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铁血柔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色列少将沙龙的家与第二任妻子

    全名:阿里埃勒·沙龙

    生卒:1928.2.28~

    出身:农民

    学历:大学

    党派:前进党

    职务: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阁总理

    军衔:少将

    夫人:嘉丽(前妻),莉莉

    子女:2子

    主要指挥的作战:1953年,负责组建和指挥“101”部队专门越过国境对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行动;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指挥装甲师在西奈半岛作战;1973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率装甲部队突过苏伊士运河,截断埃军供应战;2000年9月指挥以军,强行进入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引发大规模的巴以冲突。

    作为一名政治强人,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也有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他经历了两次婚姻,先后娶了一对姐妹。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他有个温暖的家,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像所有普通人一样,沙龙也有他的烦恼和不幸。

    幸福来临的时刻

    1947年,由于父亲病情加重,19岁的沙龙经常从服役的检查站回到家中,帮助家里干各种农活。

    一天,沙龙在柑橘林里浇地,一抬头看到一个姑娘在旁边的地里种莱。那是一所为移民孩子开设的寄宿学校的田地,沙龙以前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于是他藏在树后,出神地 看着她干活。沙龙盯着她的脸和她浅棕色的辫子,心里在想怎么才能弄清她是谁,该怎么向 她介绍自己,怎么才能引起她的注意。正沉浸在遐想里,他发觉自己跪在一片水中,原来被他抛在脑后的水管不停地淌,已经把他细心整理的水沟给冲坏了。

    这所寄宿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战争幸存者的孩子,从欧洲来时没有父母陪伴,因此学校对孩子们管得很严,每晚学校大门都是紧闭的。沙龙想方设法找到一些他曾经训练过的哈加纳少年,通过他们问那个姑娘传递消息。让沙龙喜出望外的是,那位姑娘竟然同意和他见面。

    这位姑娘名叫玛格丽特·嘉莉,年方二八,她和她姐姐从罗马尼亚到以色列和先前来这儿的两个哥哥会合。她的父母和另外两个妹妹打算不久后也迁到以色列来。

    与玛格丽特的约会令沙龙异常陶醉。然而,好事多磨,由于局势日益紧张,他们忙于应对越来越多的暴力袭击,两人的交往越来越少。

    1952年秋,沙龙已度过了5年的军旅生涯,尽管他在军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还是决定暂别军队,进入希伯莱大学中东历史系学习。这时,嘉莉正在耶路撒冷郊外一家精神病医院当护士。

    第二年3月,这对恋人喜结良缘,搬进了简陋的新房。沙龙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到家,妻子已经准备好了晚餐,这段离开战火、重回课堂、又有娇妻相伴的日子是沙龙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接踵而至的不幸

    随着阿以争端的加剧,到了7月份,沙龙奉命组建专门执行反恐任务的“101突击队”。对嘉莉来说,这意味着她将要长期独守空房,整日提心吊胆。但嘉莉是个自制力很强的女孩,她没有阻拦丈夫重赴战场。沙龙走马上任后,训练士兵和执行任务占去了他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能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后来,沙龙负伤住院后,是玛格丽特的悉心照料才使他很快痊愈,于是他深切体会到了爱妻的温柔与善良。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962年,嘉莉遭遇车祸身亡,爱妻的死使沙龙痛彻肝肠。

    送葬那天,沙龙把一张纸撕成碎片,撒入墓穴,那是他早年写给嘉莉的一首情诗。妻子去世后,6岁的儿子格尔变得沉默寡言。无奈之下,沙龙只好请嘉莉最小的妹妹莉莉搬来同住,照顾格尔。莉莉对这位姐夫非常崇拜,并且在她16岁那年,她曾到沙龙的伞兵营服过兵役,对他的强悍作风印象深刻。莉莉对待格尔胜似亲生母亲,没多久,小家伙又活泼起来了,沙龙自然也很喜欢这个妻妹。小家伙的童真拉近并最终捅破了两人的关系。1963年秋天,34岁的沙龙娶了28岁的小姨子做夫人,莉莉后来成为他军事和政治生涯的最好伴侣。

    然而,祸不单行。格尔11岁那年,与邻居的孩子偷偷拿沙龙的猎枪玩耍,邻居的孩子在玩弄时不小心走火打中格尔,格尔不幸身亡。沙龙泪流满面,嚎啕大哭,最后将儿子安葬在前妻的墓地旁。

    与莉莉婚后不久,沙龙即被任命为北部军区司令。由于没了后顾之忧,沙龙全力以赴投入到新工作中。但他的事业并不顺利,他对以色列北部安全问题的强硬态度使以叙之间冲突逐步升级,他的做法还引起了参谋部许多高级参谋的一致反对。众怒难犯,1965年10月,沙龙不得不回到家中等待新的分配。事业受挫令沙龙非常苦闷,还好莉莉在他身边,陪他走过了这段低谷时期。

    不久,沙龙的军事才能得到当时的总参谋长拉宾的赏识,沙龙被晋升为少将,并担任军事训练部主任,同时兼任一个预备师的指挥官。好运接踵而来,6个月后,沙龙的小儿子诞生了,他和莉莉拥有一个热闹大家庭的梦想实现了。

    1967年,以埃边境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沙龙受命率预备师驻守边境。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夜,沙龙在巡视部队后提笔给莉莉写了封家书。在信中,他嘱咐莉莉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我再次告诉你,我爱你,喜欢你的一切。我会好好照顾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在我们温馨的家中有许多美好的事情等待着我。”

    寥寥数语,充满着对妻子的想念,谁能想到,这些柔情缠绵的话竟是出自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沙龙将军之口呢?

    战争结束后,沙龙告假休整。长时间萦绕着他的那份生死一线的紧张和统帅千军万马的负重感使他精疲力竭,他急切盼望回家同莉莉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但此时,他又奉命出访澳大利亚和香港,在那期间,沙龙几乎每天都给家里去电话,向莉莉报告自己的一切情况。

    几十年来,莉莉伴随沙龙一起经受了战争的血雨腥风,见识了政治舞台的尔虞我诈,但她却没能看到丈夫登上以色列最高权力宝座的那一刻。

    沙龙政治上的成功被他夫人病重的阴影所掩盖。大选前不久,莉莉被诊断为癌症。曾经在沙龙最困难时站在他身旁的夫人,如今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坚强的莉莉,忍着治疗的痛苦,支撑着让沙龙“照常工作”。靠坚强的勇气,在特拉维夫和纽约治疗期间,她尽力不让自己的病痛打扰沙龙的政治斗争。真是祸不单行,另一场打击又突然降临,他们在农场的房子被一场大火烧毁——那是莉莉与沙龙温暖的家,这似乎成为一个不祥之兆。

    2000年3月,莉莉的生命之火熄灭了。在她有尊严的生与死中,家人始终陪伴着她,用爱和感激给她最大的支持。她被葬在她和沙龙都十分喜爱的沙龙农场的山岗上。

    一年以后,沙龙成功当选以色列总理,这位强人在发表胜利演说时深情地说:“不管是困难还是开心的时刻,都有莉莉陪伴着我,全心全意支持我。但在这一刻,当以色列人民给予我信任、让我领导这个国家的时候,她却没有站在我身边,我只能思念她。”

    “政治参谋”——儿子

    莉莉给沙龙留下了两个儿子,他们一个从政,一个经商;一个外刚内柔,一个外柔内刚;他们都不是以色列政坛上的高官要员,却是与沙龙政权密切相关的幕后力量;他们或出钱或出力,暗地里为父亲出谋划策,影响着沙龙的重大决策。

    长子奥姆里生于1964年,曾当过海军突击队员,后来又到大学学习法律。他虽然年纪不大,却颇有城府,是沙龙的“政治高参”,常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提出独特的意见。曾有评论称:“如果沙龙没有奥姆里,他只是一辆没有方向舵的推土机。”奥姆里是父亲的坚定支持者,他相信父亲是一位果敢的斗士,有能力驾驭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因此,当利库德集团领袖内塔尼亚胡在1999年以色列总理大选中落败后,奥姆里坚决支持父亲接手利库德集团,重整旗鼓,为角逐下一届以色列政府总理做准备。

    奥姆里一直活跃在以色列政坛的幕后。在最初几次以色列访美人员中,人们总能看到奥姆里的光头形象。在沙龙的竞选活动中,奥姆里成了竞选班子的总指挥,他不遗余力地为父亲的竞选活动出谋划策甚至亲自出面辟谣,力求改变父亲在人们心中的“战争狂人”形象。他挨家挨户访问选民拉票,据说当年平均10个以色列人中就有1人登记成利库德成员,并表示要投沙龙的票。这其中奥姆里功不可没。奥姆里还慷慨解囊,为父亲的竞选活动总共支付了高达135万美元的费用,而他也因此受到以色列警方“在竞选活动中非法集资”的指控。

    当选总理后,沙龙更离不开儿子奥姆里。奥姆里一直认为巴勒斯坦建国是早晚的事,这一观点似乎影响了沙龙,使得沙龙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不像以前那样强硬了。沙龙曾说,他到了70岁才学会不以简单的“非黑即白”来看待问题,这得益于奥姆里。沙龙说他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征求儿子的意见,他甚至说:“要是我早听了儿子的意见,我20年前就能当总理了!”

    虽然奥姆里全力支持父亲沙龙的政治活动,但与沙龙相比,奥姆里的立场要温和得多。2000年9月,在沙龙决意要“参观”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圣地“圣殿山”清真寺前,奥姆里就曾竭力阻止,但最终沙龙还是进入了圣殿山清真寺,从而引发了持续近两年的巴以冲突,直接导致了以色列巴拉克政府的倒台。谈到这件事,奥姆里说,虽然他与父亲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有分歧,但他还是尊重父亲的决定。现在,奥姆里已成为以色列议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当领导人的父亲。

    奥姆里曾经一度成为巴以外交的风云人物,他多次私下拜访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官员,为改善以巴关系不遗余力。这使他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而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奥姆里,人们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的温和形象,与父亲沙龙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巴以和平的一线曙光,认为这种途径在当前的局势下不失为一种缓和冲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奥姆里能够继续为实现巴以和平而努力。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奥姆里并非真正的亲善大使,他是另有图谋。在巴以冲突中,奥姆里以温和派的形象出现,也许只不过是沙龙政治上的一个小手段。

    在以色列,沙龙因为儿子外交而受到反对派的指责,他们认为他违反了自己做出的巴方不停止暴力冲突就不与阿拉法特谈判的承诺,而且一些人还认为沙龙在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

    由于以色列的法律禁止政府高级官员在其任职范围内雇佣亲属,因此奥姆里不能在总理办公室担任任何职务,不能以父亲的名义开展任何活动。

    2001年,总理办公室主任佩雷德宣布辞职,据说就同奥姆里的这次西岸之行有关。反对党梅雷兹党甚至不惜将奥姆里告上了法庭,以色列总检察长鲁宾斯坦在他的法律意见书中宣布,沙龙派奥姆里担任同巴方交涉的特别使节的做法,不符合以色列政府一贯禁止官员在权力范围内任用亲属的规定。他裁定,除非得到他的批准,奥姆里今后不得代表沙龙会见任何国外要人,而他也将基于事态的严重性决定是不是非奥姆里不能完成这些特殊使命。

    这一裁决结果使奥姆里重新回到幕后。奥姆里在谈到这件事时说,他深爱他的父亲,会继续通过合法途径尽力协助父亲。

    虽然奥姆里不能再代表父亲沙龙去面见巴勒斯坦政府的任何官员,但他依然是巴以关系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以色列人,他支持以军为保卫国家安全而重新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加强对巴勒斯坦人活动的限制,但他却不愿看到任何巴政府的高层将领在以军的袭击中丧命。据说,他一直秘密地与一些熟悉的巴勒斯坦官员保持着电话联系,在暗中保护着几位巴主要领导人和少壮派军官,而且曾几次在生死关头施加影响要求以军放过巴高层领袖。

    弟弟吉拉德比奥姆里小两岁。与体态肥胖的哥哥正好相反,吉拉德长得瘦弱单薄,但性格却很刚强。沙龙曾这样评价他的小儿子:“外柔内刚。外表单薄,意志坚如磐石。”

    吉拉德学的是经济和商业管理,大学里书读得不错,经商更是颇有才干,他接管爷爷传下来的农场后,已把它建设成以色列最大的私营羊肉生产农场之一。吉拉德有个温馨的家,现在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

    与哥哥奥姆里相比,吉拉德行事低调,他不喜欢曝光于公众面前,并很好地把自己的隐私保护起来,人们对其所知甚少。

    沙龙生活名言:

    目标的确定取之于勇气,而目标的实现则取决于恒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