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修心养性,根除邪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佛家认为:“一寸道九寸魔。”这说明修炼品德是一种极其艰难的事,必须具备强韧的意志,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早日达成自己的目标。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的内心深处,由于欲望的驱使,隐藏着无数可怕的恶念,要祛除它们,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必须修身养性,加强自我修养。正邪不两立,在你的体内正义的力量加强了,邪恶的欲念自然就会变小。

    1.骄傲者吃大亏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美丽而又骄傲的小母鸡。它自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能干、最聪明的。

    一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凉爽的清风爱抚着树木。骄傲的小鸡偷偷地走出家门,来到河边。它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在水中反复地练习妈妈教的游泳本领,虽说动作不是太标准,但是它却是认认真真地训练着。望着小鸭子的姿势,小鸡捧腹大笑。

    小鸭子奇怪地问:“小鸡妹妹,你为啥笑我呀?”

    “游泳都不会,就会摆摆姿势,也不害臊,哈哈哈……”

    “谁说我不会,”小鸭子愤怒地答道:“我们鸭子天生就能游泳。今天,我只是为了训练好游泳的基本姿势,为长大后的比赛打好基础。你今天没有资格笑我,我才可以笑你这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呢!”

    骄傲自满的小鸡可不认输,趾高气扬地说:“谁说我们小鸡不会,今天我就露两手给你瞧瞧,你看着。”说完,小鸡便大摇大摆地来到岸边,“咕咚”一声,跳进水里。

    刚一会儿,小鸭子就看到前方有一个时沉时浮的小脑袋,不时传来阵阵“救命……救命……”的喊声。小鸭子知道是小鸡,连忙游到小鸡的身后,用一只翅膀把它的脑袋拖出水面,另一只翅膀配合双脚,不停地向岸边游去。

    终于,奄奄一息的小鸡,被小鸭子救上了岸。

    小鸭子拍拍小鸡的脊背,心平气和地说:“小鸡呀,不会游泳,千万不要逞强,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小鸡惭愧地低下了高傲的头。

    无疑的,这是一则讲给小孩子听的童话,目的是教育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骄傲自满,让他们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

    孩子的心灵单纯,自然可以用童话来引导,而成年人心思复杂,仅仅用童话是难以说服的,往往需要禅师的棒喝来醍醐灌顶。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的才学名扬天下,自古文人恃才傲物,才学卓绝的他自然有些自满,因而也就吃了个不大不小的亏。

    苏东坡一生好佛,自有些禅思后,对佛理禅学自视更高。有一天,苏东坡听说荆南玉泉寺的主持承皓禅师禅风犀利高锐,机锋深妙难触,心中极为不服。

    他觉得自己走遍天下,与许多高僧切磋探讨过,不觉得有人比自己更高明的,便决定微服求见,以试承皓禅师的禅功。

    侍者见一普通百姓极其无礼地表示要见寺主,便把他拦住,苏东坡就在寺院外大声嚷嚷起来。吵嚷之声惊动了承皓禅师。承皓禅师便走出方丈室,问明缘由,再很客气地请苏东坡到堂间用茶。

    初见面,苏东坡便开始发难:“听说禅师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请问尊宫贵姓?”

    苏东坡不自觉地整整衣衫,暗想:“这和尚好眼力。”他慢慢地品了一口茶,说:“姓秤!能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回以机锋的苏东坡,自觉高明,得意不已。

    承皓随即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重?”

    苏东坡无言以对,心悦诚服,礼拜而退。

    佛家讲究脱离三界,讲究众生平等,众生既平等,就不能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不能对他人存有轻视、蔑视的心理。一个人不可没自信,但切莫自信过了头,成了自满,成了骄傲。一旦骄傲自满,自视过高,便会轻视他人,而轻视他人,就一定会让自己吃亏。只有那些谦逊的人,才能勇敢接纳他人的批评意见,才能不断自我超越,成为真正的智者。

    2.心中落叶及时捡

    有一天,皎光禅师走过庭院时,一阵狂风吹来,把树上的黄叶吹落下来,撒满地上。皎光禅师看了一会儿,风停了,也不说话,低头弯腰,把树叶一片片地从地上捡起来。

    在庭院里几个小沙弥觉得十分有趣,就围过来说:“师傅,您不要捡了,我们明天就会把院子里的黄叶扫得干干净净的。”

    皎光禅师说:“打扫虽然可以使地上变得干净,但我在这里捡得一片叶子,不就可以增加一分干净吗?”

    有个小沙弥抢着说:“师傅,捡起来太慢了,您看前面的叶子捡完了,后面又落下叶子来了!”

    皎光禅师并未理睬他们,边捡边说:“你们认为只有地上有落叶吗?其实,在人们心中的落叶也不少哩!我在这里捡,也是在捡我心中的落叶。时间长了,终究有捡完的时候。”几个小沙弥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地上的落叶尚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捡干净,更何况心灵的落叶。所以,落叶要及时捡,心灵的尘埃也要及时清理。

    所谓清理心灵的尘埃,就是要求时刻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纠正自己的过错。这一点在职场中尤为重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是适应环境、增强生存能力的重要一环。如果不具备这种有弹性的心理素质,就会常常遇到困境,甚至陷入世事的漩涡不能自拔。

    在北京的一家销售公司,文珊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升职为大区经理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她是一个文弱纤瘦、貌不惊人的小女子,做事执著,对人真诚。

    然而,当文珊当上管理者后,面对人际关系复杂、对应变能力要求较高的商务场合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由于性格和做事风格的不同,使她在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时遇到很大阻力,尤其是在协调各级销售代表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问题上,文珊头痛不已。由于一些事情处理不当,她得罪了不少人,其中既有手下的业务人员,也有自己的上司。由于所负责区域的业绩报告不断报警,显示了下降的趋势,公司里对文珊的能力和为人的传言渐渐多了起来。

    有人说她以前出色的业绩来自于某上层领导的暗中相助,也有的说她与某业务相关的大公司的领导关系暧昧,她被提拔为大区经理是因为有后台。上司则因为这个小女子经常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见解,以及她并不高明的处世原则而大为不满。最后,文珊被调离重要的业务部门,接着又被降职,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公司。

    文珊的遭遇,一方面是由于没有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完成必要的角色转换,造成了自己境遇的被动。另一方面,是在她面临困境时,没有及时检讨自己的行为,采取恰当的措施扭转不利局面,才导致了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最后不得不尴尬的离开公司。

    因此,当我们职场失意时,不妨试着拾捡心灵的落叶,及时自我检讨,在检讨中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在检讨中洗涤自己的心灵,然后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生活也罢,职场也罢,以积极的态度自我检讨,及时拾捡心灵的落叶,就能及时发现自我行为的偏差,从而及时对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整,让他人快乐,也让自己快乐。

    3.心生慈悲,处处都是菩萨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样才能祛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都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正如慧能禅师所说,整天想着人世间的善,自己便活得开心,像天堂一般;反之,如果整天想着人间的邪恶,那么自己也会郁郁寡欢,如同在地狱一般。参禅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有一个名叫美美的女孩,出嫁之后跟丈夫和婆婆住在一起。然而婚后只过了极短的时间,美美就发现她根本无法与婆婆相处。美美经常被婆婆的一些习惯搞得很生气,不仅如此,婆婆还不断地苛责她。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美美和婆婆没有一天能停止争吵。然而更糟的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美美最后总是不得不向婆婆俯首称臣。天长日久,家中所有的愤怒和不快越积越多,美美可怜的丈夫夹在当中,也痛苦不堪。

    后来,美美再也忍受不了婆婆的坏脾气,她决定自救。

    美美找到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卖中药的黄先生。她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了黄先生,并向他讨要一些毒药,这样她就能一了百了,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黄先生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帮你,但你必须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美美说:“好的,黄叔叔,我会遵照你说的每一个字去做。”黄先生进了里屋,几分钟后他拿出一包草药,告诉美美:“你不能用见效快的毒药除掉你婆婆,因为那样会让人怀疑到你。因此,我给你的几种中药都是慢性的,毒性将会在你婆婆体内慢慢培植。你最好天天都要给她做些鸡鸭鱼肉之类,再放少量的毒药在她的菜里面。还有,为了让别人在她死的时候不至于怀疑你,你必须对她恭恭敬敬。不要同她争吵,对她言听计从,对待她像对待一个王后。”美美满口答应,她太高兴了。

    美美谢过黄先生,急忙赶回家,开始实施谋杀婆婆的计划。几个星期过去,几个月也过去了,每一天,她都精心烹制有毒药的饭菜伺候婆婆。她记得黄先生说过的话“要避免引起怀疑”,因此她控制自己的脾气,什么事都服从婆婆,对待婆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半年过去了,整个家都变了样。美美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好,她发现自己几乎不会动怒,更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婆婆的言行气得发疯。半年里她没有跟婆婆发生过一次争执,婆婆在她的眼中,也比以前和善得多,容易相处得多了。

    婆婆对美美的态度也改变了,她开始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爱美美。她不住地向邻里街坊和亲戚朋友夸美美,说她是天底下能找得着的最好的儿媳妇。美美和她的婆婆真的能像亲母女一样和睦相处了,看到这一切,美美的丈夫也由衷地高兴。

    一天,美美又去见黄先生,再次寻求他的帮助。她说:“黄叔叔,请帮我制止那些毒药的毒性,别让我的婆婆被毒死,她已经变成一个好女人,我爱她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我不想她因为我下的毒药而死。”

    黄先生颔首微笑,“美美,尽管放心好了,我从来没给过你什么毒药,我给你的药只不过是些滋补身体的草药,只会增进她的健康。其实,惟一的毒药在你的心里,在你对待她的态度里,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毒药已经被你给她的爱冲洗得无影无踪了。”

    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就像故事里的美美一样,当你怀着一颗恶毒的心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以同样的面目来对待你,当你怀着菩萨的慈悲之心对待他人时,他人也就把你当作可以亲近的人。

    4.害人之人终害己

    释迦牟尼开始传教时,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麻烦,有时甚至遭到人身攻击。但他凭借智慧、毅力和人格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化解矛盾。

    有一天,释迦牟尼正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愤怒的婆罗门。那个婆罗门非常仇视佛教,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当他看到受世人尊敬的佛教开创者释迦牟尼后,一条毒计顿时涌上心头。

    他蹑手蹑脚地绕到释迦牟尼背后,趁他不注意,抓起一大把沙土,就向他的头上扔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沙土扔出去的一刹那,突然一阵风向婆罗门吹来,沙土反而向自己飞来,洒得他一头一脸,十分狼狈。

    他想发作,但又无法开口,气得满脸通红。

    街上的人看到刚才发生的一切,都盯着他看,嘲笑他。面对这么多锐利的目光,那个婆罗门不得不低下了头,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时,婆罗门耳边响起了释迦牟尼平静而洪亮的声音:“如果想污染清净的东西,或者想陷害心无邪念的人,罪恶反而会伤了自己。”

    听了这番富有哲理的话,那个婆罗门顿时恍然大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无独有偶,下面这则故事也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的道理。

    有一天,狮王突然生病了,动物们知道后纷纷赶来探望。

    狼是马屁精,它觉得巴结狮王的机会来了,于是第一个赶到狮王的洞里,并带来刚从农夫那里偷来的一只肥胖的母鸡,作为孝敬狮王的礼物。

    狮王很高兴,对随后赶到的动物们说:“狼是我朝的第一大忠臣,它对我的孝心、忠心,你们都有目共睹,今后,你们都要向它学习。”

    “是,尊敬的大王。”动物们虽然对狼不满,但慑于狮王的威风,谁也不敢对狼如何。

    “尊敬的狮王,乌龟早就对您有二心,您看,到现在它还没来探望您呢!”狼开始搬弄是非。但这句话被刚刚赶到的乌龟听到了,狮王立即对乌龟怒吼起来。

    “尊敬的大王,我之所以来迟了,是因为我听到您生病的消息后,便急着四处寻医问药,想找到一个良方为您治病。”乌龟为自己辩解道。

    “这么说你倒是对我最忠心的人,快把良方献出来。”狮王转怒为喜。

    “大王,这是我从人类那里得来的一个秘方,告诉我的人据说还是华佗的后代呢。”乌龟说。

    “快,快献出来。”狮王乐得手舞足蹈。

    “秘方里说要治好大王的病,就必须剥下一匹狼的皮,趁皮还热乎乎的时候,包住你的身体,大王的病立刻就会好起来。”

    狼立刻被捉住活剥了皮。

    害人之心不可有,越是心怀恶念,想害别人的人,就越是不能得逞。他整天想着让别人钻入圈套,却不料总有一天自己会落入对方的圈套。因此,千万不要去做损人利己的事,至于损人不利己的事就更不能做。这两种人看似精明,实际上是最愚蠢的。

    5.忘我,不被世俗所束

    一个女尼恭敬地问赵州禅师道:“大师,请问佛法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

    赵州随手掐了她的屁股一下,说:“喏,就是这个。”

    女尼很生气,质问道:“你还是高僧吗?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禅师平静地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实际上,赵州禅师想告诉女尼的是,佛法的最高境界是忘我,而女尼却还以为大师在吃她豆腐,可见其没有达到忘我的程度。对于人生也一样,越纯越厚重,就越能担当。

    有个作家写了他的一位朋友。这朋友到别人家里,别人给他苹果,他拿了就吃,也不客气一下,也不推让一番。吃完了,玩倦了,他就靠在人家桌子上睡着了。有时,别人给他葡萄吃,他不假思索地推开,说:“不好吃!”他也不管别人脸上好不好看。他乐意了就主动给人推车、搬煤、赶猫赶狗。他不高兴时,分明看见鸡蛋滚到桌边上也不动手拣一下,一切率意而为。

    作家说自己,见人一口笑,即便心里要哭也要装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见了想吃的东西,嘴里口水淌,却硬撑面子,一迭声说“不吃不吃”。见了老官僚,心里恨他作恶多端,老不死,不早死,嘴里却满口“您老德高望重,越看越显年轻”,还要装出一副天真淘气讨人爱的样子。

    作家说,我之作为,自己都恶心,但我能像我那位朋友一样吗?不能!他才3岁!

    3岁当然还在人生最初的境界,保持了最初的纯真。如此单纯、和谐、率真,显示了一种神圣的境界、一种纯洁的心地,实际上也是一种忘我的心境。

    然而,人越是长大,就越被凡尘俗事所束缚,再也不能享受到忘我的自由。这真是一场又苦又累的跋涉,又是一场又诱人又叫人心灰的赌局。人需要的实在太多,社会的许多存在,像哄抬物价一样,让人不得不去争夺:权力、金钱、地位、情感、异性、土地……

    忘我,不仅是一种禅宗的修为,更是一种生命的境,只有忘我才能使人生自由,只有忘我才能享人间的大欢乐。反之,如果处处以我为中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拿得起放不下,最终你会被身上越来越多重负压垮。

    6.恶由心生

    殃崛摩罗尊者在出家之前,有很强的权利欲望,他梦寐以求,想成为本国的国王。一个修行未成的人告诉他,如果他能够用1000个大拇指做成花冠,就可以实现他的愿望。

    殃崛摩罗于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收集大拇指。不久,他得到了999个大拇指。啊,就快成为国王了!以后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一想到这一点他就心花怒放,不能自制。他被强烈的权利欲望所驱使,几乎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他简直一刻也不能够再等了!他想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杀掉,取得这关键的一个拇指来达成心愿。

    他拿起刀子,不顾母亲的哀求和惊恐就要动手。突然之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和尚,对他伸出了手指。殃崛摩罗大喜过望,放开母亲就来追杀这个和尚。

    这个和尚看起来走得很慢,好像在等待殃崛摩罗一样,可是,殃崛摩罗用尽全力奔跑也追不上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和尚不是普通的和尚,而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化身,佛祖在灵山上心念一动,就知道了殃崛摩罗的杀母动机,他想趁机度化这个愚昧的众生,于是化成和尚出现在殃崛摩罗的面前。

    殃崛摩罗追得筋疲力尽,只好高声喊道:“喂!和尚,停一下!停一下!”

    佛祖回答道:“我已经停下很久了,是你停不住啊!”

    殃崛摩罗听到这句话,心中大悟,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于是放下了屠刀,拜佛祖为师,后来刻苦修炼,终于也成为菩萨。

    “人之初,性本恶”,人心之恶,源于欲望。为了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人们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于是良心泯灭了,罪恶产生了。然而事实证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做坏事的人总没有好结果。

    邱经理和卢经理口头谈成了一笔生意,为表示祝贺,邱经理请卢经理吃猴宴。在席间,当邱经理说完几句客套话后,一只活猴子被拉到了席前。邱经理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只猴子非常聪明,长着一颗机灵的大脑,人若吃了它的脑汁一定大补。

    说罢,邱经理抡起铁锤就砸向猴子的脑门,只听一声惨叫,猴子的脑壳破了,邱经理拿起勺子,并催促卢经理也学他的样子去掏冒着热气的猴脑汁吃,并连连称赞这种吃法如何如何益智健脑,促进身心健康。

    看着邱经理如此心安理得地大吃活猴脑汁,卢经理心里一阵阵悸动,他被邱经理的残忍震惊了。由此又想到邱经理的为人,他既然已经是一个没有善心的人,那与他合作肯定是极其危险的。他能生吃活猴脑汁,怎么不会独吞合作项目的呢?如果他认定生吃活人对他的健康有利,那他也会像生吃活猴子脑汁一样去吃活人。想到这里,卢经理幸庆自己尚未与他正式签约,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席而去。

    仅仅为了健康,就去残忍的敲碎活猴的脑壳,可见人心之恶。佛祖说:“是你停不住啊!”这停不住的正是我们内心涌动的欲望,是罪恶的源头。

    7.以德报怨

    有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青年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决定痛改前非,就对一休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争吵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别人把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不是什么忍受不忍受的问题,你就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唾沫吐到脸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侮辱,微笑着接受吧!”一休禅师和气地说。

    “如果拳头打过来怎么办?”青年问。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事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说。

    青年终于忍耐不住,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感觉怎么样?”一休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就是说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承受。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总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怨敌会无端给自己制造众多殴打、诽谤、侮辱、嘲讽……还有一些亲友,以前也许相处得不错,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地闹许多是非,给我们带来身心伤害。类似事件,每个人都会有过亲身的体验。

    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他的心为烦恼所制而不能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定会如同火上浇油,嗔心会更炽盛。大家知道,“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平时修持的功德,也就会在刹那之间毁坏殆尽。最终的结果,于人无益,于已有害,所以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乐于忘记旧怨是一种心理平衡的方法。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最终害人害己。

    乐于忘记旧怨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只有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使对方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心,曾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这种报复行为,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大功。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竭力推行变法,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跌下来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宽容和谅解啊!所以,当别人做出有害于我们的事情的时候,也要用宽容的心态来面对。

    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非暴力主义倡导者圣雄甘地也是个“以德报怨”的典范。他从小在家庭中接受了印度教的影响,并将“爱”的思想作为基础,作为处世的哲学,主张“逢恶报善,以德报怨”。1904年,甘地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天国就在你心里》和英国作家鲁斯金《等到这最后》之后,大彻大悟,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均应以爱为宗旨。从此,直到去世他一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民族解放斗争中。当他为了让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停止冲突而不断用非暴力的绝食来感化他们时,一个印度教青年却企图刺杀他,当他幸免于难后,仍以德报怨,以仁爱的精神和宽容的胸怀,请前来的警察不要对这个青年施以暴刑,劝导他改恶从善。他死后人们给了他极大的赞誉,称他为印度的“国父”,连担任过印度总督的英国将军蒙巴顿都称:“圣雄甘地的英名,将如同释迦牟尼和基督那样千古永垂。”

    以德报怨并不是那些伟人们的专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这样的心态来待人处事,你会发现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

    一位名叫拉比的卖砖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造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拉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停业的危险。拉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有时候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的脑袋作为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早晨,”拉比说,“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为难你的人。我就把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使我们失去了一份25万的订单的事跟牧师说了。但是,牧师却教我们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我的一位老客户,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对方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并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而与我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我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乱语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这使拉比感到为难,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那么到底该怎样呢?拉比的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萦绕在他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正是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拉比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拉比。

    后来,拉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拉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误解也获得了澄清。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聪明人的处世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让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反之,如果你以怨报怨,别人伤害了你,你便想方设法用双倍来报复,那么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8.心头怒火伤人伤己

    有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因为已经厌倦战争,便找到大意宗杲禅师,要求出家。这位将军对禅师说:“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您的弟子吧。”

    宗杲禅师拒绝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着急地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现在就为我剃度吧!”

    宗呆禅师仍然是那一句:“慢慢再说吧!”

    将军并未死心,有一天,他特地起了个大早到寺里礼佛。大意宗杲禅师问:“将军为什么起得这么早来拜佛呢?”

    将军试着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禅师开玩笑似的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地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大意宗杲禅师哈哈一笑,说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人生在世,时有不顺心之事,而有些人一遇到事情便控制不住自己,怒火冲天,往往做出不理智的事来,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那天晚上,丈夫又在外喝了酒回来,她上前去向他要当月的工资。他给了她100元钱,可她嫌不够,她要买油、买面、买菜,又要给孩子看病,而她身上除了他刚给的这100元钱以外,已经是分文没有了。她再向他要,他不给,往床上一歪就呼呼熟睡了过去。她趁他熟睡的时候,悄悄翻了他的口袋,将钱全部拿了出来。

    她不愿让他掌管钱财,他老爱喝酒。他醒来,发现口袋空了,明白了一切。他向她要钱,她不给,两人因此吵了起来,进而打了起来。他打得她好狠哪,鼻青脸肿的。

    钱又被他夺了去。她躺在冰凉的地上抽泣,他不理她,又昏昏睡去。她忍着疼痛爬起来在床上躺下,然而一夜不曾入眠。第二天,她没能起床,没能上班,在床上躺了一天,他饿了一天。

    她哭了,她委屈极了,心想,当初为什么要爱他?怎么会跟他结婚?

    然而,女人总归是女人。虽然是弱者,却是忠诚者,一旦她跟上了谁,再苦再累她也会跟着他。

    “你打人,没有打心。你要打破心,我饶不了你。”她哭泣着说,有点语无伦次。虽然口气有点硬,可她毕竟是先说话了,她的意思是她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心却还没有受伤,她可以原谅他,只要他不再这样无情无义地对待她。

    “饶不了我?哼!你有哥吗?你有弟吗?你报复不了我。”这就是丈夫的话,恶毒之极。

    丈夫倒在床上昏然睡去。

    她肚子饿了,只好自己起来烧水做饭,烧了一锅水,她望着炉火出神。

    水开了,扑扑地响。

    她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她想着自己的痛苦,自己的不幸。

    他打自己,打得那么狠,他还说自己报复不了他。是的,自己没有哥哥,没有弟弟,娘家只有几个弱小的妹妹,没人有力量替她出气,可自己就真的报不了仇吗?自己太软弱了,他先前就常动手打人的,日后还会动手,自己就只有受气挨打,只有默默垂泪的日子吗?

    在沉思之中的她渐渐燃烧起了复仇之火。于是她端起了那锅滚烫的开水,泼向了熟睡的丈夫的脸。

    最后,她被判了刑。

    发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学会用理智来控制,不要让怒火烧昏了头脑,为一件小事便动刀子动什么的,酿出悲剧的结局。所以,在遇到不顺心事时我们应该试着尽力除去心头火,控制住自己,避免做出不理智的事。

    9.净心最重要

    从前,有一个持戒僧,一生严格持戒,对自己从未放松过。有一天晚上,持戒僧因事外出。这晚天色漆黑,持戒僧走得非常匆忙,突然脚下好像踩着了什么东西,那东西还发出了很痛苦的叫声。

    持戒僧想:坏了,是一只蛤蟆吧?肯定是一只蛤蟆!天呐,我杀生了!母蛤蟆肚子里说不定还有好多仔,这下杀生无数了,持戒僧当时又惊又悔。这晚,他躺在床上,想着那死去的蛤蟆久久无法入睡。

    后来,持戒僧好不容易睡着了,却突然看到数百只蛤蟆前来索命,持戒僧吓得大叫一声醒来,方知刚才只不过是一个噩梦。

    终于等到天亮,持戒僧急匆匆地来到昨晚的事故现场,没有看到蛤蟆可怜的尸体,却看到一只被踩烂的老茄子躺在路中央。原来如此!持戒僧长出一口气,这才放下心来。

    境由心生,疑心太重的人总是杯弓蛇影,自己让自己得不到安宁。因而,如果做到佛法中的无我、净心是非常困难的。修行者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

    在一座深山中,有一个平和安乐的小村庄。

    有一天,村庄来了一个奇特的老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生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搅着搅着,竟然从碗中掉出一粒粒的金块来。

    村里的人十分惊讶,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只要把一些泥土和水放在碗中搅一搅,再用火烧一烧,就会炼出金子来。

    村长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秘诀。经不住村民一再的恳求,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

    老人说:“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大家觉得很容易办到,等老人走了以后,由村长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的浮现在眼前。

    他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一直从他们心中跑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一件事,尤其是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投入是相当难的。俗谚有云:“威猛的狮子,即使只是为了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古人说:“心宁则智生,智生而事成。”

    大凡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山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4个大字。这是一件书法杰作,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凝视,观赏盘桓。

    这4个字是200多年前洪川大师的手迹。洪川大师只这四个字,就写了85遍!

    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

    然而,替他磨墨的那位弟子,却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无讳的人。洪川的每一点捺,若有一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

    “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弟子这么批评。

    “那这一幅呢?”

    “更糟,比刚才那幅还差。”弟子摇头说。

    洪川是个做事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人,不愿意敷衍了事。

    因此,他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

    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弟子离开片刻的当儿,洪川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我可以避开他那双锐利眼睛了。

    于是,洪川在心无所羁的心境下,自由自在地挥就第85幅“第一议谛”四个大字。

    他的弟子回来一看,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精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可见这个“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然而,若想“心静”则必须先“净心”。一个整天胡思乱想、疑心重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净心的。这种人,即便有理想、有抱负,也很难实现,因而只能在心浮气躁中消耗残生。而那些心无旁骛、从一而终的人最终往往会成为一代宗师。

    10.学会包容

    在江边,一个船夫正将沙滩上的渡船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这一情景若有所思。

    这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居士于是快步向前,作礼请示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将船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夫的罪过?”

    禅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夫的罪过。”

    居士不解地问道:“乘客和船夫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两眼圆睁,大声道:“是你的罪过!”

    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但是以人为本,站在人本的立场,真理不能说破,事相有时也不能说破。船夫为了生活赚钱,乘客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妄自分别,难怪禅师要毫不客气的呵斥他“这是你的罪过”。

    刻意去寻找别人的过错,其实是自身狭隘的表现。懂得包容的人,不仅给别人一份安逸,给自己一份宁静,也许,还会有一份意外的收获。

    一个小学校长在他的校园里巡视,当他走到教学楼后面一条正在铺筑水泥的小路前时,他发现还没有完全凝固的水泥面上有两只玻璃球。他绕过去,尽量靠近那两只玻璃球。他想,一定是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一不留神儿把玻璃球弹到了这里,如果现在不赶快把它们抠出来,等水泥完全凝固了,那玻璃球就成了永远的镶嵌物。他弯下腰,准备伸手去抠玻璃球。

    突然,有两个男孩吃吃地笑着,手拉手从他身边飞快跑过,跑出几十米后,又警觉地回头,似乎是担心会遭到校长的批评。校长愣了一下,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他摆摆手,示意那两个男孩过来。

    男孩吐着舌头不情愿地走过来,手紧紧捂着口袋。校长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借给我一样东西?俩人齐声问:什么东西?校长说:你们口袋里的东西——玻璃球。两个男孩惊讶万分,低着头,不敢迎视校长的目光。口袋里一阵脆响之后,十多只玻璃球交到了校长手里。

    校长俯下身子,像个淘气的孩子,把玻璃球一只一只按到水泥路面上。两个男孩连忙向校长认错,承认原先那两只玻璃球是他俩按进去的,并表决心说“再也不敢了”,校长听了爽声大笑起来。他说:“为什么要认错呢?我表扬你们两个还怕来不及呢!你们看,水泥路面原本多么灰暗、多么单调,但是,镶上了几个玻璃球就显得多么精神、多么漂亮,告诉你们的同学,让大家把玩过的玻璃球、小贝壳、彩石子全都拿来,砌出你们自己喜欢的图案:心形、圆形、三角形、什么图形都可以,咱们要把这条路铺成一条五彩路!”

    多少年过去,当年的孩子又有了孩子。当他们满怀信任地将自己的孩子再度送进自己的母校时,总忘不了牵着孩子的手,带他们来走这条五彩路。那些美丽自由的图案附着少年花样的梦想,被一条缎带般的甬路阐释得很具体很透辟。不再年少的心澎湃着、激荡着,在分享不尽的一份包容与睿智面前,再一次领悟到了生活的美好,再一次吸取了奋进的力量。

    包容是一种对无心者的宽宥,是一种对年少者的谅解。很多事情,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并不需要苛尽职责,一查到底,正所谓“难得糊涂”,何必那样伤人累己呢?包容不同于纵容,而是一个宽大的胸怀。

    11.生活的境界——顺其自然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去拜会石霜禅师,说:“心的灵知灵觉已现,却往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念头束缚住了。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种念头抛弃掉。”

    道闲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请教严头全豁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顺其自然好了,管它干吗!”

    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

    波尔赫特是一位著名的话剧演员,从年轻时起,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活跃了50年之久。但当她71岁在巴黎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很严重,而且引发了静脉炎。

    给她治病的医生认为,必须把腿截去才能使她转危为安。可是,医生迟迟不敢把这个可怕的决定告诉波尔赫特,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

    可事实证明,这位医生想错了。在他最后不得不把这个说出来时,波尔赫特注视着他,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波尔赫特高声朗诵着戏里的一段台词,毫无悲伤的神色。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的回答是:“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特继续顽强地在世界各地演出,又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温森德有一次赢了一场比赛后,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他拿到支票后,微笑走出记者的重围,准备开车回俱乐部。

    这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德表示祝贺后,又说自己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如果拿不出那笔昂贵的医疗费,孩子就可能死掉。

    她的讲述把这位球星深深地打动了,温森德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位女子。他说:“这是我参加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

    过了几天,温森德正在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进午餐时,一位职业高尔夫球会的管理人员走过来,问他是否曾碰到过一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女子,并且给了她一张支票。

    温森德点了点头,感到很奇怪。那个人对他说:“这是停车场的服务生告诉我的。不过,那个年轻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结婚,更不可能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我的朋友,你让人给骗了!对你来说这一定是个坏消息。”

    “哦?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温森德急迫地问道。“谢天谢地,这是我这些天来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人生无坦途,面对众多的失败、挫折、欺骗等众多不顺心,甚至痛心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道理很简单:与其自寻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12.但吃肉边菜

    相传六祖惠能曾被恶人追逐,避难于猎人中,长达15年之久。

    在这期间,六祖常给猎人讲解佛法,大家都很敬重他。有时猎人出去打猎,就让六祖守着猎网,每有动物落下网中,六祖总是悄悄地解救出来放生。

    猎人们平常主要以各种肉为食物,六祖便寻些野菜寄煮在猎人的肉锅里,与猎人共进饮食。猎人们热情地以肉相让,六祖便回答道:“但吃肉边菜。”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以为怪了。

    对于真正的圣人来说,他会毫不动摇的坚持自己的主张,哪怕身处恶境也从不会放松自己。六祖惠能虽然整日与猎户为伍,但却并没有受其左右,“入乡随俗”,反而向他们讲解佛法,让自己影响了别人。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却往往心性随境,虽然偶尔受到善的熏陶变得善良,而一旦陷入恶的境地却不能坚持善的主张,又回到了恶。

    从前,印度的一个国王饲养了一头大象。它力大无穷,勇敢凶悍,在战场上能一举打败敌方的进攻。如果处决罪犯,它会去执行踏死对方的任务。

    有一次发生了火灾,大象的住所被烧毁,只好搬迁到另一个住处。在新住处附近有一座寺庙,里面的和尚常常念经,经文里有一句话说:“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恶者下沉深渊。”

    大象不分昼夜都听到这句话,感动肺腑,以致性情渐渐温和,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一天,国王命令大象去踏死一名重大罪犯,罪犯被拖到大象的住地。不料,大象只用鼻尖轻触了几下犯人,就自行离去了。后来凡是被拖来的罪犯,大象全都用这种方式处理。国王看了大为发火,召集一群大臣讯问原因。

    群臣议论纷纷,有一位大臣禀告说:“这只象的住所旁边有一寺庙,所以,大象必定是朝夕听闻佛法的教诲,心生慈悲。如果现在把它放在屠宰场,让它日夜看见屠宰的情形,必定会再起恶心。”

    国王觉得有道理,立刻派人把大象牵到屠宰场附近,让它每天都看到斩杀、剥皮等残忍的事情。大象果然又恢复了昔日的恶性,残忍凶猛的动作愈来愈厉害。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人的善变本性。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他像六祖那样自始至终以佛法自度,所以只能不断用善心来感化众生,构造出一个善的世界。如果人人都善良,那么恶就无处立足了。

    13.爱是生命最好的养料

    一位禅师正在打坐,这时来了一个人。他猛地推开门,又砰的关上门,踢掉鞋子走了进来。禅师说:“等一下,不要进来。先去请求门和鞋子的宽恕。”

    那人说:“这真是胡言乱语,我听说禅宗的人都是疯子,看来果真如此,我干吗要请求门和鞋子的宽恕?那双鞋子是我的!”禅师又说:“你出去!永远不要回来,你既然能对鞋子发火,为什么不能请它们宽恕呢?你发火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想到,对鞋子发火是多么的愚蠢。如果你能同愤怒相联系,为什么不能同爱相联系呢?关系就是关系,愤怒是一种关系。当你满怀怒火地关上门时,你便与门发生了关系,你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那扇门并没有对你干什么事。你先出去,否则就不要进来。”

    听到禅师的说教,那人开悟了,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既然你能够发火,那么为什么不能去爱呢?”

    于是,那人去爱了。也许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他抚摸着那扇门,泪水夺眶而出,他抑制不住涌出的眼泪。当他向自己的鞋子鞠躬时,他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转身走到禅师的面前。禅师立刻伸开双臂拥抱了他。

    孟子说: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的确,如果一个人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那么他才能真正的善待别人。假如你这样做了,那么不仅是你自己得到了升华,而且被你爱的人得到了爱的养分,他将会加倍的回报于你。

    有一位老人,因为衰老逐渐丧失了工作能力。她的儿子就千万百计想遗弃她,于是狠心地背着她往深山里走。途中,这个儿子一路上都听到背上的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心想:一定是她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识路下山,因此沿路做上记号。他不以为意地继续往深山里面走,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之后,他放下背上的老母亲,毫无感情、狠心地对她说:“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

    这时候,他母亲慈祥地说道:“上山的时候,沿途都有折断树枝的记号,你只要顺着记号下山,就可以安然回家了。”这位老母亲并不在意儿子的大逆不道,反而沿途帮他做了记号,使其在返家的路途中不会迷路,这种伟大的母爱,终于唤醒了儿子的良知。他赶紧向母亲赔罪,又将她背回家,从此对母亲百依百顺。

    这位母亲用爱教育了儿子,用爱滋养了儿子,从而也收获了儿子的爱。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只要有爱就有彩虹,生命就有希望。

    从前,美国有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他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然后告诉他们,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他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孩慢慢地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尽管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点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用一份爱人如己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物,把周围变成爱的海洋,你自己也就可以享受在爱的世界里了。

    14.做人要做自己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道一禅师看到他就问道:“你来求什么?”

    慧朗回答道:“求佛知见。”

    马祖又问道:“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再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道:“南岳!”

    意思是说他从湖南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那儿来的。当时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祖禅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禅师请法,来往“江湖”成为一时美谈,“江湖”一语也就沿用至今。

    马祖不客气地指示道:“你从南岳来,辜负石头禅师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又回到石头禅师那儿,请示道:“如何是佛?”

    石头禅师答道:“你没有佛性。”

    慧朗满怀疑惑地问道:“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因为你不是蠢动含灵。”

    “难道慧朗不如蠢动含灵?”

    “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终于言下大悟。

    学佛之人要肯定自己,肯定自己修学的处所最为重要。有些学人不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到处盲冲瞎撞,最后回头,才发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要肯定自己就要坚信:命运不是天注定的,而是你自己能决定的。对一个奋进的人来说,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歌德说:“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

    一个衙门的差役,奉命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临行前,他怕自己忘带东西,就编了个顺口溜:“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念叨这两句话,总是怕在哪儿不小心把东西丢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发呆,就在停下来吃饭时,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后给他剃了个光头,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锁拿过来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后,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可包袱、雨伞、文书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锁也在,又摸摸自己的头,是个光头,说明和尚也没丢,可他还是觉得少了点啥,念着顺口溜一对,他大惊失色:“我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我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可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大哲学家亨利曾经说过:“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灵。”做人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自己交付给别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给了金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为了权利,成了权利的俘虏;有的人经不住生活中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考验,把自己还给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能成为权利的俘虏,不能迷失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过于热衷于追求外物者,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会像差役一样把最重要的一样给丢了,那就是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够适应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击败自己。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成功者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勤奋不辍;失败者相信命运天注定,所以他等待幸运的光临。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像莫扎特、梵高等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生前都没有受到命运的公平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发起了挑战,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我们有权力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代作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其实,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15.心中有路

    有一个富人要在院中建造楼阁,请了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风水不好,住在这个地方会破财,留不住人。

    于是这个富人就请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楼梯口,说这样风水就转过来了,会聚财,能留住人。

    正好一位得道禅师经过这里,得知此事后,便笑道:“这样你依然留不住人财。”

    富人问道:“那请法师开示,如何才能报得平安呢?”

    法师道:“该平安的终究平安,如有罪业,如何都难以逃出因果。自心为正,一切则平,皆为善果。”说完便轻步而去。

    明理的人晓得,建筑与命运并无关系。关系在住在这里面的人的心。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诸佛护念,龙神拥护;如果他的心术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来护持他,那就属于魔境。

    所谓“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佛境界。到无障碍的境界,命运、风水也就都没有了。修禅,要时时觉而不迷,刻刻觉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之中,都要保持觉而不迷。

    一天早晨,伦敦城大雾弥漫,一片灰蒙蒙,要看清楚一两英尺远的地方都十分困难。公共汽车、小轿车和出租车无法行驶,被迫停在路边。大街上,人们只好在大雾中慢慢地步行。

    史密斯要去学院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必须准时赶到那里。他心急如燎,只好摸索着往前走,没有过多久就像其他一些行人一样迷路了。

    就在这时,史密期遇到了一个热心肠的人,对方主动地问他有何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并介绍说自己名叫鲍勃。在得知史密斯有急事后,鲍勃自告奋勇地替他带路。就这样,他们俩寸步不离地穿行在浓雾之中。虽然街上能见度很低,但鲍勃却毫不费力地走着。他领着史密斯走过一条巷子,接着拐进一条大街,然后通过一个广场,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学院。

    史密斯十分高兴,但弄不明白这位好心人为什么这样轻车熟路。“鲍勃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他随即问道,“在这样的大雾里,您是怎样找到路的?”

    “先生,再大的雾也难不住我,我是一个盲人。”鲍勃说。

    盲人之所以不会迷路,只因为他心中有路。

    万法皆通,在于一心。一切情、理、名、利,一切困难、艰险都是外在的,对于心中有路的人来说都是暂时的,而对于那些眼虽亮而心盲者来说,即便是小小的困囿也不能挣脱,甚至有时候竟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16.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了?”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

    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走过泥泞的路,方能留下你的脚印。其实人生正是这样,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会有相当长的一段磨砺期,那些整日躲在温室里的花朵,最终只能在无情的时光里悄悄地凋零。

    17.自寻绝路

    仰山禅师说法的时候,有一名信徒问道:“一个人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仰山禅师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向四周看看。有些人点了点头看着禅师,似有所悟的样子,但大多数人还是茫然地看着他,包括那名提问的信徒。

    于是,禅师说:“大家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一个农夫带着斧子入林砍柴,一棵幼树看到农夫带着斧头走过身旁,便把农夫叫住了。

    幼树央求农夫说:“亲爱的农夫,请把我周围的树木砍光吧!我在这里无法自由自在地生长,既照不到阳光,根也找不到延伸的地方,四周吹不进一丝风,这些树木好像在我头上织成了天罗地网!如果不是它们妨碍我生长,一年之后我就会无比荣光,我的浓荫将覆盖整个山谷,可如今我却长得如此瘦弱。”

    农民听了,非常同情幼树,就挥动斧头来帮忙,在幼树周围清理出很大一片地方。

    幼树再也不会担心被别的树木遮挡了,它尽情地茁壮生长着。

    可是好景不长!小树受到太阳烘烤,受到大雨和冰雹袭击,最后,它被狂风摧折在地。

    这时,附近的一条蛇对它说:“愚蠢的小树!你这是咎由自取。如果你在树林的浓荫下多长些日子,老树会保护你,不论炎热还是大风都不会把你伤害。”

    水滴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逆境,而脱离集体和没有集体意识的人,最终的结局都会像小树一样。

    有一次,很多老百姓聚集着,在一个悬崖上面,要架一条独木桥到对岸的悬崖上。因为那两个悬崖之间是一道很深很深的、水又流得很急的河沟,大家运来了一条又大又坚固的梁木。他们用很粗的绳索捆住梁木的两端,拉着一端的绳索,把梁木放下到河沟里去,让一部分人攀着岩石爬下河沟,以便涉水过去,再爬上那边的悬崖,然后两边的人同时拉着绳索,把梁木拉上去,就可以把桥架好了。

    但是,那河沟里的水却实在太急了,涉水的人有好几个被水冲走了,有一两个就在仓促之间殉了难,其余的人都退缩了回来,再也不敢向前,而那梁木也快要被水冲走了。看起来,这独木桥一时是架不起来了。可是,在这些老百姓当中却有一个人,胆子和力气都比别人大,他在危急之中奋力,在急流中挣扎,拉住梁木,终于渡过对面,爬上悬崖,把桥架起来了。

    这个人的功劳特别大,他的同伴们都很感激他,把他尊崇为英雄。他们拿大坛的酒和整只的羊来感谢他,还叫石匠来把他的名字刻在河沟旁边的石壁上。大家做这些事情,都是实心实意的,因为他们诚心感激他、尊敬他,而且热爱他。

    不料,这个人竟因此逐渐变得万分傲慢,俨然以酋长自居了,在村庄中横行霸道起来。大家最初还忍耐着。但有一天,他竟当众宣言:“没有我,你们连一条独木桥都架不起来!现在,你们看,我就要把它丢进河里去,看你们怎么办!”大家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而他却真的提起桥木的一端,“嘭”地一下丢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们再也不能忍耐了,一齐跑过去,也提起他的两脚,把他一摔,就摔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还当天就把石壁上的他的名字也刨掉,而且很快就重新架起了独木桥。

    人类是一个社会,集体的概念非常重要。俗话说,众志成城,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事情必须由大家一起来。而那些为了个人私利,或者做了一点点事情就凌驾于集体之上的人,无异于自寻绝路。

    18.宽容之心最高尚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3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3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

    富翁请憨然大师帮忙拿主意。于是,憨然大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富翁的3个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到了最高尚的事情,谁就是财产的继承者。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3个儿子陆续回到家中,憨然大师让3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大儿子得意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

    二儿子自信地说:“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留给他一笔钱。”

    三儿子犹豫地说:“我,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在我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地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了。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

    富翁请憨然大师进行点评。

    憨然大师点了点头,说道:“诚实、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称不上是高尚。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建议您把财产交给老三。”

    人生百态,恩将仇报的事屡见不鲜,而有机会报仇却以宽容之心而放弃的人实在并不多见。宽容自己的敌人,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是人类所有美德当中最高尚的。

    19.“有主”之梨

    南宋末年,天下大乱。当时,宋、金、蒙古三国各占一方,混战不休。老百姓为了逃避战火,纷纷离开故土,扶老携幼,四处逃难。

    有一天,在金朝统治下的河阳县境内,迎面走来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和尚。

    小和尚一边走,一边望着路边荒芜的田野和破败无人的村庄,胸中涌出无限感慨,得心中默默祷告:“如果战争再不停息,天下的百姓真是活不下去了。但愿菩萨能保佑一位英明的君主,统一天下,让老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这样想着,小和尚加快了脚步,恨不能一步赶到目的地,以避免目睹这种悲惨的景象。

    这个时候正是三伏天,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空中一丝风也没有。小和尚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真想找个地方乘乘凉,喝上一肚子甘甜的泉水。

    可这里刚刚经过战火,四周的人家全都跑得一干二净,哪里去找水喝呢?走着走着,他看到前面路边的大树下,有几个人正在乘凉。他急忙赶过去,希望能讨口水喝。走到近前,发现这几位是赶路的小商贩。一问才知道,他们身边带的水也喝光了,因为无处找水喝,正在那里唉声叹气。

    小和尚只好在他们身边坐下,准备歇口气再走。

    这时,远处跑来一个人,怀里捧着什么东西,边跑边大声喊着。小商贩们都站起身来张望,原来那人是和他们一起赶路的商贩,刚才独自出去找水。等他跑近,大家才发现他怀里捧着的,竟然是几个黄灿灿、水灵灵的大梨!

    商贩们都欢呼起来,一齐跑过去抢梨吃。小和尚也走上去问道:“这梨是从哪里买到的?”

    “买?”那个商贩哈哈大笑起来,“这地方的人都跑到山上躲避兵灾去了,连个人影都没有,哪里去买?”

    “是呀,那你是从哪儿弄来这好东西的?”商贩们边吃边好奇地问。

    “我到那边村子里转了转,想找个人家,把水葫芦灌满。可是,别说是人,连个老鼠都找不着!水井也全都被当兵的用土给填上了。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忽然看见有一家院子的墙头上露出一根梨枝来,上面还结着几颗馋人的大梨。这下子,我乐得差点晕过去,可是跑过去一看,这家的院门都用石块给堵上了,墙头也挺高。我顾不上这许多,费了好大劲,才翻进院子里,摘了这些梨。那树上的梨还多得很,我们一起去多摘些,带着在路上吃好不好?”

    众人齐声说好,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去摘梨。这时,小和尚插嘴问道:“施主,你说村里的井都被填上了吗?”

    “可不是吗!当兵的看老百姓都跑光了,一气之下,走的时候,就把井都填了,你甭想找到水喝。”

    小和尚叹了口气,默默地转身走开了。商贩们奇怪地问他:“小师父,你不和我们一起去摘梨吗?”

    小和尚说:“梨树的主人不在,怎么能随便去摘呢?”

    商贩们又笑起来,说:“你可真是呆和尚!这兵荒马乱的日子,哪里还有什么主人呢,再说,那树的主人没准早就被打死了呢。”

    小和尚认真地答道:“梨树虽然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里也无主吗?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决不会去拿的。”

    说完,小和尚背起行囊,向商贩们拱手道了声别,转身上了大路。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当中有很多诱惑,有些人把持不住陷了进去,同时他们还会找出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其实,那都是掩耳盗铃,真正的贤者往往有自己做人的准则。这个准则就是小和尚心中的梨的主人。

    20.人生的三大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己发现不了的?”

    禅师说:“愚昧、残忍、怯懦。”

    看到弟子一脸茫然的样子,禅师又进一步解释道:

    第一是愚昧。

    有一个老太太,80岁得了一个孙子,她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儿媳妇请老太太不要抱他,一切都由她来照顾,可是老太太不答应,硬要喂饭给孩子吃。结果不久以后,孩子高烧不退,患肺病死掉了。经大夫检查,原来是老太太将肺病传染给自己的孙子的。

    老太太并不知道原因,反而抱怨儿媳妇没有好好照顾孙子,儿媳妇只好说了实话。当老太太知道事情的真相时,她悲痛欲绝,在内心的愧疚与痛苦中上吊死了,儿媳妇也变成了疯子。

    这就是愚昧的结果!

    第二是残忍。

    看到别人家失火了,有的人却围着看热闹,还有的人居然会感觉扫兴、失望,抱怨火灭得太快,高潮还没有出现就被扑灭了。

    这就是残忍的表现!

    第三是怯懦。

    豹子十分凶猛,可是却不敢在平地上睡觉,每到睡觉的时候都要爬到树上去,只有在树上睡觉时它才会感到安全。

    有人怕丢了面子,有人怕受伤害,有人害怕失去拥有的。这些人实在是可怜,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没有一天轻松的时候。

    这就是怯懦的表现!

    愚昧的固执己见,终究害人害己;残忍的人良心泯灭,等到祸事降临到自己头上才悔不该当初;怯懦的人终究被胆小绊住脚步,虽有才能也难成大事。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就是在对这3个缺点的不断克服中成长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