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宝典-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流行性患冒

    主要症状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发病急,全身症状重。病初可有高烧,体温达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眼眶痛,伴有嗓子痛、鼻子不通气、流清水鼻涕、咳嗽等。有的宝宝还会出现鼻出血、腹痛腹泻、呕吐等。

    护理要点

    宝宝患了流感后要和妈妈单独居住一室,宝宝所用的生活用品、玩具等也要与健康人分开,应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流感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宝宝居室要加强通风,常开门窗,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以进行空气消毒。宝宝吐的痰或流出的鼻涕等可用2%~3%来苏水或漂白粉液消毒,或吐在废纸里烧掉。宝宝所用的食具,要煮沸消毒30分钟。衣服、被褥、玩具及生活用品不能采用煮沸消毒的,可在阳光下暴晒2~3小时。

    发热期间要注意让宝宝卧床休息。宝宝的居室要保证空气新鲜湿润,以防空气干燥、尘土飞扬刺激宝宝的鼻子和咽喉,引起咳嗽。室内阳光应充足,每天中午可打开门窗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但要给宝宝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吹身体而受凉。

    宝宝发热要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稀小米粥、挂面汤、藕粉、鸡蛋汤等,不给油腻大的食品,并注意多给宝宝吃青菜、水果。发热期间让宝宝多喝水,这样既可补充体内因发热失去的水分,又可促进毒素的排出。为了促进宝宝的饮水量,最好给宝宝喝些白糖水或各种果汁。对于年龄大的宝宝可以劝他们喝些有治疗作用的药水,如野菊花10~15克,水煎后当茶饮;鲜芦根30~60克(用干芦根可减半量),水煎后当茶饮;还可用白菜根、萝卜根、大葱根、生姜等水煎后当茶饮。

    口腔的护理。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每日用淡温盐水漱口,对年龄较小的宝宝可用干净棉花蘸温盐水给宝宝清洗口腔,每日2~3次,这样可以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

    发热的护理。降温可用冷敷法,可将冰块砸碎,装在冰袋或不漏水的塑料袋中,或者用毛巾浸凉水,稍加拧挤后,叠成长方形,放在宝宝的头部、腋窝、大腿根下。也可用温水擦浴,用30℃左右的温水毛巾,擦遍宝宝的周身,每1~2分钟将毛巾重新浸一次水,毛巾在腋窝、大腿根等处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以促进热量的散发。酒精擦浴更能提高降温效果,可用白酒1份加水2份,配好后用纱布或手绢蘸湿由头部开始擦遍周身。

    在对宝宝使用上述方法降温时,开始或做完后要注意测量体温,以观察降温效果。在降温过程中,还要密切注意宝宝的一般状态,如果用冰袋冷敷,宝宝感到太凉不能忍受,可暂停几分钟再进行。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达到降温目的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注意发现并发症。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在发病过程中,都可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合并其他疾病,其中流感的合并症较感冒要多。继发细菌性肺炎,多在患病后2~4天时发生,可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青等;合并鼻窦炎时,感到头痛、鼻子不通气、流脓性鼻涕;合并中耳炎时,早期有耳痛,鼓膜穿孔后从耳朵里往外流脓。发现这些并发症后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风疹

    主要症状

    风疹是因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轻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季、春季,1~5岁的宝宝发病率高。患过风疹后可获终身免疫。

    风疹宝宝和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在宝宝的鼻、咽、口腔中都含有风疹病毒,从潜伏期后3~5天至皮疹隐退后都有传染性。风疹病毒可随咳嗽喷出体外,漂浮在空气中,如果被未患过风疹的宝宝吸入就有可能染病。由于风疹病毒传染期短,出疹后隔离5天即可。

    护理要点

    风疹病毒离开人体后生存力很弱,所以宝宝的居室只要定时开窗通风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宝宝的餐具、水杯等,可在锅内煮沸10分钟。不能采用煮沸消毒的物品,如被褥、衣服、玩具等,可在阳光下暴晒1~2小时。宝宝的鼻涕、口水等分泌物,要收在纸上用火烧掉。所用的毛巾、手绢要用开水烫洗。怀孕3~4个月的孕妇切不可接触患风疹的宝宝,以防被传染造成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

    患病宝宝应安静休息,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湿滴。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20~30分钟,通风时,可给宝宝穿戴好抱到室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以利于宝宝恢复。

    在发热和出疹期要给宝宝吃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豆浆、挂面汤等。恢复期应注意加强营养,可给鸡蛋、蛋糕、鱼、瘦肉、豆芽菜等,以促使宝宝的体力恢复。在整个病程中,要尽量给宝宝多喝水,有条件的可多喝果汁,并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

    要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和睡醒后,用淡盐水给宝宝漱口,吃奶的宝宝可多喂几次水,以清洁口腔。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轻轻给宝宝擦身。对于皮疹严重的部位,可搽爽身粉或滑石粉。

    对于发热较重的宝宝,可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

    风疹一般很少有并发症,偶尔可并发中耳炎、气管炎、关节炎、心肌炎等。妈妈应注意观察,发现宝宝有异常变化时,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水痘

    主要症状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季、春季多发,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等单位常易造成流行。水痘宝宝和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宝宝的口腔、鼻腔里,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喷到空气中,健康的宝宝吸进后就可能被传染得病。接触或使用患病宝宝用过的餐具、玩具、衣服、被褥、毛巾等也可被传染。

    护理要点

    宝宝患水痘后要立即进行隔离,直到水痘全部结痂,才能解除隔离。除了负责看护的人员外,任何人都不要接触宝宝。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让宝宝单独居住,或单独住一个角落,用布帘隔开。宝宝的鼻涕、口水要收在废纸里用火烧掉。宝宝所用的食具要用锅煮沸30分钟。玩具、家具、地面可用3%~5%的来苏水擦洗。被褥、衣服及其他不能擦洗和煮沸的东西,可在阳光下暴晒6个小时。

    宝宝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湿润,每天中午应开窗3~5分钟进行通风换气,此时要给宝宝盖严被子,防止受凉。

    在发热出痘时应给宝宝吃清淡流质饮食,如豆浆、蛋汤、稀小米粥等。注意让宝宝多喝开水,有条件的可喝些果汁,多吃水果和各种蔬菜。病情好转后,可吃面片汤、挂面、小米粥、鸡蛋糕等。对于体弱的宝宝更要注意补充营养。

    给宝宝剪短指甲,常用温开水给宝宝洗手,以保持双手清洁。皮肤瘙痒时可涂5%碳酸氢钠液。疱疹破裂后,可涂1%紫药水(龙胆紫)或金霉素软膏。宝宝的被褥、衣服要清洁,防止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以避免过热引起疹子发痒。妈妈要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每次饭前、饭后或睡觉醒来时要用温盐水给宝宝漱口,对年龄小的宝宝,妈妈可用纱布、棉花蘸温开水清洗其口腔。

    宝宝如果出现皮肤红肿且范围很快扩大、疼痛明显、红肿的边缘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界限并伴有高热时。可能合并了蜂窝组织炎;如果宝宝突然发冷、发高热,患处皮肤出现火红色的肿胀、边缘稍凸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时,可能合并了丹毒;如果宝宝出现发热并伴有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摸时有疼痛,很可能合并了急性淋巴结炎。发现上述情况后应及时请医生治疗,避免发生败血症。

    在发病后2~3周,年龄小的宝宝容易合并肺炎,此时可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发憋等;年龄大的宝宝在发病后1~6天易患原发性水痘性肺炎。这些并发症虽不多见,但妈妈应提高警惕,发现后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平常所说的“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冬季、春季发生,呈散发流行,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患这种病,但以5~15岁的宝宝发病率为高。如果宝宝患了腮腺炎,体内产生了抵抗力,可获终生免疫。

    患腮腺炎的人和带病毒者是这个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其咳嗽、打喷嚏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病毒侵入健康人的口腔黏膜及鼻黏膜后会大量地繁殖,然后进入血液使人开始发病,病毒也可经腮腺管口直达腮腺而发病。

    主要症状

    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初染病时感觉周身没劲、嘴发干、口渴,宝宝可有哭闹不安、发高热,体温可高达40℃左右。1~2天届,宝宝耳垂周围腮腺部出现红肿、疼痛;张嘴或吃酸性食物时,由于唾液分泌增多,可使疼痛加剧。在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看到红肿的腮腺管口。整个病程需要1~2个星期。

    护理要点

    宝宝息腮腺炎后,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宝宝所用的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也要与健康人分开。由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低,宝宝的居室要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宝宝所用的碗筷、杯盘等,煮沸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由于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很敏感,照射半分钟即可被杀灭,所以宝宝的衣服、被褥、玩具、文具或其他不能采用煮沸消毒的物品,可在室外暴晒。宝宝所用的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隔离时间需3个星期。

    宝宝要卧床休息,病情轻或热退后可以适当活动,但不可过于劳累。宝宝的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每天中午应开窗通风,也可以让宝宝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这样有利于病情好转。

    宝宝的饮食要安排合理,患病后,宝宝常因张嘴及嚼食物引起疼痛,因此要给宝宝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饭,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给宝宝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使肿痛加重。要多给宝宝喝开水,这样有利于毒素的排出。

    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给宝宝用温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年龄小的宝宝,妈妈要帮助他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对于发热超过39℃的宝宝,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的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服退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对肿痛部位可用紫金锭、青黛散或如意金黄散,用醋或茶水研开后调成糊状,涂于局部,每天1~2次,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也可服用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作用的中草药,但需遵医嘱。

    患腮腺炎的宝宝大约有10%可合并脑炎,常在患病后一个星期发生。宝宝可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脖子发硬,严重的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此外,还可合并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因此妈妈对患腮腺炎的宝宝要注意观察,发现并发症后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咳嗽得很厉害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春季发病率高。这种病传染力强,从几个月的吃奶宝宝到7—8岁的宝宝都有可能染病。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这种杆菌在百日咳患病宝宝的唾液中含量很高,宝宝咳嗽或打喷嚏即可把病菌传染给健康的宝宝。

    主要症状

    患百日咳后,初起往往与普通的伤风感冒差不多,除了有轻微咳嗽、流鼻涕、鼻子不通气以外,一般不发热,有的宝宝仅发低热。经过2~3天,宝宝咳嗽越来越厉害,尤其是晚上咳嗽得更甚,以后逐渐发展为一阵一阵的咳嗽,咳起来连着几十声,咳到最后有吸长气的声音,像公鸡叫一样,这种剧烈的咳嗽使得宝宝血管膨胀,脸憋得发红、发紫、流眼泪、流鼻涕,有时候还会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甚至咳出血来,严重时鼻子和眼睛也会出血。这种病好得很慢,常需2~3个月的时间。

    护理要点

    宝宝息了百日咳应该马上隔离。家中若有其他宝宝或体质弱的周岁以内的宝宝,可请医生注射胎盘球蛋白,以防止染病,即使已染病也可使病情轻一些。如果宝宝在托儿所、幼儿园或正在上学,患百日咳后,需隔离一个半月后再送。同时也不要让宝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以免传染给别人。

    宝宝的鼻涕、唾液要收在废纸里烧掉。宝宝用过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可用2%~3%来苏水浸泡消毒。衣服、被褥或不能用药液消毒的物品,可在室外暴晒1~2小时。宝宝的居室每天要进行一次通风(因为百日咳杆菌在离开人体后生存能力很低,所以开窗通气就可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

    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烟尘刺激。在不刮风、阳光充足的天气里要让宝宝穿暖和些到室外活动,如果是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可包好被子,抱到室外晒太阳,这样既可提高宝宝的情绪,又可使宝宝多呼吸新鲜空气,减轻咳嗽症状,促使病情好转。

    应该给宝宝吃富有营养的饭菜,如各种蔬菜、水果、面片汤、鸡蛋汤、挂面、米粥、米饭等。饮食的温度要适宜,过凉过热都可以引起宝宝咳嗽和呕吐。

    宝宝咳嗽发作时,妈妈要冷静,要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年龄大、懂事的宝宝,可教他们做有趣的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对于年龄小的宝宝,也要为他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常用玩具逗他们。因为心情舒畅、愉快可以减少咳嗽。

    宝宝呕吐时,要让宝宝坐起或将其抱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呕吐后要及时漱口。如果宝宝呕吐得厉害,要注意喂食物的方法。每次可少喂一点,一天多喂几次。还应观察宝宝易接受哪类食物,是干的还是稀的。吃得少,吃得合适,就不易呕吐了。有时宝宝刚刚呕吐完,紧跟着喂些食物,这样倒容易使胃接受,这是值得提倡的。

    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在每次痉挛性咳嗽后或呕吐后,要让宝宝用温水漱口,对年龄小的宝宝,妈妈需用干净的棉花蘸淡盐水为其清洗口腔2~3次,以免发生溃疡性口腔炎。

    在整个病程中,宝宝如果出现发热、气喘、气憋、脸色不好等症状,可能是合并了肺炎;如果宝宝头痛得厉害、烦躁不安、抽风、昏迷等,可能是合并了颅内出血;如果是宝宝病前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症,患病后突然出现知觉丧失、两眼上翻、面部及四肢肌肉抽动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者,可能是合并了手足搐搦症。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但以冬末春初多见。通过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食具和食品传播。健康的宝宝通过以上途径接触了白喉杆菌,就有可能得病。

    主要症状

    白喉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在鼻、咽、喉部安身繁殖,被感染的宝宝出现发热、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根据病变部位可以分为咽白喉、喉白喉和鼻白喉及其他部位的白喉,其中以咽白喉最为常见。患鼻白喉时可见鼻堵、鼻腔糜烂、流脓,有血性分泌物,并有臭味。宝宝因鼻堵而张口呼吸。患咽白喉时,宝宝自感咽痛,扁桃体可见灰白色片状假膜。喉白喉多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来,因喉头被堵塞,宝宝可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青紫甚至昏迷,如不及时做气管切开,可因窒息死亡。

    护理要点

    宝宝患白喉后,要采取严密隔离,进入其住室,应戴双层口罩。宝宝接触过的物品和分泌物,煮沸15分钟或用0.2%~0.5%的“84消毒液”或其他含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一般宝宝应卧床休息至少2~3周,重症要到6周。目的是为了预防发生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因为有少数宝宝可在病后第六周才并发心肌炎。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无吞咽麻痹时,应尽可能多喝水和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出现吞咽困难时,可采取鼻饲,由胃管进入食物。

    流脑

    主要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通常简称为“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宝宝最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本病多见于年长宝宝,但年幼宝宝得病后病情往往都很严重。发病与流行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脑常常散发出现,但也可造成流行。

    护理要点

    宝宝确诊为“流脑”后要进行隔离,从发病起不得少于7天,在此期间不要与健康人接触,护理与探视宝宝者均要戴口罩,宝宝居住的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宝宝要卧床休息,恢复期也不应过早、过多地活动。

    病情较轻的宝宝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重的由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要供给充足水分,特别是服磺胺药的宝宝,要勤喂水,利于药物排出,预防尿中产生磺胺结晶,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并且要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尿量,隔日留尿送化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障碍。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给宝宝漱口,减少咽部细菌的繁殖。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出血点和淤斑发生感染和坏死。破溃时可以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用纱布敷盖保护伤面。

    注意观察宝宝神志、面色和呼吸情况,经常检查出血点有无增多与扩大。危重宝宝不得随意搬动头部,以免发生脑疝,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宝宝生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