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是在世界汽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弃旧辟新的思想观念成就亨利·福特的辉煌一生。打破常规转变观念是公司规模扩张的导航器。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方式使公司上下齐心共同为公司美好的明天付出艰苦的努力。流水线的发明实现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实行规模批量生产的梦。
1、弃旧辟新,寻找胜机
亨利·福特是家中长子被父母确定为农场的继承人,在当时如果长子不继承父母留下的家业而另外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可是亨利·福特却破除了这一陈旧的思想观念,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坎坷路,为着胸中伟大的事业而努力跨出了追求梦想的第一步。
亨利·福特于1863年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个小城。在那个年代身为农场主长子的福特无疑被父亲寄予了重望,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父亲看着聪颖伶俐的福特爱之甚爱,父亲在心目中窃喜他认为把农场交给福特没有问题,从此就把他往打理农场的方向引导希望他可以继承祖业。
但是福特却对农场毫无兴趣可言,但对机械的研究倒是有着浓浓的爱好。在福特童年时,参观蒸汽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更加深了他对机械的热爱,他始终认为机械中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在吸引着他。
于是17岁那年,福特违背了父亲的心愿,放弃了安逸的家庭生活只身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去了底特律。并在一家拥有2000人的最大的汽车制造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可福特只干了6天就被辞退了,原因听起来似乎很荒谬,“该公司最优秀的工人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而他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为此那里的老员工对他生了意见”。他并没有为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后来,又先后做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福特清楚的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增加知识提升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为以后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制造机械的工厂。
往往现实总是残酷的。在底特律打工的日子里,挫折打击不断的向他袭来,成立钟表厂的梦被打碎,于是开始研究内燃引擎,可是好事多磨他再一次受到了打击,在研制内燃引擎时处处碰壁,年轻的他经受不住失败的折磨,于是变得心灰意冷,对自己的梦想失去了信心,开始怀念家乡的生活,终于下定决心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场。
返回故土的福特,实现了父亲的愿望继承了农场。但福特对机械的热衷始终没有消减,反而更加浓烈了。正当福特沉迷在发明创造的快乐中时,时间悄悄的流逝。这时,一位棕色长发、蓝色大眼睛的女孩。克拉拉·布莱思与福特是在一次舞会上相识的。那时克拉拉·布莱思年仅十八岁,温柔美丽的她与福特一见如故。四年后,两人共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一同居住在自己盖的小房子里,新房也成了福特的实验室和工作室。一天,正当克拉拉弹风琴时,福特“灵感”大发跑过来对她说:“克拉拉,感快给我一张纸。”福特的这一举动吓了克拉拉一跳。随手递给他一张。福特拿过纸后,不一会,一个引擎的草图就生成了。然后兴奋的对克拉拉炫耀说:“克拉拉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汽车构造……”一个划时代的汽车就这样从这张草图形成了。虽然说,在此之前已经有汽车的生成,汽车也不是福特一个人制造出来的,而是溶于各先辈的智慧才制造出了汽车。然而亨利·福特却是这些先辈中最出色的一个。紧张而刺激的都市生活时刻在吸引着福特,刨土种地对他来说那是一种折磨,于是他渐渐产生了:设计一种可以烧汽油的发动机,并且让这个发动机驱动四轮车的想法。驾驶着它可以上下班、旅游。人们出行时就方便多了,马车的时代也就过去了。
这个想法在福特脑中扎下了根。即使连做梦都想着如何现这个梦想。“一定要去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去,走出农场,去底特律!”10年后的他又一次去了底特律,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只身一人闯天下,还带着他温柔可爱的妻子克拉拉,尽管克拉拉非常不舍得仍下那个温馨的家,可是为了丈夫梦想的实现她没有半句怨言陪着他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当时正是一个新旧技术交替的时代。燃油的机动车取代古老的马车的时代。自从美国杜里埃兄弟在1893年设计出美国第一辆用汽油发动的汽车后,许多人都对此产生了想法,对汽车这个行业跃跃欲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人都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福特一边工作一边做自己的研究,当然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车之上,在朋友的支持帮助下终于在1896年6月4日,制造出了第一辆汽车,虽然它看起来外形怪异,速度极慢,但它却是福特和朋友们的辛勤努力得出来的结果。它不但是福特的第一辆汽车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辆!福特驾驶着这辆车在城里转来转去,这个“怪物”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大家都叫他“疯子亨利”!
偶然一次机会,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接见了福特,福特激动的向爱迪生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爱迪生的称赞和鼓励。因此,福特辞去了工作潜心钻研汽车。终于在1899年,成功的研制出了第三辆汽车。
1901年,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车大赛拉开了序幕,福特亲自驾驶着自制的赛车参加了汽车大赛,并夺得了冠军。从此,福特在全国声名大造,成了底特律的英雄人物。1902年,他又参加全国性的汽车大赛,然而也远远地超出了第二名。两次车赛的胜利使他大出风头,同时还结交了许非常有钱的朋友,为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于1902年11月,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
2、新理念,奠定成功路
独到的眼光造就新的理念,新的理念为成功铺平道路。亨利·福特以睿智的眼光预测到生产抵挡车的可观前景适应当时市场需求,这一新思想的生成受到多方的反对,但事实证明他的新观念是正确的。成功是属于他的。
当时,福特公司表面上看起来还有许多方面的不成熟,一些管理方式刚刚形成,规章制度刚刚成立,工厂也破旧不堪。但福特在心中早已勾画出了公司未来发展的蓝图,并有了自己的一套制造高、中、低三种级别的汽车以期占领市场的设计方案。高档车的顾客群体主要为富人提供。并会带来很大的利润,有利的同时弊端也会体现出来,生产高档车虽然有很大的利润可是客户数量是有限的。
公司成立的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车在底特律销量直线上升,成了底特律人的抢手货,福特公司赚取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投资的股东一下子就收回了投资本钱。辉煌的成绩并没有蒙蔽福特的眼睛他清楚地认识到这不过是一时的光彩。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总是用好奇的心态去面对,一旦他们对汽车熟识了,对款型、价钱、性能自然会有所挑剔。因此这些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一定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要想占领汽车的全部市场,新成立的福特公司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对产品加以改善突出生产重点。在福特心目中定下了一个计划。
在公司的董事会上,面对各位股东,福特说:“在人口较多的美国,有钱人毕竟是少数,而工人、农民却占了绝大多数。汽车对他们来说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主张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低档车,专门提供给这些人。这才是公司长期发展大方向。”公司董事会认为福特的想法简直可笑至极,豪华车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现在又要生产低档的新型车,利润较之肯定要低的多,所以董事强烈反对抵挡车的生产,要求生产高档豪华型B型车,但福特却认为B型车价格太贵,能够买的起的人很少,生产底价位、实用型车才能拥有大多数消费者。但多数人都反对他这个想法,B型车B型车的生产已成定局。
B型车很快被生产出来并且投入市场,果不出福特所料,虽然在当时B型车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先进一些,但昂贵的价钱要高出A型车1倍还要多。因此销量迟迟提不上去。只能降价销售有原来的2000美元降到800美元。福特要求立刻停止高档车的生产转为生产低档车那样一定会受到欢迎。可是公司董事会仍然一意孤行要不但不采纳福特的意见反而要福特改为更新型的高档车。结果福特公司1906年的销售量大幅度下降,营业额只有上一年度的1/3。福特意识到如果公司照他们这样运行下去必定倒闭,必须跟他们说清楚了。
1906年7月,福特经过艰辛的努力,他收购了董事会中几个人的股份,使自己享有“福特汽车公司”的控股权。掌控了大权的福特,马上提出实施自己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低档车的设想以降低售价、薄利多销为原则,并提出展开对抵挡车的研究工作,一定要试制生产规格统一、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手大众欢迎的新车型。
不久,福特的新设想就实现了。一种性能好,外形美观,价格只有500美元的N型车上市了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订单多的像雪花一样飘进福特公司。在N型车上市不久R型车和s型车相继问市,在汽车市场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热潮。1907年,美国经济滑入了低谷可是“福特汽车公司”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以盈利125万美元,在经营方式,发展理念上为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车型能够与福特公司相媲美。当时的美国,只要是有人说自己有一辆汽车,无可置疑肯定是指福特的T型车。从此福特便蹬上了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舞台。以其傲视群雄的气概一跃成名成为汽车之王。福特汽车公司也顺利的得到了美国汽车业第一大公司的宝座。
3、以人为本,稳操胜机
福特不但对经营福特公司有一手,对公司的人士管理也是有他独到的一套,福特非常关心他的员工,总是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因此在面对一各个挫折时员工都愿意与他共渡难关,形成了上下同心荣辱与共的局面。
随着福特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董事会的每个成员都获得了十分客观的利润,每个人对福特都十分钦佩。然而,与他们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的薪水。他们的劳动强度加大了可工资却降低了。最先发现这种情况的并不是福特而是貌似冷酷无情的库兹恩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库兹恩斯参加完一个社交活动时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站在宽敞明亮又温暖的书房无意的向窗外街道上望去只见,一些刚下夜班的工人穿着单薄的衣衫、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地行走。当时库兹恩斯的内心深处涌起一阵酸楚,他对这些普通的工人给以深切的同情,因为他也是和他们一样从一个煤场的普通职员一路上披荆斩棘地走过来的。于是库兹恩斯想到了福特公司的所有员工,并决定把这一现象告诉福特为员工争取一些利益。
第二天一早,库兹恩斯来到福特的办公室,将昨晚自己的所见所感说给了福特听,最后把一份统计材料摆在他的面前。据统计,由于生产量的不断增加,生产方式的老套,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其他工厂的工人相比要增大了数倍,他们手中的半机械动操作四个小时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每个人的精神都要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工资水平却相对的低了很多。仅相当于整个底特律的平均水平——每天2,34美元。在1913年夏天公司的生产技术改进以实行流水线作业后,还相应取消了“多劳有奖”的分级工资制度,采取最原始的计时工资制。这样一来对工人劳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因此大批的工人没干多久就相应的纷纷离开了特汽车公司,另谋其他的生路。同时具统计得出,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失率高达380%,年底公司招工人的时候,需要增加100个稳定工人,可是招聘的定额必须要定在963人才能实现这一任务。
按照这样计算“假如公司培养一名熟练工人需要花费100美元的话,那么一年下来仅仅用于培养工人的钱就花了不少。而培训完后工人由于工资问题有流失,再不断的照新人,培训、流失的过程工损失了多少钱。”同时,库兹恩斯还向福特传达了一个坏消息,“世界产业工会联合会”开始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中散发传单和各种资料,称福特为“血汗工厂”的厂主,指责福特压榨工人只加工人的大劳动强度剥削工人,却不给工人增加工资。而且还要鼓动工人们举行大罢工。
库兹恩斯向福特提出了他想给工人涨工资的大胆设想。
福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同时,福特也给库兹恩斯讲述了他昨天发生的一件事。
福特带着儿子爱德赛在公司的车间里巡视。当他们刚进一个车间时,一名新来的意大利籍的工人停下手里的工作,死死地盯着爱德赛那讲究的衣着和黑亮的皮鞋。一刹那间,福特感受到了这个意大利工人的嫉妒心理在他脸上看到了仇恨的神情。
“他的心里一定是在咒骂我说:‘老板的儿子是多么的富有啊!可我的孩子却一无所有,为什么我们所付出的与我们所得到的不成正比?’”。福特这样猜测着对儿子说。
爱德赛告诉福特说:“是的,父亲,给工人降低点劳动强度吧,这样子工人就像是机器的奴隶!他们实在太可怜了!”
说罢福特抬头看着库兹恩斯问道:“你认为应给他们增加到多少钱?”“三美元行吗?”
库兹恩斯遥遥头用伸出五个手指道:“应该是五美元。”
库兹恩斯的回答显然使福特吓了一大跳。
“让我考虑一下。”福特对他说。
1914年1月5日,福特汽车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商讨给工人把工资涨到日薪5美元的事情,最终会议通过此项决定并郑重宣布:“本公司将实现五美元工作日!只要是福特汽车厂的工人都能领到属于他自己的一份。”就这样,“日薪五美元”的制度诞生了。这个举动,在全美国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工人们都对福特汽车公司的这一决策拍手称快,因为从此他们以后也可以过上真正体面的生活了,也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工资的问题解决了,可麻烦依然接踵而来全国各地的工人都涌向底特律,想在福特汽车厂工作,由于福特汽车公司雇佣员工的数量有限所以不得不把“雇员已满”的牌子挂到工厂大门口。为此新闻界给予了罕见的赞扬。在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中给福特汽车公司大力的宣传对福特饿这种政策纷纷给予赞扬。其实,最后获利的仍然是福特。
4、破旧立新,创造奇迹
福特紧绷的思维神经时刻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未来发展运转着,面对T型车快速的占领市场,而且产生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他清楚的明白常规的生产方式已经落伍,必须更新观念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在他的研究和朋友的帮助下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进一步开拓市场。1908年福特公司在T型车的基础上又推出一种最新型的T型车。这是福特公司成立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款车型。从价格、款型等等各个方面都适合一般工薪阶层购买,形成了一种将汽车开入平民家庭的梦想。新T型车的出现不但是一种车子进入家庭,还是一种新的呼唤,因为他将把汽车工业带向一个新的领域。由于“T型车”的便宜耐用订单已经使福特公司应接不暇,仅仅当年生产量就达1.9万辆,第三年超出当年的3倍还要多。
1909-1910年,T型车共产出1.86万辆,由于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1910年又开设了新厂房,1910-1911年的产量增到3.45万台,可是这样的生产量还是满足不了市场上的需求。福特和他的伙伴们为雪片般的订单伤透了脑筋。
1912年秋天,福特汽车公司聚集所有相关人员召开了一个意义重大的董事会,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市场需求问题。一味地扩大厂房面积增添机器设备招聘新的员工实在是不现实的做法,为了解决当务之急把T型车的年产量提高上去福特注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库兹恩斯、威利斯、曾经为福特建立起新车试验室的丹麦人查尔斯·索伦森、福特不惜重金在布法罗的凯恩轧钢厂挖来的丹麦籍工程师威廉·努森。
“我和努森建议安装生产流水线,我们俩商量过了。”潇洒、相貌英俊的索伦森对福特说。
“是的,为此我们已经考虑了好久了就让我们效仿一下几年前泰勒先生的做法吧!”努森接着索伦森的话说。随后便把他们详细地计划向再会的其他人讲解明白,其原理就是按照管理大师弗利德里克·泰勒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泰勒制”。
泰勒是底特律的一名著名的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专家。自从19世纪80年代起,对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就开始了研究,并做了许多实验。根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材料和数据,在《科学管理研究》一书中详细的阐述了流水线的工作原理。
对于泰勒的流水线的说法和泰勒的大名在座的许多人都听说过也随声附和。最后,提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就这样生产了并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
生产实践证明了流水线的作用,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到这一年夏天,福特汽车公司所有工厂车间都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也从新做了调整,工人之间的分工更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了。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联系在一起。一辆车需要22小时18分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93分钟一辆车,生产率提高了数十倍。T型车的产量直线上升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1914年达到24秒钟就出厂一辆的速度,年产量高达73万辆,生产再次实现了翻番,工人数量由原来的1.43万人减少为1029万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