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大全集-做人要有一定的原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做人,需要讲究原则。原则是为人处事的一个最底线,没有这条线,就好像长跑运动员起跑的时候没有起跑线,该结束时又不知在什么地方结束一样,前进没有了目标,后退也乱了分寸。人的轻举妄为、胡作非为、无效劳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至自讨苦吃的种种行为,无不是在丧失原则,乱了分寸,没有守住自己人生的最底线而发生的结果。做人,应该守住自己人生的底线。

    信任是一切人类关系的基石

    商鞅是秦国由弱到强的关键人物。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之前,首先解决了信任问题和忠诚问题。当年,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又怕老百姓不相信他,于是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谁十两金子。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开玩笑。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金子。人们在木头旁议论纷纷,终于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扛到了北门。结果商鞅真的赏给那人五十两金子。这件事在秦国引起了轰动,商鞅说到做到,在老百姓中有了威信,于是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商鞅有令必行、言而有信的作风是赢得信任的关键,同时也为秦国国君赢得了百姓的忠诚。

    没有信任就没有成功的希望,没有公正坦诚也就谈不上什么相互之间的信任。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人际关系方面,掩饰只会破坏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虚伪只能使人际关系更加不稳定,并且最终在决策时犹豫不决。遮遮掩掩的事实就像谎言一样令人无法忍受,任何掩盖和歪曲都是对事实的不信任,都是对人格的践踏。同时相互信任还表现在行胜于言。信任不能指望仅仅靠停留在嘴上的言语就能体现,必须用行动来体现。信任是一切人类关系的基石,信任是一个团队或个体获取长远利益的唯一途径。只有团队相互信任,才能使团队经久不衰,使团队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团队才有能力来回报成员的信任。

    忠诚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忠诚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忠诚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为一种事业做出贡献。在组织中,忠诚表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上司的意图。同时忠诚是不以此种表现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但是在个人忘我的工作中,价值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可以增强上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强团队的竞争力,使组织更兴旺发达。这就是许多决策者在用人的时候,要考察其能力,但更看重个人忠诚度的原因。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决策者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扇大门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实在是太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相比较而言太多。也许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但是多数人绝对需要忠诚和勤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一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到最后,只有他当上了董事长。

    奉献是人生天平上最重的砝码

    人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指为实现某一理想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多少人为了国家的生存、民族的兴旺而英勇献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一页页不朽的篇章,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英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奋进。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屈原一生洁身修行,“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以身殉道不苟生,道有光明照万古”。所有这些,都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

    一个人拥有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奉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尔虞我诈,那么人类怎么会发展到今天,明天又能发展到何处?

    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只为自己而活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具臭皮囊;只有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为祖国而活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人,这种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其地位多高、权力多大、财富多广,不在于高低贵贱,而在于为社会为民族付出的爱心,做出的奉献。可以说,奉献精神就是人生天平上最重的砝码,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生活在世,渺小得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但只要有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奉献的意识和行动,真心真意地付出,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信任他人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一位女教师刚当高三班主任不久,班里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学生价值近千元的快译通在教室里丢了。一切迹象表明,偷东西的人就是本班的学生。

    如何处理这件事,这位老师考虑过许多方法,最终她是这样做的:那天放学前,她像往常一样站在学生们面前,尽管她心里波涛汹涌,脸上却显得风平浪静。学生们似乎都很紧张,一双双眼睛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他们在等待老师“破案”。这位老师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个同学错拿了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很后悔。我很了解他,我知道他一定会把这件东西还给同学的。我相信他,我敢用自己的生命打赌,他一定会这样做的!是的,我打赌,从现在开始我不吃饭,等拿错的东西还回去后我再吃饭。好了,现在放学吧。”

    学生们都背着书包回家了,没有一个人留下来。

    第二天早上,仍然没有人来找老师承认错误,也没有人把东西送回来,当然,这位老师也没有吃饭,可是她依旧打起精神去上课。

    第三天上午又是这位老师的课,她的胃里空荡荡的,强烈的饥饿感揪心抓肝,她喝了一杯水,坚持上完了这堂课。走下讲台的时候,她感觉到腿有些发软,头上冒出许多虚汗。学生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中充满关心。她知道,这些眼光中一定有一道是愧疚的,她要给他时间。

    晚上放学之前,这位老师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那个失踪的快译通、一块三明治和一封信。信上写道:“老师,谢谢你的信任,我一定会改正错误的。”下面没有署名。她没有再追查这个学生是谁。她想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但她坚信,他再不会这样做了。

    豁达是一种境界

    楚庄王时,大臣斗越椒起兵谋反。楚庄王听说后,赶紧带兵回国平叛,几经辛苦,楚庄王才算平了这场动乱。

    平叛后,楚庄王大摆宴席庆贺,他说:“今天叛贼死了,国内平安,我们这个宴会就叫‘太平宴’,大家尽情吃喝,玩个高兴。”大家一听十分高兴,就边吃边喝,边喝边说,直到日落西山,仍不尽兴。楚庄王一看,就叫人点上蜡烛,继续玩乐,并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给大臣们敬酒。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蜡烛吹灭了,管灯的赶紧去取火。这当中,宴席中有一个人,见许姬长得很漂亮,就乘着酒兴,趁蜡烛灭时,伸手拉住许姬的衣袖,许姬大吃一惊,赶紧用左手把袖子扯回,同时右手把这个人帽子上的缨花拔了下来,吓得这个人赶紧放手。

    许姬拿着缨花走到楚庄王跟前说:“我去给大臣敬酒,没想到有个人竟然对我无礼,趁黑扯我的袖子。我已经拔下了他头上的缨花,只要蜡烛一亮,您就知道他是谁了。”庄王连忙对大臣们说:“今天这个宴会,大家都把帽子取下来,喝个痛快。”等到大家都把帽子脱下来,楚庄王才叫人把蜡烛点亮。这样,到底是谁扯许姬的袖子就不得而知了。

    宴会散后,许姬责怪庄王不逮住那个扯她袖子的人,庄王笑道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今天我们是要图个高兴,如果因此而惩罚那人,就会伤大臣们的心,这就违背了我举办这个宴会的本意。当然,你也不要介意了。”

    后来楚庄王率兵攻打郑国,副将唐狡特别勇猛,率领一百多人,一直打到郑国城下,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把唐狡找来,要重赏他,但唐狡说:“上次在宴会上,扯许姬袖子的人就是我,感谢您的不杀之恩,今天我舍命以报。”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人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嫉妒别人。

    看到他人某方面比自己好,人们产生羡慕的心理是完全正常的。但如果因为自己达不到他人的水平而发展到不甘心,并达到恼怒他人的程度,这种心理就成了“嫉妒”。

    嫉妒是一种心理状态,属于情感范畴,是后天形成的。嫉妒的心理是:我坐着,你也别想站起来;我躺下,也要把你拉倒。嫉妒心理是非常普遍的,不但成年人有,而且学生也有,甚至儿童也有,可以说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嫉妒是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的结果。一个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或别人的家庭比自己的家庭幸福,往往会心怀嫉妒。

    一般说来,嫉妒心理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原初层次,又叫似有似无层次。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于人的内心,不容易被他人察觉。第二层次是浅层次。这时的嫉妒已由无意识进入到有意识,开始表现出行动,如讽刺、疏远自己嫉妒的对象,耍小手腕等等。严重的还有攻击、造谣中伤他人等等,目的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嫉妒发展到这个层次,就需要及时控制。第三层次是深层次。这时人的嫉妒心理已经是一种变态的心理,表现为猖狂进攻等,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抑制、克服嫉妒他人的心理。正确的行为方式是,在人际交往中,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差异并努力进取,缩小差异;当嫉妒心理刚刚出现时,应想到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要承认他人的优点,正视他人的优势;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这样能使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人不应忽略小事,小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做人原则。毕竟在人的一生中,需要自己表现原则的关键时刻并不多。做人做得怎么样是可以从平时的小事上看出来的,那些平时在小事上就撒谎成性、推三阻四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很高的原则性来呢?

    仅以公司员工为例,我们来看看做人的原则应该表现在哪些小事上。

    早晨时间不能不抓紧。因为如果你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手里抓着没来得及吃的早点,在众人注视下坐在办公桌前,不管这一天你干得多有成效,你的功绩也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自然也没有人认可你的为人。因此,员工绝对不要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他们应该在上班之前就把一切事情都准备妥当,在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地工作,不要因为要吃早点而分心。

    不要想当所有人的好朋友。那些希望在工作中结识更多的朋友,以此来获得认同和认可,进而获得升迁的员工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业绩。但别人最看重的也是个人业绩。一个员工只有业绩突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

    不要动不动就找老板要答案。确实有一些问题必须由上层主管决断,可是事无巨细都向老板请示,老板会认为员工缺乏办事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对员工失去信心,这样的员工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员工绝对不要过分依赖于老板,将所有的决策都交给老板,由老板做出决定。员工应该主动地为老板分担工作,减少老板的工作量。

    交待事情一定要清楚。如果某个员工主持一个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结果散会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他纯粹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平时在工作中与上司和同事交流时也要用确切的语言,表达清楚员工对某件事的认可或看法。

    任何时候切忌拖延

    做人永远都不要拖延,要准时地做好每一件需要自己做的事情。拖延是一种惰性,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曾经有一个人养成了偷偷摸摸的习惯,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正正经经地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坏和礼义廉耻。偷东西可绝不是好人的行为啊!”这人听了,表示要坚决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既然如此,就让我慢慢地改正吧。从今天开始,我少偷一些,由每天偷一只改作每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停止偷吧!”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立即改正,何必要等到明年呢?

    很多人喜欢拖延,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将明天的事情拖到后天,自认为这种拖延战术会让自己好过一些,殊不知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每天都活得不如意。

    有一些谚语和格言很值得拖延的人玩味。

    “犹豫是时间的盗贼。”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今天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去做,明天做的事,今天要去想。”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年少力强,急须努力;错过少年,老来着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路从脚下起,事从今日做。”

    人永远不要空等想象中的合适时机到来再做事情。通常人们安排一天的事情是按照事情的缓急来的,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应该按照事情的重要性。重要的事是排在急迫的事情前面的。根据二八定律,只占20%时间的重要事情可以收到80%的成效,而80%的琐碎事情只有20%的功效。

    惰性与拖延是失败的祸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人的前途,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缺陷。

    不要自我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高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在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虽然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以后呢,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跳不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过着“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经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这样才能不枉此生。

    为善不为恶

    多做善事有益身心,助人为乐有益健康,这是当今的养生观念之一。

    有一个人从40多岁就开始助人为乐。起初,他帮助人是源于朴素的爱心,并没想到帮助人之后能获得什么,但最后他得到了健康和快乐。这正反映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际间的关爱是相互的,你在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被人爱;你给别人一份帮助,等于送给别人一份快乐,同时你也收获一份帮助他人的快乐。

    有一篇文章曾经这样写道:“关爱他人并乐于助人,可能会使人们精神更健康。”这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16人的调查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他们发现,那些关爱他人的人,事后总会得到别人的关爱,而且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很健康。

    之所以帮助别人的人最后得到了心灵上最大的满足,其原因是乐于助人的人大都较少关注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沮丧,或者他们更善于从符合精神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烦恼。他们把心思集中在助人、做善事上,而忘却了自身的不快,精神便处于健康状态。

    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喜欢助人为乐的人,多半是心理状态良好的人。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送温暖给他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温暖着。所有的道理正如这个哲理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深思远虑才能成功

    李和刘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李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刘却像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刘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那些吹牛拍马的人。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刘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刘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刘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价格是多少?”刘再次跑到集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李是怎么做的。”总经理叫来李,对他说:“李先生,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李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还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有几箱西红柿上市,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考虑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刘,说:“请他进来。”

    做人做事要多想几步,脑袋长在头上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想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在生活中,那些遇事多想几步的人往往会获得最大的成功,而那些遇事不开动脑筋,将所有的决策推给别人的人最终一定会是个小人物。

    勤奋工作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人必须勤奋工作,这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很多人认为勤奋工作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被别有用心者拿去当“嫁衣裳”了,于是放弃了勤奋工作,最后选择混日子。这些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北宋时期的名相——范仲淹,是一位很受后人称道的人。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很有学问。他在当副宰相时期,曾不顾个人安危,上书朝廷,针砭时弊,力主革新政治,推行新政,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范仲淹十分勤奋地为民做官,最后虽然被贬降职,但仍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受到了万代景仰。

    有些人之所以不勤奋工作,是对自己能做多少工作缺乏信心。有一个三只钟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是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不必想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

    不要被欲望所支配

    人要学会自我节制。“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这是法国人卢梭的名言。卢梭先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能把节制和劳动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放在一起,又当作医生提出来,其见地之深,实在令人叹服。

    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节制,而大人则要自我节制。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其本身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走向反面。无论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节制都是最佳的调节剂。事实证明,人世间的恩怨烦恼,甚至悲剧,无一不是由于缺乏节制造成的。无论人或物,只有在节制的情况下,方能呈现最佳状态。因此,必须学会节制。

    唐伯虎写过一首打油诗:“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睡不自由。骑着毛驴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人是欲望无涯的动物,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区别不大。但人又是具有一定自我节制能力的动物。节制欲望必须知足,事能知足心常惬。知足欲淡,虽凡亦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神仙?知足就是神仙。佛家说,乐土就在觉悟中,就是叫你知足。人千万不要在名利面前患得患失,否则将永远和烦恼相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