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你的第六感-如何滋润你的心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一个成语,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是说,只有看轻世俗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身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这个成语重点强调了宁静的重要性。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说过:“当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从第六感的角度看,宁静是滋润心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心灵经常获得宁静的滋润,才能保持第六感。静坐、冥想之所以对训练第六感极其重要,从本质上说,就是因为静坐、冥想能让人获得很好的宁静。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重要的第六感灵感通常不是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产生,而是在宁静放松的状态中产生。我觉得美籍华人数学家张益唐是最新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一个典型代表,或者说是最新的通过宁静获得大灵感的一个典型代表。2013年,默默无闻数十年的美籍华人张益唐突然名扬天下,2013年7月获颁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2014年又成为科尔数论奖获得者、罗夫·肖克奖中的数学奖项获得者。张益唐1955年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获北大数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孪生素数猜想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是数学(数论)中的著名的未解难题。张益唐苦苦研究孪生素数猜想30多年,但没任何进展,因为没有过硬的研究成果,所以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一名普通数学讲师。2013年5月14日,美国著名《自然》(Nature)杂志在线报道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这一研究随即被认为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终极数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人认为其影响超过陈景润的“1+2”的证明。张益唐突破孪生素数猜想的灵感是在休闲度假的宁静中产生的。2012年7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放暑假,张益唐到科罗拉多州的老友音乐家齐雅格家中休闲渡假,张益唐正是在休闲宁静的20分钟内获得了突破世界数学难题的灵感。齐雅格也是美籍华人,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音乐系终身教授。《南方人物周刊》邀请齐雅格讲述张益唐突破世界数学难题的传奇故事。齐雅格说:“他(张益唐)告诉我,他是在我家的时候把这个八卦阵破了的。那是去年的7月3号,他要去看我排练,我说我们20分钟以后走,他到我们院子里去抽根烟,去看是否鹿又来了。(我们院子里经常会有不请自来的鹿群。去年院子里的杏树上果实累累,被这帮不速之客吃得一干二净。)这破解孪生素数的关键就是那20分钟里,有如神明启示一般想出来的。他那次到我这里来,纯粹为了放松,身上没带一本书,没有任何资料,也不上计算机。这似乎是个奇迹。”通过齐雅格的讲述,我发现张益唐能创造奇迹绝非偶然,因为张益唐是一个右脑特别发达的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热爱文学艺术。②酷爱西洋古典音乐。③有惊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④是一个篮球迷。我认为张益唐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喜欢忙中偷静,善于用宁静保持右脑的发达、滋润心灵、滋润灵感(第六感)。张益唐一夜成名,但他仍像过去一样低调淡定,他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张益唐的这句话是对“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最好的诠释。

    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至少选择一种获得宁静的方法。休闲度假就是张益唐寻找宁静的方式。看“杂书”也是张益唐寻找宁静的方式。齐雅格介绍张益唐说:“他的爱好十分广泛,热爱文学艺术,尤其对俄罗斯文学情有独钟。他曾手持伏特加,成章节地背诵普希金的诗句,大谈他对肖洛霍夫、契诃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著的评价和理解,令他学校里的俄国访问教授们惊讶不已。他对唐诗宋词有过目成诵的能力……张益唐博闻强记,他对历史、哲学、政治有超乎常人的兴趣。最令人难忘的是他惊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多少次在灯前月下,一杯波尔多红酒下肚,滔滔不绝地纵论古今中外、哲学历史、时事政治。他能把时间、地点、事件和人物,从起因到结果百科全书般展现在你面前,分毫不差。”由此看来,张益唐看了很多与数学无关的书。张益唐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攻克孪生素数猜想,所以他看的俄罗斯文学、唐诗宋词、历史、哲学、政治等书都是与孪生素数猜想没有丝毫关系的“杂书”,实际上张益唐正是通过看“杂书”寻找宁静,因为我也特别喜欢通过看“杂书”寻找宁静。我也特别喜欢品味唐诗宋词,我看唐诗宋词并不是想当诗人,主要是为了获得宁静的消遣。

    一个人一天至少要真正宁静半小时。一个人若整天疲于奔命,一天连半小时宁静时间都没有,不仅不会有第六感,久而久之,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只要认识到宁静的重要性,再忙的人也能找到宁静。比如说,乘坐公交、地铁上班的人可以在车上通过利用耳机听着冥想音乐冥想享受宁静,农民、工人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可以利用休息的间隙通过静坐冥想享受宁静。宁静就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安详的仙子,只要你耐心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她。

    大多数少儿(特别是男孩)好动不好静,可以引导少儿做有利于宁静的趣事。好动是大多数少儿的天性,所以少儿好动不是坏事,关键是引导少儿动中有静。我少儿时代也特别好动,有时还很调皮,但我经常做到了动中有静。我在上篇介绍过,我最喜欢玩的一种方式是用秫秸(干高粱秸秆)制作风车、风筝、“小汽车”等各种玩具,我玩得很投入,很专注,经常忘了时间的流逝。事实上,这也是我经常获得宁静的一种好方法。小时候我还喜欢捏泥人、斗蛐蛐、斗蝈蝈、钓鱼、看小人书。这些方法既有利于开发少儿的右脑,训练了第六感,又获得了宁静,滋润了心灵,可谓一箭多雕。现在各式各样的玩具很多,家长可以引导少儿玩有利于右脑开发的积木、魔方之类的智力玩具,或者捏泥人之类的小制作,或者玩斗蛐蛐、钓鱼之类的娱乐活动,或者看连环画(小人书)。

    我认为,祈祷等宗教活动的本质是获得心灵的宁静,所以建议信仰宗教的人要把祈祷等宗教活动当作获得宁静的好方式。

    总之,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能获得真正的心灵的宁静,就是好方式;心灵只有经常获得宁静滋润,才可能拥有灵敏的第六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