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桂林四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桂林山水之所以备受青睐,享有盛誉,是因其汇集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唐朝诗人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写照。因此四绝,桂林从古至今陶醉了游人无数,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桂林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成为了中国最具魅力特色的景点之一。

    (一)山青

    桂林的山,青是色,奇、秀、险是其神韵。桂林的山妩媚﹑秀美、各具姿色。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或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或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再或是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意蕴万千。

    象鼻山:桂林的象征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城徽,是大自然三亿六千万年前让人不可思议的作品。象鼻伸入漓江形成的水月洞,有如一轮明月静浮水面,集奇石、秀水、倒影于一体,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千古题材,是游人到桂林的必游之地。

    由山的西边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再上行数十步到水月洞,高1 米,深2 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满月,到了夜间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丽无比。宋代有位叫蓟北处士的游客,以《水月》为题写下这样的绝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与真实的大象相比,这只象刻画出了中国国画的古典美。正是这只象,成为桂林的城徽,也是桂林各民族共同崇奉的神圣图腾。

    伏波山:伏波胜境,文渊荟萃

    伏波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边,它孤傲挺拔,半枕陆地半插漓江,漓江流经这里,被山体阻挡而形成巨大的回流,古人取“麓遏澜洄”,制伏波涛的意思,名其为伏波山。

    伏波山据说是东汉年间伏波将军马援为了平定洞苗叛乱在此屯兵而留下的古迹。伏波山下有块倒垂的钟乳石与地面欲接未接,据说是伏波将军的试剑石。

    伏波山素以岩洞奇特、景致清幽、江潭清澈而享有“伏波胜境”的美誉。山腹的还珠洞穿山而过,直通江边,洞内存留着的唐、宋石刻、摩崖造像以及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了赞美诗词,让人感慨他千古不变的永恒魅力!

    叠彩山:江山会景处

    叠彩山是唐代桂管观察使、文学家元晦开发的旅游胜地,按照《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而将其命名为叠彩山。叠彩亭、于越山、四望山、仰止堂、风洞、望江亭、拿云亭、明月峰、仙鹤洞、木龙洞、叠彩琼楼……处处胜境。

    在叠彩亭看“叠彩”美石;在风洞感受习习凉风、观赏摩崖石刻造像;驻足望江亭看两江四湖风光;登明月峰顶鸟瞰桂林全景。隋唐时游览就“车马为之阻塞”,今天更是游人如织,被称为“江山会景处”。山上还有明末抗清志士殉难的遗迹和古碑。叠彩山麓的双忠亭,怀念的是南明时期壮烈牺牲的瞿式耜和张同敞两位先贤。

    独秀峰:南天一柱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区王城内。它平地拔起,孤峰独秀,群峰环列,为万山之尊。人们早用“南天一柱”来形容它的挺拔。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咏为“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算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诗了。读书岩相传就是这位著名文学家的读书之处。唐人郑叔齐称“不籍不倚,不骞不崩,临百雉而特立,扶重霄而直上”。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桂林旅游月余,却因未能登上此峰为憾。清袁枚留诗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从西麓拾级而上,登306级石阶即可到达峰顶,在此俯瞰,桂林数十里奇山秀水一览无余。这就是袁枚笔下的登岚美景。独秀峰又名紫金山。山麓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月芽池等景点。

    龙脊梯田:天人合一

    龙脊梯田位于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虽然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龙脊梯田这样规模的实属罕见。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风景世界。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

    猫儿山:华南第一峰

    猫儿山景区处于桂林“金三角”旅游区的中央,主峰海拔2141.5米,号称“华南第一峰”,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区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华南绝顶、穿仙洞、通天道、华南虎、猫岳佛光、睡美人、铁杉荟萃、漓江源、杜鹃花廊、龙潭、十里大峡谷、剑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发现的美国二战援华飞机(飞虎队)失事之地等是猫儿山的代表景色。

    月亮山:“中国最美的乡村”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郡塘村,是目前中国所有月亮山当中最秀丽、最险峻,也是最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当地村民正准备把这里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同时,这里也非常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八角寨:品味丹霞之魂

    八角寨又名云台山,主峰海拔814米,因主峰有八个翘角而得名,丹霞地貌分布范围40多平方公里,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世界罕见,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品位一流”。其山势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陡、峨眉之秀”于一体。八角寨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沿着西南坡的一条古老、陡峻崎岖的曲径可登山顶。登斯山顶,方晓天地之博大,悟人生之真谛。景区中的眼睛石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形神毕肖,令游者和文人骚客浮想联翩,遐思泉涌。云台山八角,险、峻、雄、奇、秀、幽自然结合,似鬼斧神工凿就。其一角名叫“龙头香”,横空出世,宛若巨龙昂首欲飞、上接苍穹,下临深渊,山势雄伟险峻,堪称一绝。

    尧山:桂林佳境

    来桂林旅游一定要上尧山游玩,不管哪个季节尧山的美景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因为尧山是以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四时景致闻名于世,它将桂林山水的四季图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将一座层峦叠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红;夏天,满山松竹、阵阵碧涛、山川竞秀、郁郁葱葱;秋天,枫红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纷扬,白雪皑皑、冰花玉树,别有一番情趣。乘观光索道可直达尧山之顶,极目四望,山前水田如镜,村舍如在画中,千峰环野绿,一水抱城流的桂林美景尽收眼底,峰海山涛,云水烟雨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个个盆景展现在您的眼前。因此,尧山被誉为欣赏桂林山水的最佳去处,在山顶向东南方望去。巨大的天然卧佛,犹如释迦牟尼睡卧与莲蓬之上,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卧佛。这里还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它规模宏大辉煌,所出土的梅瓶名扬四海。

    天门山:百卉谷生态景园

    山形峻秀,岩壑多奇,源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三十八岩、十九涧、二潭、六泉、八石等构成“百卉谷生态景园”。汇天下本草于一地的百药谷,药香盈溢。主峰“三娘石”宛如一柱擎天,“天门壁画”、“天脊”、“一线天”“忘忧泉”、“桃花岛”、“天门古寺”等20多处绝好佳景,汇聚成仙山琼阁之境。

    七星山:天上北斗,人间七星

    七星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边,因七峰并峙,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而得名。可谓是“天上北斗,人间七星”。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七星景区就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骆驼山因酷似一匹伏地的单峰骆驼而得名。被誉为桂林市的第二城徽。每当晚霞初现,红光洒照骆驼山上,则又演绎了一张桂林八景图—驼峰赤霞。整个景区集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的精华,是桂林公园的杰作。内有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花桥。花桥全长130多米,分为水桥和旱桥两部分组成,而水桥的四个石拱与水中的倒影状如四轮满月,人称“花桥虹影”。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花岗石浮雕“华夏之光”。该浮雕长106米,高5米,从医学、文化、科技、农业、建筑等等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上下七千年的灿烂文明。其中“华夏之光”四个字由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亲笔提写。矗立壁画中央的是高4.5米,由一整块重达30吨的曲石雕凿而成的四足举鼎。鼎四壁均刻有各种吉祥图腾,刀法古朴,构图新颖,寓华夏神州祥和昌盛之兆。

    (二)水秀

    漓江:玉带神韵

    漓江是桂林之魂。漓江风景区之所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都让人流连忘返,其灵魂就是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一带的漓江。可以说,是漓江点化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神韵。

    漓江这条玉带,“水绕青山山绕山,山浮绿水水浮山”,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美的画廊。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造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漓江风光尤以阳朔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美。

    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无处不诗情画意。

    黄牛峡:九牛戏水漓江流经此处,方向陡转,水分为二,将山前的江滩分为三个小洲,江水拍击三个洲头,洲上绿草如茵,芦竹交错,偶见牧童悠闲。江中有九块石头,传说为九头牛所化,故称“九牛戏水”。 过黄牛峡后,在漓江西岸即见望夫山。山巅上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处一石如背着婴儿凝望远方的妇女。

    半边渡:出水芙蓉

    半边渡离绣山约2公里处,江左岸有一驼形石山。这里石壁险峻,峰峦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于绿波碧水之中,正是“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成河渡半边”。

    杨堤风光:十里翠屏

    在漓江西岸的鸳鸯滩下,距桂林约46公里处。杨堤两岸翠竹成林,连成十里的绿色翠屏,摇曳在青山、秀水、飞瀑、浅滩之间,给人以清幽、宁静之感。

    从杨堤村后的人仔山眺望杨堤,映入眼帘的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洲上阡陌纵横,庄稼如茵;山村竹树葱茏,炊烟袅袅;水上渔筏摇曳,鸬鹚斗水;山涧牛羊欢叫,牧笛悠扬。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能目睹漓江著名的“杨堤烟雨”景观—就像中国山水画,群峰绿水之间,景物隐约迷离。

    浪石风光:幻景天成

    在漓江左岸林茵翠海中,可见青砖黛瓦村舍依江而立,叫浪石村。到此,就进入漓江景区的山水精华所在,两岸奇峰罗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黄山、文笔峰、笔架山、狮子山等,高低错落;左岸有观音山、白兔山、金鸡岭等,千姿百态。游览至此,但知船伴山行,不觉山回浪转,前望水穿江峡,旁视峡衬帆影;或则云遮雾绕,烟波渺渺,山川隐约,幻景天成。

    九马画山:奇物在人间

    九马画山在漓江东岸画山村附近,距桂林约60公里处。它五峰连属,临江石壁上,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斑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因有九马画山之名,简称画山。九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立或卧,或奔或跃,或饮江河,或嘶云天,正如清代诗人徐沄的诗所赞叹的:“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黄布滩:最美丽的漓江倒影

    黄布滩因滩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黄布”而得名。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要数黄布滩最美丽、最醉人了。这里水平如镜,清澈澄碧,绿竹护堤,倩影婆娑,山峦、翠竹、蓝天、白云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体,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诗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兴坪镇:漓江风景荟萃之地四周山峦奇秀,景观丰富;东有僧尼相会、狮子望天、罗汉晒肚诸景;北有寿星骑驴、骆驼过江等山;西有笔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势开阔,螺蛳山、鲤鱼山和远出群峰相衬,高低错落,疏密相间。

    漓江在这里回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两岸的景色,皆泼墨于水面。疏林、新簧、红帆、农舍则好像镶嵌在山水画中。景色之妙,难以彩绘笔录。

    遇龙河:田原牧歌式的回归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现代建筑、人工雕琢痕迹,一切都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

    资江:别具一格的山水画廊

    资源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麓,浩浩北去,流入湖南省境内,最后注入洞庭湖,属长江水系。资江漂流河段自县城下游5公里至梅溪乡胡家田,全程22.5公里,下45个滩,拐31道湾,既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雄伟险峻,又有桂林漓江的清纯秀丽。著名诗人贺敬之盛赞“资江漂流,华南第一”。资江两岸植被保护良好,流量、流速相对稳定,似一条玉带穿梭于奇山峻岭之间。漂流风光旖旎的资江,犹如步入一条长长的山水画廊。

    五排河:幽谷探秘好地方

    五排河位于华南第一峰猫儿西南麓,发源于海拔1883米的金紫山,是资源县境内第二大河,流经车田、两水、河口三个民族乡后,滔滔西去,汇入柳江,最后流入珠江,属珠江水系。一县之内的两条大河,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资源旅游的一大显著特点。

    五排河从车田到河口30余公里的河段,是漂流览胜的好去处。乘竹筏或橡皮船漂流五排河,简直就是置身于幽谷探秘。峡深谷幽,滩险流急,山高石奇,两岸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一切尘世间的喧嚣顿然销声匿迹,江流把人带进了一个古朴、原始的纯自然境界。

    宝鼎瀑布:银色巨龙破云天

    宝鼎瀑布发源于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鼎,似一条银色巨龙穿破云天,气势磅礴,声籁清绝。瀑布水流量大,落差近700米,从瀑顶到瀑底,几经周折,形成九级直落宝鼎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之:“悬崖飞瀑,长如布、转如倾、匀成帘。”宝鼎湖面积为705亩,最深处50米,平均深度35米,犹如一面大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泛舟其上,湖光山色,尽入眼帘,令人

    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三)洞奇

    桂林溶洞是桂林山水的又一名片,数量多,景观奇,风景幽。目前,桂林发现洞穴遗址总数71处,是中国洞穴遗址最多的城市。目前已开发有芦笛、七星、穿山、白龙、聚龙、莲花、碧莲、冠岩、丰鱼、罗汉肚、神宫、金山、碧水、都乐、白莲共15个钟乳石溶洞。

    芦笛岩:桂林山水的璀璨明珠

    芦笛岩是一个地下溶洞,深240米,长约500米,最宽处约90米,景色奇彩绚丽。芦笛岩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玲珑多姿,景象万千,由此所组成的雄伟“宫殿”、高峻“山峰”、擎天“玉柱”、无边“林海”无比雄奇瑰丽,耀眼夺目,因此芦笛岩享有“天然艺术宫”之美称。洞内主要景点有狮岭朝霞、石乳罗帐、青松翠柏、盘龙宝塔、云台揽胜、帘外云山、原始森林、琉璃宫灯、远望山城、幽景留听等。

    七星岩:地下天然画廊

    七星岩与芦笛岩并列为“桂林两大奇洞”。位于市东普陀山西侧山腰,原是地下河,现为以洞景制胜的风景游览点。洞内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出中层8到12米;下层是现代地下河,常年有水;中层距下层10至12米。供人游览的中层,犹如一条地下天然画廊,游程长达800米,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内钟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丽,琳琅满目,状物拟人,无不惟妙惟肖。主要景点有石索悬锦鲤、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海水浴金山、南天门、银河鹊桥、女娲殿等。景物奇幻多姿,绚丽夺目。

    永福岩:未来桂林最美的洞穴

    永福岩位于永福县。它既有大量发育、广泛分布的次生碳酸钙沉积形态景观,又有美不胜收的池、塘及瀑布景观,还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及蚀余小形态景观,是桂林旅游区许多游览洞穴所不具备的,最能代表桂林岩洞的特点。洞内空气质量为一级优良标准。岩洞的非岩溶丘陵区植被覆盖良好,郁郁葱葱,开放度极高。

    (四)石美

    以石灰岩地貌为主的桂林,岩溶地貌发育很好,也最为典型。其间河谷开阔平缓,山峰平地拔起,孤峰、峰丛、峰林环布,石美由此而来。

    “喀斯特”奇观享誉世界

    在桂林青山绿水的天然图画中,自然奇石怪岩同样绰约风姿。

    原来亿万年前桂林是海底, 沉积了一层又一层的石灰质、泥质、沙质而形成沉积岩。由于后来地壳上升运动, 桂林变成了陆地。沉积岩却很脆很松,受到挤压的岩层就容易弯曲起来, 或者干脆断裂上升或下沉,地面就高低不平,形成群山峻峭。后来这些岩石不断受到自然水的淋洗,而沉积岩有丰富的缝隙,当地质变动又加深了岩体的裂缝,因而增加了岩体的透水性。自然界的水又含有各种酸类,使碱性的石灰质不断被溶解、被侵蚀。而侵蚀空了的岩体则会崩塌下来成为溶洞。被溶解了的石灰质则随水流到别的地方,当水分被蒸发掉而重新沉积下来,成为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荀、石柱。这就将地上和地下的特色组合成有名的“喀斯特地貌”。

    “桂林石”独具魅力

    经过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一系列断裂破碎带,构成了色泽各异、品类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