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成就财富-洛克菲勒——石油领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功道路多崎岖,商场如战场,虽然商场上没有硝烟四起但平静的背后蕴藏着波涛汹涌,一个决策就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亦或获取丰厚的收益,运气固然重要但是不能顺应时势,未雨绸缪,肆机而变,变中获利也是枉然。做个思想灵活的管理者,谋情夺势转变观念。像石油骄子洛克菲勒那样,成功非你莫属。

    1、顺应时势,未雨绸缪

    顺应时势,未雨绸缪是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之一,面对美孚托拉斯被国家机器碾碎,美孚产品统一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洛克菲勒没有因此受损,而是顺应时代大局,适当的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转换新观念在变动中求生存,稳定中求发展,财富不但没有损伤反而增加了。

    在美国历史上,垄断曾经有过受国家、官方庇护的时代,借此良机洛克菲勒创办了“托拉斯”,在美国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情形并没持续到永远。

    当时洛克菲勒的美孚公司之所以能够炫耀它权力的原因就在于此,美孚石油公司成立以来,人们对他痛恨至极。尽管洛克菲勒采用低调的态度及时地去处理,可呼吁裁决的诉讼事件还是层出不穷像影子一样时刻跟着他。到了罗斯福总统的第二届任期,此类事件急剧增加。到了1907年夏季为止,和美孚公司及其所属的一些分支机构有关的联邦诉讼案件就有7宗尚未裁决。当年,印第安纳州政府对美孚公司提起了讼诉,这起案件轰动一时;急待裁决的问题是,有关美孚公司退赔在其同铁路公司打交道的年代里所勒索的运费回扣的问题。法庭当场宣判了,责任在美孚公司,对美孚公司处以2900万美元的罚款。在审判席上肯尼索·蒙顿·兰迪斯法宫向美孚公司的律师们咆哮着说:“你们严重的危害到了社会其程度要比制造伪钞和盗窃邮件还要严重。”当时,正在和朋友们一起玩高尔夫球的洛克菲勒接到公司一职员传报的消息后:正要举棍击球的他,停下手中的动作,看了一眼电报纸,悠然地说道:“在这笔罚款付清以前,兰迪斯法官早已去见上帝了。”说着一个优美的击球动作出现在送这个职员眼里。果然在美孚上诉过程中兰迪斯的判决被推翻了。正当洛克菲勒为免罚2900万美元罚款而举杯庆贺时,美国司法部在密苏里的联邦巡回法院中对旧案又开始了重新审理,以遏制商业发展为由呈请法院解散美孚托拉斯阴谋集团。最后这起诉讼案的文件被汇辑成21卷印刷文本,写成了14495页的证词。这是空前绝后的一项把美孚公司内幕暴露于世人面前的举措。人们不得不怀着疑惑的态度来看待美孚公司了,一个仅以4000美元投资创业的企业,现在居然能成为每天输送出3.5万桶精炼石油和汽油、拥有10万英里以上的输油管道和一支100艘运输石油的船队、具有价值6.6亿美元资产的石油帝国——美孚公司。在这宗案件中最终以政府胜诉而告终。

    1891年5月15日,华盛顿联邦最高法院审判长宣读审判书:解散美孚托拉斯。在威严的法律下美孚帝国不得不解体。听到这个消息时洛并没有如五雷轰顶一蹶不振而是向他的伙伴们幽默地说:“亲爱的,看来我们必须服从最高法院了。我们这个光辉的、幸福的家庭下定得拆散了。”其实在漫长的上诉过程中,胜利者始终是政府。

    美孚公司解散后洛克菲勒辞去了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的职务。威廉·洛克菲勒也离开了纽约美孚石油公司。原来庞大的美孚石油公司被分解成了38家独立企业。股东们按他们所持有美孚托拉斯中股份的比例,换回了他们在美孚所属的各个分支企业的股份。共计98.3380万股,其中洛克菲勒控制24.55万股;威廉和阿吉博特共掌握了一半以上的股权,其余的则分散给其他股东。实际上,表面相互竞争的38个独立企业暗地里却串通在一起,幕后操纵者当然还是洛克菲勒家族。在以后的岁月里,38家独立企业友好合作互利互惠,这对美国法律来说,无非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利用法律手段分散瓦解的美孚帝国仅仅是表面形式罢了。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随着美孚庞大帝国的解体,一些分公司的股票开始上市了。新泽西公司的股票刚一上市,就由360点升到395点;纽约的由260点涨到580″点;印第安纳公司的由3500美元跃升到了9500美元。短短的5个月时间美孚公司股票的总值又再次上涨了两亿美元。这对欢庆美孚帝国瓦解的人们来说无非是一种打击。是人民美孚公司与人民开了一个玩笑呢?还是美孚公司在愚弄国家法律呢?

    美孚集团顽强的生命力,洛克非勒本人一样。回到家里,洛克菲勒顺手摘下黑礼帽理了理额上稀疏的头发,缓缓的走向一张躺椅视钱如命的洛克非勒40年中积劳成疾,那漫漫长夜中失眠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症,吃的很少,每天只用少量的牛奶和麦片维持体力。随之而来的是,由胃病引发的脱发症,他不得不带着假发和帽子,在纽约的5号街住所坐镇指挥。这时仆人送来一份电报:

    “先生,这是您离开家时收到的加急电报。打扰您了。”“嗯?现在还会找我吗?”美孚石油公司遇到重大决策时,是离不开洛克菲勒的。一艘装载大批石油的油轮,经地中海进入了黑海,到达巴统向西航行,再从达达尼尔海峡到达苏伊士运河。这对美孚石油公司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是运输网络的突破。自从1861年,由费城开往伦敦的一艘油轮安全抵达后,全球的石油贸易的大门就被打开了,美国煤油迅速地在全世界打开了销售市场。如果不能将石油出口到其他国家,那么美国的石油业就不会有像今天这样大的规模。在欧洲,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经济的大幅度提升,都市化进程之迅速,欧洲大陆对油脂和石油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因此,对美国石油的需求也在日益的增长。几乎是一夜之间,美国石油出口业务成了新兴的美国工业和全国经济的极为重要的因素。19世纪70年代末,美孚石油公司掌握着石油的支配权,洛克菲勒想利用这一优势,以美国为基地去征服全世界。然而,用石油垄断世界的狂妄梦最终没能实现。路德维格创建了俄罗斯帝国高度一体化的大型石油联合企业,占领了俄国石油贸易市场。美孚石油公司除了俄罗斯的对手之外又多了皇家荷兰石油公司这一强大的对手。

    出现这种情况是洛克菲勒意料之中的。有的时候,现实逼迫他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竞争中,根本不存在天理,只是彼此间残酷的你争我夺。虽然洛克菲勒已经从美孚中退下来了,可是在他离开之前,早已把各路精兵强都安排稳妥了。一段时间里,向他报告的都是些如常的情况。当然,他也十分信任他的部属们。但是当前随着欧洲和其他地区凶猛的销售运动的展开,巴库石油产量的不断上升,使美孚石油公司处于极大的威胁当中。老板们已经坐立不按了,再不采取措施大难降临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挽回局面将他们置于困境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请洛克菲勒来掌管大局。洛克菲勒回到了美孚石油公司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成大事的人在关键时刻绝不像你们这样。即使是刀架在脖子上,也应该镇定自如。”大家看到洛克菲勒就像看到救星一样急着说:“洛老板你也看到了当前的局势,这不能不叫人着急吗?”其中一委员先把洛克菲勒带到一幅大挂图前,指着已经圈点出来的位置,告诉他这是被他人占了的地盘。而其他人,却在一旁议论起没完没了。实际上大家都在等洛克菲勒做决策。老谋深算的他略微了解了局势之后却不动声色,于是,他让在座的人发表自己的意见。“从我们每个月的报表上来看,石油销量急剧下跌,具各地区反馈回来的信息说那里出现了颇有势力的石油商。想把我们驱逐出去,我们必须想出对策才行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消极的态度都从他们的语气上流露出来了。”听完后洛克菲勒非常生气,吵了半天都是在发泄根本不是商量对策根本不会讨论出结果来。洛克菲勒用手指叩叩桌面,略平静一些,就说:“谁能说点有分量的?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来制定的?”众人一时语塞,无人答话。

    “你们不说了?我来说,”洛克菲!“自打我们的事业,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直面临着供需不平衡。我们与此对应联合和一体化,以保证和调节供应,稳定价格扩大利润。”“联合,它意味着什么?就是要排除我们计划中的障碍!表面上是联合起来共谋大业,实际上,是要你们用金钱去诱惑对方,实行我们的吞并计划。”

    “说到钱,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懂得如何利用金钱来击败你的对手吧!”讲到这里洛克菲勒显然有些激动,人们很难看到他激动的神情,不过他很快的就恢复了平静继续说:“找准缺口将钱砸进去,把缺口填满,就可以撑起一段桥面,在上面行走就可以畅通无阻。如果,只把钱平摊在断裂处,那么钱就相当于仍进了大海里打了水漂,无济于事。看到了缺口就就是相当于找到了病因,对症下药你们懂吗?”洛克菲勒耐着性子给人们分析情况,出谋出策,他的一席话使大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

    19世纪90年代,参与这场石油战的有——美孚石油司、罗斯柴尔德家族、诺贝尔公司和其他俄国油商。为了争夺市场,展开了强烈的竞争势头;时而又相互谦让,时而为了合并和收买彼此。更多的时候是三者联合起来对付美孚石油公司企图推翻美孚的垄断地位。结果却是关键时刻总让美孚石油公司把来势凶猛的对手合并或打压下去。

    2、善用人才,成就霸业

    知才善用是洛克菲勒成功历程中遵守的一项准则,洛克菲勒发现了与自己垄断思想不谋而合的多德,不惜重金聘请他担任标准石油公司的法律顾问,多德在洛克菲勒的重用下提出了“托拉斯”为洛克菲勒成就霸业铺平了道路。

    1858年,担任一个小小的助理已经不能满足洛克菲勒雄心,毅然决然的辞掉了这份工作。与和他有过相同工作经历的英国人克拉克相识了。二人很是投缘决定共同组建一个公司。洛克菲勒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与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经纪公司”,主要经营把谷物肉类从美国西部出售到欧洲地区。

    克拉克十分欣赏洛克菲勒经商态度,他做起生意时总是信心百倍、雄心勃勃;同时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也是他的风格之一。他的诚实为公司赢得了很好的信誉。据别人描述洛克菲勒当年的情况说:“他做事认真到了极点,即使别人拿走一分属于他的钱,他都要争回来,但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已经被众人得知,许多人一窝蜂似得涌向采油区。一时间,放眼望去一个个井架遍布采油区,原油产量飞速上升。当时洛克菲勒虽然也想在石油上大赚一笔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一切冲昏头脑,他冷静地到石油产地进行进一步考察。繁荣后面所隐藏的危机被他发现了。他深刻的明白“后发制人”的道理,只是时机还未成熟。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拉开了序幕,洛克菲勒像是上满了弦的弓箭,蓄势待发,与其他愁容满面的人比起来,他却是满面红光的等待幸运的降临。他迅速办理了大额贷款,囤积了许多战时必需的货物,一切准备就绪后,战争打响了,因此洛克菲勒赚了大钱。随着战争风暴的席卷尔来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铁路建设上也风起云涌,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洛克菲勒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1863年,洛克菲勒的一个炼油厂在克利夫兰成立了。在石油工业中,勘探石油等工作被称为“上游工业”,精制和销售属“下游工业”。为了扩张自己的炼油厂28岁的洛克菲勒决定垄断“下游”工业,兼并所有精制和销售石油公司。为了实现自己垄断的理想,他与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者达成了协议一起做起了兼并事业。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在3年之后创建了,取名为标准石油公司。30岁的洛克菲勒成了公司创办人和总裁持有公司最多的股权。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小小垄断带来的成绩并不能满足洛克菲勒的雄心大志。他要的垄断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

    偶然一次机会,洛克菲勒在一篇文章中发现:“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对这篇文章洛克菲勒欣赏有加,因为它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予以文章高度的评价,并以重金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标准石油公司的法律顾问。

    年轻有才的多德,得到洛克菲勒重用后,就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突然灵感大发,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所谓“托拉斯”,就是将各自为政的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高度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那种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各自独立的企业组成相互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方式,其垄断性要强得多。

    多德的“托拉斯”一提出马上得到了洛克菲勒的赞同,并对多德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为洛克菲勒石油帝国的成立平添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就这样托拉斯在美国各地、各行业迅速的蔓延开来,不久,美国90%的经济被这种垄断组织形式战具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就这样形成了,而洛克菲勒无疑将列入美国历史的史册。

    3、绝处逢生,开启智慧

    无商不艰,艰难中挺进对洛克菲勒而言已成了一条必须遵循的法则,面对对手铺设输油管,洛克菲勒石油垄断的长久梦想即将成为泡影,重大压力之下他再次开启智慧的大门,绝处逢生又一次掌握了胜利的大旗。

    树大招风,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定理。随着洛克菲勒石油帝国的逐渐壮大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风都向着洛克菲勒这棵大树刮来。然而,大树就是大树,再大的风也在他脚下也不得平静下来。

    一股来自宾州北部那尚未开发的山区的飓风正在向他袭来,这场飓风险些推翻了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为了打败洛克菲勒,战胜其他对手们,在策划新的行动中他们派出一个叫赫普特的工程师,只身前往宾州北部,默默地勘察地形。赫普精通勘探、架设铁桥和设计隧道。他带着地图,一段一段地标记出可以铺设油管的最佳路线。铺设油管的工作在买下土地后开始了。暗地里进行勘探地质,敌前铺设油管来说赫普特可称得上是行家里手。即使在惊险场面,他也能巧妙的将其化解,顺利的完成任务。艰辛的努力后在制定计划5年后,油管地形勘测终于大功告成。该工程被称为“泰特华德油管”。石油原产地业主们作了一次最后的努力,他们想挣脱标准石油公司对他们的窒息性的垄断,他们决心铤而走险。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试图铺设世界上第一条长距离的输油管。这项计划是空前的命名为“潮水输油管”它可以把石油从油区向东经过110英里流到宾夕法尼亚州雷丁的铁路线。为了尽快完成石油管道的铺设,避免其他人的阻挠,他们利用虚假的图纸蒙骗对手。说到油管,宾森不能被忽视。他是个争强好斗,智勇双全的人,他曾担任过纽约州的州长,是见过世面的人。虽然与洛克菲勒并没有很大的过节。但是,他对强大的对手非常感兴趣,在争斗中寻找人生乐趣。他虽然不经营石油,但是他也深刻的了解到石油界互相争斗、残杀以及洛克菲勒对石油界窒息的封锁,这样的形式激活了他的斗志,他按捺不住内心争强好斗的激情,暗下决心要与洛克菲勒一决高低,一心想给洛克菲勒点颜色看看,代被洛克菲勒击败的同行们出一口鸟气。为此宾森在原油产地考察了一段时间,分析了洛克菲勒的成功是因为他卡住了运输的喉咙,控制住了铁路、水路、陆路的运输命脉。所以石油原产地就成了一潭死水。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必须对症下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把石油运出去。架设油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他请赫普特来,请他帮助架设连接原油地和东部的油管。宾森清楚的明白,洛克菲勒绝对不是好对付的,欲和他斗,必须多加小心。油管铺设工程在宾森投资62.5万美元,赫普特主持建设的情况下展开了。

    如此巨大的工程又怎么能不漏一丝消息呢?怎么可能瞒得住洛克菲勒呢?在石油原产地同盟里,肯定有洛克菲勒的耳目。这些人明着暗着的在原产地活动。因此宾森的一举一动都被这些爪牙们汇报到了洛克菲勒那里。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一些零星琐碎的东西完整的构建框架洛克菲勒不可能预料的出来,他只知道宾森在进行一项对石油原产地有利的工程。这样的形势对宾森来说非常的有利,可是当他的油管工程铺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击石油垄断帝国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洛克菲勒茫然醒悟,他轻敌了。

    1879年5月28日下午4点,世界上的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的铺设工程竣工即将开始启用。神采飞扬的宾森站在巨大的贮油槽的吸筒前,25万桶原油贮存在槽中,正等着宾森发出启动的信号。宾森缓缓开启木栓,原油从贮油槽流向油管的声音马上传来了。原油缓缓的流入输油管速度和人行走的速度相差不多。它抵达的第二站就是奥姆斯特的抽油场。技术团的人沿着裸露在外的油管,翻山越岭终于到达第二站,当时已经是次日29号了,大家在期盼中等待着原油的到来。5月30日10点钟左右,原油终于流到了第二站。大家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期待着原油能顺利的到达终点。终于在打开油管的第七天,原油胜利地抵达终点站威廉波特的贮油槽。原油流出的一刹那,宾森兴奋的大喊:“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为此高兴的不止宾森一个人,输油管道是赫普特一手策划制造完成的,看到原油从管道顺利流出他激动得双手擦眼睛了,因为他不敢相信他所看到的事实,心中感叹:“到底出油了,真是来之不易呀!”。

    进攻纽约是宾森的第二步计划,他紧紧地握着赫普特的手斩钉截铁的说:“我们就要进攻纽约了,有没有信心?”赫普特坚定的点点头。

    输油管的形成将石油输送引领上了一个新的时代,运用石油管道长途输送原油,对洛克菲勒的铁路运输造成的影响,洛克菲勒十分清楚。他开始采取了阻止通油的行动,如买断油管所经区域的路权,派人恐吓油管施工工人等一系列的手段,可是并未奏效,输油管道照计划修建着。他越来越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洛克菲勒把收来的情报一遍遍的分析着,他计算着从原油产地到布拉福特再到巴尔的摩通过铁路和输油管两种方式运输各需要的费用。吃惊万分,因为与输油管道比起来铁路运输耗资太大了。这就意味着他的石油帝国即将毁灭。

    他似乎看到了无数被他击败的对手正在用庆幸的神情看着他。他们会抓住任何一个报复的机会置他于死地。但他非常的自信能攻克这一难关,因为他清楚的明白,他的石油帝国已日趋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来对付任何进攻。但是,他没有轻视这次的敌人。洛克菲勒说:“输油管道已经侵蚀了我们不少市场,并且形成了一个可以与我们抗衡的阵营。我们的垄断战略,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在一家位处一条僻静街上的小酒吧里,微弱的烛光下映出两个人头影子,为了避人耳目洛克菲勒把与他谈话的人约到送儿来。洛克菲勒说:“利用你在他们中间强有力的影响和目前所处的位置,我决定起用你。这件事办完了以后,你就可以到我公司来上班了,你的位置我已经给你留好了。这将是你做卧底的最后一次任务,也是决定我们公司前途的一项任务。”“请吩咐。”低沉的嗓音应了一声。

    “我想在他们内部制造混乱,所以我们从内部入手搅乱对方的阵脚伤他的元气。你可这样做,先找……”

    与洛克菲勒交谈的就是曾经使洛克菲勒大伤脑筋的年轻人约翰·阿苔博特。不过最终还是成了一名标准石油公司的卧底间谍。

    宾森刚从欧洲回来,他向当地——泰塔斯维的第二国际银行的总经理海德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输油管道的计划方案,同时也提出了贷款200万元的要求。虽然海德总经理很欣赏他的计划觉得可以实施,可是由于款额巨大,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还要和银行的其他董事商量才能有结果,海德表示一个星期后再给答复。一个星期后,宾森没有得到第二国际银行的答复。他又找到里丁铁路局局长格恩商量贷款一事,又去了纽约第一国际银行,向他们申请贷款。宾森对银行总裁说:“我们真诚的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总裁问宾森:“,先生,您做事太大意了,您已经别人跟踪了您没有发现吗?到我这里来,可要小心哦。咱们换个个地方再谈吧。”宾森到了总裁指定的地点。第一国际银行的总裁对他说:“我也很想帮你,可是听说你们潮水油管公司的油管在技术上有问题,而且据了解,你们公司内部管理一塌糊涂,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即使我再想帮你也无能为力啊。”“这是谁说的?”宾森愤怒的说。第一国际银行的总裁继续说:“宾森先生您先别生气,虽然我没去过你们那儿做具体的考察,可这些消息都是贵公司的一个主要股东亲口透露给我们的。还提醒我们不要往火坑里跳,不要向你们贷款,也不要再买贵公司发行的债券。”“一定是洛克菲勒指使人干的!”宾森说。“不,不对。说话的人是您公司的股东,他年岁不大。”

    阿吉博特已经展开行动了,他按照洛克菲勒的布署精心地进行着。他召集了几个股东,来完成洛克菲勒交给他的颠覆任务。帕塔森拥有潮水输油管公司的1/3股票,他以公司内部混乱为由,想撤除自己在潮水输油管公司的股份,官司打到地方法院。不久,另外四位股东也露出真面目,公然摆出反叛的架势。报纸上头版报道了潮水输油管公司内部混乱的消息,结果导致公司股票暴跌。这时宾森作为潮水输油管公司主要头头之一,并没有设法挽回公司的利益,而是带头抛售公司债券,为标准石油公司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反攻机会,洛克菲勒趁机收购了大量潮水输油管公司的股票。

    在阿吉博特的协助下洛克菲勒吞并潮水输油管公司的计划迅速顺利的进行着。首先,利用新闻媒介制造声势追踪报道潮水输油管公司的内部矛盾,从而引起该公司股票暴跌;其次,收购潮水输油管公司;最后,标准石油公司秘密投资500万元成立“美国运输油管公司”。洛克菲勒的吞并计划慢慢的进行着,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抄袭和提高铺设输油管的工程技术,成立了自己的输油管系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