵上大碗做酒杯,使得李逵喜出望外,说他了解自己的性格。这让笔者想起了曾在一个公司做经理助理的好友,那个经理公事和她一起吃饭时,总是记得点一个她喜欢吃的松子玉米,就是这个细节让我那好友无怨无悔地为他付出了五年,加班不加薪也从不抱怨。做人做到这种境界不失为高手——心理学高手,琢磨着对方的心理做事。

    宋江在说服王矮虎放掉抢来的知寨家眷后,不忘自己答应给王矮虎找媳妇的诺言,后来有心让父亲收了美女“一丈青”扈三娘做干闺女,让她以宋江妹妹的名义嫁给了王矮虎,曾对宋江坏他好事暗自不满的王矮虎岂能不感恩戴德?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宋江的处世原则正是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你没钱买棺材,好,我就给你买,你爱喝酒,我让你喝个痛快,你好色,我这儿美女侍候。这等攻心策略谁能拒绝得了,都美滋滋地甘受宋江糖衣炮弹的攻击,好不快活?

    所以在晁盖死后,卢俊义活捉了射死晁盖的史文恭,宋江也列举了三件不如卢俊义之处,在相貌方面,宋江身材黑矮;卢俊义,外表堂堂。论出身,宋江出身小吏,是犯了死罪的在逃犯;卢俊义生在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论能力,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卢俊义不仅能力敌万人,而且通今博古。如此这般,不管按晁盖的“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的遗言,还是按照两人的综合素质比较,梁山泊领袖都应该非卢俊义莫属。但为什么卢俊义宁死不从?他很聪明,他知道,若想立足于梁山泊,就不能与宋江争风。权力所属即便按照硬件分配到了卢俊义之手,也定长久不了。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卢俊义天时地利固然不错,却缺少宋江具备的最重要的“人和”。20世纪的卡耐基指出,人的成功15%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而占更大比例的85%则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这个道理,宋江在宋朝就已熟谙深晓,并付诸实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看宋江和卢俊义退让之时,众人的反应。吴用直接推举宋江为首,“黑旋风”李逵更是跳出来威胁,宋江不做领袖大家就散伙,武松、刘唐、鲁智深都出来做了挺宋的发言。这几个发表意见的正是代表了广大的梁山泊群众的意见,吴用是“头领,军师,法术师”三大领导班子里的,李逵是战斗主力,刘唐是“智取生辰纲”七人组的代表,武松、鲁智深是来自二龙山、少华山等别派人马的代表。

    有这么广大的群众支持,卢俊义输于宋江也是理所当然的。宋江正是得民心者,也顺理成章得了梁山泊的天下。

    虽然后来还有两人各带一批人马,进行借粮攻城比赛,卢俊义即便能够,也断不敢赢了宋江的,这是卢俊义的处世哲学,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让位于宋江,和宋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和广大群众良好关系的秘笈。

    正是宋江炉火纯青的人脉学功夫,使得他登上领袖宝座,也正是卢俊义的让位之道,使得他在梁山泊能明哲保身。

    胡雪岩以政谋商的圈子经营术

    胡雪岩,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用人之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拓展人脉——拉拢官僚

    胡雪岩的发迹在于他慧眼识珠,赌定当时穷困潦倒的书生王有龄能咸鱼翻身,于是他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王有龄做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因此失业赋闲,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不能不说他眼光独到、识人有术。

    不久,王有龄果真捐得道台职位,并扶持胡雪岩开了自己的钱庄。胡雪岩在创立了自己的钱庄阜康之后,第一个举措便是免费为一些特殊身份的太太小姐开设户头,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巡抚布政使司的家眷。在阜康钱庄开业之初,胡雪岩曾专用一笔银两,分成若干份,每份20余两,分别开立存折,送给巡抚布政使司的家眷。官员家眷平白无故得了胡雪岩存折馈赠,一方面见情,以后有钱就存入阜康;另一方面这档事口耳相传,外面知道后,都晓得阜康钱庄有抚台、藩台内眷撑腰。招牌靠得住,口碑打响后,钱庄生意自然滚滚而来。

    胡雪岩的这一招借了巡抚布政使司的势力,长了钱庄的人气。他对什么人能做什么事,看得很清楚。同时,香饵诱鱼,引鱼上钩,亦是现在商业营销中常用的手段。一位经济学家说,当一种新产品一时不能被认识时,诱导也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一种促销良策。钱庄开业之初送存折,也是一种促销手段。

    介入典当——听从下属

    钱庄是胡雪岩的第一桩生意,之后他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店。事实上,胡雪岩是钱庄伙计出身,对典当行业并不熟悉。“不熟不入”是生意人的一般原则,他真正进入典当业的原因,是他与钱庄下属朱福年的交谈。朱福年是胡雪岩在联合丝业巨商销洋庄的过程中收服的档手,后来为胡雪岩服务。由于朱福年原籍徽州,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是典当业的兴盛之地,朱福年从小耳濡目染,自然熟悉典当业的行情。胡雪岩从朱福年那里知道了许多有关典当业的运作方式、行规等常识,了解了典当业利润丰厚,而且典当业无论时局好坏,都有生意可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

    当然,胡雪岩之所以要投资典当业与他对当时各种生意行当的了解有关。在战乱频繁、饥荒不断的年代,居于城市之中的人,不要说那些日入日食的穷家小户,即使稍有些积蓄的小康之家,也会不时陷入困窘之中。急难之时,常要借典当以度急难,以致当时典当行业遍布各地市镇乡埠。以胡雪岩眼界的开阔,他不会忽略这个可为的行当。

    与朱福年的一番交谈更坚定了胡雪岩投资典当业的想法。胡雪岩让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当业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立刻就在杭州城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店,然后在朱福年等人的帮助下,他的典当行发展到20余家,其范围包括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华中、华南大部分省份,日后成为他仅次于钱庄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药店生意——收服亲戚

    一个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的纨绔子弟亲戚,胡雪岩却让他为自己开了家响誉南北的大药店。

    胡庆余堂是胡雪岩名下的另一个享有盛誉的老字号,还为他挣来了胡大善人的好名声。这家药店与他娶的一个妾有关。这个叫芙蓉的姑娘祖上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后来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她的叔父外号刘不才,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药店无法维系后,落得以告贷为生。不过这刘不才瘦驴不倒架,还有那么一点硬气,因为芙蓉做妾,不愿认胡雪岩这门亲戚,他手里握着几张祖上传下的秘方,心里还想着有一天要重振家业。

    胡雪岩娶了芙蓉姑娘,对这个难缠的亲戚刘不才,胡雪岩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送刘不才一笔银子打发了,不再与他发生任何关系;二是按芙蓉的想法,由芙蓉劝刘不才拿出那几张祖传秘方,胡雪岩帮忙卖它万把银子,让他自己去生活,由他去得了。但胡雪岩却不这样想。他一门心要认这门亲,他要借刘不才开一家自己的药店。他凭着自己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药店生意在此时也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财源。

    乱世当口,其一,军队行军打仗,转战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药;其二,大军过后定有大疫,逃难的人路上生病也要求医。而且,开药店还有活人济世的行善积德的好名声,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能为自己挣得好名声,何乐不为?胡雪岩认为自己不懂药店生意不要紧,刘不才懂,只要能够将他收服,迫他改掉身上的毛病,他就可以当家,而且泡手上的那几张祖传秘方也正好可以充分利用。于是胡雪岩摆了一桌认亲宴,给足了刘不才面子,就在这场宴席上谈妥了药店开办的地点、规模、资金等事项。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就这样立起来了。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胡夫余堂成为名闻天下的老字号药店,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夫余堂”之说。胡庆余堂不仅成为胡雪岩的一个稳定财源,也为也挣来了胡大善人的好名声,对他其他生意带来了极好的影响。

    炒卖地皮——隔壁闲谈

    一次休憩中,胡雪岩偶尔听到隔壁闲谈上海地皮规划炒作之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胡雪岩又挣了一笔。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胡雪岩为丝生意在上海逗留,在裕记客栈小歇时,无意中却听到了隔壁房中两个人的一段关于上海房地产的谈话。这两个人对于洋场情况及上海地产开发方式都非常熟悉,他们谈到洋人的城市开发、设计、建设与中国的差异,甚至中国人是常常先做好市面、住了人之后再修路,而这种修路,多半是自发的,顺其自然的,没有谁会特别重视修路这一事情。其中一个人说,照上海滩的情况看,大马路,二马路,这样开下去,南北方面热闹是看得到的,其实,向西一带,更有可为。眼光远的,趁这时候,不管它芦苇荡、水田,尽量买下来,等洋人的路一开到那里,坐在家里等发财。

    隔壁两人的一席谈话,引得胡雪岩躺不下去了。出于商人的神经敏感,他顿时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但苦于自己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马上雇了一辆马车,由泥城墙往西,不择路地去实地勘察,而且在勘察的路上,就拟出两个方案: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乘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地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第二,通过古应春(胡雪岩的朋友,身为洋买办)的关系,先摸清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抢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转眼就可以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靠这一偶然的机会,就盯到了上海的地产生意上,发现一个绝对可以大发其财的财源。事实上,到19世纪晚期,上海每亩地价已由几十两涨至2700两,其后数年间,上海外滩的地价甚至一度高达每亩30万两白银之巨。这样一档子买卖,可不就是一本万利的大财源吗!

    也许有人认为胡雪岩此举全赖侥幸,但换个其他人,会有这种结果吗?其实,胡雪岩很多做生意的点子都是别人提到而未介意,但唯独胡雪岩留意到了,并马上付诸行动,一步步做出来的。

    在各种传记中,都有说胡雪岩的处世哲学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与人交往,他处处为对方着想,胸襟广阔,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小怨。据说,当遇到十分棘手的敌人时,胡雪岩也是尽量只拉弓,不放箭;当敌人知难而退后,心里明白是胡雪岩手下留情,便会心存一份感激。一方面,胡雪岩擅长化敌为友,另一方面,胡雪岩却对敌估计不足。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的没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胡雪岩不是没看到这个问题,但为了维持广大江南农村养蚕人家的生计,他不愿改弦易辙,亦不甘心屈服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之下。他以一人之力,屯积生丝,垄断居奇,企图迫使外商高价收买。但胡雪岩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估计了对方的力量,外商联合拒买胡雪岩屯积之丝,逼得胡雪岩不得不贱售其丝,遂致破产。

    作家高阳描述红顶商人胡雪岩时,曾经这样写:“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胡雪岩会说话,更会听话,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彷佛听得极感兴味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语,引伸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

    现代商人的人脉经营术

    周成建和他的八人组

    在企业家圈子里,周成建和他的八人组的友谊之深是出了名的:每隔两个月八个人都要选个地方欢聚一下,谈谈最近的事业发展情况,交流交流每人获得的最新信息,不带任何商业利益情绪、没有芥蒂,这个固定团聚的传统已经坚持了三年。

    周成建的八人组成员算得上是支企业家“梦之队”,周成建为美特斯邦威的董事长,其他七个成员分别是: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现任上海锦丽斯有限公司总裁杨介生、吴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上海斯尔丽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联勤、上海凯泉集团董事长林凯文。这八位企业家都是温州商人,虽然每个人所处的行业不同,但是八个人的部分事业都在上海,也正因为这层关系,大家在同一场合巧遇的机会便多了起来,交情也就随着逐渐升温。

    最先提出两月一约的是锦丽斯总裁杨介生和吴泰集团董事长吴敏,在他们的带动下,这八位企业家慢慢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平时我们几个人小范围接触是经常的事,但是两个月里八个人必须得固定聚一下,一般我们都是选择风景比较好、适合放松身心的地方去散心。大家欢聚的几天里,基本不处理公事,谈论的话题也比较轻松,不外乎事业、家庭、生活方面。当然,期间大家也会进行一些信息交流,因为每个人所处的行业不同,所以每次聚会都能获得很多信息。”

    正泰和他的智囊团

    从白手起家到成长为温州最具典型意义的民营企业之一,南存辉在20年时间里从一个小补鞋匠迅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企业家。了解南存辉的人都知道,南存辉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他本身就极爱学习外,他结交了一批专家学者也是一大原因。

    知情人士透露,正泰如有举办什么重大活动,国家机电部的专家都是邀请对象,因为南存辉本身就是国家机电联合会的副会长。这些专家经常会到正泰进行一些工作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南存辉常常跟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开玩笑,称之为“正泰的首席顾问”。

    正泰集团新闻发言人廖毅称,在正泰有很多不同身份的顾问,公司原来一些元老级员工是属于紧密型的顾问,而像魏杰、吴敬琏、艾丰、钟朋荣这些经济学家是属于松散型的顾问。松散型的顾问平时接触不是很多,但是经常会给南存辉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平时南存辉和这些松散型的专家基本上是在公开场合碰面,但是有时也会小范围聚会一下。

    有关资料透露,正泰集团公司除引进一批高级人才来企业工作外,还聘请了国内外100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专业涉及资本经营、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人事组织、形象策划等方面,其阵容之庞大、层次之高,令人赞叹。

    曾旭光和他的对手们

    最近,曾旭光刚刚和他的一帮朋友到青田蛇门洞度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八个企业老板开着八辆车,带着各自的家人和孩子在青田玩得不亦乐乎。像这样的聚会对我们来讲是家常便饭了。”也许外人听到曾旭光这样说会以为他是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出游了,其实不然,和曾旭光打成一片的基本上都是他的竞争对手——同是温州男装企业或者其他服装企业的老总。

    温州很小,服装企业又特别多,虽然说同行如冤家,但温州服装界各企业老板间的关系却有些另类。他们常常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当然很多人在创业之初便是朋友,再加上温州成立服装商会后,这些同行老板时不时地会碰面,见了面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曾旭光在温州服装界中的好人缘有口皆碑,为人豁达开朗的他闲来无事就会拿起电话打给乔顿、百先得、森马等企业的老总相约喝茶聊天。“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每家企业的情况还是有差别的,约在一起不外乎交流信息,谈谈对业界发展的看法。温州的服装圈子可能跟其他行业有点不同,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个项目或者某个投资而走到一起,这也可能是温州企业家的一种特性,因此,我和我的竞争对手们基本都维持着比较好的关系。”曾旭光说起他的这些竞争对手似乎更像在说他和他的好朋友,“我们见面的次数很频繁,如果没有出差,几乎一个星期就要碰个两三次,我们还有个共同爱好,喜欢寻找特色店享受美食,如果一个人发现了什么好吃的地方,马上会通知其他的人。”

    奚德平和他的球友圈子

    “成文来了,成文来了。”当一身休闲打扮的宏大五金制品老板严成文跨进羽毛球馆的时候,眼尖的奚德平一眼就看到了。此刻的他刚跟对手较量了一盘,气还没喘顺呢。这三个月来,奚德平和他一帮酷爱运动的伙伴每周都会准时到羽毛球馆打上几小时。打累了就坐在一旁休息一下,跟同伴们聊聊球技。

    冠着温州天宇锁业董事长、时代广场购物中心董事长等好几个头衔的奚德平现在倒显得有些轻松了:企业里请了职业经理人,自己不用每天盯着,如此一来,私人空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因为常去运动,奚德平结交了不少跟他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同行业老板也有非商界人士。奚德平经常接触的这个圈子比起温州商界其他企业家的圈子似乎显得更为轻松、纯粹和私人。“我和球友在一起说的只是运动的事,没有利益上的要求,我们这个圈子是很轻松的。”奚德平说。

    黄发静因官司而形成的圈子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受浙江省知识产权局邀请,为该局举办的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讲了一次课。这样的公差,黄发静已经不知出了多少趟。

    几年前,黄发静还只是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甚至还没习惯别人称他为“董事长”,听得最多的也许是公司员工叫他黄老板,而且几乎没在新闻媒体中露过脸。如果没有那场震惊全国的“CR法规之争”,也许现在的黄发静还只是黄老板一个——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打火机外贸生意,

    2001年,欧盟提出要实施CR法规,所有价格低于两欧元的打火机都必须加安全锁才能出口欧盟。在这场跟老外据理力争的官司中,采取积极应对态度的黄发静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也就是从CR法规案受到关注后,黄发静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年前我连一个记者都不认识,现在我的名片盒里,记者名片就超过100张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一些高层次会议也常会发来邀请函,我觉得我的生活范围一下子大了很多。”2003年,黄发静还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亚洲博鳌经济论坛,结识了经济专家龙永图、中国反倾销专家黄文俊等国内大名鼎鼎的专家。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温州召开“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座谈会”,黄发静也很荣幸地受到邀请。

    随着圈子的不断扩大,黄发静和他的日丰打火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前几年,黄发静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度经济人物。

    盘活人脉的许飞

    许飞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经历听上去充满了奇趣和偶然。几年前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从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做起,到后来成为《经济观察报》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再到后来自己创业开设金融传媒教育公司,几乎每一次成功的飞跃都让人不可置信却又真实地存在。还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板刷头,黝黑的皮肤,一年多以前认识许飞的时候以为他还是个学生。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大男生已经能自如地穿梭于银行家、企业家之间,游走于经济体系的顶端,同时又掌控着高端金融和管理培训项目。许飞说,他一路走来必须感谢几位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人,没有他们的带领和提携,他的人生也许不会如此多姿多彩。

    打动投资银行家

    花旗集团投资银行的中国区副总裁董功文是给许飞帮助最直接的人。在他打算创业的时候,正是董功文为许飞筹集了创业的大笔资金,这一点决定了许飞的金融传媒教育公司从一开始就拥有很高的起点。同样也是董功文,为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令许飞受益无穷。

    认识董功文纯属巧合。许飞在北京租的房子是董功文的,而董功文的太太又正好是许飞的老乡,一来二往,他们也就熟识了。两个人都很健谈,话题从人生到事业,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许飞偶尔也会诉说自己对于未来事业的期许和打算,“也许是从那个时候,他觉得我是一个有梦想,也能做事情的人吧。”许飞说,这可能就是董功文后来愿意帮助他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当时其实已经有非常广的人脉关系了,从大银行到城市中小银行,还有实业界我当时已经拥有非常广泛的资源,这对我的新公司意义非凡,可以说那时候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无疑是许飞当时的优势所在,而且得天独厚。

    在其他人看来,这种组合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是高级投资银行经理人,几乎站在金融行业的最高端,地位和经济实力自不用说,而许飞却只是一个“毛孩子”,也没有任何的背景。“或许他多年从事投资银行的经历赋予了他独到的眼光,令他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许飞说。

    对他而言,董功文不仅是合伙人,更是人生的指引者。“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注。”就在年初,忙碌的董功文把许飞叫到他下榻的饭店,告诉他自己2005年的计划是做好七件事。“其实他的第七条计划写的是‘如果有时间,关注以上六件事’,说起来真正的计划只有六条。对于他这样身处于高位的人,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公务永远处理不完,居然能列出这样简单的计划,一年就专注做好六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

    走向成功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会放弃的过程,这是董功文希望许飞能明白而且能身体力行的道理。“今年以来我照他的样子也给自己定了六条计划,他所说的话对我未来的处世方式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许飞说这种指引对他而言可能比提供资金更重要,因为眼界决定了格局。

    盘活人脉做大培训

    当初刚落脚北京的许飞在业务往来之中结识了《经济观察报》的部门主任李晗飞。正是这位报业老大哥的提携,令许飞迅速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飞跃。

    谙熟培训业务的许飞那时候有了更大的梦想,希望能有机会独当一面。李晗飞正是给这些梦想搭建舞台的人。他引见了报社的领导给许飞,双方在磋商之后一拍即合,决定在《经济观察报》下面成立一个新的培训部门,这个部门由许飞承包,主要是开办高级管理培训课程。

    “为此《经济观察报》还送了我一间办公室,我自己招了员工,业务就这样开始了。”这对许飞来说绝对是个转折点,“因为《经济观察》本身有非常好的品牌,这给我提供了结识更多人脉资源的机会,也给我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

    当时美国最大的培训公司之一在中国开拓业务,许飞和他们达成协议,由许飞为他们做免费宣传,而这家公司则从美国请来著名的学者为他的管理培训课程授课,不收取许飞任何费用。“《经济观察报》为此觉得非常满意,因为这么有名的大人物对提升报纸的品牌大有裨益。而这家培训公司也觉得很满意,因为我为他们做了宣传和推广。”这个“空手套白狼”的例子,许飞自己说起来都忍不住大笑。显然,这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整合手中的人脉资源,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了。

    同时也因为培训课程吸引了很多实业界的老总参加,给许飞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对于中国的产业经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和这些企业老总建立了私交。”也许其他人不会在培训课程之外和学员有太多的交流,但是健谈的许飞总是能找到机会和这些企业家聊天,了解行业的讯息,企业的经营,时间久了交情也就日渐深厚。“哪个企业的老总叫什么名字我都清清楚楚。我甚至连他们的太太是谁,孩子在哪里读书都知道。我敢说大多数记者都不如我了解的多。”

    “这其实是双向的,信息了解多了,见识多了眼界宽了,谈吐和见地自然与众不同,这些企业家也就更愿意和你交朋友。”

    “关键在于你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一点决定了你能进入怎样的圈子。”许飞把这句话重复了很多遍。

    许飞现在公司的主要业务以金融系统的培训为主,简单地说他所做的事情无非有两个重点,第一找合适的人来教课,第二吸引目标群体来上课。有别于一般的培训,他所瞄准的目标群体都是银行界的高层,学费自然昂贵,而邀请来授课的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是随便请得动的。现在已经在这个圈子里纵横捭阖的许飞回忆起最初的艰难时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银行北京分行的经理徐健。徐健的另一个身份是某著名大学MBA联合会秘书长。因为许飞当时对运营MBA课程项目充满兴趣,所以主动找到徐健请教。两人相聊甚欢,没多久就称兄道弟了。“我那时候还经常住在他家里,我们两个常常聊天到深夜。”聊天的内容天马行空,其中最多的大概就是银行业务。

    “虽然徐健的职位不算很高,但是他几乎在银行的每个部门都待过,对银行内部的业务问题有很深刻和独到的看法。”许飞说,正是徐健毫无保留的、真诚的帮助,他才得以顺利地进入这个圈子。

    “因为一直在银行工作,徐健自己在银行界有很多人脉关系,而且作为MBA联合会秘书长,他在ⅧA的圈子里也有很广泛的网络。我最初认识的银行界朋友很多是他介绍认识的。”可以说徐健为许飞搭起了一座桥。门户打开后天地顿宽,之后许飞的人脉雪球越滚越大,关系网也迅速膨胀。

    “其实最重要的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你想认识谁。”积极主动地结交朋友,友情才能开花结果。

    对于自己想认识的人,许飞似乎总有办法。其中最能体现他创意的经典案例就是结识《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章旭。“当时我自己想尝试做一些小的项目,希望能找到好的媒体品牌共同发展,于是我想到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这本杂志的口碑不错,但是我并不认识里面的人。”

    巧合的是,当时这本杂志正有招聘新人的打算。拿着招聘启事,许飞就冲向了他们的办公室。“我装作是前来应聘的人,而章旭恰巧就是面试我的人。面试到了最后反而变成了我在采访他。我们两个聊得非常投缘,章旭还请我吃了晚饭。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

    和章旭的交情,许飞说来很感慨。“那时候大概是我最困难的时期,业务没有起色,和章旭的合作项目运行的也不是很成功,心情压抑到了极点。后来章旭送了我很多书,比如《孟子》、《荀子》、谋略方面的书等等。这些东西其实很抽象,不过当你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人生和事业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能豁然开朗。”许飞很庆幸,那些最初因为工作来往的伙伴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常常都会伸出援手。

    不过有趣的是,许飞说他通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平时没事情不会主动联络别人,没事情打电话联络感情我觉得挺虚伪的。但是在交往的时候,我希望给人留下认真、真诚、友善的好印象。”

    对于人脉关系的经营,许飞的见解很独到。“我是个没有底牌的人,当初两手空空来到北京,唯一能用来打动别人的就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依靠一些特别的事情让别人愿意和我交往,这是第一步。只有在过程中,他们才会加深对我的了解,这种认识因为某一件事情而变得深刻。或许某一天恍然大悟,许飞原来是这样一个人。是可以结交的朋友,也是可以共事的人。”许飞反复地说,只有当人们对你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你值得帮助,他们才会伸手。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提供别人认识你的机会。

    这些机会现在成了许飞事业的基石,他的公司项目不断,从高级银行家、企业家的课程到全国知名大学的高级研修项目,从专业网站到信息平台的建设,每一个项目的运营都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赢利。而且在董功文的鼎力支持下,许飞的普尼科投资顾问公司正在着手更长期更大胆的规划,希望公司有一天能成为行业中的龙头。

    社会活动家张玉川

    当朋友把张玉川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时,总要加上一个称谓:

    “京城著名社会活动家”,这就更加深了人们对他固有的印象。

    虽然张玉川否认了“社会活动家”的评价,但他也想刻意去改变什么。“毕竟一个人对你的判断,总是基于对你的最初印象。”

    至于欧文沙龙的起源,张说当年在对欧洲社会的考察访问中,上层社会的交际方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张玉川利用《现代企业导刊》为平台,举办了一系列由编委和理事参加的晚宴。

    “我们杂志的编委基本都是司长,而理事也都是国内各大企业的老总。由此就想到组织一次欧洲沙龙风格的聚会。”

    为了更好地沟通,第一次举办活动,张玉川就大胆的取消了中国传统的圆桌晚宴形式,采用了在当时还不流行的冷餐酒会形式。而新型的聚会方式,为参与者带来了很高的热情。

    “当时反应很好,因为参与者交流充分。传统的圆桌会把你的交际范围限制起来,而冷餐酒会没有固定席位,你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它会带来更大的交际空间,也会给参加者平等的感觉。”

    第一期的主题是由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张月姣主讲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内幕》,谈到选题张玉川说:“我有理由让这些英才吃点‘小灶’。”

    随着欧文沙龙的影响力日趋扩大,渴望参与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张玉川最终并没有扩大规模,而是把与会者数量固定在70至80人。他说这个数量便于服务,同时也会让会场气氛很热烈。

    限制数量的同时,张玉川还严格限制参会者的身份,政府官员级别为司级到副部级,参加的企业家则企业净资产要达到3亿以上,而对于服务性质的行业,则规定必须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张玉川还邀请了一些文化、演艺界人士参加,但数量控制比较严格,每期最多为8人,演员则要求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作家毕淑敏、余华,诗人汪国真也都曾参与欧文沙龙的活动。

    对于收费问题,张玉川称对参会者并不收取费用,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与会者的平等。而沙龙的活动经费则由企业赞助,每期有一个赞助单位,提供3万元。而张也会为赞助者吃点“小灶”,比如根据赞助者的需要安排一些与参会者单独见面的机会。

    虽然张玉川说欧文沙龙不是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但是有时候也给张玉川带来意想不到的收入。“有的人谈成了生意后,还主动找上门来,给我们以丰厚的报酬。”

    同时,张玉川并不否认沙龙也给自己带来了商机,张目前的投资顾问公司,就是通过沙龙结识了上上下下许多朋友。

    人缘资源丰富的比尔·盖茨

    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大鲸鱼,钓一只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的话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一点。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这都是人缘之树为他结出的果实。

    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今天成为真正的世界首富的原因,是他把握了世界的发展大趋势,还有他的电脑才能和执著精神。其实,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比尔·盖茨的人缘资源相当丰富。

    比尔·盖茨非常喜欢与人交往,他的人缘利用法则是:

    1.利用自己亲人的人缘资源。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他在20岁的时候,签到了一份大单。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大的电脑公司——IBM签的。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缘资源。他是怎样钓到这么大的“鲸鱼”的呢?比尔·盖茨之所以能签到这份合约,有一个重要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会的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了董事长,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2.利用合作伙伴的人缘资源。

    大家知道比尔·盖茨最重要的合伙人是保罗·艾伦及史蒂芬,他们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他们的人缘资源。

    3.结交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国外市场,并开拓国外市场。

    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日本朋友叫彦西,他为比尔·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为比尔·盖茨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来开辟日本市场。

    4.雇用非常聪明、能独立工作、有潜力的人来一起工作。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挑选人才,从而拥有了完全可以信任的人,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可以为你分担忧愁的人。”比尔·盖茨就是这样利用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点石成金的人,为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客户资源为己生财

    博恩·崔西是世界一流的潜能大师,一流的效率提升大师,一流的销售教练。他的书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他的训练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提升业绩。

    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1.在客户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与顾客待在一起,为顾客着想,与顾客建立商业上的友谊

    博恩·崔西在和客户相处的时候,绝对不会急着赶时间。他要向人表明,他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去帮助顾客做出正确的购买决定,他绝对不会对顾客没耐心。

    2.真诚地关怀客户

    你越关怀你的客户,他们就越有兴趣和你做生意。关怀的情感力量是那么的强大,往往使得价格、相对品质、交货效率、公司在市场上的规模,都敌不过它的威力。一旦客户认定你是真正关怀他和他的处境的3.尊敬每一个他所遇到的人

    常言道,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都是为了博得你所重视的人对你的尊敬。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自豪的程度,常常取决于受到别人尊敬的程度。你越在意别人的意见,别人对你的尊敬程度就越会影响你的行为。

    每当我们感受到别人的尊重时,我们就会对那个人特别重视。假如有人尊敬我们,我们就会认为那个人比较优秀,比较有判断力,比较有内涵,而且个性也比较好。

    4.绝不批评、抱怨或指责顾客

    绝对不要站在你的立场上批评任何人或任何事,不要对人恶言相向或批评你的竞争者。每当你听到别人提起竞争者的名字时,只应微笑着说:“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然后就继续做你的产品介绍。假如有人告诉博恩·崔西,他的竞争者是怎样批评他的,他只会一笑置之。

    让我们彼此尊重吧!

    5.毫无条件地接受

    希望自己能够被他人毫无条件地接受,是所有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你只需要微笑,并且表现得温和友善,就可以表达你接受他人的态度。一般人都喜欢和那些能够接受他们本性的人在一起,而不想受到任何评判和批评。

    你越能够接受别人,他们就越愿意接纳你。

    6.赞同

    每当你称赞并支持他人的做法时,他就会感到快乐,会变得更有精神,他的心跳会加快,会觉得自己很棒。当你在每个场合都竭力找机会对他人的做法表示赞扬及同意的时候,你就会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的人物。

    7.感谢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

    不管你感谢的是什么人所做的什么事,都会让彼此更加自信。你会让他觉得自己更有价值也更重要。

    你一定要养成随时感谢他人所做所为的习惯,尤其要向那些会让你期望的好事不断成为现实的人表达感谢之情。

    8.羡慕

    每当你羡慕一个人的成就、特质、财产时,就会提高他的自信度,让他更得意。只要你的羡慕、赞同、感谢都是发自内的,别人就会因此而受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他们对你产生好感的程度,会相当于你让他们获得的对自身及生活状态的满意度

    9.绝不与顾客争辩

    你只要别跟客户争辩就好了。不管客户说什么,你只要点头、微笑,并且欣然同意。顾客喜欢和与自己“英雄所见略同”的人打交道,他们不喜欢和爱抬杠的人相处。甚至当客户明显犯错时,他也讨厌你把他的问题揪出来。要把眼光放在建立关系上面,从是否有利建立关系的角度来考量怎样与客户交谈。

    10.集中注意力,倾听顾客在说什么

    当客户在说话时,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身上,就是对他最大的恭维,因为你让他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而且很重要。

    你的任务就是成为一个人际关系高手,成为一个人际关系专家。你的任务就是去成为一个在行业中最好、最有人缘的人。

    如何巧妙地利用客户资源

    赚更多钱的技巧就是去接触更多的人,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缘资源。亚伯拉罕是世界一流行销大师,他做过世界500强以及一万多家大小企业的顾问,他的顾问费以及演讲费都是世界行销大师中最高的之一,他有一套独特的营销技巧:

    1.创造一种所谓“宾主两益”的关系。

    如果甲公司同意将一个销售信息传递给乙公司,或者甲公司同意鼓励他们的客户购买乙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甚至对其大加吹嘘、赞扬。那么一旦你获得了这些资讯,就可以和这些能发展合作而非竞争关系的商家企业进行接触,要求他们将你的产品或服务推荐给他们的顾客,并尽量将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有关资料提供给他们,并附上一些高品质的证明。

    你应该找到那些拥有可能偏爱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顾客群的公司,并且和这些公司合作,与他们就你的产品或服务制作一份协议书,并保证对方可以得到一部分利润作为报偿。

    在发展“宾主两益”关系时要注意五点:

    (1)你的产品或服务和这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完全不具竞争性

    (2)你并不会夺走或排挤掉对方企业平常可获得的利润

    (3)保证会增加他们的利润

    (4)他们不用费吹灰之力

    (5)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你都会负起赔偿的责任,不会让他们受到损失或伤害

    你应向对方保证你们之间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不管体制怎么样,或他们怎么做及由谁来做,这种关系只会使你们互利,更为完美。

    做到上面几点,你就可以赚到本来赚不到的钱,可以不用花任何人事行政成本及推销成本,就获得额外的利润,如此一来,你就可以轻松地回收当初对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投资及多年来为积累公司资产而付出的成本。

    2.给顾客提供“特殊待遇”。

    对客户而言,担任产品及服务推荐者及保证人角色的“主体”公司,必须能让他感觉受到了重视。诸如经由协商,让客户得到比市价偏低价格的商品或保证他们将得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福利或保证提供给他们额外的报酬等都能满足他们这一要求。要将具体客户和其他的客户分开,让他们感觉自己很特殊、很重要也很独特。

    3.充当顾客与顾客的中间人。

    只要在顾客之间充当中间人,替双方拉拉关系,你就可以与他们建立友好亲密的关系。你可以找到尽可能多的顾客,对他们说:“我来推销你的产品,让相关产业的公司来替你卖产品或服务。”然后,你再对另一个顾客说:“我要带一些产品给你,让你推销。”如此你就能将交易双方拉拢在一起。只要这么做,你很快就可以成为双方的大红人,并得到一些佣金。

    4.建立一个正式的推介系统。

    任何对你的客户重要的人,也自然是对你重要的人。

    尽量开发及使用推介系统争取生意。你应多关注周围所能接触到的主动与被动客户,他们可能会介绍很多的客户及新朋友给你。柴田善用人缘资源

    推销女神柴田和子连续11年享有日本寿险“终身王位”称号,并成为国际组织MDRT的会员,她的业绩相当于804位业务员业绩之总和。

    柴田和子之所以能获得这样好的业绩,主要原因是她善于利用人缘资源来进行销售。杷她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总保持清洁、明朗的形象。

    柴田和子虽然一说话便显得神采飞扬,但她认为自己的身材比较浑圆,没有明显的特征,在初次会面时无法吸引对方的眼光,因此,她一般借着“服装”给人强烈而明朗的第一印象。

    2.利用以前所积累的人缘资源。

    柴田和子高中一毕业就到“三阳商会”任职,直到结婚为止,其周边的人缘资源给了她极大的帮助;而当初的人缘资源完全以“三阳商会”为基础,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以及转介绍而丰富起来的。

    另外一个穿针引线的则是她的母校——“新宿高中”。

    “新宿高中”是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社会中坚,其毕业生都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3.善用银行开发客源。

    当时日本所有的企业的资产中自由资本的比例都比较低,常需要向银行贷款,而银行也发挥着极大的融资作用,在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结构中,银行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因此,银行的推荐相当有份量,可以给对方带来压力;柴田和子常常以这样的方式来做她的开场白。

    “我是由银行介绍来的,但是,我与银行并没有任何特殊关系。因为,是我自己跑到银行请他们介绍的,所以,请别介意‘银行介绍’这四个字,请你听听我说的内容。希望你能理解,我是以一个保险业务员的身份,来为贵公司推荐一项非常合适的商品,因此,请你务必针对这项由我为你设计好的保险商品,加以批评、指教,这样对我的成长也有所助益。我希望一点一滴地累积这些教训,将来成为日本顶尖的业务员。因此,请你不吝指教,对我加以指导。”

    有一家银行为柴田和子转介绍了7家企业。那家银行的支行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绅士,之后,又陆续为她介绍了很多企业。

    当柴田和子成功地获得一家银行的转介绍后,其他的银行也逐渐地对她伸出双手。

    为了具体了解企业名称,她曾经一整天坐在银行柜台窗口前的椅子上,一听到银行小姐喊“××工业公司”、“××会”,就一个一个地把名称抄录下来。然后,再上二楼的贷款部门请求工作人员为她介绍那些企业,然后再去一路拜访。

    4.寻找关键人物。

    柴田和子之所以从老板下手,是因为那是最有效率的做法。由于老板是握有决定权的关键人物,只要使那个人说“Yes”,剩下的就只是事务性工作了。因此,行销人员必须要能洞悉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柴田和子认为有效率的做事方法,就是将已经建立的人缘资源活用于对企业集团的行销活动之中。每个人总有亲戚、校友和乡亲,需要利用这些关系开展他的事业,而她也认为可以将这些人缘资源灵活运用于工作上。

    前往企业行销团体保险,是以企业的母集团为着眼点的,只要与某企业集团旗下的公司签下契约,则该公司所属企业集团的人缘资源便尽可掌握,从而可以迅速地扩大自己的市场。

    5.人情练达造就成功行销。

    柴田和子绝不耽误与别人的约会时间。她绝对不带给别人不愉快。即使是自己的秘书,她也认为让他在严寒或是酷热的地方等候是不对的,如果要让某个人受热或受冻,她是宁可自己来承受的。

    柴田和子说:“保险行销要成功,必须要懂得体谅别人,即人情练达。”

    行销绝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一味拼命的埋头苦干。使对方打开心扉、使对方信赖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能够体恤对方,要有为对方着想的心意。

    柴田和子成功的秘诀:

    (1)确立明确长远的目标,并想方设法去达到它。

    (2)时常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3)像“爱的使者”一样出现在客户面前,用真诚打动客户。“客户是上帝”,这在人缘资源的实际利用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积累人缘就是积累财富

    亚力山卓·福特连续12年取得TOT顶尖会员的资格,成为MDRT(百万圆桌会议)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员,他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善于积累人缘。他认为,积累人缘就是积累财富。那么,他是如何积累人缘的呢?从他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力山卓·福特是这样积累人缘资源的:

    1.把事情做细。

    亚力山卓·福特的事业开始于12位客户。他知道仅仅这12位客户带来的资源是有限的,它不会创造辉煌的业绩。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事业寸步难行。他想,“我有12位客户,那么,表示我这12位客户中的每一个客户都有12个朋友,假如这12位客户都愿意为我转介绍的话,那么,我就会有144位客户。服务好这144位客户之后,假如这些客户都愿意为我转介绍的话,那我就有1728位客户……”人与人是相互吸引的,百万富翁一般与百万富翁在一起,亿万富翁一般与亿万富翁在一起。你的朋友跟你差不多,那么,亚力山卓·福特是如何让这些客户为他转介绍的呢?

    (1)请客户吃饭。亚力山卓·福特的做法是请顾客吃饭,但他在饭局上从不谈客户的事情,只谈自己的事业。

    (2)重要的是提出要求。

    (3)运用经典的谈话术。“我发现我不断地开发客户很重要,同时,提升对您的服务品质更重要。为了能使我更好的为您服务,您希望我怎么做?请介绍5位与您一样成功、财富等值的客户给我认识吧!”

    2.与其他的专业人士结盟,通过现有的客户发展同盟关系。

    通过一个现有的客户来发展同盟,比如可以跟会计师、律师结盟,因为会计师、律师身旁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潜在客户。亚力山卓就是与会计师、律师结盟,向会计师、律师说:“我跟你的客户也有生意上的往来,他建议我打电话给你,我请你帮忙转介绍其他的客户给我,我想把我的客户也介绍给你。”

    3.开客户交流会。

    每过一段时间,亚力山卓·福特都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大部分是周末,邀请他事业中的前15位客户聚在一起,让每个客户说出自己的要求和需要帮助的地方。这种交流会,类似于说明会、讲师会。被邀请的这些客户都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交流会上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和帮助,可以寻找到许多的事业机会。

    4.与媒体合作。

    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广播,都成了亚力山卓增加人缘资源的载体或工具,他和他们合作。媒体的力量相当大,它可以创造你的美好人生,也可以毁了你的人生。他可以在电视、广播上做嘉宾或是主持,在报纸上写专栏,当然,最后还会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

    5.写不平凡的信。

    他写信从不落入俗套,信写得很简短,一是祝贺对方取得的非凡成就,说他们有事业上的共同点,很想和对方见见面;二是在信的最后,写上一句“我需要你的帮助。”亚力山卓说:“这句话虽然平淡,但效果出奇地好,因为所有顶尖的成功人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都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克服,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他会懂得这句话的含意的,他会很乐意帮你的。”

    人缘与摇钱树

    人缘是棵摇钱树,你不摇就得不到钱,你摇一下只能得到一块钱,你使劲地摇,钱就使劲地往下掉。你不相信吗?世界一流的销售大师汤姆·霍普金斯的经验将会告诉你这是真的。

    汤姆·霍普金斯是世界一流的销售大师,被美国报刊称为国际销售界的传奇冠军,他是世界金氏纪录房地产销售最高记录的保持者;他曾与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同台演讲;他出版的书籍被译成11种文字。

    他是如何利用人缘资源来为争取成功服务的呢?

    1.赚更多钱的技巧就是去接触更多的人,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缘资源。

    虽然,只有少数的销售员会否认前面的说法,而多数销售员则不会如此做,他们知道他们必须每天去会见一堆新人才能成功;可是,他也害怕被人拒绝。但我,请你树立这个观念,那就是:每一次被拒绝,你实际上是赚到了钱,你被拒绝的次数越多,赚的钱也越多。

    所以,现在你就准备走出去会见一些需要你的产品或帮助的人吧!你将在走向下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2.销售就是去找人销售产品,及销售产品给你找到的人。

    电话销售次数以及陌生拜访机会的比率大约是10∶1,那就是说,打十个潜在客户的电话,可以得到一个面谈机会。不要去问别人的成功比率,不要去和别人比,你只要跟自己比就好了,你要使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旦你把你的成功比率计划设定好,那就要努力去执行。如果你得到大量的会面机会,但是没能做成几笔销售,你可能在得到有效资格认定之前就失去了机会,在找错销售对象时你无法赚到钱。

    3.开发金矿。

    被其他业务员遗漏的顾客,就是一个金矿,只要你愿意并且能够使用它,你就有享用不完的资源。

    当失败的销售人员离开一个客户时,在他们后面的是什么?是他们的客户。

    很多人之所以在销售上失败,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追踪跟进。那些失败的销售员,他们所放弃的客户刚好能成为你的客户群。“只要你开始致力于别的销售员遗留在公司的档案,你的收入就起飞了。你应打电话给这些被遗忘的客户,与他重新建立联系。”

    4.交换市场。

    你应该借助一些你最好的客户来建立自己的交易市场,除了一些努力之外,它花不了你什么成本。选择一些能干的销售员和你作交换吧。交换包括两个内容:

    (1)交换客户名单

    (2)相互介绍顾客。你要先打第一个电话,告诉销售经现你想做什么,问他你应该在他公司找谁作你的交换对手,那位销售经理就会安排某个人作为你的交换对手。

    5.保持联络。

    与顾客保持长期联络有三种方法:

    (1)寄东西给他们。

    (2)打电话给他们。

    (3)去看望他们。

    大部分顶尖销售冠军至少十天寄出一次邮件。很多汽车生意的顶尖销售员每年寄给他的客户新的公司产品介绍小册子四到八次。几乎每个大公司都会定期印制小册子让他们的销售员去寄发给他们的客户。

    所有的这些邮寄活动,都能以小小的努力获得大量回馈。但是,它不能取代电访或亲自拜访的联系方式。你要用邮寄与客户保持接触,以及维持你在他们心中的新鲜度。要利用电访和亲自拜访得到最有效的回馈,你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欲望,碰到他们的痒处。

    红顶商人胡雪岩

    要成大事,先要会做人;而会做人,即是善于在交往中积累人缘资源。若能做到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得方圆之道,人缘大树枝繁叶茂,那成大事一定不在话下了。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人,从而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立稳了脚跟,在商界红极一时。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可归结在为人处世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懂得如何积累人缘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铺路。

    圆而通神+诚信=财源广进

    首先,收得民心在,想不赚都难。

    胡雪岩认为,如果钱只集存在富人手中,市面就活不起不;况且,过富必遭人妒。贫穷的人越贫穷,富人越危险,饥民四起的情况下,富人是没有安宁日子过的。

    商人并不天然有义务关心社会问题,如果他们这么做了,精神层面上,表明了他们有“富好行其德”的良好品质;从实利层面上,表明了依靠商人如滴水般渗漏财富而支撑的社会是一个最有利于商人的健康稳固的社会。这就需要商人行善举,以感化社会。

    胡雪岩当初创办庆余堂,并没有打算赚钱,后来因为药材地道、成药灵验而生意兴隆大为赚钱。但其盈余除了转为资本,扩大规模以外,平时对贫民施药施衣,历次水旱灾荒、时疫流行,捐出大批成药,亦全从其中开支,胡雪岩从来没有用过庆余堂的一文钱。

    庆余堂的伙计们都有一致的看法:胡雪岩种下了善因,必会结得善果,他一时垮下去了,但早晚会再爬起来。所以,当经营遇到困难时,所有店员们都一如既往,正常去店里上班,维持店子的正常运行。这是胡雪岩性格“圆”的一个方面,对民行大“善”,而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

    精明的商人致富后,多“富好行其德”:一是富后周济贫民。陶朱公弃政从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西汉商人卜式曾捐款二十万,赈济流民。胡雪岩也不例外,他历年在帮朝廷平靖天下和帮社会赈济灾荒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胡雪岩正是靠这种利人济世的天性,加上他超凡的悟性,从而在官商两道如鱼得水。

    其次,圆才会通。

    水往低处流,人却是往高处走的。人本来就和自然万物都有所不同,当然不能水取下泄之势,人也随其自然,不求向上和前进。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不通之处,总要想办法让它通畅才是。

    不管是对抢了军火生意的龚氏父子,还是对刁钻霸道的苏州永兴盛钱庄,乃至已经实际损害了自己利益的代办朱福年,胡雪岩对他们的回击都很干脆。但有一条原则总是恪守不渝,那就是:总要给对方留个台阶,留条后路。

    圆而神是胡雪岩处世方式的最好概括。

    所谓的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做足了通、活、融、满,一个喜气洋洋的大善人型富商大贾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了。

    大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体察人心的喜怒哀乐,随顺人们的爱憎善恶。做到了这两点,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

    胡雪岩圆而神的处世哲学,深得中国传统儒家为人处世哲学之个中三昧,因而,他能在复杂的社会及商务活动中左右逢源。因此,胡雪岩的飞黄腾达便不难理解了。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第三点:胡雪岩有审时度势的独到眼光,从而深悟世道的权变之理,善于在乱世之中“变”。

    这里倒不是说胡雪岩有异于常人的眼光,事先就有了一个特殊的筹划。和当时所有的中国人一样,胡雪岩对各种纷乱局势的认识也是逐步渐进的。当他刚接触洋人时,他心目中的洋人同样非常神秘、新奇。但是随着交往的增多,他逐渐领悟到洋人来华也不过利之所趋,所以只可使用之,不可放纵之。到后来他与洋人的关系发展为互惠互利,其间的变化也是渐进的。

    但胡雪岩的确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对整个时事有先人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先于别人筹划出应对措施。占了这一先机,胡雪岩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

    胡雪岩因为占了先机,故能够先人一着,从容应对。一旦和纷乱时事中茫然无措的人们相比照,胡雪岩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

    对形势作出了独到分析和判断后胡雪岩决定依靠官府。从王有龄开始,运漕粮、办团练、收厘金、购军火,到与薛焕、何桂清筹划中外联合剿杀太平军,最后,还说动左宗棠,设置上海转运局,帮助他西北平叛成功。由于帮助官府有功,才使胡雪岩的生意从南方做到北方,从钱庄做到药品,从杭州做到外国。官府承认了胡雪岩的选择和功绩,也为胡雪岩提供了他顺利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自由选择权。假如没有官府的层层放任和保护,在这样一个封建帝国,胡雪岩必然处处受滞阻,他的商业投入也必然过多。而且由于投入过多和损耗太大,他的商业也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一个规模。

    对于清廷旧制,胡雪岩还有另外一层看法:更多的人昂是畏惧官府,没有想到驾驭官府;但官府却能帮我办事。胡雪岩起初倒也不会有驾驭官府之想。但是,在他所帮助的王有龄升官之后,喜他逐渐发现自己借王磊有龄获得的便利甚多。首先是资金周转便利,因为有了官府之流转金作。依托;其次,官府的很多事自己可以以商业活动之名完成,既避免了官僚办事的低效,自己也赚取了利润;第三是自己借了官府之名,能做到许多以商人身份很难涉足的事。

    所以,胡雪岩对于利用旧制有了信心。开始他并不愿捐官,认为生意人和做官的人在一起别扭。后来想法变了,既然官府与生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不妨捐官,涉人官场。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这一想法使胡雪岩大大改变,由“圆柔”转到“方刚”。

    胡雪岩在人们心目中,其最大特点就是“官商”,也就是人们说的“红顶商人”。这“红顶”很具象征意义,因为它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意味着胡雪岩受到了皇帝的恩宠。事实上,它意味着皇帝肯定了胡雪岩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合法性。既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保护的人自然也不应受到掣肘;从另一个角度看,皇帝的至高无上也保证了被保护人的信誉。所以,王公大臣才能很放心地把大把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

    就这样,胡雪岩一面获得了信用,另一方面也清扫了在封建时代无所不在的对商人活动的干预,所以他才能如同一个真正的商人那样从事商业活动。

    照胡雪岩的看法,说话算数就是商人对客户讲信用,官府对朝廷讲良心。商人只管自己说话是否算数,是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客户——来讲的,官府只管自己说话算数是自己做事是否对得起朝廷讲的。两者对象不同,原则不同,假如各行其事,各司其职,整个社会便井然有序。否则,就只会增加社会混乱,于事无补了。所以,他依附官府,维持社会大秩序,最终开拓出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经营环境。

    说到洋人和洋务,胡雪岩因为身处沿海,最先看到洋人的坚船利炮,最先与洋人打交道。当然,这么做也有利益的考虑,而且自始至终,胡雪岩商业利润中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购买军火、购买外国机器、筹借洋款的活动中。

    与洋人打交道,他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洋人的政府与清朝政府不一样。就清朝政府来说,商人稍有赢利,他就想来分沾你的好处,恨不得一口把你吞下去;一旦好处得不到,他便处处给你使绊,让你不得安全,直到让你破产。

    而洋人的政府,则帮助洋人做生意。你没钱他放款给你,你越洋做生意他派了军舰保护你。一旦中国人欠了钱,他就把枪炮对准中国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商人无理,他还处处袒护。

    至于洋人自身,在胡雪岩看来,也有他们的优点。他们的优点就是讲道理,讲信用。你认认真真去和他做生意,他也就认认真真和你谈,不会想到生意之外的歪点子。中国的商人就不同,他在商业上竞争不过你,逮着机会,他就会在其他方面坑你。比如利用地方流氓势力,比如利用官府。所以胡雪岩觉得,很多时候,和中国自己的商人打交道很吃力,和洋人打交道,就很省劲儿。洋人的整个体制,已经大大减少了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成本。中国的商人,办成同样的一件事,付出的心血则要多得多。这样看来,胡雪岩的成功就更显得来之不易。

    胡雪岩这些过人的素质,使他成为一个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哲商,并在经商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升华自己的经营理念,他的智慧和商业活动也就不断通向更高的境界。而这一切正是他对人性有深刻认识、善于积累人缘资源的结果。如果没有那圆而通的处世本领,他就不会有四通八达的人缘资源。

    利用朋友的关系网

    求人办事需要社会关系,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总是有限的。很多人都觉得,当需要办点什么事时,可是没有相关方面的熟人,急得团团转。这时候,可以向朋友们打听,询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可以解决难题。这种做法就是“借”朋友的社会关系。

    每当这个时候,好朋友总会慷慨解囊,介绍自己的社会关系来帮忙。可见,朋友之间“借”用对方的社会关系,已成为朋友的“功能”之一。每一天都试着去结识新朋友,与更多的陌生人接触,不要在乎他们是什么民族、从事何种职业、属于什么人种,或是信仰哪种宗教。

    同那些你不认识的人交谈。朋友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利用机会多与他们交往。

    随着你交往接触的人增多,你将会变得益发富有情趣魅力和吸引力。你也能从中学会更多新的东西。而反过来,极富情趣的人格魅力能帮助你更加灵活自如、游刃有余的处理人际关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要做一个见识广博、阅历丰富的人,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要尽可能扩大你的知识面,博采众长。阅读你垂手可得的一切读物,比如书籍、报刊以及因特网上的大量信息。对事物要充满好奇心,多问多思考,你才能获得更多的答案。

    交朋友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更多的情况是,朋友向朋友介绍自己另外的朋友,使他们也成为朋友。一些彼此天南海北的人,在初次交往后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嗨!这世界简直太小了,绕了向个弯儿,大家就成熟人了。”其中奥妙就在于此。

    对于平时不熟悉的人,要与他一见如故,不是件容易的事。初次见面,最多握个手,说几句客套话,再想深聊,又没有多少话题。然而,假使相互扯上朋友关系,自然使对方精神兴奋。这样,就借助朋友的关系扩大了自己的社交范围。

    不是特殊的关系,一般人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大家都很忙的时候。所以,想认识谁,就要主动找熟人介绍。

    比如,当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你主动走上前去同朋友打声招呼,说几句话,一般他会主动介绍一下正在与他说话的人。

    如果没有介绍,你可问一句:“这位是……”他告诉你后,你趁机跟对方说点什么,但不要谈太长时间,以免耽误朋友的事情,对方也会认为你不礼貌。简单地说两句之后,起身告辞,或再加上一句:“回头我们再谈,你俩先谈吧。”

    或者当朋友与别人交谈完毕后,你找到他问一问:“刚才与你谈话的人在哪儿工作?”

    如果觉得有必要结识,或可以与他谈一些有关事情,就请朋友为你介绍一下:“我想认识那位朋友,帮我介绍一下好吗?”一般情况下,朋友都愿意帮你介绍,因为这样显得自己很能干,交际面广,朋友多。

    如果去的场合是某单位或某人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主动请东道主介绍几位朋友。如果人不太多,可以让东道主把你介绍给大家,然后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位谈话。其他人因为你与东道主关系密切,也会很高兴认识你。即使你与东道主关系一般,他只要把你请来了,就会满足你的要求,但你必须主动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朋友的朋友交往时,你可以与对方直接联系,再把彼此交往的情况告诉彼此共同的朋友。但是,不要超越了介绍的朋友,有些人就是因为忽视了原先的介绍者而遭到批评。如果处理得不好,你可能同时失去两个朋友。

    另外,在你受朋友之托代为照顾他的朋友时,一定要忠人之事。因为这不但代表了对托付的朋友所尽的一份心力,也是你拓展自己人际关系的大好时机。

    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与不相识的人接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大大增加。怎样与朋友的朋友相处,打进他们的交际圈,这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之一。

    利用同窗关系

    同窗关系愈久弥坚,助益良多,所以,求人办事,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资源白白浪费掉。

    同窗之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犹胜于手足之情;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一定意义上又有别于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实属有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此缘应倍加珍惜。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如果你有困难需要人帮忙,不妨努力地去开发和使用同学关系。

    作为同学,一般都有数年的交情。同甘共苦的日子,必然会冲淡地位或身份的隔阂,即使只有一面之交,只要知道彼此是同学,心里会马上涌起一股亲切之情,这就是同学关系的魅力。

    一般朋友从相遇到交往,再到培养和建立关系,经常需要长久的酝酿期。倘若这种交往形态是发生在同学之间,其酝酿期必将缩短不少。

    同学关系非常纯洁,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人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沦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坦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能够深人了解。因此,在同学中最容易找到合适的朋友。这就如同酿酒,时间久了必有醇厚之香。

    有人认为,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无论从实用主义还是情感价值角度看,同学的友谊都值得保持和维系。

    三国时的蜀主刘备在读私塾时,由于讲义气,能主持正义,瓣噬宽厚待人,他与同学的关系处得相当融洽。

    在刘备的同学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完私塾后,为尽孝道,回家供奉自己的老母亲,靠打柴卖字画为生。

    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家中做客,共同探讨天下大势,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在东汉末年的大混战中,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激烈的交战中,刘备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幸免于难的他四处流亡,最后投奔石全,隐藏在他的家里,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危急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和同学联络感情,只有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同学之间为经常保持联系,一般都成立同学会。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在一起,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那么,怎样才可以与同学保持经常联系呢?

    为保持良好的同窗友谊,有空就给远在异地的同学打打电话,通通信,上网发发邮件聊聊天,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

    碰上同学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写封信或托人带些礼物。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是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一些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去掉这些顾虑。

    而当听到同学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之事时,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任务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同学有困难时一定要鼎力相助,这样才能显出你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同学亦是如此,关键时刻拉同学一把,同学会铭记在心的。

    善于利用同事关系

    同事之间,关系微妙,个性相差很大;同事之间,只有以诚相交,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帮你忙。

    同事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升迁进职,为了得到上司的赏识,与同事争风吃醋抢功劳,看到别人出成绩就嫉妒眼红,私下诽滂、诬陷同事,搬弄是非,目的无非是想使自己往上爬。

    与同事相处,要有宽广的胸襟,包容功过,褒贬随人,赞不欢喜,骂不气恼,我行我素,来日方长,就与同事打成一片。这样有事相求,同事才会帮你。

    同事之间相处,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懂得为同事创造机会,创造利益。这样,到了求人的关键时刻,同事就会“饮水思源”,愿意尽其所能帮助你。

    请求同事办事,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帮忙获得应承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对方正忙于某项事情时,你提出请求一般很难得到明确的答复。因此要根据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利用情义打动同事,这是求其成事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

    求同事办事,必须先让同事了解你。你可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说清楚,要说明为什么自己不办或办不了而去找他办。总之,由于同事对你有相应的了解,知根知底,所以帮助你就会水到渠成。

    另外,托同事办事,一般还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要托同事办一些目的不明确、比较笼统的事,应该托同事办一些难度不大、目标明确、效果显著的事,这样也有利于你向他致谢。

    请求同事办事,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虽然请求时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居高临下,态度傲慢,非得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如“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您了。”

    当有客观原因,你的同事不能答应你的请求时,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恶语相加,你还得礼貌地表示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再找找别人。”

    这样,在你以后遇到困难时,同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体谅对方,甚至对同事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同事提出请求的通路。

    托同事办事时要掌握好事情的轻重,不适合同事办的事最好不要求他去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要托同事办,如果你请他办这种事,同事会认为你在摆架子支使他,这会影响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同事也要托别人办的事尽量不要托同事办,同事托人会欠下人情,你托同事又欠下人情,这样费的周折过多,还不如自己另觅途径。

    利用同乡关系

    “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好。”一个人纵使走遍天涯海角,对乡音乡情、乡风乡俗也不会忘记。任何时候,他都会说自己的故乡如何美丽,民风人情多么淳朴,土产风味何等奇妙,这些都是离乡者一生中永远难忘的记忆。

    拨动记忆中那根思念之弦的就是那份绵绵的乡情。乡情是一种难得的人际关系,对于远离故乡的人,这种关系更容易成为加强交流、互相帮助的资源。

    一个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时间一久,他就会感到家乡的亲切,家乡的美好。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家乡有割不断、丢不掉的感情寄托,那是支持着游子出外闯世界的精神依靠。因此,在游子的记忆深处,有一块属于家乡的领地,而一旦触及到了这块领地,那一股思乡潮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泄出来,如闪电一般,充满游子的大脑,触及其记忆的神经。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谋生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

    在世界各地,都有规模不等的同乡会组织,这并不是思想狭隘的表现,同乡会确实给大多数同乡解决了不少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

    乡情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在乡音上。在私下的场合见老乡时,操着一口乡音,会勾起老乡对家乡的回忆,这样,对方极易答应你托办的事。

    用家乡话作为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付中国的乡土观念是同乡可信,由此而来,同乡人的情份格外重要。如有一人道“得道”同乡也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沾光。但如果乡土观念过重,同乡关系也有过火的时候。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韩德勤是江苏洋河人,他当江苏省主席时,那里的百姓则说:“会说洋河话,就把洋刀挂。”

    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里到处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工作时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乡党政治”自然有其种种害处,借乡情观念拉帮结派的行为值得批判。但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际关系态度,那么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

    最起码,乡情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用的。

    托同乡办事,利用土特产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土特产也许并不很贵,但那是故乡的特产,外地买不到。这样,土特产中便饱含了浓浓的乡情乡意,在这种感情支配下,老乡会答应你托他办的事。

    战国时期,卫子期在一个小国蔡国当上大夫,身受国君器重。但蔡国在当时地小人少,经常受其他大国欺负,为此,卫子期深感不安,与国君商量要找个大国作为庇护,最后,他们挑中了毗邻的楚国。

    可是怎样才能将这种意思传达给楚王并获得庇护呢?怎样做才能做得既顾及国家体面,又达到目的呢?

    这困扰了卫子期很长一段时间,他为此日思夜想。终于,他找到了一条路:那就是找楚王身边的侍从公羊独。公羊独是蔡国山齐郡人,与卫子期刚好是同乡。

    于是,卫子期在通过其他人与公羊独接过头后,就化装成一个商贾,前往楚国都城郢。

    到了公羊独的府第,卫子期托仆人将一盒东西送呈公羊独,不一会儿,只见公羊独亲自带领家人,前来迎接卫子期。

    是何物竟使得公羊独如此看重呢?原来,卫子期知道公羊独家产庞大,富可敌国,如送黄金白银他定然不会稀罕,于是他出奇制胜,特叫人准备蔡国山齐郡的特产咸鱼干20马车,一路浩浩荡荡开往楚国。

    公羊独在楚国什么都有,什么也不缺,但他有一个癖好,就是爱吃自己家乡生产的咸鱼干,可一直苦于吃不到正宗的咸鱼干,这次,卫子期以如此大“礼”相赠,他焉能不喜,焉能不帮助家乡人呢?

    邻里和睦办事顺

    远亲不如近邻。建立一种和睦加朋友式的邻里关系,会使自己在家在外,办起事来既顺手又方便。

    邻里和睦,相安互助;邻里交恶,屡起风波。只有邻里关系和睦,才能在日常的相处中互相帮助;如果邻里之间矛盾重重,那么,当你有事向邻居求助时,很难想象他会帮你。

    邻里关系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关系。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照顾和帮助,能解决燃眉之急,婚丧嫁娶,大事小事,离不开邻居。哪怕你的邻居能力很有限,有些日常琐事可能还是要求助于他们。

    如果和邻居处不好关系,或者有事时不知道去找邻居帮忙,在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大的纰漏,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实不可取。

    那么,怎样利用邻里关系呢?

    邻居尽在咫尺,可以找邻居帮忙解决家务事。

    有一个好邻居,可以帮自己解决麻烦的家务事。好邻居会为和谐的邻里关系而努力,当别人家有了不愉快的事时,会全力帮助解决,尤其是一些吵吵闹闹的家务事,邻居处于咫尺之遥,很容易上门做协调工作,帮助家庭恢复往日的欢乐气氛。

    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也可以暗示邻居帮忙。

    任何人办事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资金周转不灵,联系客户不够,或是自己缺乏信心,缺少经验等等,如果及时求助于邻居,会发现邻居能给予自己许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建议。

    在遭遇困难时要让邻居知道,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告诉邻居,你还可以在与邻居的闲聊之中告诉他,现在自己正处于困境之中,面对的这个困难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需要有人帮助。如果邻居是个热心肠的人,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如果邻居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会考虑自己有没有必要帮你忙。

    有一个人和商人为邻,他特别想自己干一番事业,就从银行贷款投资做生意,可他因涉世太浅,没多久就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

    这时,他想起了平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那个商人,他找了个合适的时间来到邻居家里,告诉他自己的难处。

    商人听后,笑着说:“你很年轻,有许多事还没有看透。不过,我会给你谈谈这些年来我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也许对你有用。”

    商人一番经验之谈,青年人还真明白了商界的险恶,也似乎从中悟出了一些经商门道。最后他告诉商人,自己现在资金周转不灵。商人说:“我可以帮你渡过这个难关,但这些钱必须用你赚的钱来还我。”年轻人听后,深表感谢。

    年轻人在自己身处困境,而邻居有能力帮自己渡过难关的情况下,请求邻居帮助,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

    邻里之间本应该互助,但必须努力去争取,才能够得到帮助。否则,坐在家中等着别人送来帮助,这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精心编织人缘网络

    30岁以前靠能力,30岁以后靠人缘。

    为什么说30岁以后靠人缘呢?就是等你和你的人缘网一起成长,大家的能量都在往上涨。所以,开始建立人缘时,你的为人必定要热心,你的贡献越大,价值越大,反过来,别人愿意替你付出的也越大。

    帮不上大忙帮小忙

    首先要做到乐意和别人分享——分享知识,你的专业彝识有时能帮上很多人忙;分享资源,包括物质和朋友关系方面的;分享爱心,实在帮不上忙,表示真诚的关心,别人也会铭让在心。

    和“大朋友”打交道

    拿我自己来说,我做网络,就很愿意和1980年以后的“小朋友”多聊天,不然跟不上形势。而前不久,我去美国参加业内会议,很多世界著名公司的来宾,都比我资深许多,但是我发言,他们都很注意昕,会下主动交流也不少——他们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事业,所以,必然会关注我。交到这样的“大朋友”,你说其中又有多少实在的利益呢?

    内向人士,请多用网络

    现在的社会,内向的人确实比较吃亏。这样的人,建议他多使用网络积累人缘。在uuzone上,网友建立了许多“小圈子”,有人讨论IT技术,有人搞摄影登山。你在网下不敢和人多说话,在网上总没有障碍了吧?

    “小人缘”和“大人缘”一起来

    很多年轻人抱怨自己认识的人太少,我的建议是:不要选择,所有的人缘一概积存维护起来。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工作途径,把工作中认识的人变成你的人缘。

    “小人缘”不花力气花心思

    什么叫“小人缘”呢?举个例子,有一次我想添点文具,就去拜访一位做行政的朋友。她拉开抽屉,拿出一大本名片,分门别类告诉我:如果急用,可以找供货商老张,他送货上门;如果希望价钱最低,你就自己跑去七浦路某某摊拉找小陈;总之不要去超市,比较下来那里价钱最贵。所以,小至送水、送复印纸的供货商,你都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资源,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小人缘”,多半不必费心维护,只需花心思建立清晰的数据库便可。

    “大人缘”先从聊天开始

    早年我在某政府部门实习,当时大学生就业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我根本不知道哪里有工作等我。于是去向办公室里一位“老江湖”求助。“老江湖”拉开抽屉,拿出两叠用牛皮筋扎着的名片,翻了几分钟,找出一张。电话打过去,照例是跟对方闲聊,等到末尾,才顺带说了一句我的事。

    这位“老江湖”上班不大动笔,没事就翻着这两叠名片煲电话粥。对比他资历高的,就汇报汇报工作和生活;平辈的,则东拉西扯聊聊天。他的人缘,就靠千百次聊天维系。一有需要,动用起来毫无愧色。

    你别看,这一招,很多人喜欢。不然,为什么现在MSN那么流行呢?

    维护人缘也要看菜下饭

    当然,也有人也不喜欢这样的“无事聊天”。你跟他东拉西扯,就算不忙,他也会频频看表:“有事讲一声,我总会帮你,这么哕唆干嘛?”所以,“维护”人缘也要视各人喜好而定。

    万难着手,就从客户下手

    实在少有机会发展人缘,不妨从客户入手。

    跟老板出去见客户,拿到四五张名片,等于废纸———很难跳过老板与客户进行事后交流。但如果项目谈成,老板通常不会自己跟进,这时,就是与客户建立关系的最佳时机。

    项目结束后,当然不适合再与客户交往,但你可以以推荐人的身份出现:“朋友有个项目,我觉得你们比较合适,是不是找个时间聊聊?”既帮朋友拓宽了选择面,又替客户搭上了线,不就是为人缘加了一剂润滑油吗?

    善于利用人缘关系

    人缘关系通称为“人缘”,在当今社会里,利用“人缘”这种渠道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采用人缘关系时要特别小心,且要很有技巧,否则你会让人家不舒服,会对你敬而远之,甚至长久建立起来的友谊也因此而被破坏掉了。

    1.利用人缘关系要按部就班。

    (1)列出你认识的人的全部名单,先不管其中哪些人是否真的帮助过你。

    ·朋友

    ·点头之交

    ·同事

    ·以前的同事

    ·邻居

    ·客户、以前的客户、代理商、供应商

    ·亲戚

    先产要作仟何筛诜,也不要以那些人的“利用价值”高低排出先后顺序。按其“利用价值”高低来排队认识的人,是求职都常犯的最大错误。只是列表,并不表示你必然要和全部的人联络,但是,如果你在第一步骤没能把全部的名单列出来,你便可能因过早下决定而丧失了大好大选。

    (2)你不必把某些人从名单中剔除,只要依先后顺序排列出来即可。依你所知,把那些目前正在工作的人挑出来另外列一个表,这么做是因为这些人通常比那些不工作的人有更多、更广的人缘关系。于是,你现在有两份名单了。

    (3)一开始你可能会从第一份名单下手。先自问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人全知道我现在需要什么帮助吗?”如果他们还不知道,你要想办法通知他们。通知的方法可能有无数种,你一定要设法和大家联络上才行。

    如果是你经常接洽的客户、代理商、供应商,要通知这些人并非难事。因为至少让他们知道你将不能再为他们服务也是应有的礼貌,大部分情况下只要这样通知就够了。如果你在这时候向他们求助,效果反而不好。你的目的只是把消息散布出去先有个基础,后续动作等等再说。这时你只是替未来先铺路而已,这么小心翼翼似乎显得有些婉转、间接,但为了一方面保护你和朋友间的情谊,一方面帮助你获得良好的结果,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4)你必须告诉大家应该替你注意些什么,亦即让他们知道你曾做过什么事,以及你打算做什么事,等等。试着做以下的练习,想出一些你熟识并和你工作不同的人,自问一下你对他们做的事有多少认识?如果你的清单上这些都答不出来,而只是知道他们在什么公司上班,以及工作的头衔,那么,有一天当你突然需要找工作时,他们帮不上你什么忙的。

    为了要让他们帮助你,你必须马上给他们有关你自己的资料,而最好的办法奠过于给他们一份你的履历表。对方可能尽力协助你,并觉得受你之托是很有面子的事。尤其是如果你请他们批评你的履历表,并说你欢迎他们提供建议加以改善时,他们会更有受尊重的快感。

    (5)你还要授权对方,把履历表传给他们认识的人。如果你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他们这么做,他们通常不会外传给其他人看,倒不是因为他们讨厌替你传阅履历表,而是他们会把你的履历表当做非常隐私的文件。所以万一你这一步骤的“人际网路”没有做好,履历表将只停留在第一个收到信的人手上而已。但是就“人际网络”这个词的含义来说,不仅只包括所有“你认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还要包括别人认识的人。所以要达到高效率,你的履历表势必要在网路上广为传阅,但先决要素是你要赋予网路发动的冲力才行。

    2.认真处理各方推荐的工作。

    不论你本领多高,对工作市场作过多么仔细的调查,你终究不可能注意到每一种新兴的行业。如对你最合适的工作会刊登在当日的求才广告上,但不见得正好是登在你读的那份报纸上。你认识的人中或许就有人会看到那则广告;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你正需要这方面的帮助,当然他们也就不会通知你那个消息了。

    你认识的人介绍的工作,未必都适合你,你要小心处理这种不合适的状况。如果你的反应是不满意,并直接说:“不,那份工作不适合我”。替你介绍的人会有被拒绝的感觉,下次即使有真正合适的工作,也不敢贸然推荐给你了。

    在人际网络逐渐发生功效时,你几乎一定会被引见给某些原来不认识的人。对这类不是很正式的晤谈,你要显得开明、通达人情,也许一开始的气氛有点紧张,但见了你以后,对方可能把你当朋友一样而乐意为你效劳。见面时你的目的不外乎是搜集资料,所以,事先要想清楚你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资料?此外,你也要体谅别人能帮你到一定的程度而已,人家或许需要你这方面的人才,但也可能需要的是其他人而不是非你莫属。你可以再请他们把你的履历表传递出去,否则,他们不会主动拿给别人看的。

    在进行人际网络的工作时,你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是在向他们讨工作或是你要他们替你找工作。一下子就向他们讨工作显然超乎了人家的能力范围。因此,你应该向大家讨教,询问事业方向、当地就业机会、就业市场中某些特定区域的情形、有关某些公司的概况以及你的履历表如何撰写,等等。

    3.晤谈后复函致谢。

    每次晤谈后你一定要再寄一封信感谢人家,即使晤谈本身毫无结果也应如此。求职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忽略再寄信保持联系的重要性。如果你不继续保持联系,你认识的人将马上把你的事情忘掉,他们没再听到进一步消息,自然会以为你已经找到目标,不需要再找工作了,所以你必须趁热打铁,不能让炉灶冷了。

    正因为如此,你要看到致谢函的重要性。长久以来的证明是成功的求职者往往做些别人想不到、很少去做的事,就是那些别人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事情。而这些事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是很重要的,只是表示求职者具备一定的常识和一般礼仪而已,但在这些细节上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去实践它。

    有人缘才能成大事

    刚踏人社会,根基都不牢固,应该寻找有助于自己成大事的人。就犹如某些大龄青年寻找结婚对象:“普遍撒网,重点捉鱼。”

    这道理在商场上也很适用。

    商界金言日:“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缘是你成大事的“靠山”,没有好人缘,你成大事的计划就如缺水之鱼,终将以死亡而告终。

    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间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眼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结实、坚固的网就是你的人际关系。不用说,以此作资本,不管在买卖上或金融上或从政上都将为你开拓一条康庄大道。

    因此,要做好生意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靠自己创造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太客气、太害羞、太内向,将失去许多和人接触的机会。

    有了一点人缘后,仍要努力加以扩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着实地向前发展。

    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干部有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中级以下职员的人际关系,公司的业务就可以推展。至于劳动者,更可以说完全不需要他们的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这些中级以下的员工,一旦自主立业就变成商店或业务所的代表者、经营者,如果不赶紧改掉那种无所谓的、吊儿郎当的习性,建立、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在事业进展的路途上将会到处碰壁。

    公司职员在公司上班就像是母亲怀中的婴儿,处处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等到长大成人要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依赖父母。父母倘若有一些人际关系让你运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就得重新创造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所以,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大事的关键。要想事业一帆风顺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形象。

    有信用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客户信赖你。

    不轻言不求人

    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以自豪地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这句话挂在嘴边,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自然不会想到陷于困苦中的滋味,便轻易妄言自己不求人。殊不知,人生变幻莫测,又怎知前路有没有重重阻碍呢?

    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无论性格怎样,给予别人一种小惠却是人人都乐意的的。当你对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时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他的。他会感觉你将他拒于千里之外,产生疏远感,甚至还会产生你是鄙视他的能力的感觉。

    敏感的人会从“我不喜欢求人”这句话中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我也不喜欢别人求我”。因为一个以不求人为荣的人是一定会看不起向别人求取恩惠的人的。

    交际学家甘顿教人:“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认为这是讨人好感的最好方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如果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一点恩惠,那么在心底会生出一种想法: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造福于别人。这种想法会给一个人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同时得到恩惠的一方也会因为感激而记着这个施惠者,并尊重他。这就是为什么要善意地向人求取一些小惠的原因,它也是交际一法。

    人生一世谁敢担保永世不求人?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不求人》的文章,主张“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生活有太多无奈,使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采访记者,希望能紧握伟人的手;假如你总需要用钱,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则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求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亢、求而不倚。

    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诚恳礼貌,即常言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礼貌待人,铁心可化,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开忌讳。每个人因个性和生活经历原因等,对某些言辞和举动有些顾忌,因此千万不要去冒犯。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里。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首先不妨对那个人的嗜好、性情、学识和经历等做一番侦察,然后从容前往,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谈时,对于对方特别宠爱的或引以为荣的人,要表示好感,并予以极大的兴趣。求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物质形式作为媒介,可以送给对方特别宠爱或引以为荣的小礼物,以拉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有一个人大学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对不上号,他不想让自己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掉,于是想求人事科长帮忙给调一下工作。在他登门拜访之前早就打通了几条暗线,了解到科长有一独生女儿,今年刚考入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小伙子灵机一动,登门拜访那天拎了一个大书包去,还正好赶上科长的女儿在家,也先不提相求之事,只是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科长女儿探讨起来,并鼓励她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言语间流露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学不为用,丢弃专业的苦恼。临走,声明这些名著全当是送与她考取大学的奖品。真是不虚此行,讨得科长女儿满心欢喜。科长大概也认为不该埋没了他的才华,应该学以致用吧,不久,他果然调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是不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被动,一旦被坚决地拒绝,心理上将很难接受。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当你会意出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到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助你呢!

    人生在世,既有风雨也有晴天,所以谁都需要别人的“搀扶”,不过,我们求人千万不要跪着,而要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亢、求而不倚,这才是圆满无憾的人生。

    善于向人缘求助

    谁都不是超人,谁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求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具体的东西,等等。

    “求”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利用口头提出请求的技巧。大凡有求于人者,总希望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既然是这样,提出请求时就得讲究一些技巧。人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求”,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表述出来,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样。可见求人还需巧开口。

    ——替对方着想

    有求于人时,还要替对方想一想,你提出的请求将会给对方造成哪些压力,要满足这些请求可能存在哪些困难。这些难处,你说出来比由他本人说出来要好得多。“我知道这件事会给您添许多麻烦,但我没有别的门路,只能拜托您了。”这样说,较易使对方乐于为你做事。

    ——充满自信

    有求于人时,要充满自信,才能说服对方。为了使我们所说的话具有说服力,求人时切不可疑惧,应该满心欢喜地对对方满期盼,并充满自信。

    ——称颂在前

    求人帮忙时,一般可先适度地称颂对方某一显著的优点。比如,称颂他乐于助人,称颂他有路子、办法多,等等。真诚地称颂,可以博得对方的好感,别人也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切勿说“你也可以”

    欲求别人时,切勿说“你也可以”。

    善于说话的人,总是避免说出“你也可以”这种带有“实在没有可用的人了,不得不靠你凑合一下”这种勉强意味的话语,因为它会令听话者心生不快。这时,若觉得此人也有急事而暂时无法请其帮助,可隔5分钟10分钟后,再把他叫过来吩咐工作,但决不可将对方当做代用品。要激起对方的荣誉心,如“我认为这件工作还是由你来办最适合!”“要是你来做,一定能够办得更好,现在你可以立刻着手去做吗?”

    在家中,母亲要求孩子做家务事时,也要避免说“姐姐不在,你来做也可以”,而应该改口说“你扫地很仔细!帮妈妈将客厅打扫一下好吗?”因为即使是小孩也非常看重父母亲的重视所带来的荣誉心及使命感。

    ——给对方以承诺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求人时,别忘了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不用担心这种承诺会成为空头支票,没关系,尽管说,因为大凡只要求人者有这种意识,被求者也就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而且,并不是任何一件求人的事都真的有回报。

    ——让对方无路可退

    就是事先设计好交谈的套路,堵住对方的退路,使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请求。

    有一次,某校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计划召开家长会。教务主任找到了书记,说:“我现在把工作向您汇报一下……其中我校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这势必会带来不良影响。”书记接着说:“是啊,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应该很好地抓一抓。”主任就趁势说:“所以,我们打算马上召开家长会,请您在会上作作指示。”书记考虑片刻,便欣然答应了。后来,据书记讲,他本来已经有约在先,只是这事他不便推辞,只得舍彼求此。

    ——真诚地“捧”对方

    所谓“捧”在这里是指恰到好处、实事求是地称赞所求的人,并不是那种漫无边际、令人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儿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就与所求之事有关的方面顺便称赞对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求人的办法。

    一位老师想请一位业余篆刻一枚印章。得知来访者的意思后,这位业余篆刻家笑道:“刻章啊,可以。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请我刻印章是不是该付点钱啊?就便宜点吧,一个字100块。”虽是玩笑话,但这位老师也听出了篆刻家对经常有人请他刻章稍有抱怨之意,于是笑着说:“您这话可只说对了一半哟。要能得到您刻的印章,理当付钱。可是,您刻的章何止一字100块呢?我要买其他东西,这家商店买不着可以换一家,可刻章除您之外别无他人可以刻出这韵味来,可谓是无价之宝,付多少报酬也不够啊。”几句话说得这位业余篆刻家心中泰然,高高兴兴地为他精心刻了一枚印章。

    ——采用商量式语气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切莫武断地发布命令,若用婉转的商量的口气,效果会更好。

    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对方的商量的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这样说,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然而,如果使用强硬的命令口吻,一定会引起争吵。

    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命令口吻,最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人们对平等的商量、诚恳的请求却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采用协商语气比起使用命令口吻来,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在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

    当你遇到某个最棘手的难题,也只有某人能解决得最好,但偏偏他又不大听你的话时,你就只有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了。

    一个人想推销自己的书,就找朋友帮忙。看准了对象,登门第一句话就说:“伙计,你的朋友不少吧?你有力量帮我销20本书吗?”然后用探询的眼光注视着他。见他犹豫着,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朋友少,又无力帮助,我就只好另找乐意帮忙的朋友了。”听了这话,那位朋友一拍胸脯就答应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只可针对那种心直口快、好胜心强的人。

    以上,我们分析了交谈中向别人提出请求时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显然,通过这些方法能达到两个目的:一能避免出现提出请求却遭拒绝的难堪场面能促使对方接受请求。这两个目的,达到了第一个,就已经成功了;两个全达到了,就是上乘的成功。

    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

    在生活中,没有人想吃亏,但为了求人办事而吃点亏却是无所谓的。表面上吃亏,实则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实际上,这种甘心吃亏的表现是在做表面文章。

    以最功利的目的而言,吃亏的目的是为了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

    唐代崇贤人窦公善于经营实业,但是财力上存在很大困难。他在京城内有一块空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重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奉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出价钱。在讨得宦官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神策军中的护军(由宦官担任)的信,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窦公借着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东市有一片洼地,地势低洼有积水,他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引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子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就把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窦公又用好土铺垫,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客商居住,每天能获利一缗。

    1947年3月,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调集23万国民党军队从南、西、北三面向陕北进攻。作为决策者的毛泽东,缜密地分析了敌人的企图,并将敌我双方的兵力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同时把保卫延安的战斗与其他解放区的斗争以及与解放全中国的关系作了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毅然作出决断,暂时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占一点地方,背上包袱,而我们则轻装上阵,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毛泽东在说服他们时指出,我们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今天放弃延安,是为着将业解放延安、南京、北平、上海,进而解放全中国,拿延安换取全中国,是合算的。在撤离延安前夕,他接见了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朗,告诉她说,再过一年,最多两年,我们的延安就会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了。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英明决策,最终得到了历史的印证。

    经商中的“先赔后赚”之计,也是靠做表面文章取得成功的方法。美国人出外旅游,有一去处可以不花一文钱,甚至还有节余,这个地方便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那里来回车费才20美元,到达后马上可以得到赌城当局馈赠的15美元现金,还有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赠。

    这是赌场老板谋利的一个妙计,吸引顾客前来,来的越多越好,因为到赌场来而不赌者寥寥无几,不管赌客运气如何,总体上是赚少赔多。因此,所谓来去不花钱,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老板从顾客身上赚来的零头。得最大好处的当然是赌场老板,但顾客的心理还能承受。这就是赌场老板的诀窍。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品尝销售”、“买一赠二”等等,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然而,商战中以此取胜的人却很多。他们看似吃亏,实则赚了大便宜。

    古人常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要讲一个适度,对于功名利禄,凡人几乎没有不梦寐以求的,但如果过分热衷,弄不好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毁灭自己。身外之物应当被人奴役,而不应奴役人,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能明白,可是世上的事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局中人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跳出三界外。因此,真正聪明之人,对待功名利禄也是“得放手处且放手”,讲究个“吃亏是福”,讲究个装糊涂,不可过分执著。

    张良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权势登峰造极之时,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权力,这在一般人看来,算是“吃亏”了吧?殊不知,天下的君王和臣子之间,都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都是说的天下清平之后,帝王就要收拾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呢?所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看似吃亏,其实是绝顶的聪明之举啊。历史上有多少不知急流勇退,抱着权力不放的臣子惨遭毒手啊。激流勇退的奥妙,岂是凡夫俗子能理解得了的啊。

    在社会往过程中,道理也是如此,既然求人就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以后求别人办的事情办妥了,损失总会弥补过来,此所谓有舍必有得。同时,从长远看,表面上吃亏,实际上是占大便宜,这也是一种丢芝麻拣西瓜的做法。

    奉献才能满足自己

    尽我们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他人得到满足后,我们才会因此而与别人有所接触。同时,别人对自己有所奉献,也就能满足自己的欲求。这就是与人交往的成功法则。

    身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斯壮先生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际关系背景,但是,他却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这些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就会万分的欢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几天,无论是多么的拮据,背地里内心多么的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你的来临,竭诚地来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送些小礼物、土产之类的让你带回家。

    无论是多么的忙碌,他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所带来的忙碌,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困扰。朋友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是一个既没有学历又没有金钱,更没有背景的人,别人都不想理他、与他往来。他是一直忍耐着寂寞的人生,而努力奋斗,度过那段日子的。而他也就是在其中学到了与人交往之道,又给了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的,有时是物质方面的,总之,别人得不到益处,是不会来主动接触你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成某些事情。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他首先就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何利用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做朋友,他会教给我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将土地廉价出售给我:也许他会将办公室借给我。人就是如此,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

    这两个人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完全不同,一个是奉献给别人某方面的利益,不然别人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另一个则是专门认识与交往可能会带给自己某方面的利益的人。

    我们与周围朋友相处要像斯壮先生一样,尽我们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

    一切要力所能及

    在现实社会中,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身份有所不同,而身份不同,其办事能力也是不相同的。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亲戚问办事,辈分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分低的容易成功一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位高权重,就是这一道理。

    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看凭自己这一堆这一块的分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这个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就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

    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还要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依据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办事思想与方法,特别是在日常办事中以职位优势取胜的官场中人,更应注意到这点。

    在官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当权者在位时,被其下属众星捧月,前簇后拥。而他一旦下台,离开了权力,人生状况便一落千丈。所谓“人走荣凉”便是地位跌落后,世态炎凉的形象写照。原来在位时一句话就能够办得圆满的事情,现在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办周全了。这就是地位变化给办事能力所带来的变化。这时你才会明白,原来能办成事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权力。

    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你的办事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清楚了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该办,应办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样你的办事水平就会明显提高。请牢记以下三点。

    1.力不从心的事不能办

    当同事或亲友托你办某事时,当上司委托你做某事时,请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1分钟,让自己的大脑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作决定。为同事或亲友办事,人们通常认为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帮他办,可能会感觉情理上说不通,有时事情尽管很难办,也不得不勉强答应;作为下级,对于上司委托给自己的事,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拒绝。这种搪塞性的应承,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后果。你可能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你。

    某教师刚分到某中学工作时,市教委从各校抽人对该市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因某教师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某教师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某教师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上级分派给你你根本无力或极难做到的事,你认为这是上级拜托你的事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上司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办事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将来误了事,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2.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办

    有时,别人提出的请求,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办到。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评估自己的办事能力,千万不要过于自信,更不可吹牛。否则,即使平时关系密切,一旦事情办砸了,也会得罪人。某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颇令一拨拨的青年学子为之倾倒,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经商潮的冲击下,他也跃跃欲试地兼任了一个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理。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教授热情而又不失礼地接待了他,一番暄过后,主编道出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后,如同面试学生而感到还算满意似地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搞就对路子了,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经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这摊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什么的,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一次次地蛮有把握地承诺,使主编大喜过望,信心也立时大增,连忙动用各种关系,好话说了千千万,才使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答应来捧场。

    就在主编等着教授许诺肯定能够拉来的赞助款一到,便要发布消息的时候,教授却忽然销声匿迹了。结果,各路菩萨都已一一拜到,杂志社却不但白白劳神费力搭钱,而且从此失信于人了。

    后来,朋友碰到老教授提起这事,他的两颊不禁泛起了红晕,他叹着气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得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公顷事业投点资吧,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变卦了!这下我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对没把握的事许愿,害人又害己。

    3.成功办事的七个原则

    如果你想在办事时获得别人的信赖,就必须遵守下列七项原则,它将使你有莫大的收益。

    (1)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你只要答应下来都能够顺利完成。好话会传千里,让上司因有你这样的部下而感到骄傲,对你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2)当上司责怪你时,你必须虚心聆听。你千万不可以露出不愉快的表情,更不可以在心中有所埋怨,而应该马上提起精神努力工作。

    (3)养成听到指示马上做笔记的习惯。你亲笔写过的,一定比你听过的话,更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无论对公司或上司,都要以诚实为根本宗旨。

    (5)不要忘记和别人齐心协力地共事。用你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协助你的上司,他就会对你产生信赖,并且不时地帮助你,这对你办事顺利与否有很大的影响。

    (6)必要时必须主动、率直地陈述意见。即使你有很好的意见,但是不表达出来,也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同。

    (7)学习能够使他人感到愉快的方法,然后和他们步调一致。不受上司信赖的人,也一定不受同事欢迎。

    以上这些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用。要举例证明并不困难,你不妨注意你的同事中那些能受上司信赖、同事欢迎的人。这些人成为重要的人物并非偶然,而是他们为了获得上司和同事的信赖,而严守一定规则所得的成果。

    求人办事要有的放矢

    一个善于办事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词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托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1.了解对方的身份地位

    无论在哪个国度、哪个年代,人们的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求其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若对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就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您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认为寇准应多读书以加深学问麴意见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折曲折,而不“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教读《霍光传》防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借它书上言,传我心中事”,张公辞令,高雅至极!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就连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当然要高。

    2.了解现实情况

    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请他出面帮助你办某件事。

    平常你的上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可是,这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问题。

    他虽不说出来,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脸上流露出苦恼的表情。对这位上司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为了不让部下知道,他表面上极力装得若无其事。然而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时,他那苦闷茫然的脸色,已使他失去了朝气。你对这种微妙的脸色和表情之变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应尽你最大的设想,找出领导苦恼的真正原因,并对他说:“科长,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之门。

    “不!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需要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就觉得科长你的脸色不好吗,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真佩服你。”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你就可以知道你和善意。上司由于悲伤,自然会呈现出较脆弱的一面。此时,我们不应再去刺激他,而应当设法让他悲伤的心情逐渐转化。在上司的苦恼尚不为人知晓时,自己就应主动想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心善意,即使是“鬼”也会受感动的。自然,这以后,上司会心甘情愿地帮你办事。

    视对方的现实情况办事,还有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该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托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的厌恶、不耐烦的。

    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对方讲话的姿态来。你有倾听别人话语的诚意,别人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出彼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先争取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爱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不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做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正式谈话应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有共同语言,才是最好的谈话。

    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就必须言词恰切,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会出现别人皱眉头自己却还不知道为什么的尴尬局面。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管自己身在何处而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办事的效果。

    了解对方才能百求百应

    在求人办事之前,一般要对对方的情况做客观的了解。只有了解对方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

    例如:知识渊博的对象,对知识性的东西抱有极大兴趣,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针对他们应充分显示你博学多才的优点,应多做抽象推理、致力于各种问题之间内在联系的探讨。文化水平低的对象,听不懂高深的理论,针对他们应多举浅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而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能用实事求是的话使他接受你的请求,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说话须直截了当。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引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五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通过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语中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日本一位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自以为是,爱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潜在的欲求常常难以满足。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露出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和性格,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出的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变化。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闷的表现。

    当然,对交谈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该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才易于成功。

    在一般情况下,“因人而异”来交谈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的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明尊重的态度。

    地域的差异。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比如,对于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直率的态度;对于南方人,则应委婉一些。

    职业的差异。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只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密切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就切忌处处表白自己,而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文化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

    兴趣爱好的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来,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从此人手,就会为下一步的游说打下良好的基础。

    贤内助是你最好的人缘

    每个人都要成家立业,每个人也会感到心力不济,难以两头兼顾。其实事业和家庭还是可以统筹安排的,只要你稍稍花点“心机”,妻子就会成为你成大事的得力帮手。

    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不可忽视“小女子”对你的经营才能的影响。有一位能够帮你的妻子,会使你的经营走向更大更快的成功。一个“讨人喜欢”的妻子,可能是你的商业之旅的有力后援者。而一位不合作的妻子,可能是你的生意的一个破坏者,她甚至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个庸碌无能的失败者。

    因此,你若想知道你的妻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合作者就须先费点“心机”了解你的妻子。这里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来评价一下你的妻子吧。记住,当你的妻子在被你评估时,你也是在评价你自己。坐下来,拿出纸和笔,尽可能坦诚与客观地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

    你的妻子在见你的老板和你的商界熟人时是否感到不自在?

    你能信赖你的妻子扮演即兴女主人,顺利地做完一件事而没有任何明显的障碍吗?

    你的妻子在你说明你得出发去搭下班飞机到外地时,会持体谅和赞成态度吗?

    你的妻子会鼓励你作出有关你的职业生涯的重大决定吗?不论决定是对是错,她都会支持吗?

    你的妻子像一块问题“共鸣板”般对你有利吗?或她总是因对你不耐烦而结束你们的讨论,然后让她自己讲话吗?

    你的妻子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提升你个人的公众形象吗?尤其是在她接触到的“重要人士”那里,她会这么做吗?

    做完了这个测验,看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你的妻子到底是你成大事的后援支持者还是阻碍破坏者。如果你的妻子是你职业生涯的后援支持者,你应当感谢上帝,你有了一个能真正帮助你的人,你的事业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向你的妻子表示感谢吧!

    如果你没有那么幸运,她不是一个后援支持者,甚至是一个阻碍破坏者,你也不必恼火,学会让你的妻子变成你职业生涯的支持者。

    别小看人的学习能力。一个本不具备某项技能的人,经过认真的学习,也是可以具备这项技能的。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会很注意培养自己的经营感觉。他会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技巧增进自己的商业才干。他不是仅仅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而是把经营感觉的培养变成了一个24小时的工作。他注意选择自己接触的人,保证自己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接触到的人都有利于自己培养领导素质和经营感觉。自然他的妻子也不会例外。

    正如前文所述,并不是每一个妻子都适合进行经营感觉培养。有的妻子是有力的职业生涯后援者,而有的妻子则是职业生涯破坏者。如果你的妻子是前者,你就要多多从她那里汲取营养,让他走进你的培养环境。如果你的妻子是后者,就设法改变她,使她变得更像前者,然后也让她进入你的培养环境。

    你的妻子如果是你的职业生涯后援者,她会扮演迷人女主人的角色,会为你牺牲、付出,但毫无怨言。喜欢接触人又天生爱社交的妻子将无可估量地增加她丈夫的冲劲。

    你的妻子如果是你的职业生涯后援者,就会让主事者主其事。经理人员不只是管理他自己的工作和他的员工,他还要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肯奉献的妻子常对丈夫的能力表示出让她得意的看法。在她看来,他所做的任何事都能做得比别人好。

    当然如果你的妻子野心太大,你就会陷入危险境地:妻子会变成后座经理。她会扩大“职业生涯成长规模”直到超出了它该被扩大的地步。你妻子所应采取的最明智、正确的策略是认真而又有智慧地对你说:“亲爱的,我不太了解这件事,我对你的能力有信心,因为你一直在做那工作。若是你认为可以因为改变而有更好表现,我永远支持你。如果你决定留下来,那也很好。但是作决定的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够格评估这些因素,决定你自己的选择。”

    你妻子若是有技巧又体谅人的“共鸣板”型女人,你要认为自己幸运。当你心情变化时,将那双有同情心的耳朵物尽其用。若较好的另一半是个天生“顾客”,就要她提供关于房子、孩子及你社交生活的劝告,但绝不要扯上你的工作。

    你的妻子可能会成为最佳的“公关人员”。为提升你的公关地位,她可以想尽各种办法。

    夫妻本是同命鸟,你在前线奋斗,你妻子没有理由不支持你。即使她阻碍了你,那也是因为帮助的方式不对。作为一个欲成大事的男人,要积极引导妻子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你,成为你职业生涯的后援者。

    与优秀的人在一起

    人生的品质决定于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所交往的人群。你要和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有:

    1.可以使你有一个见贤思齐的想法。你知道要在这个团队中与人相处得很愉快,你就得给自己加压,努力学习、成长。

    2.可以找到学习的对象。你可以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使你少走弯路。

    3.可以在你的事业上给你提供很多帮助。人生至少要找一位贵人相助。

    你有强烈的上进心、想要成功,你有非常好的成功意愿,你也有超强的行动能力;结果你也成功了。此时如果让你回想一下,在你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没有人帮助过你。你的回答可能是有,也可能是没有。但我敢肯定,你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的相助,只是你没有感觉到罢了。感激是人类最薄弱的环节,所有帮助过你的人你可能都忘了,唯独没有忘记你自己。

    你经过辛苦的努力,几年之后你成功了。你想不想成功来得更轻松一点,成功来得更快一点?如果想,就马上至少找一位贵人来相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7岁的时候,立志想当音乐家。可是,在白宫遇见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之后,他改变了志向:他决定放弃当音乐家的梦想,立志当一个政治家。从此他改变了他的人生和事业方向。肯尼迪在克林顿的人生事业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肯尼迪,也许就没有前总统克林顿,充其量会多了一个著名的音乐家。肯尼迪是克林顿的贵人。

    安东尼·罗宾是世界成功学权威,目前他的演讲费是世界上最高的,他事业成功的原因也是碰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吉米·罗恩。吉米·罗恩帮他走上了研究成功学、帮助他人成功的道路。可以想象,当年如果没有吉米·罗恩的引导、帮助,他可能仍穷困潦倒地枯坐在家中。

    贵人是你生命中的开路先锋,是你事业上的导师。找一个贵人相助,比你做任何决定都来得重要。因为,借助他们的成功经验、成功模式,能使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非常大的效益。他们也会把他们失败时所做错的事情让你知道,告诉你哪些是你不该做的事、不能犯的错误。他会让你省下非常多的时间,走对方向,少走弯路。

    那么,如何选择贵人呢?

    1.不断地抛头露面。你主动出击的次数越多,你所认识的人也越多。你认识的人越多,认识贵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2.帮生命中的贵人做事。在贵人身边做事,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3.与生命中的贵人一起合作。所谓与马赛跑,不如骑马成功。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来得比较容易。

    选择好贵人后,我们还要懂得与他们发展友情。具体做法如下:1.尊重对方,认真对待

    与尊贵者发展友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对方以合适的位置,充分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渴望受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认真对待,不可苟且。

    小许很得一位教委领导的赏识,这位领导平易近人,他与小许从未谋面,但他欣赏小许的才华,便约请小许与他聊聊。小许在领导面前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言谈举止,都严谨得宜,很有分寸,注意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领导虽然性情开朗,多次要小许随意些,但还是对小许的举动表示赞赏,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就这样,小许与那位领导逐步建立了友情。

    2.切忌攀承,不卑不亢

    尊重进有原则、发自内心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就会对尊贵者阿谀奉承。表面上这样做是尊重对方,其实它与尊重的本质是木同的。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辞,别有用心,只能让人反感、嫌恶、痛恨。本来可以建立的友情,也会因双方不能真心相待而无法发展下去。我们也不否认个别尊贵者好大喜功,乐于听奉承话、看媚态,但与这样的尊贵者没必要发展友情。

    3.态度自然,不必拘谨

    尊贵者无论地位,还是阅历、学识,都高我们一筹。面对他们我们常会肃然起敬,有时还有一种压迫感。我们作为平常人,尤其是作为未见过世面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动作走形,言语嗫嚅。其实尊贵者也是我们平等的交际对象,我们与他们也是一种正常的交往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自己,方寸不乱,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交往,不显拘谨。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并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尊贵者也才会乐意与我们发展友情。小斌是有才华、求上进的青年人,他很想与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交往,可总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斌太拘谨了,一副窝窝囊囊、畏畏缩缩的样子,让前辈大失所望,又怎会与他发展友情呢?

    4.巧托会配,不可狂妄

    从交往的过程来说,尊贵者是交际的主角,居于主要地位,而我们则是配角,处于次要地位。这是交际现实,也是交际规律,是交往者的身份和交际能力不同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积极支持尊贵者,热情配合尊贵者,鞍前马后,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听候调遣。这样做是合乎交际规律的,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价”,而且会取得尊贵者的信任。而如果不能摆正这层关系,不恰当地显示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本领,以至换尊贵者的面子、拆尊贵者的台,往往会适得其反。小灿总希望展露才华,让一位他最敬重的老人认可。老人在晚会上唱京剧,虽然唱得不算好,但还是赢得了掌声。小灿便想,此时自己亮亮嗓子必会让老人有知音之感,于是一曲京剧唱得嘹亮高亢,老人却在台下感到很不自然。小灿虽是善意,但如此“顶”老人,老人还会同他发展友情吗?

    5.主动真诚,做出姿态

    尊贵者的行为是要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一致的,他们一般不会主动与我们交往。而我们作为平常人,地位在其下,身份比他低,自要主动积极,真诚地先迈出一步,做出友好的姿态,这是尊长敬上的美德,也是交际的惯例。小文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他十分希望与作家深入发展关系,可他是个平常的人,又是小字辈,自然没有引起作家的注意。但小文视之为很平常的事,更没有赌气,他每逢节日必寄贺卡给这位作家。终于作家记住了小文,并与他有了不寻常的友情。

    6.求助求教,接受呵护

    尊贵者是力量的象征,在他面前,我们显得很弱小稚嫩,所以要接受并求得呵护。一则这是我们与尊贵者交往所寻求和迫切需要得到的东西,二则作为尊贵者,他也会从中获得施予和扶持的乐趣,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寻找呵护一要尊重尊贵者的愿望,二要适度得宜,不可仰仗、依附于尊贵者。有分寸的求助及恰当的求教会使你获得尊贵者的认可,并顺利获取他的友情。小刚对本校的一位知名教师十分敬重,主动拜他为师,经常请教一些问题,求得帮助和扶持。由于小刚尊重他的作息习惯租癖好、秉性,所以每次请教都会有收获。而在这一次次的请教中,那位教师也对小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与他有了很深的友情。

    觅得“贵人”相助

    经常参加一些培训班或研讨会,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和观念,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它可以使你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充自己的人缘资源网络。这些培训班或研讨会不同于学院式的正规教育,参加培训班或研讨会的人一般都是早已走向社会,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职业的人,而且是一群力求上进,渴望成功的人。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会学习的人比不会学习的人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以下是学习的四种层次:

    1.培训师讲一些新颖的观念和技巧

    2.把部训师讲的内容记下来,加深记忆

    3.以提问的形式与培训师互动

    4.学友之间学习互动。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更加了解,从而结下更深厚的友谊

    参加这种会议的人来自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行业。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爱好学习,渴望成长,追求事业成功这一共同特证。

    学友如果是同行,可以彼此交换工作心得,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更多有关的行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做决策、发展事业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不是同行,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你的顾客。同时,他也有可能带给你正在寻找的东西。总之这些聚会中你可以与学友培养深厚的友情。

    美国保险明星诺曼·拉文参加过许多培训班,同时他也参加一些研讨会。他参加的研讨会多半是一年聚会一次,然后由每个会员平均分摊所有交通和住宿费用。这些研讨会的出席率,除了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因素外,都高达100%。他们形成了一个默契,就是对会中所讨论的每一件事,都加以保密,所有的资讯都只跟会员分享。他们变成了一群非常亲密的好朋友,同时会经常联络,有事互相帮忙。

    他们每一位会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气质与鲜明的个性,不过,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尊重,绝对没有因为业绩有好坏而有等级之分。

    这种研讨会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很不错的组织,因为它可以激励与会者,使他们产生更伟大的梦想,怀抱更远大的目标。它能让你了解你可以做出远比现在伟大许多的事业。

    如果你是应邀去参加培训班或是研讨会,那么请你以开放的心胸和积极的态度参加。参加培训班或研讨会可能会花钱。但是训练需要花钱,不训练更需要花钱。世界上最昂贵的是时间,最便宜的是学习。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研讨会,不妨试试看,也许这会对你很有帮助。

    在别人的帮助下更易获得成功

    维克多经营食品店已经十几年了,而且生意越来越兴旺,还在美开了许多家分店,于是,他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做起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陌生人的信,原来这个人是多年前他曾经帮过的一个流浪青年。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为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事业发展得异常迅速。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十四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他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后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中。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而大多数则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杰克·伦敦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并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于是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枯竭了,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财务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借助名人之力

    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还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对于求人者来说,要善于借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人的力量,这些力量能帮你走上通往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走上通往成功的捷径。

    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

    刘邦想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可吕后想立自己的盈为太子,于是她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说:“皇上一直想宴请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皇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缘由。”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以为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盈为太子。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贤人的盛名,他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宝座。

    中国人历来看重宗族亲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后门”。“后门”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所说的“梯”。

    利用“后门”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充分发挥你的才智,有所建树,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有必要的。比如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份理想的的职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必须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荐。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的成功有所帮助,他的力量就是你登上高处的“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就对你大有用处。

    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心理和信任心理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认为可靠,觉得可信的心理,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评估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这种“透视”现象可以帮助求职者被录用,继而步步高升。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需要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相互需要心理的必然表现,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现实基础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单枪匹马闯天下的人,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有大作为的。

    借“贵人”背景

    清朝为官的,不少是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才得到官位的。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用武之地。”左宗棠的知己好友有个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眼看着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以礼相待,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立即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看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着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大摇大摆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甚感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子女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因此,我爱不释手。”

    总督心里一颤,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因而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消了。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是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惊恐不安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一次总督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左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已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上次他来找过我,我就对他说:只要真是人才,自会有人用他,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靠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诡计多端。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是天理所不容的,清政府的官场腐败也令人惊诧而痛恨。

    不过,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却很值得研究。现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给诸位读者提供四项可行的建议:

    1.找寻贵人

    所谓的贵人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而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价,这一观念有时是正确的。但是,更高阶层的管理者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难以胜任目前的职务,从而不在乎他的推荐。因此,观察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能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千里马寻伯乐,是为了一跃千里。

    2.激励贵人

    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首先应该考虑:在层级组织里,贵人帮助你往上晋升后,他能得到什么;假如他不帮助你晋升,他会受到什么损失。

    3.以退为进

    康庄大道永远是最好的途径。试想你正置身于游泳池内,想爬到高处的跳水板上,可是当你爬到半途时,前面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气,一动不动,死命地抓住栏杆,既不会掉下来,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无法超载他,这时,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拼命为你呐喊加油,但结果还是于事无补。

    同样地,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假如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据,那么就算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无济于事。

    为了爬到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离开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上,然后才能顺利地爬上顶端。同样,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有人挡路那条升迁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爬。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耐心多等一些时日,他就会获得晋升,届时将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争取得到多位贵人的提拔

    “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指贵人人数乘以个别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是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交谈中,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点,从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如果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所以,拥有多位贵人便容易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

    结交名流获得帮助

    要与一流人物交往,使自己也成为一流人物。

    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能与站在顶点的一流人物交往,并学习其观念、优点、做法,才能引导自己向上。固然有名不符实者,但毕竟名流中大多数人确实是有本事和有才能的,倘若能吸取他们经验和观点中的精华,必将对你成大事大有帮助。而与那些远不及自己的人往来,最后很容易使自己落到那些人之后。

    结交名流也可能获得更切实的帮助。如果你立志在商界成就一番大事业,首先就要想办法接近商界名流,与其交往,建立起相互信赖的良好关系。他躺一旦与你建立了良好关系,就会考虑:“替这个人找个机会造就人才吧。”如此一来,你的命运可能会产生巨变,甚至可能你会一层层地脱胎换骨,一步步走进名流社会。可能你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有名的人往往有强大的影响力,一句赞许的活就可能使你受益颇多。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趋势”心理,就是乐于结交、崇拜、依附有名望者的心理,这种心理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反映出大多数人都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平等地与名人交往。

    有一个著名的公关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成大事,人际关系不容忽视。费心安排的话,人际关系便能由点至面,进而发展成巨树。有了巨树,我们才能在树荫下休息,坐享利益。愈是在拓展事业的时候,与社会地位高的人际关系就愈重要。但是,总不能因此就拿着介绍信去拜会重要人物。就算登门造访,人家也未必有时间见你,因为执各界牛耳的人物们,通常都排有紧凑的日程表,即使见面,大概顶多也不过5分钟、10分钟的简短晤谈,无法深入。所以,制造与这些人物深入交谈的机会,非得另觅办法不可。”

    而另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却通过“十年修得同船渡”的方法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他的经验是:“在每次出差的时候,我都选择飞机的头等舱。一个封闭的空间,不会有其他杂事或电话干扰,可以好好地聊上一阵。而且搭乘头等舱的都是一流人士,只要你愿意,大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他们。我通常都会主动地问对方:‘可以跟您聊天吗?’由于在飞机上确实也没事可做,所以,对方通常都不会拒绝。因此,我在飞机上认识了不少顶尖人物。”

    结交名流时,不要畏缩,只需要你拿出勇气和智慧来,与名流交往、沟通,不断地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你就能一步步迈人名流行列,成就大事。

    成就大事的靠山

    对于一个尚很平凡的人来说,老板将是你成就大事最直接最有力的“靠山”。但老板不会主动找上门来,因此你需用点“心机”主动接近老板。下面是几种与老板交往的方法:

    1.必须掌握他的大致情况

    大公司的老板或知名老板是很难与一般老板会面的,但是,若能与他们合作或与他们交上朋友,你将会觉得很荣幸也会倍加珍与他们的关系。因为,从他们那里你会学到许多你平常学不到的东西,大开眼界。

    要与大老板交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掌握大老板的各种情况。

    大老板也是人,不是神,他有各种社会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有各种各样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别是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大老板的情况,从中你定会对他们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上认识他:他的过去、他的经历、他的长辈,也可以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他的子女那儿认识并了解他。

    从业务上了解大老板也是一条好途径:他的经营范围中主要的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些公司的经营者是谁,他多长时间会视察一次分公司、子公司等等。

    也可以从兴趣爱好上了解大老板:他喜好什么运动、什么物品、什么性格的人,他喜欢或经常参加什么聚会,他休闲、娱乐的方式有哪些等等。

    总之,要结交一个大老板又没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妨从以上几方面去了解,总会发现一些机会的。

    2.制造初次见面的合适氛围

    当你发现或者创造了与大老板见面的机会后,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制造一种特殊的会面氛围。因为,在众多的人物当中,也许你是最普通的一员,说不定连话都跟大老板说不上。

    在选择位置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与大老板尽可能近的位置,以便他能发现你,并且一有机会便可搭上关系。

    同时,要以穿着表现自己的个性。因为与人第一次交往,别人往往是从服饰上得来对你的第一印象的。着装要表现个性,使人过目难忘。

    要针对大老板关注的事情使他注意你,要尽快发现对方关心注意何事,找到适当的话题,抓住对方的注意力,促使对方产生对自己的兴趣,话语要力求简洁、有独创性,使对方受到震撼,对你留下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3.赢得大老板青睐的方法

    知当展示自己的能力是赢得大老板青睐的重要方法。大老板一般都喜才、爱才,如果你一贯都对他的意见表示赞同,不敢表明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会反感你的。因此,适当表现自己的独特才干,是会受大老板喜爱的。当你,你不能表现得太过锋芒毕露,让人一见就觉得有喧宾夺主之感。

    别出心裁送礼品是与大老板联系感情的重要方式。做这件事要针对大老板的具体情况,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委托他人。要赠送,就要送他特别喜爱的礼物。当然,不一定昂贵的礼物就是好礼品。同时,在赠送方式上也要别出心裁,包装样式、赠送仪式都要显得别具一格。有时,你不妨请他的太太代理,或许效果会特别的好。

    写信是交流思想、联系感情的好方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电脑技术的开发,人们大都是通过电话、手机、电脑等联系感情的,很少再以书信方式交流了。其实,人人都希望有一位朋友跟自己说悄悄话,而书信便是最好的说悄悄话方式。在书信里你不必有过多顾虑,敞开心扉与对方交流吧!也许,你只花几分钟,就相当于同他交流几小时呢。因为,书信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很大。当然要注意,书信的字不能太潦草,也不能用印刷品,让人觉得很不真诚。

    如果你不甘于平凡,那么就试着走近老板,让老板在你成大事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吧!

    多与成功的人交往

    “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是多数成功的创业者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与周围的人的良好关系即人缘,是否有人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能否成功。所以,创业者要注意从年轻时代起就建立人缘,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

    说到人缘,也许你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吧,学生时代的同班同学,前辈,同乡朋友,朋友介绍的朋友,等等。当然,与这些故交的关系也是一种人缘。不过,与这些人交往最好避开与生意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因为常有生意不顺利时,朋友关系遭到破坏的情形。应该把老朋友作为内心的净土,与生意划清界线,只与他们发展纯情感关系。

    立志创业的人,不应该过分地依靠旧友,而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缘。重要的是通过新的人缘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扩大视野。比起相同立场的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或者不同年龄段的人更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最好是年轻的时候与长辈交往,年长以后与年轻人交往。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新的人缘呢?要有具体的行动。一言以蔽之,积极地走出去,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躺着等,人缘是不会从对面走过来的。

    成功人士善于与人相处,因为他们深谙人际关系的奥妙。他们懂得必须尊重那些每日与自己交往的人。

    如果你不善于与人交往,那么你要获得成功不仅可能性非常渺茫,而且万分艰难。无数聪明而又极富才华的人由于不能与他人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生活得异常艰辛和苦闷。

    每个人都能学会与人交流的艺术,而且也必须学会。

    当你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方式与人交往时,你身边的人也会被你快乐的情绪所感染,而你会感觉自己更乐观,这种乐观的态度能把那些同样乐观有趣的人吸引到你身边。

    成功地与人交往的两个最重要的必备条件是富于同情心和能将心比心,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

    对他人付出同情心不会让你花费任何代价,却能使你获得积极美妙的感受。如果你满怀同情的对待他人,向他们表示你的关怀,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与人交往时,你也要学会做你自己,忠于真我。不要戴着假面具做人,伪装成别人的样子。一定要做真实诚恳的人。

    要对人亲切礼貌,展示自己的高尚风貌、善意仁爱还要对他人表示真诚的尊重。一定要抽出时间回复他人的信件,答谢别人对你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帮助。路遇相识的人时,应该主动点头问候,对他人的招呼要热情回应。在适当的时候体贴关怀他人,或向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不要吝啬给予那些值得被表扬的人以慷慨的赞美。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里,人类没有必要让自己变得自私自利。我们不能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人也不能远离我们而生存。在家中、生意场上、学校里以及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这个社会中有太多的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如同井底之蛙,他们看不到周围的世界,眼中除了自己还是自己。他们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丝毫不顾及他人。人们应该为一个更大的群体充满责任感,这个群体就是人类。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去做任何需要他们越出自我的狭小天地去帮助别人的事情。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如小吃店、银行或政府公共机构,对于帮助别人的事,他们总是希望做得越少越好。他们的眼界从不会超过自我利益的范围半点。

    不论在工作、购物还是享受他人的服务,你与人相处时的乐观积极态度应该是自然而然发自真心的。要让人们知道你非常重视他们,而你也很乐意为他们服务。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你要由衷地感谢他们,称颂他们的帮助是多么的及时、重要。

    责任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你承诺要做某事,你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那么一开始你就不要信誓旦旦地胡乱许诺,因为你对自己做出的每个承诺,都要承担责任。例如,如果你与别人约好在某时某地见面,那么你就一定要准时到达;如果你答应要为某人做什么事,那你就必须做好,无论这项任务是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的琐屑小事,你都要尽力完成。

    对他人要以宽容的心去耐心对待。个体差异是普遍的,人与人是迥然相异、各有千秋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包容他人,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有的人也许秉持截然不同的信仰或生活方式,那也不要试图去批评或挑剔他们,因为那只会显示出你的浅薄无知。

    当你为某人工作时,你要试着去营造一种互惠互利的局面。时常走出自我的狭窄圈子去帮助别人,给他们带去意想不到的惊喜吧。如果你时刻专注于如何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你不要以牺牲或损害你的生意合伙人的利益为代价赢取成功。如果你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赖,你同样会取得成功。要做一个善于体贴同情他人、以顾客为上帝的生意人,为他人提供真正卓越有价值的服务。要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让他们开心。

    你应该学会如可与人相处这项最重要的生活技巧。你的领导技巧和人格魅力直接关系着你是否能获得成功,它们比你所掌握的任何技术性的技艺对你的人生的影响要深刻广远得多。

    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能使他们感受自己的价值。人们都喜欢体会做一个重要人物的感觉。你要去慷慨地赞美他们的一切成绩,和他们一起为此庆贺,人们都喜欢被赞美奉承。

    假如你诚心想帮助别人,那你就不能对他人的行为横加指责,动辄严厉批评。指责毫无建设性作用,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对抗情绪,直至招致怨愤。你要尽量去更多地了解别人,找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苦衷,帮他们一起改变现状,多使用和善真诚的建议。试着去理解他人,而不是一味地妄加评判。

    要竭力弄清楚他人的渴望和需要,学会从他们的立场看问题。不要武断专横、顽固偏执,否则你会因此而忽略他们的意见。从多角度、多个完全不同的侧面看问题,你就会豁然开朗,惊喜地收获出乎意料的发现和收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你就能理解他们,你能因此同他们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要对别人善意地表明你想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吧。不要作茧自缚,一门心思只关心自己的需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同心协力。如果你私心太重,你将过得非常孤独。正是因为他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与人交流能带给你无数灿烂温馨的欢乐时光。如果你缺乏对他人的真诚关怀和兴趣,你可能永远也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你应关注他人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在交谈中急不可耐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总是将自己置于中心地位。学会耐心地倾听能使你获益匪浅。如果你能合上你的嘴而敞开你的心灵和头脑,你所得到的回报将是无与伦比、不可限量的。

    要使别人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让他们感觉自己被人需要并且是不可取代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菲价值。对他人的意见要表示出诚挚的尊重。你应尽量欢迎并接纳不同的观点,将它当做可以学习的经验;多花时间听他人说话。

    与人交往还要懂得使用外交手段和机智得体的辞令,尽量去发现他人的思想中你能够同意的部分。你如果直接挑战他人的观点,只会使他们对你产生戒心和抵触情绪,你这样做无疑会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相反,如果你采用一种权宜之计,谦恭地接近他人,你就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与所有人的交往中,你都应该做到以诚相待,真心实意。你应严格依据心中一整套道德律令和价值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行,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获得自己的成功。

    要花时间来认真思考并确定自己伦理道德方面的信仰,并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信仰去生活。你对他人都怀有什么样的目的呢?你是否认为高度诚实是一种无价的珍贵品质?你很憎恶并抗拒欺骗行为吗?你的价值标准是怎样的呢?

    在这里,我不会向你建议应该按照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去生活,那是你的自由和权利。但是,我想说的是,那些拥有最高道德水准和高尚人格的人通常会取得最高层次的成功和幸福。

    与有价值的人保持联系

    建立人际关系是以普遍原则为基础的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我们应该去相信、学习并且运用这一原则。如果你想象一下,什么是对你最有价值的人际关系,你会发现那些人际关系都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如果你能领悟这个道理,那么,你就有机会花一点时间去探讨取得成功的无限可能性了。

    人际关系不是被动拥有的,而是主动出击获得的。一个人要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就必须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有一个想法,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点子。第二件事就是要马上行动,行动才会有结果,知识没有动力,行动才有力量。

    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主动出击,人际关系是主动争取到的,而不是被动拥有的。

    美国有个叫尼尔森的人,她目前在12个义工团体里服务。同时,她也是卡赖公司第一银行系统及“美国西方公司”等企业的董事。

    她一长串的获奖单写满了“关怀”、“服务”、“领导力”、“社区”等褒扬的字眼。她曾经荣获过瑞典国王赠予的、相当于骑士身份的称号,也从芬兰总统手中得过类似的奖项。她是一位真正宽大为怀、肯贡献付出、不倦不悔的志愿工作者,她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她为人热心、机智。她是一个别人无法抗拒的女孩。她喜欢当义工,而且喜欢和其他义工在一起,这使得义工们天天精力充沛,她的所作所为为社区带来了许多好处。

    许多事情之间通常都有连带关系,从事义工活动使她出名,她因此而认识了许多政界名人。这就是所谓任何一份私下的努力都有双倍的回报,并将在公众场合被表扬。因为她的人际关系以及她良好的社会形象,美国明尼苏达州邀请她出面争取足球“超级杯”的主办权。她对美式足球的了解几乎是零,但是却知道一些关于促销、公关,以及如何包装方面的事务。那是需要一个网络,一个真正的大型关系网络的工作。她的关系网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从警察到政府官员,到音乐家,到画家、面包师傅、银行家,甚至冰雕建造师。

    这项工作需要以上所有人的共同参与。为了顺利争取到“超级杯”,需要让每一个基本组织各司其职,同时说服球队大老板前往明尼苏达州观看比赛,也是很重要的。

    大多数人可能会从游说“全国足球联盟”的理事长保罗开始着手,但是,尼尔森凭着她的直觉,认为那不是全国足球联盟的事。

    主要的关键人物是费城“老鹰队”当时的老板诺曼·布拉曼。他当时也是“超级杯”场地选择委员会主席。

    尼尔森马上去找他,而诺曼·布拉曼正好以前认识尼尔森,于是,布拉曼投了赞成票。尼尔森利用布拉曼是第一个支持者这个有力的证明,又成功地游说了其他27个球队老板。

    当表决的时间来临时,大局已定:明尼苏达州即将首次主办“超级杯”。这件事说明,不论你的关系网有多好,除非了解运作过程,否则,你还是无法办成任何事。

    人际关系是主动出击的结果,没有谁愿意主动来找你,除非你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有别人需要的特质。

    建立人际关系并不只是找一个能时时刻刻对你伸出援手的良师益友,而是要发展一个有助于建立“行销引擎”的关系网。成功的企业家会发展增颠值的人际关系,以确保增加新的业务,获得取之不竭的资源与利益。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鲑鱼法则”。如果你研究过鲑鱼的行为,就可以得到上述现象的最佳解释。鲑鱼为了觅食,会逆流而上,去寻找所需要的食物。然而更重要的是,因视力受限的关系,它们只会吃直接出现在眼前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应该和它们一样,只着重于那些最可能让我们获利的事物,而不耗费大量精力制造负面结果。大部分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在专业领域内声誉卓著的专家,就是和既有的客户或专业人士建立持久的关系的人。

    80/20法则永远是一个黄金法则。20%的顾客会带给你80%的业务。好好想一想“鲑鱼法则”吧,花80%的时间在你20%的顾客身上,这永远是值得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