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富人-富人的个性与心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想真正说明富人的个性魅力是很难的。因为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对魅力的一个独特标准。

    想要拥有富人的魅力,你就应该设法使自己的魅力符合这些“独特”的标准,不能全部符合,至少也要有80%以上的符合率,因为这将会成为你赢得财富的催化剂。

    财商是靠魅商提起来的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商务交往中,其魅商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交往后果。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魅商高低与他的财商成正比。因此,当代富人们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商务活动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魅商,从而通过自己的魅商来提升自己的财商。

    那么什么是魅商?让我们先从魅力谈起。

    “魅”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传说中的鬼怪,丝毫没有褒义色彩。而“魅力”一词的产生,是20世纪以后的事。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到刊行于1936年的《辞海》中都未出现过“魅力”这个词,可见,在汉语中原本是没有这个词的。

    “魅力”是从日语中直译过来的。日语中的“魅力”与汉文形同、音近,意为“夺人魂魄,使人心旷神怡”。“魅力”在英文中的相应词是attraction,意为“吸引、诱惑和被人喜闻乐见”。

    “魅力”一词产生的历史虽短,但传播的速度却很快。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魅力”一词早已无论雅俗,随处可用,众所周知。

    事实上,将“魅力”一词配以不同的限制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含义。“艺术魅力”,指艺术的不可言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性格魅力”指个人的气质、相貌、才学、举止、智能、体力和阅历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的人格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男性魅力”或“女性魅力”则表现男人或女人对异性的特殊的吸附性影响力。

    总之,“魅力”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具有了其他词不可替代的涵义。概括起来,主要包含如下三点:第一,指人与人关系中的磁性心理表现;第二,指令人由衷顺服的愉悦性意义;第三,指带有多种因素综合的模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难以言喻的神秘性。

    当然,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当我们在剖析魅力人物为何能有此影响力时发觉,他们的魅力是由丰富多样的社交技巧所构成。有魅力的人,懂得运用这些社交技巧去吸引及影响他人,甚至得到众人的喜爱和敬重。他们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婚姻上,都能称心如意,非常成功。

    魅商即指魅力商数,是指自我期许、自我要求、自我行动、自我改善中,智慧、情感、技巧、能力的积累与呈现。

    魅力商数取决于内在和外在要求。内在要求包括智慧、气质、气度、意志和修养等方面。外在要求包括个人的容貌、语言、体态、服饰等个人形象方面的内容。

    一个成功的富人,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商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魅力商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商务进展的快慢与成败。因此,一个人要想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魅力商数。

    那么常人如何提高自己的魅力商数呢?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二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性;三要塑造自己的性格,以此来提升自己内在魅力商数。另外要从形象的塑造上来提升自己外在的魅力商数。

    富人的创富征程

    在商业活动中,一个人仪表的好坏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富的成功与否。

    现代富人的成功理念告诉我们,良好的仪表是成功致富的敲门砖。因此,要想成为富人,请始终用“金装”伴随你的创富征程。

    良好的仪表有两个主要含义:身体的清洁和衣着的美观。通常这两个方面如影随形。衣着整洁表明这个人注意卫生,而外表邋遢,则意味着仪表失当。

    我们的身体是最重要的自我表现方式。身体的外表被认为是内在的反映。如果一个人的外表丑陋、可憎,我们通常会认为他的思想也是这样的。拥有高尚的理想、活泼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的人往往是整洁而优雅的。

    要保持良好的仪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经常洗澡。每天洗一个澡能保证皮肤的清洁与健康,对身体很有好处。

    对头发、手和牙齿的护理也相当重要,一定要细致周到,不能马虎草率。

    对于那些在社会上谋生的人来说,关于衣着的最佳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让你的衣着得体,但不需要昂贵。”衣着朴素具有最大的魅力,衣服虽旧但整洁不会让人产生反感,但是邋遢却使人一见之下顿生厌恶。应该有意识地尽量拿出最好的仪表,注意干净整洁,竭力保持自尊和真诚,这样才能帮助你渡过重重难关,带给你尊严、力量和魅力,使你赢得别人的尊敬和钦佩。

    赫伯特·乌里兰很快就从长岛铁路一个普通路段工人提升为纽约市铁路局的董事。在一次关于如何获取成功的演说中,他说:“衣服不能造就一个人,但好衣服能使人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你有25美元,又需要一份工作的话,最好用20美元买一套衣服,花4美元买双鞋,剩下的钱买1个刮胡刀、1个发剪、1个干净的领圈,然后去找工作。千万不要带着钱,穿着一身破旧西装去应聘。”

    多数大公司都规定不雇用衣衫褴褛、邋里邋遢,或是应聘时衣冠不整的人。芝加哥最大一家零售商店的招聘主管说:“招聘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守,对于一个应聘者来说,经受住考验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他的仪表。”

    一个应聘者具备多少优点和能力没有关系,但他必须重视自己的仪表。璞玉浑金的价值不知要比抛光的玻璃高出多少倍,但是有时候就是明珠投暗。有些应聘者凭借良好的仪表获得了一份工作,虽然很多被拒之门外的人要比他们优秀得多,但是既然有了工作,他们就有机会保住这个饭碗。

    这条通行全美的招聘原则在英国同样适用,《伦敦布商》杂志就可以作证,它这样说道:“越是注意人个清洁卫生和衣着整洁的人,就越能仔细地完成工作。个人生活邋遢的工人工作也会马马虎虎。而关注仪表的人了同样在意工作的效果。柜台后面是什么样,车间里很可能也就是什么样。时髦的女售货员一定很讲究穿着,她会厌恶肮脏的衣领、磨破的袖口和皱巴巴的领带,难道不是这样吗?事实上,关注个人习惯和整体仪表,就会对邋遢散慢的习惯产生警觉。

    每一个向往获得成功、渴望赢得财富和尊敬的人都应该重视衣着。“什么样衣着决定什么样的性格。”穿戴整洁的意识形成优雅从容的风度,而衣衫褴褛、衣冠不整使人感觉龌龊、猥琐和局促不安,缺乏尊严和庄重感。我们的衣着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自我感觉,任何有这种体会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谁又没有过这种体会呢?穿着合身的新衣,让人精神焕发,春光满面。别扭、肮脏的衣服有损人的精神状态和风度。伊丽莎白·费尔浦斯说:“穿戴整洁的意识绝对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它仅次于一个清白的良心所起的作用。一个笔挺的衣领和一只干净的手套不知帮助过多少人渡过难关,化险为夷。”

    对细节的注意也非常重要——面面俱到的修饰的确能使人看起来衣着得体。有一位女士错过了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她的经历正说明了这一点。有一个高尚而富有的女人,建了一所女子学院。在那里,女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英文教育,还能学习怎样自立。她需要一个负责人兼教师。学校董事会给她推荐了一个年轻妇女,他们对她的修养、学识、完美的风度大加赞扬,认为她是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于是,那位女强人感到自己很幸运,她立刻就邀请这位女青年来见她。百闻不如一见,这位女青年名副其实地具备所有需要的素质。然而,那位夫人却莫名其妙地拒绝给她任何机会。很久以后,当有一个朋友问起,为什么不可思议地拒绝雇佣一个如此能干的教师时,她回答说:“那是因为一个小细节,一个像埃及文字一般隐伏着重大意义的小细节。那个女青年来我这儿时,穿着昂贵的时装,戴的手套却肮脏破烂,鞋上的扣子近一半已掉了。一个邋遢的女人不适合做任何女孩的老师。”那位应聘者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她落选的原因,因为无论从任何方面讲她都非常适合这个工作,然而她忽视了衣着的细节,所以大意失荆州。

    无论如何,衣着得体都是有益无害的。穿着合身衣服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不管你的自制力有多强,你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你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房间凌乱、随随便便,那么你很快会发现自己已沾染上衣装和环境的习气了。你的思想会一路下滑,它会松弛懈怠,变得像你的身体一样邋遢凌乱,缺乏生气。相反,当你忧心忡忡、身体不适、无心工作的时候,你不是身穿睡衣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而是去洗一个热水澡——或是来一次桑拿浴——然后换上一身新衣,像是去赴盛大宴会一般仔细修饰一番,那么你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在你穿完衣服之前,你的忧伤和病恹恹的情绪十有八九会消逝得无影无踪,你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

    莎士比亚说:“衣装是人的门面”,这一说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许多人经常因为他们不得体的穿着而备受指责。初看起来,仅凭衣着去判断一个人似乎肤浅轻率了些,但经验一再证明:衣着的确是衡量穿衣人的品位和自尊感的标准之一。

    即使像布丰这样伟大的博物学家和哲学家,也证明衣着对思想有影响。他说,自己如果不穿礼服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他在进书房时总是要穿上礼服,甚至不忘带上他的剑。

    别扭、肮脏、不合身的衣服不仅会使人失去自尊,还会使人失去舒适和力量感。得体的衣装使人风度翩翩、谈吐自如,而低劣的衣服只会使人感到局促不安。

    魅力源于风度

    许多富人在不能拥有时,会适时放弃;而他想更好的拥有时,一定会放弃一些。放弃是一种态度,一种策略和手段。真正的富人都懂得,其实放弃就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在北京亚运会期间,组委会曾要求地处北京前门的肯德基快餐厅为运动员提供盒饭,这种送上门来的生意本是任何一家企业所求之不得的,可却遭到肯德基的婉言拒绝。理由是:亚运村距前门太远,运输时间超过半小时,难以保证肯德基的本来品质。结果此事一传开,肯德基讲质量、讲信誉的良好企业形象更加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为肯德基快餐厅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拒绝别人“送到嘴里的肥肉”,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利益,当然是一种勇气和魄力。

    挣钱的意识和品位

    现代富人的金钱观是,钱多钱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树立一种挣钱的意识和品位。

    树立挣钱的意识和品位,首先是方法的问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生钱的道,比什么都重要。其次是品位的问题,应长远打算,暂时挣不到钱不可怕,只是要善于积累能将来挣更多钱的各种资源,可怕的是为了眼前的一点钱便不顾一切,不管是友情还是道德,“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做法,最终可能获得“蝇头小利”,或可能是暴利伤身,一败涂地。也就是说,挣钱是天经地义的,但要学会挣长远的钱,为了挣得更多的钱,眼前利益可以放在长远的目标上来看待。

    更具有远见,体现在“见好就收”上,在很多时候,一些人做生意一开始的时候总是有投机的成分,也不“见好就收”,马上去寻找别的机会,这样的人,即使你单凭投机做得再大再好,但不及时调整方向,就不能长远发展。

    北京著名商人李晓华白手起家时,不能说没有投机成分,但他之所以是智者,就在于他能把握好度,见好就收,不断调整步骤,将目光投向更大的事业上去。

    他第一次来到广州时,在广交会陈列馆,看到了一台美国进口的冷饮机,他想尽一切办法,买下了这台冷饮机,盛夏时节,他把这台冷饮机运到北戴河海滨,正是这台时髦的冷饮机,使得排队喝两毛钱一杯的美国冷饮,成为北戴河海滨的一大风景。在短短的30天内让李晓华净赚了十几万元。

    秋风一起,李晓华便把这台冷饮机卖掉。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把这台“赚钱机”卖掉,李晓华说:“到明年看,这儿至少有100台同样的冷饮机。”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夏天,北戴河海滨展开了一场冷饮大战。

    李晓华将用冷饮机挣来的钱投向了录像厅,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已经成为了北京“大款”。

    由此看来,要实现财富梦想,成为一名富人,在自己心中树立挣钱的意识,提高自己挣钱的品位是十分重要的,二者不可偏颇。它们相辅相成成为致富必备的个性品质。

    成功来源于人格魅力

    富人们大多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想要成大事就必学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或者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人格魅力的吸引就成为了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成熟人格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人格是应该是先天体质结合的“气质”,后天发展的“性格”,以及“能力”等等归纳而成的。通常称之为“人品”。它和一个人的素质、情绪、行动倾向、行动样式、习性、态度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奥尔波特(1897年~1967年),运用现象学中的观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并在他的《人格形态与成长》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要素,作为“人格成熟的基准”。

    1.自我意识的扩大

    人在婴儿时期,基本上只知道自己,不久,自我意识扩大到母亲、朋友身上。成人以后,不管是谁,对于自己的所有物包括意识上和和物质上的,都有“这是我的东西”的意识。若这种意识能扩及到职业、家庭——甚至扩大到的所属的集团、地域社会、国家的话,便可视为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2.和他人关系的成熟

    自我意识扩及周围人群,用亲密和认同感形成自己的圈子。不随便在背后说人坏话、挑人毛病、发牢骚、嫉妒、讽刺等等。尊重对方,宽容对方,不排斥对方,即使是男女之爱,除了被爱之外,也渴望爱人,而且能接受伴侣目前的状况,懂得包容对方的缺点。

    3.情绪的安定

    把自己的愤怒、恐惧、激情、性的冲动,都当作是一种“自我情绪”来处理。不盲目地压抑,也不钻牛角尖。不把自己情感的变化加之于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人。而且,碰到挫折、欲求不满时也具有相当的耐力,不会乱发脾气、牢骚,也不会随便责怪他人、自怨自艾。时时反省自己、等待时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情绪不高,或是能克服情绪不安。

    当然,哪怕是已经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也免不了有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转换,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忧郁。但他绝不会被这些情绪影响,去做出冲动的行为而有损别人的利益。既能保持自己的情绪状态,又能愉快地生活,这种情绪的安定,是由“均衡感”以及能自我控制所造就的。即使遭遇危险,也不会慌慌张张、不安畏怯,对别人的情绪表现也不会感到有威胁感。

    4.面对现实的知觉、技能

    要对现实有正确的认识,且具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虽然有高度智慧的人,不一定都是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但是,智慧却是成熟人格所不能欠缺的部分。在自己的职业方面欠缺必要的技能(家庭主妇的话就是家事),即使在其他方面合格,也不能说是成熟的人格。

    另外,投入自己工作的能力,也和正确的认知、技能一样重要。所谓投入工作的能力,是指有某个课题的时候,那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热心感而言。

    5.自视客观——洞察和幽默

    以自我为对象,客观地视察,也就是说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

    除了洞察自己之外,还要有幽默的感觉。真正的幽默,是保持某种距离凝视自己,认知理想的自己和实际上自己的对照,并感到的“滑稽”。幽默和粗野的嘲笑、无意义的笑料、攻击性的调侃等不同。

    幼儿会感觉到别人的滑稽可笑,却不具备笑自己的能力。青年也是一样,失败的时候,往往无法一笑置之,容易视为苦痛。

    人生的高潮和低潮都是不可缺少的经历,以幽默的心态来对待,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6.统一的人生哲学

    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有意义的东西,具有统一人生各种活动的人生哲学。这里所说的哲学,并不是指专门性的学说,而是个人的生活信条、生活目标的意思。即把什么当作人生最高的价值,应该以哪种方式生活,都订立了方针。说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也行。

    7.取人所长,补已之短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在处理事情或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如有的人生性拘谨、腼腆,不善于与人交往,但他敏感,感受能力强,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事物细微的差异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类人如果从事财会、编译工作则称职,可以减少工作差错,而让这种人从事办公室工作,开始时可能不太适应,特别是对外接待,有些勉为其难,但只要坚持锻炼,其性格中的优势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弱点也会随着工作环境的熟悉而逐渐克服,也能做出成绩。

    有些优点,如谦虚、谨慎又可能成为弱点。过分谨慎,就可能缺乏活力,不敢竞争。缺乏冒险意识,缩手缩脚,没有开拓和创业精神,在商业竞争时代就会成为落伍者。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侍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取人所长补已之短,以事业成功为原动力,恰到好处地扬长避短或扬长克短,更好更快地取得成功。

    8.不能诿过于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不同程度地给别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伤害。但这并不可怕,若能勇敢地承认错误,毅然决然地为错误负责,并努力改正错误,不但不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显得更洒脱。

    事实证明,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不管他犯了多么大的错误,都不会缩小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相反,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坦诚直率,老实可靠。

    可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整日诿过于人,遇到什么事情或问题,常常是喜怒形于色,他们敢于当众拍着胸脯表态,或支持,或反对,语气坚决,旗帜鲜明。但当事态、周围环境有变化,他们的态度立即会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变,把责任推给他人,自己若无其事,浑身轻松。这样的结果只会使人觉得小家子气,小心眼,对其避而远之。

    诿过于人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他们自认为如此,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提高威信,殊不知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试想,谁愿意和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的人共事?因此,诿过于人是失人之道,失信之道,万不可为。

    9.宽以待人表真诚

    宽容的人都有一颗广博的心和高远的着眼点,不狭隘,不睚眦必报。相容就是厚道、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宽容就是要以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孔子早就告诫人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如果你把它推给别人,就代表着对别人的不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使自己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引起的难堪局面,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一个人行为或言论的反应、感觉如何,理解他人,体谅他人。

    大凡能成大事的男人,都具有良好品质。如果我们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就能尽可能多地赢得别人的好感、信赖和尊敬,就能更好地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顺利愉快地前行。

    10.如梦如幻的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到,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尤其是那些爱幻想的诗人、小说家,更是常常“如堕云里雾中”,而且,有许多人还将这种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传世佳作。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恶心》,其中详细而逼真地描写出了“我”的人格丢失的感觉。书中的“我”已丧失了独立存在的人格,而被其“替身”所替代了,连呼吸、写字等一举一动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为那位“替身”存在的,“我”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人格解体(萨特称为“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经历。

    11.把握好自尊的弹性

    自尊是人格的第一需要,也是一个人所不能少的精神支柱。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为人处事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从思想上认清自尊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过于自尊的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把自尊看得很重就会把自己看得很重,从而生活中就充满了很多矛盾。因此,我们应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还要看到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另外,还应坚持让自尊服从交际的需要。有了这种思想,对自尊就有了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照样与对手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直至交际成功。

    二是在交际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自尊的弹性,追求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成熟的人格魅力是富人之所以富的一个重要凭借。

    知进退,懂权变

    自古以来,逞匹夫之勇者,都难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而那种能够忍辱负重、养精蓄锐,相时而动者,才是真正的豪杰。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却最终帮助刘邦打下大汉江山;勾践受尽吴王羞辱,但最终卧薪尝胆报仇雪恨。

    大多数富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欲成大事,失势时应能等;得势应能藏;受辱时应能“忍”,这样方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1958年,李嘉诚的长江工业公司在塑胶业异军突起,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李嘉诚也由此获得“塑胶花大王”的美称。

    许多人都认为他应该在这个行业一心一意闯下去,将这个美称继续发扬光大,争做世界塑胶业的泰斗。

    李嘉诚却不是这样想的,他心中的蓝图,岂是塑胶花的能包容?生产塑胶花,只是他赚钱的手段,积累资金的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远?

    塑胶花的成功,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当然,他也不会草率抛弃塑胶业。在其后10余年间,他在塑胶领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为他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千万元资金。

    李嘉诚不是好高鹜远之人,他总是脚踏实地,和既定的目标迈进。他亦不会鲁莽行事,每一个重大举措,都要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周密调查——除非时机不等人的非常时期。

    涉足地产,孕育心中有数月之久,塑胶花为他赚得平生第一桶金,他才将构想付诸现实。

    在今天,百亿身家的超级巨富,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当时并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这同时意味着,房地产不是人人看好的行业。

    李嘉诚以独到的慧眼,洞察到地产的巨大潜质和广泛前景。

    最明显的现象,是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1951年,香港人口不过200万,50年代末,将近300万。人口增多,不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急需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总是跟不上需求量。

    香港是弹丸之地,不仅狭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价政策,寸土寸金,房贵楼昂。

    身为一业之主,李嘉诚多次为厂房伤透脑筋。寻找交通便利、租金适宜的厂房有多难?数次扩大生产规模,都是在现有的厂房重新布局。车间里,设备、人员、制品,挤得水泄不通。

    香港工业化进程出人意料地急速发展,物业喜笑颜开,趁势提租。许多物业商只肯签短期租约,用户续租时,业主又大幅加租。用户苦不堪言,李嘉诚亦然。

    李嘉诚曾多次构想:我要有自己的厂房该多好,就用不着受物业商任意摆布。他的构想,经过长时间酝酿,进一步明朗:我为什么不可做地产商?1958年,李嘉诚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1960年,他又在新兴工业区——港岛东北角的柴湾兴建工业大厦,两座大厦的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

    李嘉诚虽吃准了房地产的乐观前景,仍采取谨慎入市、稳健发展的方针,他没有走捷径——预售楼花,而是将之作为出租物业。

    不可否认,卖楼花能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弥补地产商资金不足。卖楼花是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他一反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以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即可动工兴建。卖家用买家的钱建楼,地产商还可将地皮和未成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真可谓一石二鸟。

    继霍英东后,许多地产商纷纷效仿,大售楼花。银行的按揭制进一步完善,蔚然成风。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把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作抵押,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

    李嘉诚认真研究了楼花和按揭。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又直接波及银行。唇亡齿寒,一损俱损,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李嘉诚最欣赏香港最大的地产商——英资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点放在收租物业。置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直雄踞中区“地王”宝座,拥有大量大厦物业。只要物业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宝盆。

    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

    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飚升的总趋势。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李嘉诚预测无误。据港府公布的统计数据,1959年港府拍卖市区土地平均价;工业用地每平方米104.85元;商厦、写字楼、娱乐场等非工业用地1668.44元;住宅用地164.75元。而到1980年,这三类拍卖地价分别狂升为29549.03元、123379.06元、13728.30元。升幅分别为280.8倍、73.5倍、82.2倍。

    地升楼贵,李嘉诚“坐享其利”。他拥有大批物业,储备了大量土地,逐渐成为香港最大地主。

    诚然,当时地产界的许多人士,认为李嘉诚的作风过于保守。

    然而,事实证明了李嘉诚的英明决策。

    1961年6月,潮籍银行家廖宝珊的廖创业银行发生挤提风潮。廖宝珊是“西环地产之王”,他在西环大量购买地盘兴建楼宇,并在中环德埔道西兴建廖创业银行大厦。廖宝珊发展地产的资金,几乎全部都是存户存款,将其掏空殆尽,而引发存户挤提。

    这次挤提风潮,令廖宝珊脑溢血猝亡。廖氏是潮商中的成功人士,深得商界新秀李嘉诚的尊敬。从廖宝珊身上,李嘉诚进一步意识到地产与银行业的风险。

    廖创业银行挤提事件,并未引起地产银行界人士的足够重视。

    1962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并公布,1966年实施。地皮拥有者,为了避免新条例实施后吃亏,都赶在1966年之前建房。这般建房热潮是在银行的积极资助下掀起的,银行不仅提供按揭,自己也直接投资房地产。

    炒风空前炽热,职业炒家应运而生。他们看准地价楼价日涨夜升的畸形旺市,以小博大,只要付得起首期地价楼价,就可大炒特炒,趁高脱手。大客炒地,小客炒楼(花)。大客大都是地产商,甚至还有银行家;小客多是炒金的黄牛党。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的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地产部已由开初的纯投资转为投资效益期,随着新厂的不断竣工出租,租金源源不断成几何数字涌来。

    1965年1月,本埠小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的恐慌心理,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陷于危机之中,不得不出卖股权予汇丰银行而免遭破产。

    港府采取紧急措施,才遏制住挤提潮,但银行危机却持续了一年有余,不少银行虽未能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在银行危机的剧烈振荡下,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肃杀。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

    在这次危机中,长江的损失微乎其微,更别提摇动根基了。

    那些激进冒险的地产商,或“执笠”(破产),或观望。“保守”的李嘉诚却仍在地产低潮中稳步拓展。

    1966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地产业,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此时,“五月风暴”暴发。

    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逆同业之行而行,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了下来,通过各种途径捕捉售房卖地信息。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地在盘上兴建物业。

    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一把汗,同业的有些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份。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

    由李嘉诚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富人们一个明显的个性魅力:有冒险精神,又有稳健作风和战略眼光才能保持向上的活力。

    魅力和激情相融和

    激情是富人之所以富的一柄利剑,它能够鼓舞和激励富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积极的行动。在富人看来,它还具有感染性,不仅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激情于做人处世的关系,相当于蒸汽机对火车头的关系,它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人类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鼓舞他的追随者发挥激情的人。激情是推销才能中最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它也是演讲技巧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对于那些怀抱财富梦想的人来说,把激情和你的工作混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很辛苦或单调。激情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精力,使你只须在不到平常睡眠时间一半的情况下,就能在一定时间内从事超出平常两倍或三倍的工作量,而且不会觉得疲倦。

    激情并不只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它是一个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获得好处。没有了它,你就像一个已经没有电的电池。

    激情是一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你身体的精力,并发展出一种坚强有力的个性。有些人很幸运地天生即拥有激情,其他人却必须努力才能获得。发展激情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喜欢的服务。

    激情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事实上,这股力量十分重要,只要是拥有这种高度发展能力的人,其成就将是难以估量的。

    因为如果你有激情,几乎就所向无敌了。假如你没有能力,却有激情,你还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身边来;假如你没有资金或设备,却有热情说服别人,还是会有很多人回应你的梦想。激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泉源。你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热忱和热情越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激情同时也是一种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这种专注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时都能集中心志。

    激情可使你释放出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在认知的层次上,一般人是无法和天才竞争的。然而,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同意,潜意识的力量要比有意识的大得多。一家小公司不可能梦想很快就会招募到一批奇才。但是,我们相信,如果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

    激情也是一种单纯。真正的激情常能带来成功。但如果激情是出于贪婪或自私,成功也就如昙花一现。如果你对正义毫无感觉,凡事都以自己为出发点,同样的激情也许一开始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最后还是不免倒下。能否成功,最后还是要看我们潜意识里的欲念是否单纯。

    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去除我们自身的自私,凡事利他助人,并且单纯地希望增进人类和社会的幸福。但是对我们这些凡人而言,要根除自私自利与贪婪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也要试着去控制这种欲念。至少我们该转移工作目标:我们不光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更是为了群体。把工作目标从自己身上转移给他人,欲念就会变得单纯。最后,单纯的信念必然能占上风。

    若你能保有一颗激情之心,它就一定会给你带来奇迹。

    有一次在一个浓雾之夜,拿破仑·希尔和他母亲从新泽西乘船渡江到纽约的时候,母亲欢叫道:“这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景啊!”

    “有什么出奇的事情呢?”拿破仑·希尔问道。

    母亲依旧充满热情,“你看呀,那浓雾,那四周若隐若现的光,还有消失在雾中的船带走了令人迷惑的灯光,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或许是被母亲的热情所感染,拿破仑·希尔也着实感受到厚厚的白色雾中那种隐藏着的神秘、虚无及点点的迷惑。拿破仑·希尔那颗迟钝的心得到了一些新鲜血液的渗透,不再没有感觉了。

    母亲注视着拿破仑·希尔说:“我从没有放弃过给你忠告。无论以前的忠告你接受不接受,但这一刻的忠告你一定得听,而且要永远牢记。那就是: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自己必须要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情。”

    拿破仑·希尔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话,而且也试着去做,就是让自己保持那颗热忱的心以及那份热情。

    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最好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必定都具有这种能力和特点。即使两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更具激情的那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激情一方面是一种自发力量,同时又是帮助你集中全身力量去投身于某一事情的能源。

    在波士顿有个捧球队,一直只拥有极少的观众,支持他们的力量很弱,他们的表现很差,但是,后来他们到了密尔瓦基,这里的市民对这个新球队的热情十分高涨,捧球场挤满了人,非常关心这个队并相信这个队一定可以取胜。

    市民们的热情、乐观与信赖,给了这支棒球队极大的鼓舞,次年就几乎跃登联赛的首位。仍然是原班人马,但在这个球队内部却产生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因此而发挥出从未有过的水平。观众的热情给这个棒球队输入了新鲜血液,为他们创造了奇迹。

    得意但不傲而忘形

    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是人人都向往的境界。但得意者绝对不能忘形,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姿态形象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时不时地提醒自己。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说过:“当你经过千辛万苦使你的产品打开市场的时候,你最多只能高兴5分钟,因为你若不努力,第6分钟就会有人赶上你,甚至超过你。”

    事实上,现代富人大部分都是很低调的,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他们从不以此为炫耀。号称“网络第一贴”的“周易”之争,其中的周公子号称出自上海六大财富世家之一,但事实上这六大世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就充分证明了真正的富人向来是不屑于炫耀财富的。

    当你被上司提升或嘉奖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下去才好。你所拟的一生计划,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但在你没有达到这个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小成功,可以说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许在你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去干,直到隐藏在心中的大目标完成。那时人家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当我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每晚睡觉前总是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别让自满的意念,搅乱了你的脑袋。我觉得我的一生受这种自我教训的益处很多,因为经过这样的自省后,我那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情绪,便可平静下来了。”

    一个人的伟大与否,是可以从他对于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堆积你的成就,作为你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吧。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

    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自己真的成功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渐人梦乡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成功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只顾着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葆成功。

    希腊有名的雄辩家戴摩斯说:“维持幸福,远比得幸福困难。”同样的道理,财富和成功得来不易,但更难的是在于如何保持你的成功。

    导致贫穷的个性因素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而有的性格因素能让人迅速赢得财富,有的性格因素却容易导致贫困。

    大量的研究表明,至少有15种性格因素容易导致贫困和失败,而这些因素在富人则是很少见的:

    ①知足。只要有吃有穿,腹饱体暖,就感到满足。这种人对生活没有一点欲求,怎么会创造富有与成功呢?

    ②自满。自己的总是最好的,甚至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别人效仿的标准。这种人不屑于与外界来往,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怎么可能有更高的追求呢?

    ③保守。这种人的生活全凭过去的经验,没人走过的路他不敢走,没人做过的事他不敢做。这种人也许早已经看到自己的现状不如别人,甚至差得很远。但他们不是去创造财富以迎头赶上,而总是想到马失前蹄。因此,新的东西没有得到,旧的东西反而丢失了,这种人永远不敢向新生活迈进一步半步,不贫困才怪呢!

    ④怯懦。这种人胆子特别小,总是怕这怕那。哪一种成功不冒风险呢?所以,这种人总是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发财,而自己急得在家里团团转,着急了就骂娘。

    ⑤懒惰。一是身体懒惰,二是大脑懒惰。身体懒惰的人光想不干,大脑懒惰的人光干不想。身体懒惰的人每次想到的都是不同的问题,说不准常常还会想出些新鲜的思想和念头,但什么都不干;大脑懒惰的人一辈子干的都是同样的工作,但从来不考虑去改变什么。

    ⑥孤僻。赚钱就是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不与人打交道的人,怎么可能赚到钱呢?

    ⑦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一般都处理不好与周围的人的关系。与人处不好关系,就不能形成长久的合作。与人合作不好,怎么能做成大事?

    ⑧狭隘。一是心胸狭隘,二是视野狭隘,三是知识结构狭隘。狭隘的人一般都有严重的自恋情结,这种性格的人,也是很难与人和社会相处的,并且最容易伤害人。

    ⑨自私。不想奉献,只想占便宜,这种人最终不会获得成功和财富,而只能拥有自己——形影相吊,对影长叹。

    ⑩骄傲。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这种人也许会成功,但很快又会丧失他获得的一切。而且心理最脆弱,既经不起成功的喜悦,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狂妄。这种人在哪儿都不受欢迎,尽管他的能力也许很强,但是一定会招来周围的人群起而攻之。

    消极。消极的人往往给人一种不慕名利的虚假印象,但其实在他的外表之下,是极度消极的心态。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去做。即使有再强的能力,终生也将一事无成。更可怕的是他却自认为很聪明,什么都知道,什么也都能看透,因而看不起别人。

    轻信。容易轻信的人,往往能给人一种有品格有修养的错觉,其实轻信是他的人性弱点。比如轻信朋友,轻信下属,轻信合作对象,包括轻信自己的智慧,或轻信知识,或轻信实力,或轻信权力,或轻信判断,或轻信机遇,或轻信学历,或轻信经验……甚至有人轻信神灵……要知道,做生意赚钱是一种个人目的非常明确的事,也是一种以利益为根本的事,同时又是冒风险的事。所以,轻信的性格最容易把利益拱手让给他人,或把成功交给失误。

    多疑。轻信的另一面是过分的多疑,这是商家之大忌。怀疑的最大特点是把能够帮助自己的力量冷落在一边,从而形成孤军奋战的艰苦局面,以致使成功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冲动。冲动的人往往一冲动起来就随便许诺,信口开河。但许诺不能兑现,会极大地损害自己的信誉;而一旦轻率地泄露了自己的经营秘密,别人就会乘虚而人。冲动还有一个缺点是会轻易做决策,或突然决定干什么,或突然决定撤消什么计划。这种轻率的行为本身,很可能就是失败——根本不需要等到结局发生。

    当然,以上只是对导致贫困性格的大致归类,但已基本上囊括了主要的影响我们赚钱致富的性格。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些性格不利于我们致富,我们就一定要改变。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错误的。实际上,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加强修养,完全可以改变我们身上的那些阻碍致富的不良性格。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多与成功人物对比来克服自满的性格,可以通过强迫自己冷静分析改变冲动的性格,可以通过学习逆境成功的典型去除消极的性格。

    避免与人攀比

    富有者万不可有攀比之心,须知你的财富并不是拿来炫耀的。与人攀比除了能满足你那微不足道的虚荣心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好处了。

    如今的社会,成功的富有者越来越多,而攀比之风也愈演愈烈,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前几年,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说是几个有钱人在一起比富。一个南方的大款定了3万元一席的饭菜招待朋友,显示他有钱。一位北方的大款不服气,一下拿出30万元,对饭店的人说:就照这个数给我回敬一桌。

    成功的富有者互相攀比,争的是个面子,比来比去,比得满肚子的气。金钱没有带来快乐,而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

    真正的富人往往是不屑于与别人攀比的。俗话说天外有天,你成功,有人比你更成功,你去与人攀比,若是知道底细还好,若是不知道的话你就很可能丢大脸。

    有些“成功者”稍微有一点钱就喜欢与人比阔斗富,结果往往输得惨不忍睹。

    你现在有1万元,你就可以享受1万元的快乐。如果你跟人家一比,人家有100万了,你的1万元的快乐就会烟消云散,本来你的天空有温暧的太阳,这时就会阴云密布。

    不与人攀比,你可以按以下方法去做:

    (1)保持一颗平常心态,过自己的日子。

    (2)不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

    (3)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财富。

    (4)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5)不管结果好坏,收获大小,只要付出了劳动,就会感受到快乐。

    不与人攀比,你就会享受生活对你的馈赠,你就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你的生活是你的,你的幸福也是你的,只要你与别人一比,这一切就都变为烟云,不复存在了。

    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无论聚集了多么多的财富,如果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就别指望他人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真正意义上的富人们深知此点,所以他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你或许会说那些富人已经取得了成功与财富,他们还有什么需要别人帮忙的呢?但事实上,很多事,不是单凭财富或成就就能解决的。

    作为一个富人无论他取得多么巨大的财富,他都不可能离群索居,一个人过完自己的一生,他必须和很多人打交道。在这之中虽然他很难知道自己将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样的人能在困难中帮助自己。但是,富人却深深地知道一件事:自己的一生中,一定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别人帮助的。

    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我们都要依赖他人而生存,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离群索居,隐在深山老林,同样需要大自然的帮助。

    在富人看来只有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赢得他们的帮助,而得到的帮助越多,自己的财富才可能越稳固,才可能越来越壮大。

    为了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富人们往往会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感激他人为你所付出的一切。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主观或客观的为他人做着贡献和帮助,因此,成功者一定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有此感恩之心的成功者永远会立于不败之地。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救起了一个不小心掉进粪池的小孩。过了一天,一位绅士乘马车来到农夫家,自我介绍是那孩子的父亲。

    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

    农夫说:“我不能因为这个而接受报酬。”这时,农夫的儿子恰好走进来。

    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吧。”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文明的弗莱明·亚力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也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几年后,绅士的儿子得了肺炎,是盘尼西林救了他。那位绅士是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有一位富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我对周围的点滴关系都怀抱强烈的感恩心情。我竭力要回报他们,我竭力要让他们快乐。结果,我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我很快获得了公司加薪升职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每一次经历中都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时的安慰、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等,这些都是富人必须学习的感受和必须具备的财富。

    约翰·项伯拉托在众人惊异艳羡的目光中取得了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他在感谢了老板的赏识同事的帮助后,更没忘记对父亲的教诲的深深感激。

    他说:“我在上班报到的前夕,父亲就告诫我三句话:遇到一位好老板,要忠心为他工作;假设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你的运气很好,要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跟在老板身边学功夫。

    “我将这三句话深深记在心里,自己始终秉持这个原则做事。即使起初位居人下,我也没什么计较。但一个人的努力,别人是会看到眼里的。在后来挑选出国深造的人员时,我是唯一一个资力浅、级别低的办事员。这在公司里是很少见的。”

    所以说,在取得成功之后,千万不要忘了你身边的人,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对你的同事、下属、同学、妻子、父母亲说出你的感激,并努力的回报他们,这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富人不一定是坏人

    金钱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它足以让那些道德基础不牢固的人轻易走入歧途。成功的富者应该时刻谨记:理性地支配金钱!万不可在金钱里埋葬自己!

    同“无商不奸”一样,社会上还流传这样一句话“好人有钱就变坏”,这两句话都有着很大谬误,因为他们把金钱利益当作了决定一个人品质的决定因素。这些话是不完全正确,不具有普遍性的。穷人中有好坏之别,富人中也有好坏之分,其好坏的表现完全由个人的道德品质来决定,钱,只是他们为善为恶的一个诱因或条件。

    有钱后变坏说明这个成功者本身就潜藏着变坏的因素,而在有钱后却不能继续克制而己。

    美国的斯坦利博士在调查了富翁们的生活后指出:“美国富人阶层的基本特征是适度消费,过着健康、有规律的生活。

    下面列出的733位富翁在1个月之内的日常活动内容,是根据斯坦利博士的调查,将工作内容排除之后重新进行排列的,位次靠前的就是时间和次数更多的富翁的日常活动内容:

    1.与儿孙们交往;

    2.招侍亲朋好友;

    3.照相;

    4.观看儿孙们运动;

    5.参加宗教性服务活动;

    6.跑步;

    7.做祷告;

    8.在麦当劳或包子王吃东西;

    9.打高尔夫球;

    10.参加演讲会;

    11.参加宗教活动;

    12.照顾年迈的亲人;

    13.在沃尔玛或卡尔玛超市购物;

    14.自己动手做木工活;

    15.博彩;

    16.在第五街的沙克斯店购物;

    17.研究或收集上等葡萄酒;

    18.打网球;

    19.上网购物;

    20.阅读《圣经》或其它经书;

    21.在布鲁克斯店购物;

    22.在西尔斯或J·G·彭尼超市购物;

    23.越野赛车。

    此外,富翁们还要参加一些非日常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捐款活动等。由此可见,成功的有钱人不一定就会变坏,怎样使用金钱,怎样才能防止自己“变坏”,关键就在于你有一个怎样的心。

    与社会共享财富

    很多成功的富人都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他们清楚的知道是这个社会让他们成功,让他们成为富翁的,因此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时刻谨记着回报这个社会。

    有本事赚很多钱的人,也有义务关心那些收入较少的人。钢铁巨头卡耐基有句话刚好切中要点:“多余的财富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它的拥有者有义务终其一生将它运用在社会上。”

    当一个富人的财富资本达到了一定数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资本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社会。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的下列一些人:亨利·福特、威廉·里格莱、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这些人建立了一些基金会,直到今天,这些基金会还有总计10亿美元的基金,基金会拨出的金额专用于慈善、宗教和教育。这些基金会为上述事业捐助的金额每年超过了2亿美元。这些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同别人分享他所拥有的金钱,这同时也就与社会分享了财富。

    在20世纪之初,许多曾使美国工业蓬勃发展的大人物开始陆续离开人世,他们的庞大家产将落在谁的手中,不少人都极为关心。人们自然也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其中一位继承者——小洛克菲勒。

    当时,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师盖茨先生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已先后分散了上亿巨款,分别捐给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并建立起庞大的慈善机构。对所建立的慈善机构,老洛克菲勒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在感情上对这种事业他还是冷漠的,他更看重赚钱这门艺术。

    这就给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同时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机会。

    1901年,小洛克菲勒应慈善事业家罗伯特·奥格登之邀,和50名知名人士一起乘火车考察南方黑人学校,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旅行。回来后小洛克菲勒写了几封信给父亲,建议创办普通教育委员会,老洛克菲勒在接信后两个星期内,就给了1000万美元,一年半以后,继续捐赠了3200万美元。在往后的10年里,捐赠额不断增加。

    在洛克菲勒的慈善机构中,小洛克菲勒最关注并最有情感的是社会卫生局。

    1909年,纽约市长竞选活动中一个主要的争论问题是卖淫问题,结果成立了一个大陪审团调查买卖娼妓的生意。被人们看作“好好先生”的小洛克菲勒,应邀当上了这个大陪审团的团长。

    他接受任务后,就把全部精力都用上去,不分昼夜的工作,几个月后,搞出了一份详细报告。报告建议组织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个社会弊病,但纽约市长拒绝成立委员会,于是小洛克菲勒决定自己干下去。1911年,他建立了社会卫生局,投资50多万美元。

    小洛克菲勒说:“给予是健康生活的奥秘……金钱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是建设社会生活的一项工具。”

    所以说,富人在勤奋努力赚钱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回报社会,同社会共享你的财富。

    很平凡的富人

    财富掌握在意志薄弱,缺乏理性的人手中,就会成为一种诱惑和一个陷阱,这样的人很可能遗害社会;但如果是掌握在坚毅理性的人手中,就会成为有力的“千斤顶”,支撑起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1899年索尔斯坦·维布伦写了《闲暇阶级的理论》开始,那些有钱的人就经常处于被攻击之下。维布伦在提到有钱人时一句好话也没说,他认为富人们贪得无厌,喜欢铺张浪费,并且轻率鲁莽。政界人士以及好莱坞曾经卖力地批评过那些有钱人,把他们描绘成白领罪犯,他们总是逃税,总是很快地与结发之妻一刀两断,然后去找一个穿迷你裙的替代者。

    但佐治亚州立大学前市场学教师托马斯·斯坦利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那些结论是不全面的。他在《百万富翁的头脑》一书中指出,许多有钱人都是模范市民。

    ⊙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债务。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每月都会结清信用卡中的差额,40%的人没有将房子抵押。

    ⊙他们谨小慎微。在购物之前爱列出清单;会给自己的旧皮鞋加上新的鞋底;总是把钱存起来。但是他们并非刻意俭朴而亏和侍自己。

    ⊙他们中97%的人有自己的房子,愿意住老城区的好房子;只有27%人的房子是经过建筑为他们特别设计的。

    ⊙他们中92%的人已经结婚,只有2%的人现在是离婚独居。百万富翁的离婚率是非百万富翁的1/3。

    ⊙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是第一代富翁。也就是说,他们的财富不是继承而来,而是做为企业家挣来的。

    ⊙他们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90%的人大学毕业,52%的人有硕士学位。大部分人学生时代成绩是“B”类。他们在大学里学到两件事:纪律和不屈不挠。

    ⊙大部分人不是为挣钱而活着。93%的人认为与家人共度时光是他们最喜爱的事情。45%的人打高尔夫球。

    ⊙他们之中52%的人每月至少去1次教堂;37%的人自认为是虔诚的教徒。

    ⊙他们都认为获得成功的因素有5点:正直诚实、守纪律、社会关系灵活、有贤内助的支持和工作勤奋。

    ⊙他们之中64%的人乐善好施,为教堂和公益活动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捐助。

    ⊙他们的主要烦恼是:税务。他们每年缴纳30万美元的联邦税。美国1%收入最高的人赋税占联邦税务的14.7%。

    ⊙没有一个百万富翁赞成博彩,但他们之中33%的人买过彩票。

    由此可见,社会上收入最高的那部分人并不是那些参与犯罪、闹离婚和挥霍无度的人。他们缴纳的税务很多,并且真正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调查还显示,美国富翁中大多数是正常而平凡的人,他们并不是高傲得无法接近。他们都住在俭朴的房子里,开的车也不是名牌。但是他们工作都十分努力,对投资也是自己拿主意。

    生活有一张良方

    真的富人会善待每一个人,但他们绝不会为此而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绝不会丢掉自己的个性,他们知道主宰生命的永远只能是自己,自己的心态为自己所有,自己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好好的控制它。

    如果不能调节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即使再富有也不会快乐,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富人”,因此富有者有必要给自己的生活找一种“灵丹妙药”,让自己获得一种良好的心态,美好而快乐的生活。

    那么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呢?最佳的做法便是给自己开一张生活目标的处方,然后为之去努力。具体地说,你不妨这样去做:

    1.做一次精神旅行

    精神“旅行”可让人忘却世事,和自己的内心进行交流。这种“运动”由来已久,并且人人都能实行。

    这种方法曾帮助不少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它不仅能帮助你摆脱萦绕于心中的思虑,而且能帮助你很快进入梦想,它也能教你如何接受、享受情绪,而不是和情绪作对。

    2.学会如何减轻压力

    我们大家都一样,“网捕了过去的好时光彩夺目”,也忘不了过去的难堪与悲剧。但是,“人生是阶梯,不爬不要来”,我们为什么不常常想想自己过去的快乐和成功呢?遗憾的是许多人一直生活在“我是不幸的”、“我是个倒运汉”、“我是个苦命人”的阴影中。一定要学会减轻自身压力,摆脱不幸的包袍,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轻松愉快,生活才会快乐地前进。

    3.给自己一点鼓励

    自我鼓励,有别于一般的自我陶醉。实行自我鼓励需要你正确评估你自己的气质和目标的关系,并借此强化你希望强化的人格。如果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判断,显示出你与你拥有的气质相匹配,那就意味着你告诉自己:“我的确做得很好”或“那是一个好主意”。你的内心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你将感到满意,甚至得意。

    4.坚持你的独特个性

    大众产品、大众宣传、大众消费主义、大众狂热使宝贵的个性消失得无影无踪。诚然,社会应追求同一,但如果这种同一意味着每个人都一模一样,那么,这个社会又会有什么趣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渐渐地人变得毫无主见,不知如何来应付这个社会。

    一个改变自己以求适应大众的人,最终会变得一无所有。

    5.不要得不偿失

    我们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常常迷失自己。本来,他应该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向西走,但到了十字路口,却因见东边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也跑过去凑热闹。其结果,他以持久不渝的陕乐换取了暂时的满足。

    6.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由于中国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现在,许多人纷纷离开既定的圈子,去寻找新的职业,新的满足。一个医生最近离开了医院,当上了作家,他的动机并不是追求金钱;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只是厌倦了手术刀,想换换口味。

    如果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或觉得在现在的岗位上力不从心,那么,你不妨换换环境。

    7.别把目光停在表面上

    很多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总有很多的不满和抱怨,经常牢骚满腹,却不懂得如何利用机会好好充实、锻炼。采取消极的态度,不但对你的事业,而且对你的生活都有反面的影响。

    其实,表面上的“运气好”、“运气不好”,“有利”、“不利”等,本身并无很大的意义。只有懂得超越表面价值的人,才拥有真正的大智慧,才能把坏事变为好事,不被表面价值的陷阱所引诱。

    生活心态要积极

    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并具有产生这种幸福的积极心态,那么他就一定能获得这种幸福!

    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切都与心态有着巨大的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心态。

    对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所做的反应,就叫做心态,可能会是进取的、有为的,也可能是颓丧的、受抑制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刻意地去控制它。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差别就在于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心态上。

    我们如果想控制并引导我们的行为,就得先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心态;若要控制我们的心态,就必须控制而且刻意地引导自己的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

    既然心态可以控制和引导,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积极心态呢?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方谈举止上,尽量做到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积极的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人生心态。心态是紧跟行动的,如果一个人从一种消极的心态开始,等待着感觉把自己带向行动,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他想做的积极心态者。

    想法要积极,要抱定必胜的信念。当我们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成功了。但我们决不能仅仅因为播下了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就指望不劳而获,我们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用良好的品性、坚强的信心等去影响周围的人。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而别人也会被你所吸引,进而被你所影响。

    多去赞美他人。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你存在的价值也就被肯定,使你得到一种成就感。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在受到赞扬的这些地方全力以赴。

    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专利,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面对一个微笑着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你,使你也生出自信和友好来,于是你和对方亲切起来。微笑可以鼓励对方的信心,可以融化人们之间的陌生和隔阂。

    要有创新观念,寻找最好的方法。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这些好主意能增加积极心态者的成功潜力。

    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因为小事使他们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如果一个人对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作出反应——小题大作的反应,这种偏离就产生了。

    培养自我的一种奉献精神。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做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给予别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测它所带来的积极结果。

    万事皆有可能,别太低估你自己,要知道你已经是成功者了。首先你要认为你能,然后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发现你确实能。所以,把“不可能”从你的字典里去掉,把你心中的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去掉它,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用“可能”代替它。

    要经常提醒,多用些自我的提示语。积极心态的自我提示语不是固定的,只要能激励我们积极思考、积极行动的词语,都可以成为自我提示语。经常使用这种自我激发的行动语句,并溶入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保持积极心态,抑制消极心态,形成强大的动力,进而达到成功发展的目的。

    以上这些培养积极心态的办法,富有者或者贫穷者都可以试试。也许你日后的快乐就得益于这其中的某个方法。

    生活要充满活力

    活力的拥有与否和是否富有并没有实质的关联。事实上,一个人之所以有活力,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活力。

    如何永远年青,充满活力,可能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本领。下列是一些简单有效的生活方式,可供你参考:

    无论成功与否,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这样,你的头脑就不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衰老,会始终保持着灵活、敏锐的运转状态。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学习的内涵不仅仅指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还包括你智能的提高和各种技巧的训练,生活艺术的思考,以及人际交往的学问,等等。这些都可以列在你终生学习的范围之内。

    多运用自己的智能,不要让其生锈。所谓“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就衰老”。刀越磨越亮,大脑越用越灵光。不论你年青还是年老,你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以研究为内容的读书活动,参加你感兴趣的一些智力竞赛或是游戏,收看一些智能性的电视节目,掌握一门棋艺锻炼你的空间思维能力,使经常更新的智能始终活跃在你的大脑里。

    注意保护大脑,用科学的方法搞好大脑卫生和大脑的营养平衡。这里的营养,包括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卫生也包括生理卫生和精神卫生。适量地补充大脑所需的维生素,以维护大脑机能的正常运转;同时,给大脑一个良好的伦理环境,让你的大脑保持着和谐乐观的精神状态。

    留心大脑活动的规律,使大脑兴奋、抑制的功能保持良好的调节机能。保证每日高效率的睡眠,关键是睡前要使大脑神经充分松弛,做到所谓“先睡心,后睡眠”。睡眠,是大脑的一种深度抑制,也是大脑恢复生机活力的主要方式。

    给大脑定期“放假”,使大脑获得积极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你可以从事一些跟你自己的专业相距甚远的活动,如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可以去进行文艺活动,脑力劳动者可以去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这种智力活动内容的变更,有利于大脑各区的平衡发展和协调作用,促进大脑的智力发展。

    要避免大脑受到过多情绪上的刺激,尽量少出现所谓的“激情状态”。建立理智的生活秩序。青少年则要尽量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和由于感情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多动手,不能光动脑。寻找一种可以精细地锻炼你的手指的活动,例如,你可以多做家务,因为许多家务劳动都具有能够精细地锻炼手指的功效。这样做的好处多多,一方面活跃了大脑机能,另一方面还有益于家庭的和睦幸福,使大脑得到精神营养的滋润。

    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最能体现大脑的活力的。对待新鲜事物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探求心理,不断地为自身打开一个又一个通向新世界的窗户,不断地从新世界中汲取抗衰老的“长生不老药”。

    要想拥有充足的活力就应该知道,一个人所以有活力,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活力,只要心年轻,人就不会老。如果你一直都以一种积极的年轻的心态去看待人生,那你就会青春常驻,永不衰老!

    把钱用于正道

    助人为乐,济难救急是富人最应该具有的良好品德,也是对财富最正确的使用。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富人无疑会有一种品德和情感上的升华,得到一种精神的慰籍,让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都取得成功。

    事实上,大多数富人都是乐施好善者,他们热衷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常常投资或提供赞助资金,修建育婴堂、孤儿院、老年福利院,为残障者办福利工厂等。在各种慈善活动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富翁们往往会慷慨解囊,一掷千金。

    这足以证明,理财的精明与乐施好善并非必然的矛盾,这是两种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优秀品质。前者表现的是致富能力上的品质,后者表现的是对待金钱的使用态度。前者不能决定后者,但可以为后者提供财富上的支持,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博大的仁爱之心,为前者寻找到一条释放金钱的最好出路。

    以现代企业集团的首脑郑周永来说,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赤手空拳打下503亿美元资产的江山,一跃而成为世界瞩目的超级大亨、财界巨头,这容易吗?

    就是这样一位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在日常生活中却出奇得“小气”:一条裤子可以穿上好几年;衬衫直到领子、袖口磨破了才换新的;一只旅行皮箱能用十几年,直到把手坏了才换新的。他没有自己的专用餐厅,经常在员工餐厅里与职员们一起用餐。他的办公室朴实无华,墙上只挂了一幅韩国国花的绘画和一幅“淡泊以明志”的字轴。他对6个弟妹、9个子女的管教也非常严格,要求他们都像他那样,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如此崇尚俭朴的亿万大富翁,在对待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上却是十分豪爽。1977年,他把自己拥有的“现代建设”的50%的股票捐了出来,建立了“峨山社会福祉事业基金会”,还出资创办了医院、幼儿园等社会福利事业,充分显示出了他的仁爱之心。

    要快乐的生活

    拥有财富不见得就能快乐的生存,这在前文业已提到,其实要想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你首先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快乐。

    几年前,有一本名为《好好活着》的书,曾畅销一时,该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指出:所有的人显然都是活着的,但“活”的质量相差很大,作为一个成功者来说,活就要活出高质量。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经常性地思考一个问题,即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可能你会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快乐。”

    财富当然可以是一个人生活的目标,但是如果已经拥有了,那又怎么样呢?要知道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身价千百万,那么这些富人又怎样继续活着,怎样活出质量呢?事实上作为一个富人者,给自己的人生目的应该是快乐地生活。

    自己愉快地生活着,却不要总是想改变别人,企图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强加给他人。当然,你可以从愉快的环境氛围的角度去尝试着影响和感染别人。如果这么做依旧没有效果,也不必强求。

    愉快地生活着,但不要争着去做“愉快的领袖”。你如果能给你身边的人带来愉快固然可贵,但若能响应周围愉快气氛的召唤更是难能可贵。只要你有一双发现愉快的慧眼,能从周围的生活中不断发现令人愉能持续地愉快着

    不要埋怨任何不能给你带来愉快的人。这也是愉快地生活着的一个重要原则,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也不是能给所有人带来愉快的人。因而,面对这些人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只要他们不影响你愉快地生活就行,也不必试图将他们改变。

    面对难免的不愉快因素,你不妨将它放一放。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愉快地生活着的一条原则。有些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只要发展下去不会扩大为影响更大的生活事件,冷却一下子那人于己可能都会有好处。

    愉快地生活着,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的终极目的便是愉快地生活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