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与心灵对话-活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要以一种信念、思想来作为准绳。每人身上都缚有两条绳子:一条牵在魔鬼的手中,时刻欲把人引到地狱里面;另外一条绳子,就是人性的挣扎,想要升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觉醒。

    一面佛性、一面魔性

    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见,是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项事业想要长久地发展,绝对离不开正见的指导。在中国古代,群臣朝拜的殿堂,正中一般都高悬“正大光明”的匾额。我很喜欢这四个字,经常临写出来,送给一些朋友。我一直认为,只有正确的东西,才能持久;只有光明的东西,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人身上都有两面性,一面天使、一面魔鬼;或者一面佛性、一面魔性,这两面会互相拉扯。魔鬼的一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人应当超越他兽性和黑暗的一面,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和有社会责任的人。佛教提倡禅修,意为让修行者从平庸和麻痹的状态,走入内心深处,觉知后进而升华自己,以求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点看,佛教徒对自己的种种净化和提升,与马克思所提倡的在共产主义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共同之处。

    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定要以一种信念、思想来作为准绳。每人身上都缚有两条绳子:一条牵在魔鬼的手中,时刻欲把人引到地狱里面;另外一条绳子,就是人性的挣扎,想要升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觉醒。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多么智慧、多么伟大的人,在奔向理想、奔向光明的征程中,绝对不会一帆风顺而没有任何挫折,关键在于怎么看待和理解,怎么去转换,这决定着人在奔向理想、奔向未来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而这种理解、看待和转换,就来自于正确的知见。

    “正见”,就是正确地理解世间,正确地看待人生,正确地看待财富,正确地看待名望和地位。把这些正确的思想时刻贯注到我们生活中时,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什么是正确的解读呢?

    比如说,一般人总是认为金钱越多越好,名望越大越好,地位越高越好,实际上思考问题不能只是这样浮于表面,而是要去思考这件事情如此存在的规则是什么。比如说家庭,其存在的定理在哪里?父母、子女、社交圈子、夫妻两人的精神境界、对生活的解读,等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需要深入地去思考,不要只看到表面,就想着去占有人、占有物。

    碰到问题,多向思维的人,所得到的结论比较正确;单向思维的人,往往都会碰壁。

    就以家庭问题来分析,现在他(她)很年轻、很漂亮、很英俊、很有钱,再过二十年衰老了,你还喜欢吗?哪一天他破产了,你还喜欢吗?——这种思考,就是把一切你在乎的东西拿掉以后,看看还剩下什么,还喜欢什么。我经常跟大家讲,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真正的婚姻首先建立在人性上,婚姻不是占有,而是包容和理解。古人有些话,真的就是婚姻的真谛。一位母亲告诉她的女儿婚姻好比用手抓住一把沙子,要是你抓的紧,沙子就会流掉,放的太松也会流掉,只有不松不紧才会留住沙子。“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这种爱和包容,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要从生命的角度,从社会正义的角度去看待它。

    以什么样的心去解读这个世间,就会得到一期什么样的生命之果,这就是因果规律。

    我们会解读遇到的每一个人,也会被每一个遇到的人所解读。如果你是一个智者,生活就会很幸福,因为智者能够从很高的角度去解读这个世界。好比如果要看地面上的一些东西,站在第一层、第二层,还是楼顶,视野肯定大不相同,站得越高,地面事物的差异性就会越小,如果站在外太空,那又会看见什么?大家想,我们解读事物的差异性来自哪里,不就是取决于我们的定位、我们的高度吗,不就是取决于我们对事物存在规律的理解吗?

    这些认识都会影响决策,和选择人生道路的正确性。

    打坐就是一个收心的过程,打坐时,要静下来思考,以求得改变、提升和净化,反省每一天的得失,面对自己那一颗心,觉察其中的不安和纠结。

    一念当下的转变

    佛教提倡正见,要求做什么呢,就是要把向外分别的心收回来。佛教里面经常讲“六根不净”:不该看的东西要看,不该听的东西去听,不该吃的乱吃。六根不净时,就会起邪心、起邪思、起邪行。只要偏邪就不正,偏邪就不净,偏邪的东西就不能得到大众或者社会主流的认可。我们的身体也一样,生活规律如果不能合天地大道,就会出毛病。

    因此,要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然后去寻找一个轨迹,也就像平常所说的,去寻找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要是接到邪的接口上,那他的知见就是邪见、邪知,行为也变成邪行;如果接到正的接口上,找到善的轨迹,那你的所作所为,就符合于天地大道,符合于人情世故,符合于伦理道德,这样的人生就会充满快乐,充满能量。

    打坐就是一个收心的过程,打坐时,要静下来思考,以求得改变、提升和净化,反省每一天的得失,面对自己那一颗心,觉察其中的不安和纠结。如果不能转变自己,就会陷在里面而不断地妄想下去。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功课,要利用这种修行转换气质和能量场,比如,会不会把痛苦转化为快乐?会不会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会不会把嫉妒和憎恨转化为喜悦和感恩?

    如果不会转换,身上就不会有能量,不会有气场,就没有摄受力,也就没有人生的自信力,自然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比如说微笑,真正的笑容来自哪里?来自于从内到外自然流露出来的对宇宙的那一份爱,对万物的那一种喜乐,对他人的那一种欣赏。当这种状态呈现之时,你的生活一下子就会改变过来:原本看每一个人都觉得别扭,现在却发现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

    可爱来自哪里?就来自有一颗欣赏的心。

    人人都喜欢春天,而不喜欢严冬和酷暑,为什么呢?因为春天风轻气爽,鲜花遍地,春天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从里到外感觉到舒畅。有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春天”常驻,让每一个人见到你,就如见到含苞欲放的花朵一样,充满着活力,充满着朝气,时刻在准备着绽放自己的生命。在这种状态下,说话的语调,就像春风拂过大地,让人倍感舒畅;和万物的交往,亲切而和谐,那么人生,肯定是圆满的。这种圆满,实际上就来自一念当下的转变。

    要正确解读世间万物存在的原理,必须要展开内在的欢笑。那种欢笑不是别人给的,不是找个活佛摸摸头,灌灌顶,快乐就产生了。我认识一个上海的女孩子,到处去追活佛,一天见五个活佛,这个摸摸头,那个灌灌顶,结果到头来还是老样子,追了四五年,发现一点成就也没有,要发财也没发财,要事业也没事业,身体还越来越不好。我就跟她讲,佛法里面讲的正确的知见,就是要从自己的内在去升华,智慧不是外在给你的。

    人生总是在往前走,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不能背负着过去活在今天,也不能背负着过去走向未来。只有卸下重担,放下一切,才能做到没有任何挂碍、全方位的自在,这样的人生才能圆满。

    如何自在

    当把自己的不安放下时,世界突然就变得海阔天空。

    当遇到挫折,身体不舒服,事业不顺利等种种坎坷时,不必惊慌,这些其实都是人生中某一个阶段的过程而已。我们寺院每天都在念《日诵警策文》,其中有一条:“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一切都会过去”——随着时间,一切都会过去,应当有着这样的意识。

    以前买一座豪宅,每月花销几万块钱,突然之间公司倒闭了,老板跑掉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一月几千块钱的工作,然后每天抱怨,为什么不比以前了。这时就应该醒悟,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曾经的辉煌不等于一切。又如买股票,买的时候二十块钱一股,不久跌到一元钱一股,再去挂念那二十元钱有什么意义呢。

    人生总是在往前走,不可能背负着过去活在今天,也不能背负着过去走向未来。只有卸下重担,放下一切,才能做到没有任何挂碍、全方位的自在,这样的人生才能圆满。想要成功,想要掌握自己,想要创造,就要放下包袱,包袱背的越重就越不能实现,这是世间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用佛教的观点看,当放下一切执著时,到处都是家,到处都是事业,到处都是金钱,到处都是成功。

    如果能以一颗坦荡的心去面对人生中所有的挫折,很多问题都有办法得以解决;只要坚定地往前走,所有的障碍最终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德相”前面还有一个“智慧”二字,具备如来智慧德相,才是“佛性”。接下来佛陀又告诉我们:“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些妄想执著、嫉妒憎恨、贪婪傲慢……所有负面的东西把我们牵制和束缚,智慧无法开启,因此必须要一点点地去解开这些捆绑在身上的绳索。

    人总是想要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最后才发现,拥有的东西越多,精力就会越分散。我们要学会思考:什么东西必不可少,什么东西无关紧要。当把多余的东西去除掉,而只把最重要的留在身边时,就会发现快乐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简单

    人所追求的不外乎这几样东西:无尽的钱财,声望,健康和长寿。

    其实想想看,名望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东西,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干什么都不自由。在机场我见过很多歌星,戴大墨镜,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无时无刻不在防备那些狗仔的追踪;至于金钱,有些大老板,名下有几个上市公司,他们跟我聊,总是一肚子的苦水,还是会有一大堆的麻烦:公司运作的瓶颈,高管的问题,等等。我有一个朋友,很有身份地位,她说以前每次参加活动之前,都要在自己的衣服间耽误上两三个小时,几百套衣服,什么衣服配什么裤子,什么裤子配什么鞋子,什么鞋子配什么帽子,帽子又配首饰,首饰又配手表,这样一系列配下来麻烦死了。真的,不是那么简单,还有口红啊,香水啊,装扮一个人,几十样东西凑合在一起真的很耗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佛陀告诫出家人,穿衣就穿坏色的衣服,不能穿好色的,我们一年四季就这么几件衣服,不管什么场合这件衣服就这么一穿。

    这就是什么道理——“简单”,生活越简单越舒服,越简单越快乐,越简单越自在。如果非要去纠结,越想越复杂,越复杂就越解不开了。

    人总是想要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最后才发现,拥有的东西越多,精力就会越分散。我们要学会思考:什么东西必不可少,什么东西无关紧要。当把多余的东西去除掉,而只把最重要的留在身边时,就会发现快乐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抓住的东西越多,大量的时间就会被占用,快乐自然就减少。我把这种思想就叫做平衡杠杆的原理。

    这几年我就一直在做减法。前段时间有一大堆人总是找我去做证婚人,吃饭啊,开业庆典啊,等等,我现在就会尽量推脱掉。如果是以真诚之心去对待别人,有很多俗套完全可以免去。我一个朋友是厦门一个担保公司的董事长,原来是一个副总,六年时间提升了三次,从副职到正职,再到一把手。他的应酬应该是很多的,但我每次去厦门,却发现他闲的很。他跟我讲,客户只要符合要求,就会给他担保;否则,即便请吃饭,也分文不担。当把这个原则落实下来以后,工作和生活就简单了,无谓的应酬自然就会省去。

    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那些满天的星体,为什么没有长的,没有方的?那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以什么形状会滚的最远,甚至越滚越快?那在人和人之间,什么样的关系是最好的?

    圆融

    人必须要学习,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可以打开眼界。一个人如果对人、事、物的经验很有局限,那么就可以通过书籍、通过网络、通过朋友,甚至通过最高层面——抬头看宇宙原初的混沌,宇宙万物如何形成等去思考和学习。很多至今仍受世人尊敬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就是这样形成的,比如,佛祖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庄子等等。

    春秋时期,很多经典中的比喻,就是用万物存在的道理,来解读人生和社会的问题。

    比如说孙子兵法中,孙子看见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便思考出了一个优秀团队如何形成,即我们所说的“势”,这个势就是一环接一环的趋势。能够自动运转的团队才是优秀的团队。

    我经常画一个图(一组首尾相扣的圆环),首环扣住第二环,第二环扣住第三环,依次环环相扣,最后一环扣住最前面一环,这就变成一个圆体。只有圆的东西才能够持续发展,就好像车的轮胎,因为是圆的,所以它的损耗是最小的。哈勃望远镜拍下来的那些照片,那些满天的星体,为什么没有长的,没有方的?因为千万亿年的运转,相互的碰撞,那些角早已碰掉,亿万年后存留下来的就是如今的圆体。再想想,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什么形状会滚得最远,甚至越滚越快?毋庸置疑,圆形的。

    如果继续用这样的思想去思考,人与人之间什么样的关系是最好的?“圆融”。如果有棱角,有偏见,别人怎么能去忍受。实际上,一个人接触的人群越广,就越要圆融,这个圆融即是“包容”。只有这样,承受的责任才会大,追随者才会越多,在未来的事业中,才会有人成为支撑和力量。所以中国人讲“外圆内方”,这就是一种做人的规则和尺度。

    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那生命就变成盗版了。本来可以在某一方面发挥自己特长和天赋,但是非要去和某一个人比附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活着

    如果没有自己的观念,没有自己人生的定位,没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永远都会被别人牵着走。

    人家说哪里有热闹,也要去凑一凑;人家说买什么样车最好,你就跟风而上;人家说房子越大越好,你也不顾实际买个那样的房子……没有自己时,价值,思想,观念,永远都会在别人的阴影里面。我曾经跟别人讲,小孩子活得最像他自己,内心里想什么外在就表现出什么样子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活着活着就成盗版了。

    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那生命就变成盗版了。本来可以在某一方面发挥自己特长和天赋,但是非要去和某一个人比附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人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活出自己,就是人生最精彩的状态,做企业做出独特的风格出来,这个企业就是独一无二的。

    我也经常跟一些艺术家讲,你的创作,就是你的心对宇宙的解读,你的解读,就是你的心念把美和意义赋予作品的一种展现。当然了,可以学学别人的一些技巧,但是作品的灵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的价值,一定是自己的。

    自己的东西,就一定是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而展现出来并赋予生命的作品。这不是向外面借来的,不是别人给的。

    心胸更大,眼界更高,人生的定位才会更广,拥有的能量才越大,被你所泽被的人才越多。如何让追随者和谐相处,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实现他们的人生幸福,这就要靠你宽厚的德性去承担起来。

    宽厚

    一个人对人生有正确的解读,绝对不会被名、利、地位所影响。

    我们寺院晚餐前都要读《四十二章经》,其中有一句“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对于人家所羡慕的、所在乎而放不下的东西,都能从更高的角度正确地去解读它,那人生就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变革。

    并不是说不需要那些名望和财富,而是不会以不正确的方法去追求它们,并且要反思自己,要这些东西到底去做什么。

    其实,地位和责任原本是不可分开的,有什么样的位置,就相应有什么样的责任在身上。拥有更多的金钱,那么,你会用这些钱做什么?这些是必须联系在一起的。

    心胸更大,眼界更高,人生的定位才会更广,拥有的能量才越大,被你所泽被的人才越多。如何让追随者和谐相处,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实现他们的人生幸福,这就要靠你宽厚的德性去承担起来。

    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那种德性,没有那种威望,没有那种思想,不可能拥有这些东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