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年画-东北的材料和作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家画坊木版的材料多是选用当地的蒙古黄榆。

    在当年,由于草甸和沙原被开垦,这种树许多被刨出,那些根杆被扔在沙甸上,经风雨吹刮,渐渐地干透,成为上好的木版料。

    榆木本身就硬和细质。加之这种自然的作用,成为了李家木版上好的材料来源。

    除了东北草原一带的蒙古黄榆木料可以顶替中原一带的色木、铁力木版版质外,在色彩的应用上李连春也采用了中原木版年画制作时的油色,同时已经将东北诸多民间染料用于了他的木版年画的印制中。

    那时的许多彩料,他都是去镇子里集上的画店去买。

    在清末民初的东北,一些俄国人和日本人的颜料店已开在了北方的集镇上。

    据日本人中西正树和七里恭三郎著的《吉林通览》载,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些日本人的“染料店”(包括画店)已经涌入到长春(宽城子)、盛京(沈阳)和哈尔滨等地。

    另外,民间的“染坊”也为李连春的染料和色彩的使用提供了方便。所使用的染色除了常规的油彩外就是乡下染坊的土彩。

    土彩子是一种植物靛,民间染布用。渗上小灰,这制成了一种“墨”,为木版画涂黑色。最常见的是人物的线条和发髻的颜色。如《连年有余》(也叫《吉庆有余》)。

    从中原地区的年画(同类题材)来分析,白城的《吉庆有余》和他们有所不同。

    总体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只要细看便会发现,中原地区的人物线条更细致,连娃娃的头上点着的“喜点”都清晰留下。但无论是人还是鱼,色彩都没有白城李家刻印过的新鲜艳丽。这同材料和手法都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吉林《吉庆有余》的人物衣饰色彩更加合理。粉色裤子配有蓝色小袄,更加突出对比性使其鲜明。这可能与东北荒凉,年节时人们更加希望色彩的艳丽有关。鱼的眼睛呈绿色,而中原的呈灰黄,这在色彩的对比上显然不够突出。

    吉林《吉庆有余》年画中鱼尾部的纹路粗犷丰满;南方的《连年有余》鱼尾纹细腻雅致。这种细微间的不同恰恰也反映出李连春到东北后的创造性。

    一到了销售年画的季节,四面八方的乡亲们就来了。

    那时的李家画坊规模也大了,也出名了。他家的仓子有一个用苇席穴子编的“囤子”,专门用来装豆包。

    有不少村屯的人家是赶着一头小毛驴,驴身上搭一个布袋子,里边装上豆包,到李连春家换画。李家把收来的豆包都倒进仓子里的穴子上,留着冬天吃。

    每年,他家不用包豆包不说,而且还足足能吃到第二年的清明前后……

    豆包是一家包一个味道。比如谁家黄米面淘酸了,豆馅馇烂糊了等等“手艺”,都能在李家“吃”出来。这已足见当时李家年画的销售规模。

    春夏秋冬,李家全家忙印年画。

    这时,儿子李兴亚就扎上围裙,帮爹刻版,印画。如果有人来买画,他还帮着数数,收钱,收黏豆包,记账。他成了爹的一个真正的帮手和年画手艺的传人。

    李兴亚从小聪明,而且还总想念书。在家里,也亏得他帮爹刻木版,上色,印制年画。秋冬就更忙。年画、门神、灶王、天地用量已扩至全草原。李连春经常对儿子说:“兴亚呀,爹告诉你,虽然这年画手艺不怎么挣钱,可这是山东乡亲们离不开的物。特别是一到年节,就更想要。上哪买?只有咱别丢了咱这手艺。”

    一天,李兴亚从城里集市买油彩回来,一进院,就听到下屋里有“叮叮咣咣”的木棰砸版的声音。

    李兴亚跑到下屋一看,一下子愣了,只见爹认真地刻着一张版画。

    见儿子进来了,爹说:“小子,你看爹刻的是啥。”

    “这不是木版年画吗?”

    “对。”

    “这叫什么名……”

    “山东棒子闯关东!”

    啊,真是山东棒子闯关东!

    只见上面,有五六个逃荒的山东人,每人手里都拄着一根棒子,他们艰难地走着,奔着。后边还有几个人挑着挑子,背着破行李……

    这不正是爹曾经给他讲过的故事吗?爹中年闯关东,背井离乡,到此安家。李兴亚从心眼儿里佩服爹的手艺,他真是把木版年画的才能和自己的经历都结合在一起啦。

    再一看爹时,李兴亚发现爹已满眼泪花。

    爹这时一边得意地看着他创作的木版年画《山东棒子闯关东》,一边抚摸着儿子的头对儿子说:“儿子,记住咱家从前的经历,千万别丢了这木版年画的手艺。你看爹刻的好不好?如果没这个能耐,光用嘴说,就不会那么的生动。一些话,说不出,表不明,可用画一画,就什么都出来了。你可别丢了咱们的手艺呀。”

    儿子说:“爹你放心吧!我一定把这手艺接下来,传下去。”

    李连春又告诉儿子李兴亚,刻《山东棒子闯关东》时线条不能太柔和,下刀要切线走,表现刚毅。刚毅,山东人的性格才能出来。

    儿子深深地记下了。

    从那,李家画坊又多了一个喜爱年画技艺的传人。

    后来,李连春又创作出几副“闯关东”内容的年画。其实,这是真正的闯关东年画。无论从内容还是从作者上看,都真正地属于中原来北方的人在吉林的科尔沁草原上的创作成果。李兴亚记得从他记事时起,这种画就在他家的墙上贴着,在许多“山东棒子”人家的墙上贴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