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奋和不折不挠的精神,使金利来由家庭手工作坊变成了一枝独秀的名牌领带工业,以极其鲜明、充满活力的产品形象,将欧洲风味率先引进香港,成功地竖立起她独一无二的金漆招牌。
他以独特的人才观念、管理方式和为人处世的经验,一直为世人称颂,他不仅是华人富豪的佼佼者,也是自立自强的榜样。
1、办自己的企业,创自己的牌子
曾宪梓相信,要想在商场上制胜,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经过广泛的调查,他独自苦思冥想,又把亲近的朋友请来商量,最终取名“金利来”,树立了华人自己的名牌。
为了把金利来推向世界,他孜孜不倦地追求金利来的品质,时时刻刻维护产品的信誉,使金利来成为驰名中外的品牌。
当曾宪梓开始自己生产领带时,由于多年的推销经验,他把目标定为生产高档领带。他虽然采用德国原料,生产出的领带质优价廉,但是那些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们,看到中国人拿来的领带,就很傲慢,有的甚至说:“只要是香港货,一律不要。就是做得再好,一个没有名牌的商品,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
曾宪梓想既然别人能有品牌,自己也能创出好的品牌。
带着强烈地自信心,曾宪梓走上了创造品牌的道路。他用心研究外国名牌领带的特色,了解外国名牌领带好在什么地方,怎样为自己的领带树立一个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品牌。经过调查研究,曾宪梓认为:百货公司不接受本港领带是因为香港的产品没有好的质量和好的品牌,只要想办法让领带的牌子打响,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销售领带的百货公司能够赚到数额较大的利润,生意肯定能做好。
分析了形势后,曾宪梓决定要制造出中国人制造的名牌产品。
1969年的秋天,曾宪梓带了两条“金狮”牌泰国丝领带到尖沙咀的一个潮州朋友家里,当他将带来的领带送给这位朋友的时候,这位朋友开始非常高兴,但当他看见领带的牌子是“金狮”时,又立刻把领带退还给曾宪梓。
因为“金狮”,广东话的发音原来为“金输”,意思为金都输掉了。这位潮州朋友奉劝曾宪梓将领带赶快改名,在赌钱成风的香港,人们最忌讳的就是金输,如果领带名叫金输,肯定不会有人买。听了朋友的话,曾宪梓这才意识到自己对商品的名字考虑的还不够全面。
回来后,曾宪梓在草纸上不断地勾画“GOLDLI一ON”的图案。当时他的目标就是想设计一个既简单明了又特别的商标,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的强烈震撼。他将“GOLD”中的“G”以及“LION”中的“L”,放在一起设计出既造型美观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纹样。这样英文名字有了,商标图案也有了。剩下的就是中文名字了,一次在和朋友们商讨时,朋友说:“金利连。”曾宪梓一听兴奋地说:“有了,就叫金利来。”
经过精心准备,1969年的深秋在由香港开往澳门的船上,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国际名牌“金利来”这个名字,便孕育而生。
曾宪梓创立的金利来品牌最终成了国际名牌,其成功因素就是他有强烈地保护名牌商标的意识和自始至终地维护品牌。
一家报纸在《金利来最宝贵的资产是本身牌子》一文中分析指出:“金利来牌子的成功是花20年时间建立消费者对‘金利来’牌子的信心。这是该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消费者相信该牌子代表一定的品质保证。”
“金利来”的成功亦代表本港厂商应走的路——耐心地逐步建立自己的商标,广告固然重要,但产品素质、市场推广、为自己产品定位等更重要。消费者对商标的忠诚是需要时间逐步建立的,但摧毁消费者对商标的信心却十分容易。
对名牌的确立和维护,曾宪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牌子的建立与顾客心目中对该牌子的信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商品的品牌一旦为社会知晓,就意味着广大消费者对其进行继续衡量和重点考核的关键时期的到来。”
“如果遇到供过于求的现象,宁可把货品割去牌子,拿到小摊上出售,也不可在重心市场压价倾销。价钱不稳定的产品,直接反映质量不可靠。”
从金利来品牌建立之日开始直到现在,曾宪梓一直没有松懈对名牌产品形象的维护。维护品牌是一件极其富有挑战性的事业,他必须具备面对挑战的决心和毅力,同时制定出具有自家风格的一系列决策。
曾宪梓的具体实施办法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在销售上,金利来从不像其他牌子那样在节日期间或季节性降价推销,金利来领带在各地区保持价格统一,如此,则使金利来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为了持久地巩固名牌产品形象,曾宪梓不惜花巨资不断地为金利来进行多种媒体的广告宣传。
通过曾宪梓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金利来产品已经成为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名牌。
2、广告开路 果敢出手
曾宪梓认为再好的产品不经过宣传也不会为人所知,但是,“广告”两个字对于刚刚处于创业初期的他来说,日常的财力还让他捉襟见肘,如果做广告将会担负着更沉重的压力。然而,为了树立金利来的品牌地位,他毅然决然的进行了广告投资,结果定单纷纷沓来。
广告不仅为他和金利来增添了腾飞的翅膀,而且是他白手起家的创业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曾宪梓是一位善于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的人,他认为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会有可行。
经过几年的发展,曾宪梓虽然在事业上有了一定的进步,金利来的产品在香港市场上也有了相当的份额,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他不断地思考:香港市面上为什么充斥的都是外国的名牌产品?为什么港制产品与外国名牌不相上下却仍然不受消费者垂青。曾宪梓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港制产品的牌子还没有成为名牌。
一个出名的品牌,不仅需要高质量,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全面的宣传,才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曾宪梓毅然决然地决定给自己、给金利来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报纸上做广告。
1970年,在父亲节即将来到之际,曾宪梓抓住时机不惜花费近3000港元在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广告,庆祝一年中惟一的一次属于男性、属于父亲的节日。用“向父亲致意,送金利来领”的简短广告语推向了市场。
曾宪梓这次登广告的创举,不仅为金利来接下来向国际名牌的顶峰上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大开了香港广告生产商为推销产品、树立品牌而刊登广告之先河。
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曾宪梓率先看到了橱窗文化的妙用,于是他要求几家大的百货公司将金利来领带陈列进橱窗里,而且标上“金利来”的牌子,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这些措施提升了金利来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它的销售量。
1971年是“金利来”喜获丰收的年份,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囊括世界杯,凯旋回国途经香港,应邀在港举行乒乓球赛。香港的无线电视台夺得了乒乓球表演赛的独家转播权,深知广告妙处的曾宪梓则包了这次乒乓球表演赛的专题广告,同时请来当时著名男歌星来做金利来产品的介绍。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词,每天都轮番不停地播放,洗涤着几百万香港人的耳朵。仅一个星期,乒乓球比赛的盛况,轰动全香港,而金利来领带也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名牌。广告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定单如雪片一般向曾宪梓飞来。曾宪梓开始扩大他的工厂,大批量购进制造高档领带的原料,增加工人,日夜加班地赶货。这是第一次,港产货战胜了外来货,“金利来”独领风骚。
80年代,曾宪梓的企业已具了相当的规模,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首要的目标就是东南亚,他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从事以投资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一边买厂房生产金利来领带,边重金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隆重地推出广告宣传,没过多久他便成功地打开了马来西亚、泰国、台湾、澳门、文莱、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
从1981年开始,曾宪梓就不断利用大陆最有影响的传媒,连续展开“金利来攻势”,不惜花费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币,使“金利来,男人的世界”长期占据报纸的重要版面和电视的黄金时间。虽然持续播放了整整两年,但却没有把产品投入市场,直到1983年,曾宪梓认为,大陆的求购者对金利来领带的渴望程度已经够高,才将首批金利来领带送到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大商场中。结果立刻引发了一场争购金利来领带的风潮。1990年,金利来领带仅在大陆的营业额就达4亿多人民币。
“金利来”品牌的成功树立,把曾宪梓事业推向了黄金发展时期,其财富不断增加。具有远见卓识的曾宪梓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又做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果断决策。不久,金利来T恤衫、皮带、钱包、衬衫、袜子……凡是男士所需的衣物和服饰配件,曾宪梓都不放过,全都纳入了金利来的世界。同时,曾宪梓还认为,金利来不能仅仅是“男人的世界”,它同样也应该是“女性的世界”。从1990年起,以系列女性时装为先导,曾宪梓又为女性创造出了一个更具魅力的世界。
如今的金利来,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而且在东南亚,在整个亚洲都深入人心。
3、借帆扬航 开拓市场
曾宪梓巧借名牌之势提升自己,并以此不断发展自己。他从大局着想,从全盘考虑,借新加坡皇牌百货公司,成功的使金利来打入了新的市场。
面临经济危机的销售瓶颈,他临危不乱,处事不惊,苦苦思索,最终开创了一种新的借专柜销售方式,使金利来销售额大幅上升。
借名扬名,乘机借势发展自己,是商战中的一种策略。曾宪梓便利用了借名的理念开辟了新加坡市场,他巧借新加坡比较大的皇牌百货——新加坡美罗百货公司的名气,使金利来打入了新的市场。
1981年,曾宪梓发现新加坡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决定在那里投资建厂。但是如何打入新加坡市场却成了一个问题,经过一番考察与挑选,曾宪梓决定借用他人的名气来扬自己的名声。于是曾宪梓目光选中了当时新加坡比较大的皇牌百货公司——新加坡美罗百货公司。
当曾宪梓来到美罗百货公司时,老板见到“金利来”是一个十足的中国牌子时,并不是十分满意。
见到这种情况,耐心地向他讲述了自己将在新加坡的发展计划。曾宪梓说:他将投入一笔庞大的资金作为开拓新加坡市场的广告宣传费用,先以美罗百货公司的名义做电视广告宣传,而且只需注明金利来的货品,由新加坡美罗百货公司独家经营、独家代理;这样,对于美罗百货公司而言,既能够更广泛地提高知名度又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广告播出之后,顾客在光顾美罗百货公司的金利来货品的同时,一定不会忘记购买美罗百货公司的商品;在合作的方式方面,希望像与香港的各大百货公司的合作方式一样,采取专柜销售金利来货品的形式进行。
另外,根据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曾宪梓准备给予美罗百货公司100万元的效益保证,并与美罗百货公司的老板签约,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金利来仍然会补足一切款项。
在曾宪梓的努力下,双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曾宪梓顺利地打入了新加坡的大百货公司。一时间,新加坡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均推出了美罗百货公司为曾宪梓做的广告宣传:“金利来商品,由新加坡美罗百货公司独家经营、独家代理。”
金利来打入了新加坡市场后,除与华资美罗百货公司合作之外,还与华资奥奇百货公司、日资、八佰伴、伊势丹等当地大规模的百货公司联手做广告宣传、联手合作。
通过与新加坡各家大百货公司的合作,曾宪梓在新加坡发起了攻势,把新加坡的外来领带牌子也从新加坡的市场上淘汰出去。
曾宪梓曾这样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金利来已经在当地打出名堂。”曾宪梓借助百货公司的名气带领金利来,在新加坡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熟悉和爱戴金利来的新加坡人来讲,金利来的产品、金利来的商标就是品味的象征、就是信心的标志。
今天,金利来在新加坡已经逐渐实行多元化的市场策略,成功的建立庞大完整的分销网络,金利来集团公司在新加坡不仅直接拥有近百家批发及零售客户,而且在许多大型百货公司内设立了金利来专柜。
1973年,香港发生了股灾,消费力大跌,百货公司因市场不景气,减少了进货量。金利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摆脱困境,曾宪梓认为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利用百货公司的场地和声誉,开辟金利来领带的专门销售柜,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自己的货品被零售商挑拣、讨价还价以及配额限制。
准备好了以后,曾宪梓首先来到了对永安百货公司。
“你借给我地方,借给我与你们百货公司一致的上下两层的货架,和一个同等规格的柜台,所有卖出的领带,还是由你们负责收钱。”
“你不用给我订货钱,我也可以不受你们定额的限制。售货员方面,由我来安排。售完之后,我们采取按月销售额结算的方式分账结算,你分三成,我分七成。”曾宪梓这样对百货公司的经理说。
对方一听,觉得自己可以不用拿本钱备货,又能保证一定的效益,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因而就同意了。
曾宪梓是一个善于行动的人,他中午刚刚和永安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商量好设立专柜的事宜,回到公司后便开始了具体工作。因为圣诞节就要到了,曾宪梓整整地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也就是1973年12月18日,第一个卖金利来货品的专柜在永安百货油麻地分公司正式开业。
曾宪梓没有松劲、乘胜前进,两天以后,第二个售卖金利来货品的专柜在永安百货中环分公司正式开业。1974年1月2日,第三个售卖金利来货品的专柜,在永安百货铜锣湾分公司正式开业。这样金利来专柜在不断地扩展。
设立专柜后,曾宪梓委派公司专职人员在专柜内销售金利来产品,他抓紧每一个环节,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不但渡过了难关,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4、造势扬名 走向多元
曾宪梓说,如果创造一个名牌,无论你再推出何种品牌,只要你保证质量,就会同样受到欢迎。金利来恤衫的成功的推出,是金利来走向更大、更丰硕成功的转折点,他不仅为金利来多元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升华为国际名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打入大陆市场,他决定先入为主,重拳出击,以排山倒海之势为金利来大造声势。从此,“金利来”三个字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大陆人的心中,人们渴望了解金利来、拥有金利来。
曾宪梓时刻关注着大陆,认为拥有十亿人的大陆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它将是金利来发展的另一个腾飞。准备就绪后,他决心打入大陆市场。
198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新闻联播黄金时间广告中一个很有磁力的声音:“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大陆人第一次听到如此吉祥的名字,第一次知道有“金利来”这个牌子和这个牌子的领带。
从那一天起,“金利来”这三个字便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除了在电视上看到金利来的广告外,在收音机、广告灯箱、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上听到或看到了金利来的一系列广告。
曾宪梓认为一个成功的广告就在于只要一说起这个商品的品牌,人们就会马上联想到这个商品,而人们一旦需要这类型商品,就会马上联想到这类型的商品的品牌。
曾宪梓基于自己对广告的经营观念,所以,从1983年开始他就巧妙地运用先声夺人的战略战术,在全国三十多家电视台同时播出金利来广告,一连播出二十天,用重拳出击以收实效。
除此以外,每年又不失时机地在各大省市电视台中,选择重点电视台签播全年广告,作长期宣传。
在做广告之外,以金利来名义赞助的各类体育活动,也在内地各大球场轰轰烈烈地陆续展开。足球场上引人注目的大幅红底白字的“COLDLION金利来”广告标语,使人们倍感亲切,由此“金利来”的名牌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曾宪梓以金利来领带为先锋,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带动了金利来其他产品的发展,开创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1986年新春伊始,曾宪梓到各大百货公司的专柜,直接地听取市场的反映。这时候,无意中听到了顾客中有人在自言自语:“有金利来的领带卖,为什么没有金利来的恤衫呢?”曾宪梓豁然惊醒,他立刻回到公司,连夜召开了会议,着手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推出恤衫的可行性。
然而他提出的推出金利来恤衫的建议马上遭到了很多方面的异议。他们认为香港市面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发展成熟、又拥有一定知名度的牌子的恤衫占领市场,而金利来是以做领带出名的,现在再回过头来制造恤衫,消费者不一定欢迎。
曾宪梓实际上也不是没考虑到,但是他始终坚信,消费者既然已经接受金利来的领带,就已经接受了金利来这个牌子。
反复考虑后,曾宪梓决定还是推出恤衫,先做十万件高质、高价的恤衫推出市场,看看反映如何,再作打算。
1987年秋天,金利来恤衫正式面市。金利来恤衫上市之后,第一年推出的十万件很快销售一空,第二年推出的一百万件还是供不应求,到了第三年,推出二百万件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进一步体现“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一目的,曾宪梓逐步设立了丝织厂、领带厂、皮具厂等。与此同时,曾宪梓按照自己制定的市场发展计划,在对市场进行详实调查的前提下,逐年推出新的男士用品,使公司以及金利来的牌子逐步迈向多元化。
短短几年之内,金利来已经陆续推出了皮带、皮鞋、皮包、钱夹、恤衫、T恤衫、运动套装、毛衣、西装、西裤、袜子、吊带、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等男士服装、男士饰品及用品,借以照顾到男性各方面的需要,做到与金利来的口号——“金利来,男人的世界”相吻合。发展的事实证明,金利来的多元化道路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